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线弹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簧,裂纹,模型,表面,应力,残余,函数。
线弹簧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杨科,何书韬,郑绍文[1](2014)在《弯载下中长圆柱壳表面裂纹的线弹簧模型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环向表面裂纹的中长圆柱壳,基于薄壳半膜力理论和线弹簧模型,导出了其在弯载作用下的解析解,并给出了相应的表面裂纹前缘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以及表面裂纹存在对整个圆柱壳柔度的影响的表达式。研究表明,对于中长圆柱壳中的较长裂纹,裂纹前缘最深点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对裂纹前缘的形状并不敏感;相应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解与有限元结果的误差不超过3%。(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孙鹏飞,袁杰红,段静波[2](2011)在《基于线弹簧模型的焊接结构断裂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表面裂纹断裂分析的线弹簧模型法与重要抽样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进行焊接结构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典型焊接平板的断裂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材料特性、外载荷、焊接残余应力、裂纹尺寸等参数的不确定性,给出了结构的失效概率以及各随机变量的可靠性灵敏度,算例表明,断裂韧度KIC对结构可靠性影响最大,外载荷N次之,泊松比v最小。与直接Monte Carlo法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简便有效,精度高,计算量小,特别适合于工程快速断裂可靠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1年06期)
段静波,袁杰红,杨政[3](2008)在《残余应力平板表面裂纹的线弹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残余应力平板表面裂纹的线弹簧模型,利用边裂纹权函数得到了裂纹表面上沿厚度非线性分布残余应力向线性分布转化的公式;基于Reissner板理论和连续分布位错思想,通过积分变换方法,推导了问题的控制方程和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利用Gauss-Chebyshev方法给出了数值计算结果,并与现有的有限元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有效,而且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08年08期)
王建军,江跃君,杨志舜[4](2007)在《关于线弹簧模型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把线弹簧模型应用到框架中,研究不同裂纹长度和裂纹位置对框架的固有频率的影响,并把计算数据与现实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证明,该模型应用到框架结构是可行的,同时分析线弹簧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段静波[5](2007)在《基于线弹簧模型的焊接结构表面裂纹断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线弹簧模型和权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工程实际中广泛应用的焊接结构的表面裂纹断裂问题。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1、在现有线弹簧模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权函数实现了非线性分布的焊接残余应力向线性分布的转化,从而解决了非线性应力在线弹簧模型中应用问题,为全文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2、建立了焊接平板单一表面裂纹的线弹簧模型。基于Reissner板理论和连续分布位错思想,通过积分变换方法,推导了问题的控制方程和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利用Gauss-Chebyshev方法给出了数值计算结果,并与现有的有限元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含残余应力平板表面裂纹的线弹簧模型是合理可靠的。3、建立了焊接平板多个共面任意分布表面裂纹的线弹簧模型。在含多个穿透裂纹Reissner板连续分布位错解的基础上,获得了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多个表面裂纹问题的控制方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后,计算了一些考虑焊接残余应力情形下多个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并与不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情形进行了比较。4、作为工程应用实例,以某压力容器为对象,将上述理论成果应用到对该压力容器断裂评定中,较为全面的研究了由于焊接缺陷可能导致的轴向表面裂纹、环向表面裂纹以及多个共面轴向表面裂纹的断裂问题,通过断裂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7-11-01)
刘曦[6](2007)在《关于表面裂纹线弹簧模型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表面裂纹线弹簧模型进行改进,初步解决未改进的线弹簧模型在远离裂纹最深处(即靠近自由表面处)误差较大的问题。着重对线弹簧本构关系(即模型的内部解)作改进。在内埋椭圆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解的基础上,籍助应变能方向导数的关系将它转变为二维穿透裂纹,引入修正系数得到改进的边裂纹板条解,即改进的线弹簧本构关系(改进的内部解)。外部解采用Reissner板理论。用改进的模型计算表面裂纹前缘法向应力强度因子,结果与Newman有限元解进行较系统的比较,表明改进的模型能在较大范围内更好地与Newman解相符。(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07年03期)
王建军,陈梦成[7](2006)在《线弹簧模型在框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把线弹簧模型应用到框架中,研究不同裂纹长度和裂纹位置对框架的固有频率的影响,并把计算数据与现在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证明,该模型应用到框架结构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6年07期)
傅衣铭,郑玉芳[8](2002)在《用线弹簧模型求解裂纹转轴的动力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等效线弹簧模型计算裂纹转轴的动力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裂纹转轴动力学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方法直观,便于求解。文中还讨论了裂纹深度、裂纹所处的位置对系统动力不稳定区域的影响,且与有关文献的结果作出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02年04期)
柴国钟,洪起超[9](1999)在《表面裂纹蠕变分析的蠕变线弹簧模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用通常的数值方法分析叁维蠕变裂纹问题的困难,提出了一个叁维表面裂纹蠕变断裂力学参量分析的蠕变线弹簧模型方法,并在非稳态蠕变条件下的位移、裂纹尖端J积分和C积分的工程估算公式及弹塑性线弹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蠕变线弹簧模型方法的有关基本方程.具体分析计算了受均匀拉伸表面裂纹平板的J积分和C积分,并与叁维有限元解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叁维表面裂纹的蠕变扩展及寿命预报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袁杰红,唐国金,周建平,范瑞祥[10](1999)在《椭圆形半露头裂纹的线弹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无限平板椭圆形半露头裂纹线弹簧模型,由积分变换方法推导了问题的控制方程和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给出了相应于表面裂纹及内埋裂纹的计算结果,通过与现有有限元解或交替迭代解比较,表明了解的良好性。由此说明半露头裂纹的线弹簧模型解也将是合理的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1999年02期)
线弹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表面裂纹断裂分析的线弹簧模型法与重要抽样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进行焊接结构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典型焊接平板的断裂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材料特性、外载荷、焊接残余应力、裂纹尺寸等参数的不确定性,给出了结构的失效概率以及各随机变量的可靠性灵敏度,算例表明,断裂韧度KIC对结构可靠性影响最大,外载荷N次之,泊松比v最小。与直接Monte Carlo法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简便有效,精度高,计算量小,特别适合于工程快速断裂可靠性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弹簧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杨科,何书韬,郑绍文.弯载下中长圆柱壳表面裂纹的线弹簧模型解[J].应用力学学报.2014
[2].孙鹏飞,袁杰红,段静波.基于线弹簧模型的焊接结构断裂可靠性分析[J].强度与环境.2011
[3].段静波,袁杰红,杨政.残余应力平板表面裂纹的线弹簧模型[J].工程力学.2008
[4].王建军,江跃君,杨志舜.关于线弹簧模型的讨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5].段静波.基于线弹簧模型的焊接结构表面裂纹断裂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6].刘曦.关于表面裂纹线弹簧模型的改进[J].机械强度.2007
[7].王建军,陈梦成.线弹簧模型在框架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6
[8].傅衣铭,郑玉芳.用线弹簧模型求解裂纹转轴的动力稳定性[J].工程力学.2002
[9].柴国钟,洪起超.表面裂纹蠕变分析的蠕变线弹簧模型方法[J].力学学报.1999
[10].袁杰红,唐国金,周建平,范瑞祥.椭圆形半露头裂纹的线弹簧模型[J].工程力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