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成岩作用论文-臧春艳,张铜耀,曲日涛,张旭东,杨纪磊

埋藏成岩作用论文-臧春艳,张铜耀,曲日涛,张旭东,杨纪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埋藏成岩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化壳储层,渤海海域,花岗岩类,成岩作用

埋藏成岩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臧春艳,张铜耀,曲日涛,张旭东,杨纪磊[1](2019)在《渤海海域埋藏条件下花岗岩类潜山风化壳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海域存在两套花岗岩类潜山,一套为太古界花岗岩类,一套为中生界花岗岩潜山,两者在化学成分及结晶形态上接近,也具有相似的储层成因机理。尤其是近几年在深层、浅层油气勘探中均有重大发现,浅层以蓬莱9-1为代表,探明储量超过2×10~8m~2,深层以渤中19-6为代表,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千亿方,是渤海湾盆地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对比研究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齐玉民,章顺利,吴家洋,吕正祥[2](2019)在《渤海石臼坨凸起沙河街组深埋藏混积岩成岩作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石臼坨凸起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湖相混积岩岩性段,呈现出良好的油气显示。利用显微岩石与矿物学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气液包裹体温度分析等方法技术,研究总结了渤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沙河街组混积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特征。沙河街组混积岩储层主要为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生物体腔孔,为高孔高渗储层。储层中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有:①压实作用;②胶结作用,主要为颗粒包壳、孔隙衬垫与充填和交代白云石等自生白云石胶结作用,自生白云石具有典型的多期生长特征;③溶蚀作用,主要为陆源碎屑中的长石、岩屑等的溶蚀,其次是早期衬垫白云石的溶蚀。伴随成岩演化,储层孔隙度由初始的40%演变到现今的22%。早期孔隙衬垫白云石、长石溶蚀对古近系沙河街组混积岩中的有利储层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遵青,陈国俊,李超[3](2018)在《微体化石比较埋藏学在碎屑岩沉积—成岩作用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埋藏学是将不同沉积相中化石的保存情况进行对比,来研究沉积环境的一门学科,是地层中埋藏的生物遗体(或化石)的生物相和埋藏着生物遗体(或化石)的沉积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1]。它不仅着眼于生物死亡到形成化石的过程中生物体本身的变化,还关注影响该过程的外界因素,将形成化石的生物遗体在被埋藏前所经历的各种机械作用以及早期成岩作用视为判断沉积环境的良好标志,根据整套碎屑岩中不同部分的化石埋藏特征,可分析出沉积环境差异[2]。比较埋藏学是对化石及围岩的综合研究,同时具有古生物学和沉积学的双重意义。对含有微体化石的碎屑岩而言,埋藏学及化石化作用特征可从不同于常规的岩矿及沉积学分析的角度反映出化石及其围岩所经历的沉积作用过程,以及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由于碎屑岩中生物碎屑通常只占很少一部分,且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岩所含的生物碎屑种类及丰度各不相同,很难针对不同的碎屑岩制定统一的反映其沉积—成岩作用的生物碎屑标志,故碎屑岩的沉积—成岩作用研究主要依据碎屑岩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来进行,现行的碎屑岩成岩期次划分标准——SY/T 5477-2003《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也主要依据碎屑岩中的自生矿物特征、粘土矿物组合、岩石结构和构造特点、储集空间类型及演化、有机质成熟度和流体包裹体反映的古温度等指标来划分碎屑岩成岩期次。但除了常用的矿物学、岩石学及岩石结构指标之外,碎屑岩中含有的生物化石也蕴藏了丰富的成岩作用信息[3]。(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田雯,陈刚,李文厚,吕剑文,李建东[4](2016)在《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高桥区块马五_4~1段白云岩储层建设性埋藏成岩作用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古岩溶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高桥区块形成了层位较稳定的溶蚀孔洞白云岩储层。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及地球化学手段等,对研究区马五41段白云岩储层埋藏环境下建设性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区内埋藏环境下建设性成岩作用有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埋藏溶解作用、裂缝作用等。研究区晶粒白云岩C、O同位素比值与奥陶纪海水的C、O同位素值相比明显偏负,表明地层经历了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使得岩石体积缩小、岩石孔隙度有所增加,有利于晶间孔的形成。埋藏溶解作用可形成大量的溶蚀孔、洞、缝等储集空间,为油气的储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裂缝的发育增加了溶蚀孔洞的连通性,有效地提高了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上述3种建设性成岩作用相互迭加配合,使得裂缝与原本存在的孔隙配套,对良好油气储集空间的形成起了决定性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6年Z1期)

杨贵来,谭钦银,王瑞华,李桃,程锦翔[5](2015)在《碳酸盐岩有效储层形成的成岩作用-埋藏溶蚀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众口一词的学术观点认为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孔洞的形成原因在是在地表环境下溶蚀形成的。笔者以丰富的野外地表地质调查一手资料及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结合压汞薄片分析及扫描电镜测试分析资料剖析,通过对岩石地腹与地表孔洞特征对比、地腹与地表溶蚀环境与溶蚀特征对比研究认为,深部埋藏环境下溶蚀作用是碳酸盐岩储层中孔洞的成因。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孔洞特征在地表和(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达丽亚,傅恒,李秀华,朱建敏,阮何文[6](2012)在《四川盆地北部元坝地区雷四上亚段埋藏成岩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显微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薄片能谱、元素kσ面分布以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雷四上亚段古风化壳储层主要埋藏成岩作用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区雷四上亚段风化壳储层经历的埋藏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埋藏溶蚀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等。通过对裂缝内充填胶结矿物的分析研究,认为矿物胶结期次有两期:第一期为碱性热液形成碳酸盐岩矿物(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第二期为富含F-、Si4+、Sr-等离子的酸性热液形成石英、萤石、天青石等热液矿物。溶蚀作用有四期,依次为:第一期酸性热液-第二期碱性热液-第叁期酸性热液-第四期碱性热液溶蚀。溶蚀作用形成的脉内晶间孔、脉内晶间溶孔以及溶蚀缝占埋藏次生孔隙的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2012年01期)

陈永权,周新源[7](2009)在《白云岩埋藏成岩作用过程中的金属元素与同位素再分配规律与受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在白云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过程中注意到,在开放体系下埋藏成岩作用过程中白云石金属元素含量与同位素组成将发生再分配,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提出离子半径理论控制白云岩在埋藏过程中的金属元素与同位素组成再分配规律,基本概念为大半径离子含量减少,小半径离子含量升高。根据这一理论,结合Ca、Mg、Fe、Mn、Sr等+2价离子的离子半径数值得出推论,在埋藏压实成岩作用过程中白云石将向着有序度升高的方向转化,白云石中的Fe、Mn含量升高,Sr含量降低,同位素比值87Sr/86Sr升高。该结论与前人资料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09年03期)

张建光,姚光庆,魏忠元,赵志魁[8](2009)在《伊通地堑鹿乡断陷致密储层埋藏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鹿乡断陷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有机包裹体等资料,研究了双阳组储集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运用BasinMod软件进行了地层埋藏史与热史模拟,恢复了双阳组致密储层孔隙演化史;测算了鹿乡断陷成油峰期砂岩可保存孔隙度。结果显示:鹿乡断陷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蚀4个成岩期,压实和胶结作用是降低孔、渗性能的主要因素。36.5 Ma以前,地层以压实与胶结作用为主,双阳组孔隙度下降了近13%;36.5~30.0 Ma有机质成熟,深部储集岩中硅酸盐与碳酸盐类成岩矿物大量溶解,使溶蚀段孔隙度回升至25%左右,为油气储集提供了良好的次生孔隙空间;10 Ma以后,双阳组地层暂时性抬升而形成微裂隙,此时深部热液沿裂隙侵入造成了裂缝填积、再胶结及白云岩化,但深部双阳组白云岩化作用弱,储集岩孔隙度继续下降。(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09年02期)

陈代钊[9](2004)在《埋藏-热液(岩溶)成岩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表征——典型实例介绍及对塔中碳酸盐岩储层演化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矿物易溶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在沉积后的埋藏过程中(成岩、后期成岩)容易受到成岩流体的改造,发生交代、溶解和再沉淀,从而使原生孔隙消失殆尽,也有可能形成次生孔隙。因此,保存下来的孔隙主要取决于碳酸盐岩在埋藏过程中(特别在深埋过程中)、烃充注之前盆地流体性质和碳酸盐岩疏导层的性质。有鉴如此,埋藏(特别是深埋)阶段流体性质,特别是盆地热流体对碳酸盐储层的破坏和改善作用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07-01)

Ezat,Heydari,付文敏[10](1998)在《密西西比州Black Creek油田上侏罗统Smackover组的埋藏成岩作用对油气破坏和H_2S聚集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密西西比州Black Creeks油田的Smackover组在埋藏过程中,有机和无机的相互作用,导致烃类几乎完全被破坏。被套地层埋藏至6km的深度,经历过200℃的温度,含H_2s78%,CO_220%,CH_42%。叁个不同的埋藏成岩作用阶段对应于叁个不同有机质的成熟阶段。生油窗之前的成岩作用以沥青形成前方解石胶结的沉淀作用为主。在生油窗内的成岩过程,固体沥青沉淀于含烃类的储层中,同时在水充填的层段中,形成马鞍状白云石和硬石膏。生气窗成岩作用以热化学硫(TSR)降低为主,使烃类遭到破坏,硬石膏溶解,同时大量的H_2S、CO_2、S°生成,发生沥青形成后的方解石胶结。在TSR作用时,硬石膏和H_2S相互反应,产生S°,又与CH_4相互作用,在自增强循环中生成了更多的H_2S。由于缺乏金属相离子H_2、S波稳定成为金属硫化物,足够的硫生成H_2S,一个封闭体系阻止H_2S的逸出,TSR循环连续,直到耗掉所有烃类。 密西西比州Smackover组的含烃储层中,H_2s几乎接近零,曾经历过120℃的温度,地层年代超过50×10~6年,这就说明TSR作用与时间无关。地层深度对应的温度在140℃—150℃时,高H_2S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表明TSR一种热动力作用。在其它地区较低温度(80℃—120℃)情况下,存在着较高的H_2S的浓度可由下面的因素解释:①H_2S相应进入这些储层中;②高(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1998年02期)

埋藏成岩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渤海石臼坨凸起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湖相混积岩岩性段,呈现出良好的油气显示。利用显微岩石与矿物学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气液包裹体温度分析等方法技术,研究总结了渤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沙河街组混积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特征。沙河街组混积岩储层主要为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生物体腔孔,为高孔高渗储层。储层中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有:①压实作用;②胶结作用,主要为颗粒包壳、孔隙衬垫与充填和交代白云石等自生白云石胶结作用,自生白云石具有典型的多期生长特征;③溶蚀作用,主要为陆源碎屑中的长石、岩屑等的溶蚀,其次是早期衬垫白云石的溶蚀。伴随成岩演化,储层孔隙度由初始的40%演变到现今的22%。早期孔隙衬垫白云石、长石溶蚀对古近系沙河街组混积岩中的有利储层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埋藏成岩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臧春艳,张铜耀,曲日涛,张旭东,杨纪磊.渤海海域埋藏条件下花岗岩类潜山风化壳储层成岩作用特征[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齐玉民,章顺利,吴家洋,吕正祥.渤海石臼坨凸起沙河街组深埋藏混积岩成岩作用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9

[3].马遵青,陈国俊,李超.微体化石比较埋藏学在碎屑岩沉积—成岩作用分析中的应用[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田雯,陈刚,李文厚,吕剑文,李建东.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高桥区块马五_4~1段白云岩储层建设性埋藏成岩作用及意义[J].地质通报.2016

[5].杨贵来,谭钦银,王瑞华,李桃,程锦翔.碳酸盐岩有效储层形成的成岩作用-埋藏溶蚀作用[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6].达丽亚,傅恒,李秀华,朱建敏,阮何文.四川盆地北部元坝地区雷四上亚段埋藏成岩作用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

[7].陈永权,周新源.白云岩埋藏成岩作用过程中的金属元素与同位素再分配规律与受控因素[J].海相油气地质.2009

[8].张建光,姚光庆,魏忠元,赵志魁.伊通地堑鹿乡断陷致密储层埋藏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09

[9].陈代钊.埋藏-热液(岩溶)成岩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表征——典型实例介绍及对塔中碳酸盐岩储层演化的思考[C].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4

[10].Ezat,Heydari,付文敏.密西西比州BlackCreek油田上侏罗统Smackover组的埋藏成岩作用对油气破坏和H_2S聚集的作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8

标签:;  ;  ;  ;  

埋藏成岩作用论文-臧春艳,张铜耀,曲日涛,张旭东,杨纪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