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耗氧速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率,低温,尺度,运城,在线,堆肥,粒径。
耗氧速率论文文献综述
张淼,于蒙,潘婷,黄棚兰,姜友法[1](2019)在《叁级串联式BCO反应器比耗氧速率及菌群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厌氧/缺氧/好氧和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AAO-BCO)组成的双污泥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叁级串联式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N1、N2、N3)中有机物浓度对比耗氧速率(SOUR)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各级处理单元的硝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N1、N2、N3分别在有机物浓度低于40、60和40 mg·L~(-1)时,比耗氧速率随有机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根据比耗氧速率粗略估计了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在各级中的百分比,其中氨氧化细菌的百分比分别为43.47%、54.94%和63.83%,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百分比分别为11.65%、21.87%和18.23%。由比耗氧速率计算得到氨氮比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氮比氧化速率,其最高值分别为实际污水处理厂的1.9倍和1.2倍,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中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氧化菌菌群更密集,硝化性能更优,且存在明显的亚硝酸盐累积现象(亚硝酸盐浓度为1.52~3.65 mg·L~(-1),亚硝态氮积累率最高可达25%)。(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殷文韬,宋泽阳[2](2019)在《一种计算煤自燃耗氧速率的新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煤自燃的热量传导和传质特性、阿伦尼乌兹公式和Ranz-Marshall方程,提出了一种估算煤在高温自燃耗氧速率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考虑了煤的自燃动力学特性和温度,还包含了煤粉的环境气流特性和粒径,并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与理论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计算的氧耗速率与实验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4期)
谭波,张飞超,孟帅,杨现兵,魏宏益[3](2018)在《煤低温氧化耗氧速率影响因素及灰色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煤低温氧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为准确研究煤低温氧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研究了温度、粒径和氧浓度对耗氧速率的影响;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计算了温度、粒径和氧浓度叁者与耗氧速率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粒径与耗氧速率的关联度系数最大,氧浓度次之,且两者较为接近,温度与耗氧速率的关联度数值最小。(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张景炳,齐鲁,汪俊妍,余雨,王洪臣[4](2018)在《污水厂活性污泥耗氧速率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A/O工艺的曝气池为研究对象,采用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在线测定仪动态测试曝气池沿程点位的耗氧速率(oxygen uptake rate,OUR),通过定量核算OUR与耗氧量,评价生物处理单元的优化潜力并提出分段调控初步构想。分析结果发现,OUR沿程逐渐下降,在60,120 m处出现明显的拐点,不同生化反应平均碳降解OUR、氨氧化OUR、亚硝酸盐氧化OUR的比例为4.4∶2.65∶1,好氧池第1廊道与好氧池第2廊道的平均耗氧量的比例为1∶0.485,东池、西池整体处理能力平均理论可提升潜力分别为28.1%、21.98%。结果表明,该生物好氧处理单元具有较大的优化潜力,OUR可作为动态指标指示基质降解阶段,分段调控的提出可为城市污水厂的定量设计与运行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宋申[5](2018)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耗氧速率多因素综合作用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作为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能源,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煤炭在采掘的过程中会伴生五大自燃灾害,火灾就是其中一个,而在煤矿火灾中,一大部分又是自燃火灾,近年来,国内外一大批学者都在致力于煤低温氧化机理研究,其中煤氧复合机理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假说,而煤低温氧化过程中的耗氧速率作为煤的氧化性的重要衡量指标,近年来不少作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取锡盟褐煤(XM)为研究对象,在对煤样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程序升温和恒温氧化两种不同类型的煤低温氧化实验,尝试对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耗氧速率模型进行推导,接着分别讨论耗氧速率对单一影响因素的模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煤低温氧化耗氧速率的多因素作用模型进行推导,得到以下结论:(1)在程序升温实验条件下,对于实验选取的叁个单一变量,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煤样的耗氧速率与煤样温度、空气流量、及煤样粒径叁者均与耗氧速率呈现规律性,前两者与耗氧速率呈指数关系,后者与耗氧速率呈负指数关系。(2)在煤恒温氧化实验中,由于实验在密闭罐中进行,实验存在一个临界氧气浓度,本次实验的临界氧浓度为9.8%,当氧气浓度大于这个临界氧气浓度时,煤氧化处于富氧气氧化状态,随着煤氧复合作用的进行,氧气逐渐被消耗,当氧气浓度低于这个临界氧气浓度时煤氧化处于富氧化物氧化状态。(3)恒温氧化实验中,温度在383.15K之前,煤处于富氧气氧化状态,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及煤样粒径叁者均与耗氧速率之间呈现良好的规律性,前两者与耗氧速率呈指数关系,后者与耗氧速率呈负指数关系。(4)恒温氧化实验中,温度在383.15K之后,煤氧复合作用加剧,耗氧速率迅速上升,氧气消耗加剧,到达临界氧浓度后,耗氧速率开始下降,煤氧化进入富氧化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氧化时间在30min~150min时间段内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及煤样粒径叁者均与耗氧速率呈现规律性,前两者与耗氧速率呈指数关系,后者与耗氧速率呈负指数关系。(5)恒温氧化实验中,温度在383.15K之后,当氧化时间超过150min之后,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及煤样粒径叁者与耗氧速率之间并未表现出良好的规律性。(6)恒温氧化实验中耗氧速率的模型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温度383.15K之前,第二个阶段为温度383.15K之后,并且氧化时间在150min以内。(7)在两种实验中,单一的实验变量对耗氧速率模型的作用相互独立,这是因为通过对拟合到的模型系数对比,发现各自的系数在另外两个变量改变时,基本保持不变。(8)在两种实验中,根据耗氧速率与各自变量的模型关系与每个实验中变量作用相互独立的特性,对程序升温实验,建立起V_0=qe~(bT-kD+vQ)耗氧速率综合作用模型,对恒温氧化实验,建立起(?)耗氧速率综合作用模型,并分别对建立起的模型进行验证,证明了在不同的实验及特性实验条件下耗氧速率多因素综合作用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武新朝[6](2017)在《汾河夏季底泥耗氧速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汾河运城段为对象,利用微循环装置得到夏季底泥耗氧速率,对比分析影响SOD环境条件,分析SOD与河流中COD、NH_3-N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平水期流量下(7.25~14.7m~3/s)SOD与HN_3-N、COD相关性较差。通过冬夏季试验综合分析,SOD变化的本质是水质污染造成的;流量变化只影响污染物浓度,并没有影响污染物总量;微生物也是水质富养物质交换到底泥中的反映,反过来通过大量耗氧来降低水中溶解氧,客观上抑制了污染物的降解。底泥污染实质是上覆水污染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转移,底泥耗氧也同样是上覆水耗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转移。(本文来源于《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2017年09期)
文扬,龙海涛,王洪臣,齐鲁,何志江[7](2017)在《耗氧速率在线测定装置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发了高精度的耗氧速率(OUR)在线测定装置,测试结果可为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优化运行控制提供重要参数。研究中通过梯形图软件编程(Ladder logic programming language,LAD)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硬件控制来实现装置的研发。在河南某污水处理厂以及北京4座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OUR在单个点位的变化规律以及沿程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推流式与SBR工艺类似,OUR随着污染物逐渐被降解而降低,MLVSS则变化不大,COD相对NH_4~+-N对OUR的影响更大。对于推流式工艺,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出整个曝气池的平均OUR。该装置在现场应用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宏飞,王继仁,郝朝瑜,贺飞[8](2017)在《几种无机盐类脱氧型阻化剂耗氧速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阻化剂只有单一阻化作用的问题,加入一种具有耗氧功能的材料,形成一种具有耗氧和阻化双重作用的脱氧型阻化剂。通过试验的方法,将不同配比的脱氧型阻化剂放置在恒温仪器里测其耗氧时间,得到不同配比的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与氧体积分数的关系以及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改变试验温度,得到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与氧体积分数的关系以及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氧体积分数越大,耗氧速率越高;随温度的升高,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在加快;硅藻土的量为0.6 g时,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最快;无机盐使用量相同时,耗氧速率为v(MgCl_2)>v(NaCl)>v(KCl)>v(CaCl_2),耗氧速率随无机盐使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使用0.15 g MgCl_2的脱氧型阻化剂耗氧速率最快。(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葛金怡[9](2016)在《颗粒尺度猪粪—麦秸好氧堆肥耗氧速率及甲烷产排机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好氧堆肥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减量化和肥料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好氧堆肥是受堆肥物料、工艺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生化反应过程,利用数学模型方法,从理论上寻求构建好氧堆肥反应内在复杂过程及物性变化的量化关系,从而解析好氧堆肥反应机制及其过程变化机理,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本论文以基于颗粒尺度的猪粪-麦秸好氧堆肥耗氧速率(OUR)和甲烷(CH4)产排模型为主要目标,以猪粪-麦秸好氧堆肥系统为对象,在颗粒微观结构参数量化表征方法以及基于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技术(FT-IR Microspectroscopy)的猪粪颗粒好氧层厚度(Lp)量化表征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好氧堆肥过程中猪粪颗粒微观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有机质降解的相关关系,研究构建了综合考虑颗粒微观结构参数、多热源项的颗粒尺度猪粪-麦秸好氧堆肥OUR优化模型,研究构建了基于颗粒尺度的猪粪-麦秸好氧堆肥CH4产排模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好氧堆肥微生物反应机制,制定高效、减排的堆肥工艺提供了方法学和基础理论支撑。论文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及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械振荡法和动态图像分析法作为猪粪样品的分散预处理和粒度、粒形表征方法。猪粪颗粒样品中值粒径(D50)501±16μm,粒度分布宽度1.45±0.04,纵横比和球形度分别为0.57±0.01和0.61±0.01。猪粪-麦秸好氧堆肥过程中,猪粪颗粒微观结构及其化学组成均呈显着变化,颗粒微观结构变化与其有机质降解紧密相关。猪粪颗粒D50呈指数下降趋势,形状参数几乎不变;颗粒孔隙率(θ)呈线性增加趋势;猪粪颗粒脂肪、多糖类组分降解程度较大且其化学组成渐趋稳定,半纤维素降解是颗粒孔隙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猪粪颗粒有机质变化并不完全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修正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与D50的倒数成正比,与θ呈负相关。(2)首次验证了FT-IR Microspectroscopy技术可应用于猪粪-麦秸好氧堆肥过程猪粪颗粒Lp的量化表征。切片条件为猪粪颗粒冷冻切片厚度10 μm,光谱扫描条件为扫描范围4000-650cm-1,光谱分辨率16 cm-1,像素点大小6.25μm×6.25μm,扫描16次取平均,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二阶导数9点差分处理。选取2856 cm-1和1568 cm-1作为判定Lp的特征波长,根据两特征波长二阶导数径向差减光谱获取Lp值。Lp同时受氧浓度、温度和微生物活性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介于0-60 μmm范围内呈指数增加趋势变化,猪粪颗粒好-厌氧区间存在约20μm过渡区。(3)颗粒尺度OUR优化模型可较为有效地模拟猪粪-麦秸好氧堆肥OUR动态变化,其模拟OUR的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较小。考虑表面对流换热使高温期堆体温度模拟精度有所提高。(4)颗粒尺度CH4产排模型可有效模拟猪粪-麦秸好氧堆肥升温、降温期CH4排放的变化规律(决定系数0.94、均方根误差2888 ppmv)。甲烷产率系数和最大甲烷氧化速率分别为0.6414mol CH4 mol-1 Cman和0.0205 mol CH4 kg-1 VSaero h-1。堆肥升温过程中,CH4产生速率急剧增加,而其氧化速率几乎为零,CH4排放主要发生在堆肥前期。CH4氧化量占其产量10.34%,堆体对CH4的氧化能力与氧气在堆肥颗粒内部的渗透能力有关。本研究堆肥通风工艺宜优选通风速率8.34 Lmmin-1,间歇通风开6h/关15mim。(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6-11-01)
林俊,程香菊,胡金鹏,余德光,谢骏[10](2016)在《上覆水类型及流速对养殖池塘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上覆水类型及流速对养殖池塘底泥耗氧速率(SOD)的影响,在实验室进行6组水池平行实验,实验期为2 d,采用6个装置相同的玻璃缸进行对照实验,分别选取自来水和池塘原水作为上覆水体,在实验过程中利用水泵对上覆水进行循环流动,调节水泵循环流量以得到不同的上覆水流速,并采用2台溶氧仪测定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上覆水水温和DO浓度,记录每次测量的对应时间点,测量间隔约为30 min。结果表明,当上覆水体为自来水和池塘原水时,在不同的循环流速下,SOD的范围为0.042~0.426 g/(m~2·d)。实验第2天各水池的SOD值较第1天均有一定下降,说明SOD随着水体中DO降低也相应减小,表明SOD与DO浓度有显着相关性。当上覆水处于静止状态时,其类型对SOD值有较大的影响,池塘原水在第1天和第2天的SOD值分别为0.426 g/(m~2·d)和0.297 g/(m~2·d),而自来水在第1天和第2天的SOD值均为0.258 g/(m~2·d),与上覆水体为自来水相比,有机物质含量高的池塘原水在第1天和第2天的SOD值分别高出65.12%和15.12%;当上覆水处于流动状态时,池塘原水的SOD为0.042~0.237 g/(m~2·d),自来水的SOD为0.045~0.252 g/(m~2·d),增幅仅为5.9%~15.0%,表明在此条件下上覆水体类型对实验水池的SOD值影响不显着。SOD与上覆水流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应最小的SOD值有一个流速较低值。(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耗氧速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煤自燃的热量传导和传质特性、阿伦尼乌兹公式和Ranz-Marshall方程,提出了一种估算煤在高温自燃耗氧速率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考虑了煤的自燃动力学特性和温度,还包含了煤粉的环境气流特性和粒径,并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与理论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计算的氧耗速率与实验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耗氧速率论文参考文献
[1].张淼,于蒙,潘婷,黄棚兰,姜友法.叁级串联式BCO反应器比耗氧速率及菌群结构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9
[2].殷文韬,宋泽阳.一种计算煤自燃耗氧速率的新方法(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3].谭波,张飞超,孟帅,杨现兵,魏宏益.煤低温氧化耗氧速率影响因素及灰色关联性分析[J].煤炭工程.2018
[4].张景炳,齐鲁,汪俊妍,余雨,王洪臣.污水厂活性污泥耗氧速率的定量分析[J].环境工程.2018
[5].宋申.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耗氧速率多因素综合作用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6].武新朝.汾河夏季底泥耗氧速率试验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
[7].文扬,龙海涛,王洪臣,齐鲁,何志江.耗氧速率在线测定装置的应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7
[8].王宏飞,王继仁,郝朝瑜,贺飞.几种无机盐类脱氧型阻化剂耗氧速率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
[9].葛金怡.颗粒尺度猪粪—麦秸好氧堆肥耗氧速率及甲烷产排机理模型[D].中国农业大学.2016
[10].林俊,程香菊,胡金鹏,余德光,谢骏.上覆水类型及流速对养殖池塘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