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住汇率制论文-刘莉

钉住汇率制论文-刘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钉住汇率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来西亚,汇率制度,钉住汇率制

钉住汇率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莉[1](2008)在《马来西亚钉住汇率制的可持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洲金融危机后,浮动汇率制成为东南亚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主流,而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却坚持咬住美元不放松,其原因何在,为何取得成功,林吉特钉住美元的可持续性又如何,备受世人观注。本文通过这些问题的详细分析指出,从近期看马来西亚仍应维持盯住美元为佳;从长远看,马来西亚应逐步转向灵活性更大的汇率制度。(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胡鸣[2](2007)在《从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国际经验看中国退出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1973年布雷顿体系瓦解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度,到20世纪90年代,这些国家相继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由此,学术界将危机的原因归结于钉住汇率制度。因此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退出钉住的汇率制度成为国际金融研究的一大热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趋势更加明显,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流动的加强,汇率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2005年7月21日,我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制度,迈出了退出钉住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的步伐,到目前为止近两年,退出进程如何?需要哪些配套措施保证平稳退出仍然是个课题。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国际退出经验寻求答案。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由前言和正文组成。前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主题及其意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基本思想和逻辑结构。前言的写作有助于读者了解本文的写作方向和方法,同时也为本文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背景基础。正文包括五个部分,如下所述:第一章,本章的分析和研究旨在引出问题,从汇率制度选择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切入。本章由两节构成。第一节,介绍汇率制度分类以及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实践。首先,本节选择了1999年IMF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实际分类法作为研究的基础,因为汇率制度有多种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其次,回顾了二战后,尤其90年代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趋势,发现退出钉住汇率制度,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从而引出将要讨论的问题。第二节,随着国际汇率制度实践的发展,国际学术界也对之展开了研究,本节就对退出战略理论做了综述。第二章,本章通过案例分析研究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国际经验,将国家按照面临的经济环境和退出原因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60-70年代处于经济崛起时期,本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退出固定钉住汇率制(包括主动和被动)的发达国家;另一类是90年代处于经济状况多变,面临货币危机,本币贬值的情况下,退出钉住汇率制(包括主动和被动)的新兴市场国家。因此本章由两节构成。第一节,通过对日本和德国案例(两国面临相似的经济环境,但退出结果截然相反,日本以失败告终,德国成功退出)的分析得出以下启示:一国在经历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汇率升值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压力,其中内部升值压力更难以克服。面对货币升值的压力,汇率调整的最佳方式是缓慢而渐进地实现升值。在政策目标的取舍方面,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货币政策和浮动汇率往往是经济大国必需的政策组合。汇率走向浮动不是问题,资本管制逐渐开放也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应该更多地考虑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决不能让货币政策成为汇率政策的附庸。此外,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区域内的强国减少外部投机资本的冲击。第二节,通过对泰国失败案例和智力、波兰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各国经验如下:(1)退出时机的把握对退出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主动地退出要优于被动退出,主动退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退出过程中要注意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过早、过快的开放资本项目往往不利,应该在早期限制短期资本流动,然后慢慢放开;(4)退出过程中需要建立新的“名义锚”,通常是以“通货膨胀目标”作为稳定经济的“名义锚”;(5)退出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运用得当;第叁章,本章介绍我国退出实践。由叁节构成。第一节,介绍退出背景,分析了退出的内在原因。第二节,回顾2005年7月21日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我国当前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本章是上一章的延续,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自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汇率制度是否发生变化,变化有多大?实证结果表明汇改后10个月内,虽然其它货币权重在不断增加,但美元仍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参考货币。我国退出钉住汇率还处在刚起始阶段,距第7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相差3个汇率制度过程(水平波幅钉住制、爬行钉住制、爬行波幅汇率制),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第五章,评价和建议部分。结合前几章的内容,首先,对此次退出战略予以充分的肯定,主要表现在退出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上。其次,对今后退出工作的不足提出完善意见,主要表现在配套措施方面。建议集中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建立能够反应市场均衡汇价的机制;确立新的货币政策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名义锚”;有步骤地逐步放开资本管制,在刚开始阶段限制短期资本流动,到成熟阶段再慢慢放开;建立汇率风险监控体系、深化银行体系改革和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方面。二、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主要贡献第一、在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实践研究中,大多文献只限制于发展中国家退出经验的研究上,本文将发达国家70年代退出固定汇率制的实践也纳入国际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实践当中,将国际退出钉住汇率制实践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经济体。原因有二:其一,严格意义上来说固定汇率制也是钉住汇率制的一种;其二,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环境与60-70年代发达国家退出固定汇率制度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相似——各项经济指标良好,正处于经济崛起中的大国,而不像90年代发展中国家中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指标不稳定甚至恶化,如泰国。第二、本文运用实证研究退出钉住汇率的效果,得出我国钉住汇率制的退出还处在初级阶段,距完全退出还有一定距离,今后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第叁、本文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今后退出实践有借鉴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7-04-19)

苏应蓉[3](2006)在《新兴经济体汇率制度的选择——钉住汇率制的理论发展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中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过程中普遍采取了钉住汇率制,学术界则从不同角度对钉住汇率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本文按研究角度分类,提炼出钉住汇率理论的研究成果,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勾勒出钉住汇率理论研究的大致轮廓。(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06年08期)

管运章[4](2006)在《钉住汇率制下的合意外汇储备区间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并不试图求解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而是寻求一个“可持续”的储备区间,当外汇储备规模超出这个区间时,要么政府部门会主动放弃钉住汇率制,要么私人部门会发动投机攻击迫使政府这么做。针对钉住汇率制的困境,文章提出小规模经济体加强货币合作的主张。(本文来源于《市场论坛》期刊2006年02期)

陈全功[5](2006)在《集体钉住汇率制与地区金融稳定——兼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是国际金融比较动荡的地区之一。麦金农主张东亚各经济体实行“集体钉住美元”制度,以保证地区金融稳定。从理论和实践分析,集体钉住汇率制有其内在的稳定机制,也有内源性的动荡缺陷,稳定性和脆弱性同存。目前东亚各国和地区非正式的共同“软钉住美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长远看,这种集体钉住美元制度难以维持。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不会影响东亚地区的金融稳定,维持国内金融稳定,才能防止地区金融动荡。(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06年02期)

黄涛[6](2005)在《小型开放经济体资本流动条件下政府汇率调控研究——以可调整钉住汇率制的中国台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流动会造成一国(地区)汇率的波动,然而,中国台湾却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基本实现了本币汇率的稳定。本文从利率平价理论出发,在此基础上对该理论进行了叁次修正,以揭示中国台湾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的理论根源。最后,本文从中国台湾对新台币汇率的政策调控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05年10期)

黄志龙[7](2005)在《钉住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换:智利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进行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如何实现从钉住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是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智利先后经历了传统钉住制、区间爬行钉住制和完全浮动制叁种汇率模式,成功地实现了由钉住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尤其在由区间爬行钉住制向完全浮动汇率制转变的前期准备、时机选择、政策协调以及如何应对危机对汇率带来的冲击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为中国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拉丁美洲研究》期刊2005年05期)

孔立平,朱志国[8](2005)在《钉住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了在钉住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提出了我国虽然实行钉住汇率制,但由于目前并没有满足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所设定的假设条件,所以我国的货币政策目前仍是有效的;最后对我国钉住汇率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期刊2005年04期)

刘兴华[9](2004)在《马来西亚钉住汇率制:背景、原因与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马来西亚选择了林吉特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资本管制、强政府经济政策所具有的公信力和日元未出现大幅升贬是马来西亚钉住汇率制一直持续至今的主要原因;随着马来西亚资本管制的放松,东南亚国家贸易竞争的加剧、日元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使林吉特钉住美元变得不可维持,钉住汇率制必然向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转变。(本文来源于《亚太经济》期刊2004年05期)

刘兴华[10](2004)在《马来西亚的钉住汇率制:背景、原因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马来西亚重新加强了资本管制 ,选择了林吉特与美元挂钩的钉住汇率制。正是靠这种颇受争议的汇率制度 ,马来西亚成功地度过了金融危机 ,经济迅速走上复苏之路 ,更耐人寻味的是 ,后危机时期其他东南亚国家普遍增强了汇率制度弹性以避免外部冲击(本文来源于《东南亚》期刊2004年02期)

钉住汇率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73年布雷顿体系瓦解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度,到20世纪90年代,这些国家相继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由此,学术界将危机的原因归结于钉住汇率制度。因此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退出钉住的汇率制度成为国际金融研究的一大热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趋势更加明显,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流动的加强,汇率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2005年7月21日,我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制度,迈出了退出钉住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的步伐,到目前为止近两年,退出进程如何?需要哪些配套措施保证平稳退出仍然是个课题。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国际退出经验寻求答案。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由前言和正文组成。前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主题及其意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基本思想和逻辑结构。前言的写作有助于读者了解本文的写作方向和方法,同时也为本文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背景基础。正文包括五个部分,如下所述:第一章,本章的分析和研究旨在引出问题,从汇率制度选择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切入。本章由两节构成。第一节,介绍汇率制度分类以及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实践。首先,本节选择了1999年IMF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实际分类法作为研究的基础,因为汇率制度有多种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其次,回顾了二战后,尤其90年代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趋势,发现退出钉住汇率制度,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从而引出将要讨论的问题。第二节,随着国际汇率制度实践的发展,国际学术界也对之展开了研究,本节就对退出战略理论做了综述。第二章,本章通过案例分析研究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国际经验,将国家按照面临的经济环境和退出原因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60-70年代处于经济崛起时期,本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退出固定钉住汇率制(包括主动和被动)的发达国家;另一类是90年代处于经济状况多变,面临货币危机,本币贬值的情况下,退出钉住汇率制(包括主动和被动)的新兴市场国家。因此本章由两节构成。第一节,通过对日本和德国案例(两国面临相似的经济环境,但退出结果截然相反,日本以失败告终,德国成功退出)的分析得出以下启示:一国在经历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汇率升值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压力,其中内部升值压力更难以克服。面对货币升值的压力,汇率调整的最佳方式是缓慢而渐进地实现升值。在政策目标的取舍方面,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货币政策和浮动汇率往往是经济大国必需的政策组合。汇率走向浮动不是问题,资本管制逐渐开放也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应该更多地考虑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决不能让货币政策成为汇率政策的附庸。此外,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区域内的强国减少外部投机资本的冲击。第二节,通过对泰国失败案例和智力、波兰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各国经验如下:(1)退出时机的把握对退出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主动地退出要优于被动退出,主动退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退出过程中要注意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过早、过快的开放资本项目往往不利,应该在早期限制短期资本流动,然后慢慢放开;(4)退出过程中需要建立新的“名义锚”,通常是以“通货膨胀目标”作为稳定经济的“名义锚”;(5)退出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运用得当;第叁章,本章介绍我国退出实践。由叁节构成。第一节,介绍退出背景,分析了退出的内在原因。第二节,回顾2005年7月21日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我国当前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本章是上一章的延续,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自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汇率制度是否发生变化,变化有多大?实证结果表明汇改后10个月内,虽然其它货币权重在不断增加,但美元仍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参考货币。我国退出钉住汇率还处在刚起始阶段,距第7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相差3个汇率制度过程(水平波幅钉住制、爬行钉住制、爬行波幅汇率制),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第五章,评价和建议部分。结合前几章的内容,首先,对此次退出战略予以充分的肯定,主要表现在退出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上。其次,对今后退出工作的不足提出完善意见,主要表现在配套措施方面。建议集中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建立能够反应市场均衡汇价的机制;确立新的货币政策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名义锚”;有步骤地逐步放开资本管制,在刚开始阶段限制短期资本流动,到成熟阶段再慢慢放开;建立汇率风险监控体系、深化银行体系改革和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方面。二、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主要贡献第一、在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实践研究中,大多文献只限制于发展中国家退出经验的研究上,本文将发达国家70年代退出固定汇率制的实践也纳入国际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实践当中,将国际退出钉住汇率制实践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经济体。原因有二:其一,严格意义上来说固定汇率制也是钉住汇率制的一种;其二,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环境与60-70年代发达国家退出固定汇率制度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相似——各项经济指标良好,正处于经济崛起中的大国,而不像90年代发展中国家中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指标不稳定甚至恶化,如泰国。第二、本文运用实证研究退出钉住汇率的效果,得出我国钉住汇率制的退出还处在初级阶段,距完全退出还有一定距离,今后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第叁、本文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今后退出实践有借鉴性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钉住汇率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莉.马来西亚钉住汇率制的可持续性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

[2].胡鸣.从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国际经验看中国退出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苏应蓉.新兴经济体汇率制度的选择——钉住汇率制的理论发展文献综述[J].学习与实践.2006

[4].管运章.钉住汇率制下的合意外汇储备区间探讨[J].市场论坛.2006

[5].陈全功.集体钉住汇率制与地区金融稳定——兼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J].国际金融研究.2006

[6].黄涛.小型开放经济体资本流动条件下政府汇率调控研究——以可调整钉住汇率制的中国台湾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5

[7].黄志龙.钉住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换:智利案例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2005

[8].孔立平,朱志国.钉住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

[9].刘兴华.马来西亚钉住汇率制:背景、原因与趋势[J].亚太经济.2004

[10].刘兴华.马来西亚的钉住汇率制:背景、原因与发展趋势[J].东南亚.2004

标签:;  ;  ;  

钉住汇率制论文-刘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