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瘀通络法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指导价值

祛瘀通络法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指导价值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瘀血阻络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关键病机,且现代医学所提出的发病机制与“瘀”密切相关,故本文从瘀入手,强调标本同治,提出针灸治疗DPN的关键在于“祛瘀通络”。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瘀;针灸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主要是由神经元、神经纤维等的变性或坏死引起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临床疑难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隐匿等特点,临床症状以肢体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为主,表现为患者早期可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如有麻木、蚁虫爬感、发凉、触电样和对称性“手套”型感觉障碍,严重者出现败血症、肌肉萎缩、瘫痪、关节畸形等[1]。目前西医治疗DPN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常采用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镇痛药等对症治疗,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副作用明显[2]。针灸治疗该病在我国历代医史中早有记载,现今大量临床报道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且以创伤小、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等特点,成为治疗DPN的主要选择之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痹证”“痿证”范畴,该病以阴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久病入络、久病成瘀为关键,治疗常以袪瘀通络为原则,因此本文从DPN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多方面来论述袪瘀通络法在针灸治疗DPN中的指导意义。

1瘀血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关键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DP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血管和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有关[3],患者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增强,全血粘度增高,激活内皮细胞功能,导致血流速度降低,基底膜变性和玻璃样变,最后造成小血管堵塞,符合中医之“久病成瘀”。

祖国医学认为,DPN大致归属于中医学“痹证”、“痿证”、“麻木”、“不仁”等范畴。如《丹溪心法》云:“腿膝枯细、骨节酸痛”等,消渴日久不愈,伤精耗血,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肢体肌肉筋骨,加之久病入络、阴虚燥热等导致瘀血、痰浊痹阻脉络,从而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表现,故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瘀血为其关键病机。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与不通则痛

中医自古无DPN病名,其症状描述多散见于消渴病的兼证,《兰室秘藏》述:“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痿软,前阴如冰,”与DPN出现的感觉障碍相似。而“瘀”作为一种病理过程,其形成势必导致血行不畅,阻滞经络,表现出经络不通的症状,不通则痛,故出现疼痛、麻木等症,即符合DPN的临床表现。

3从瘀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针灸治疗

3.1针灸治疗DPN作用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针灸治疗本病主要是通过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理气活血、疏通经络作用,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协调阴阳,对气血痹阻所致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针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DPN,且疗效显著。近些年来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黏稠度,增加微循环的血液灌注,恢复神经功能,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及生长,从而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4];艾灸能够改善血液粘稠度,降低一氧化氮水平、血浆内皮素等,改善血液流变状态,增加微循环血液灌注[5],与中医“从瘀论治”相符合。

3.2针灸治疗DPN取穴依据

消渴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而表现为手足疼痛、麻木等,因此瘀血阻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关键病机,故针灸治疗主要以祛瘀通络为原则,并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选穴原则,常选用血海、悬钟、涌泉、合谷、曲池、井穴等穴。血海善治血症,既可统血亦可活血,同时又是下肢的局部取穴,故可治下肢的血瘀之证;悬钟为髓会,具有强筋健骨,补肾化瘀之功,可治下肢痿痹、酸软无力;针刺涌泉穴可以激发肾经之气以通利下肢经络气血;针灸曲池可推动上肢气血运行,缓解上肢疼痛、麻木等;太冲合谷两穴一阳一阴、一腑一脏、一上一下、一气一血,相得益彰,共奏行气活血之功;四肢末端之井穴采用点刺放血,能够祛瘀生新、活血通络,助血旺则气足、气行则血畅,而麻木自止。因此,诸穴合用,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3.2针灸治疗DPN现状分析

针灸治疗治疗DPN方式多样,包括单纯针刺、皮肤针叩刺、温针灸、穴位注射、拔罐等疗法。崔瑾等[6]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DPN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安慰疗法,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较显著的差异,表明针灸是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有效治疗手段;贾朗等[7]用皮肤针沿手足三阴三阳经循经来回叩刺,至皮肤潮红,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对比,提示皮肤针治疗对于麻木、疼痛、蚁行感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翟春[8]将71例DPN患者遵照自愿知情与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与弥可保肌注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普通针刺和肌注弥可保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及MNSI调查表评分均匀明显差异,指出温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瘀”不仅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关键病机,也是一种病理状态,“祛瘀通络”法对于针灸治疗DPN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启发临床针灸治疗多从瘀入手,不仅要消除产生瘀之病因,还要治疗血液瘀滞的状态,符合中医整体观念,强调标本同治,因此临床常选用血海、悬钟、涌泉、合谷、曲池、井穴。足三里等穴,配以温针灸、穴位注射等疗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发挥祖国医学治疗DOR的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婉花,张碧瑶,黄菁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5,10(09):1448-1452.

[2]王秀阁,韩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现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0):142-145.

[3]张玉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8):25-26.

[4]张雪,刘志顺.针灸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特点文献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12(01):176-179.

[5]翟春梅.温针灸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1例临床疗效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21):93-95.

[6]崔瑾,孔德明,侯雨辛,邢玫,冯麟,徐寒松.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02):626-628.

[7]贾朗,周建伟.皮肤针叩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评价研究[J].四川中医,2008(10):100-102.

[8]翟春梅.温针灸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1例临床疗效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21):93-95.

标签:;  ;  ;  

祛瘀通络法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指导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