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1]2004年在《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模式和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企改革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众多国有企业特别是重型机械装备、电子电气类等大中型企业逐渐失去了国家的行业保护,面临着世界级企业的竞争。大中型国企通过进行主辅分离改制,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本文以现代产权理论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指导,论证了企业规模和产权结构的协调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主辅分离的必然性。在分析了几种重要的、典型的主辅分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辅分离的“内循环”模式,并以时代集团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和BCG矩阵等战略分析工具,详细分析了企业面临的外部的宏观环境与行业环境,以及内部的核心资源与竞争优势,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下,将“内循环”模式应用在时代集团,制定了时代集团的主辅分离改制方案。 本文着眼于应用经济管理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文章归纳和演绎并重,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对时代集团主辅分离改制方案的设计和剖析,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研究成果:通过对一些主辅分离的实际案例的收集和研究,分析和总结了几种典型的主辅分离的模式;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辅分离的“内循环”模式,该模式比较适用于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国企;以时代集团的改制为一个实际案例,设计出了一个完整的主辅分离改制的方案,操作性很强。 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主辅分离模式,为和时代集团类似特点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胡平[2]2007年在《银河集团主辅分离改制方案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对象银河集团是陕西省电力公司下属的一家多元化集团公司。应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按照《电力主辅分离改革实施意见》,各级组织必须按计划积极稳妥地实施主辅分离工作。通过对银河集团的主辅分离改制,可以有力推进电力企业结构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有序流动的机制,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需要做强、做大的电力主业方向上,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其次可以有效利用存量国有资产,通过改制企业的发展分流安置企业的富余职工,减轻社会再就业的压力;而且主辅分离工作也是就电力辅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梳理和进一步解决的一个契机。银河集团长期依赖陕西电网公司的国有主业生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企业内部管理也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对银河集团的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对电力行业主辅分离背景及政策的研究,结合行业内外各企业主辅分离的案例研究以及运用重组理论、产权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等相关理论深刻剖析该企业现状和内、外部环境,在国家改制政策和法律环境的框架内,给出该企业主辅分离改制方案和对策,如资产重组方案、人员重组方案、组织创新方案等,分析了改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阐述了改制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并给出具体措施。最后得出结论:银河集团在主辅分离改制时,必须以“银河战略”的指导,确立以规划发展陕北能源基地为主,以电力高科技、房地产、体育文化叁大支柱产业资本为辅,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和以经营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最终实现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希望对电力行业其他企业的主辅分离改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丁勇[3]2008年在《技术嵌入式协同及其在鞍钢主—辅分离企业合作中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对赢得市场、赢得企业成长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着,而技术的系统性和市场的复杂性,使得协同成为实现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使得协同中每个企业都比其单独运作能够取得更高的盈利能力,就必须不断地探索合适的协同方式。针对当前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宏观战略调控政策,如何能使得主业轻装上阵、进一步将业务做强做大;同时调整好原有主辅企业之间的组织结构关系,通过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得分离后的辅业企业能够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便成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就要求主辅企业在分离后不断地探索既能适应市场经济又能适合自身发展运营模式。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基于辅业企业与主业企业较强的业务相关性以及双方的历史渊源,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辅业企业现阶段生存与长期发展的运作模式--技术嵌入式协同发展模式。基于现有的经济管理理论和逻辑推理,对技术嵌入式协同进行的理论分析,分析了主、辅企业实施技术嵌入式协同的可行性,并制定了辅业企业实施技术嵌入式协同的具体对策。通过鞍钢集团综合利用公司在鞍钢集团的技术嵌入式协同的实践进行必要的反思,对技术嵌入式协同的理论进行补充并提供实践借鉴。本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以战略联盟、技术协同的大量文献为研究起点,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现有文献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对国有企业改革、主辅分离的现有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辅业企业存在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明确了方向。(2)提出了适用于现阶段我国部分国有改制企业的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技术嵌入式协同。分别从技术嵌入式协同的本质、协同机理、协同过程、协同的运行机制以及优劣势方面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3)探讨了主、辅分离后的企业双方进行技术嵌入式协同的可行性。主要从双方的行为惯性、合作的纽带、辅业企业的战略定位、主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可能的障碍以及解决的可能性、辅业企业完善管理机制方面对主、辅企业开展技术嵌入式协同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4)对辅业企业实施技术嵌入式协同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培育系统思维、调整组织结构、实施战略薪酬、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造知识导向型文化、提高技术开发质量、加强双方文化协同、牢固情感纽带等方面的对策。(5)介绍了鞍钢实业集团综合利用公司与鞍钢集团的技术嵌入式协同实践过程及其效果。(6)依据鞍钢主-辅企业实施技术嵌入式协同实践的具体情况,对技术嵌入式协同的有关问题进行反思,为后续的研究或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杨志[4]2010年在《大连港集团辅助性企业改制重组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企业现代化的重点。大连港在完成了企业集团化改制,成立大连港集团后,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也一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康平稳地推进,各辅助企业纷纷成立了独立公司。经过集团几年的政策扶持,各辅业公司的成长状况如何,集团国有股退出的时机是否成熟,如何准确的分析与评价各辅业公司的发展状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集团公司辅助企业改制重组进行理论分析。在介绍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现代企业理论入手,结合相关支撑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治理与辅业改制的关系,以及辅业改制的必然性和现存的问题。之后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辅业改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目前大连港辅业改制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得出大连港集团辅业改制现阶段对各辅业公司发展管理考量的侧重点应是:各企业改制以来的基本发展情况、未来发展能力、战略规划,以及在集团整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集团目前对改制企业管控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何种管控模式才更有利于改制企业发展。集团推行管控模式的执行情况如何等方面。基于改制重组相关理论,从盈利能力、集团相关度、发展能力、经营能力四个维度设计了大连港集团辅助企业评价模型,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辅助企业评价体系,经综合分析认为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评价具有可靠性。根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大连港集团五家辅助性企业进行了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港湾工程公司得分为0.336,通信工程公司得分为0.473,机械有限公司得分为0.311,港隆科技公司得分0.512,港埠机电得分为0.515。从集团战略层面对五个公司分别提出了改制控股和发展建议。根据评估分析结果,从集团的实际情况以及集团的发展战略出发,结合集团改革总体战略方针与要求,提出对大连港集团辅业改制现阶段的改革发展策略。
左文义[5]2007年在《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改制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国企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方向。本文选题是基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承担的华北勘察设计院的科研项目的研究结果,本人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该课题的全过程。本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企业改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主要包括改制的宏观环境、勘察行业环境与勘察企业改制历程。第叁章主要介绍了国企改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第四章阐述了我国勘察行业、企业、员工、产品的特点,并对我国勘察类企业的改制模式进行研究。第五章对国内外勘察企业股权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本章对我国股权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勘察企业的股权分配案例进行了评价。第六章主要探讨天津THK改制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本章根据公司的资本资金的组成、发展历程、租赁经营与员工心态等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叁种股权分配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然后就组织结构、财务管理、人才结构、发展战略与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措施和建议,并总结了公司改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最后一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了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可能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应用灰色预测理论建立模型,对我国勘察设计市场业务量进行了预测。2.结合国内外勘察设计行业公司股权结构改革案例,总结各公司改制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我国勘察企业改制提供参考与借鉴。3.结合天津THK公司实际情况,提出叁种改制方案,依据科斯交易费用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博弈理论、股权多元化等理论以及观点,对叁种改制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最优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实施措施。
肖丕楚[6]2005年在《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成的规模比较大的国有企业和国有存量资产,尤其是重化工业、原材料制造业和采掘业内的传统优势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它们曾经具有的竞争优势不断丧失,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优势并没有建立起来,表现为制度残缺、流程缓慢、组织机械、经营困难,缺乏自生能力,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包袱。而且,和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传统体制的弊端和痕迹在国有大企业中表现最为突出和集中,改革的难度也更大。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果这部分庞大的存量资产不能够得到有效盘活,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就缺乏相应的微观基础。 传统优势企业是指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指标进行评价,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够有效运行和具有一定优势的资源消耗型的大型国有企业(包含国有控股企业)。从时间上看,它主要指建成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一五”计划和“叁线建设”时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批骨干企业;从投资主体来看,它主要是由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直接兴办和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从组织机构和形式来看,大多数依旧采用传统的科层制、官僚制等刚性的大型组织结构;从行业分布来看,它包括冶金、石化、机械制造、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从空间分布来看,它们广泛分布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成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微观基础和载体。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传统优势企业,可通过时间判断标准、产权主体标准、企业规模标准和产业分布标准四个标准进行界定。 中国落后地区工业化路径的选择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崛起,需要用一种全
郑华[7]2007年在《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分层次改制模式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是我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电力行业经济的特殊表现形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发展无论就其速度、现有产业结构还是产值、利税等指标来讲,都具有强劲的发展基础和势力,已成为电力系统的利税大户和支柱产业。“十五”期间,遵循国务院批准的方案,电力体制的改革正在有步骤地进行。主辅分离,将长期依附于主业的电力多种经营企业,与主业在资产、人员上彻底分开,成为完全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实行电力多种经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将是主辅分离的有效途径。产权制度改革是引入承担资产损失责任主体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权利到位,责任才能到位,借助产权改革,通过一连串的产权制度安排和产权结构设计,才能构造出相互制衡的能够承担风险,对收益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多元投资主体。各地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通过回顾电力多种经营企业的历史沿革,分析现状,审视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易费用论和代理成本理论分析改制,找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改制的可行性,基于分层次分析的电力多种经营企业改制模型。电力多种经营企业按照竞争优势分为叁个层面:①垄断层②优势层③竞争层,这叁个层面的递延关系正是体现了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工作逐渐深入,稳步实施的层进关系,然后根据辅业资产与主业的关联程度以及自身的经济效益而提出的模型,把对处在不同象限的辅业资产,分别根据其特点设计出相应的改制模式,然后填入不同层次的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得出了分别适合于叁个层面的电力多种经营企业改制模式。
刘明越[8]2013年在《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与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任何所有制都存有一个实现形式的问题。所有制改革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即社会中不同所有制比重的变化;其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即所有制具体采取怎样的形式来实现。我国的所有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沿着这两方面展开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是从单一的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实现形式改革,是从传统的公有制企业变为现代公司制度,无论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还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都清晰地显示了这一演化过程。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微观基础,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国有企业30多年的改革,一方面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要不要坚持国有企业的的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是围绕实现形式这一重点问题展开的。目前,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产权制度,实现了产权社会化。在我国,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担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性的重任,体现公有制的性质,而其创造的财富必须实现社会共享。但国有企业又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成为独立运行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按照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和产权理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强调国家对企业的所有权,即国家所有的性质;一方面也要强调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制后,宏观层面的产权多元化的结构已经形成,而企业微观层面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也随着产权多元化结构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也逐渐因产权制度改革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除涉及国家绝对控股的行业外,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产权已经实现多元化,形成了国有相对控股和国有参股的产权模式。根据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和委托—代理关系,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也就是全民所有,全民共享。国资委的成立,解决了国家所有权出资人的代管问题,解决了国有资产具体管理的问题。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的目标是保值和增值,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经营成果全民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如何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成果全民共享。实现国企经营成果全民共享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国资委的定位:国有资产代管者职能的完善;其次是对国有资产代管者的监督,以便确保代管者能够真正履职;第叁是探索和形成国有企业经营成果共享机制,实现全民共享。
叶永青[9]2006年在《电力建安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及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主辅分离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的一项重要内容。2002年底,“厂网分开”顺利进行,拉开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随后应进行的“主辅分离”改革却至今未有实质性的进展,以至于无法准确核算电价进行下一步的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徘徊在“十字路口”,以至有专家断言:电力改革基本不成功。针对电力改革的现状,本文从分析电力主辅分离所面临的问题及难点着手,提出了以电力建安企业为突破来推进电力主辅分离改革的思路。全文分五章,从改革背景、问题及难点、电力建安企业现状、改革中可能的风险及其规避几方面展开论述,以唐山电力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为实例进行模拟分离并对改革后的前景进行相关预测,阐明了改革的必要性。
曾朝峰[10]2007年在《中国铁路运输业重组模式研究》文中指出自八十年代初,铁路企业在运输市场的竞争地位不断下降,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由于铁道部长期实行的“政企合一”、“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加上铁路自身的特点,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缓慢,带来企业内部的低效率、高成本、缺乏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益不高等问题。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铁路改革的文献资料,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活动,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了未来铁路行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铁路运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运分离”的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提出论文研究背景与目的,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现状与意义,给出了研究的思路结构和研究内容以及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2)选择当前世界铁路改革模式中比较典型的且被认为较成功的国家:瑞典、日本和美国的铁路加以分析,再结合中国铁路现实情况,总结出中国铁路改革可借鉴之处。(3)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进行的重组模式,运用系列理论进行分析,验证其改革的正确性。(4)分析目前我国铁路企业重组中存在的问题-无规模经济性,结合中国实情,借鉴国外铁路改革成功的经验提出今后中国铁路运输业重组模式选择——“网运分离”,并提出了实现该模式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模式和方案研究[D]. 王鹏. 中南大学. 2004
[2]. 银河集团主辅分离改制方案与对策研究[D]. 胡平. 西北大学. 2007
[3]. 技术嵌入式协同及其在鞍钢主—辅分离企业合作中的实践[D]. 丁勇. 东北大学. 2008
[4]. 大连港集团辅助性企业改制重组战略研究[D]. 杨志. 大连工业大学. 2010
[5]. 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改制模式研究[D]. 左文义. 天津大学. 2007
[6]. 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研究[D]. 肖丕楚. 四川大学. 2005
[7]. 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分层次改制模式问题研究[D]. 郑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8].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与问题研究[D]. 刘明越. 复旦大学. 2013
[9]. 电力建安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及影响研究[D]. 叶永青.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6
[10]. 中国铁路运输业重组模式研究[D]. 曾朝峰. 中南大学. 2007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时代集团论文; 国企论文; 电力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设计公司论文; 产权保护论文; 协同设计论文; 经济论文; 所有制论文; 大连港集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