资兴市南乡土话语音研究

资兴市南乡土话语音研究

毛建高[1]2003年在《资兴市南乡土话语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湘南土话因其复杂性而日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在郴州资兴市境内的南乡流行的土话颇具特色,迄今少有人涉及。笔者叁次到该地进行田野调查,以南乡塘湾村土话为考察对象,以解剖麻雀的方法,重点描述了资兴南乡土话的声韵调及其语音特点。同时与相关方言进行比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为湘南土话的全面深入研究提供材料。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资兴土话概况 简单介绍了资兴的地理位置,人口及境内语言的使用情况。 第二部分:南乡土话的语音系统 这一部分介绍了南乡土话的声韵调和声韵调配合关系。 第叁部分:南乡土话的语音特点 这一部分全面分析了南乡土话声母、韵母、声调的特点。 第四部分:南乡土话的文白异读 这一部分描述了南乡土话声母、韵母、声调的文白异读。 第五部分:南乡土话与相关方言的比较 将南乡土话与宜章赤石土话,资兴兴宁镇话、南昌话和常宁话进行比较。 第六部分:南乡土话归属问题的讨论

刘祥友[2]2008年在《湘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赵元任、丁生树等发现湖南南部的部分县市除了通行的官话,还存在土话的情况后,湘南土话的研究已日益得到学界的重视,对土话性质的探讨方兴未艾。语音的演变有快有慢,具有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也受到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都会在某个具体语言或方言的语音演变历程中留下印记,形成主体层、借用层、滞后层等不同的历史层次。本文试图用历史层次的分析方法把杂糅在共时平面上的众多层次按历史的时间先后分开来,并解释其演变的由来。全文共九个部分。绪论简述湘南土话的分布范围及其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材料来源做了说明。正文共分八章:首章介绍湘南土话各代表点的音系;第二章分析湘南土话古全浊声母的演变类型,重点论述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送气与否以声钮为条件的性质;第叁章论述湘南土话舌齿音的演变格局;第四章分析湘南土话声母的特殊音读现象的性质;第五章论述湘南土话果摄、假摄、遇摄的历史层次;第六章分析了蟹摄、效摄、流摄的历史层次;第七章分析了咸摄、山摄在湘南土话中的音读情况;第八章对本文的研究做了总结,分析了湘南土话复杂的语音面貌的形成的内、外因。本文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把湘南土话处理为一种混合性方言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李益, 谢奇勇[3]2011年在《郴州汉语方言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郴州汉语方言研究始于赵元任等调查、杨时逢整理的《湖南方言调查报告》,自2000年"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召开以来,逐渐成了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对郴州汉语方言,既有点的研究,亦有面的研究;对其境内各方言的归属亦有深入的探讨。

陈立中[4]2002年在《湖南客家方言音韵研究》文中认为明清时期一些客家人先后从福建、广东以及江西等省客家人集中分布的地区迁入湖南。他们的后裔有的已经改说现居地的强势方言了,但也有不少仍以客家方言作为其内部交际工具。现今在湖南境内,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桂东、汝城、安仁、资兴、宜章、江华、江永、新田等县市的部分山区。本文以作者的亲身调查结果为依据,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语言学资料,对湖南境内的客家方言的音韵特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全文共分10章: 第一章为绪论,对“湖南境内的客家人”和“湖南境内的客家方言”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发音合作人的情况及凡例。 第二章介绍了湖南境内客家人的分布情况及源流。 第叁章说明了各有关县市境内客家方言的分布情况,总结了湖南境内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并附有方言分布图8幅。 第四至七章对湖南境内11个代表点的客家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声韵配合、异读等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八章讨论了湖南客家方言的分区问题。 第九章探讨了湖南客家方言演变的规律和模式。 第十章讨论了桂东话和汝城话的归属问题。

参考文献:

[1]. 资兴市南乡土话语音研究[D]. 毛建高.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2]. 湘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D]. 刘祥友. 上海师范大学. 2008

[3]. 郴州汉语方言研究综述[J]. 李益, 谢奇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4]. 湖南客家方言音韵研究[D]. 陈立中. 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标签:;  ;  ;  ;  ;  ;  ;  

资兴市南乡土话语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