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业倦怠因素及应对

护士的职业倦怠因素及应对

王雅琳于建萍(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产科湖北武汉430061)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应对措施,促使管理者和护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方法对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护士职业倦怠是造成护士离职和护理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全社会必须关注护士,合理分析原因,找出针对措施,促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因素应对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217-02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由于护士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因此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是有消极性,它可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并易导致护士脱离护理队伍,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从而使医疗事故和个人意外发生率增加。造成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是综合的,以下就我个人的体会与大家做个交流。

1、护士执业倦怠的因素

1.1、人格因素:倔强,低自尊,外控型,神经质,A型性格,低坚韧度,缺乏耐性,感觉型以及采取逃避型应激策略的护士易表现出较高的工作倦怠。

1.2、护理工作的性质: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使护理人员生活无规律。此外临床工作职责不明导致护士从事大量非护理工作。由于护士多为女性,他们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角色。同时当前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使护士承受着躯体和心里压力。病人、家属、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细,使护士压力过大、身心疲惫。

1.3、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国内护理职业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晋升机会少,工作独立性差,非护理工作太多等,这使护士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1.4、个别护士综合素质低:对护士角色认识不清,不热爱护理工作,缺乏耐心,怕苦怕累。相对于医疗工作做而言,护理工作容易掌握,培训周期短,因此在掌握之后缺乏工作激情,后力不足,不思进取。有的护士因所在的科室不同而倦怠程度也不同。

1.5、管理者因素:Maslach研究表明上级的支持比来自同事的支持更重要。因此科主任、护士长的言行举止对护士的影响较大。开会时可讨论一些好的或工作中奖励的内容,可能对下属有正性的激励作用。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同事之间缺乏友好合作气氛等会给护士造成压力。

2、如何应对护士职业倦怠

2.1、制定针对性强的护士再培训方案:加强护士岗位的竞争机制,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加强对其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对热爱护理专业、勤奋好学、奉献意识强、思想素质过硬的护士重点培养,使其体现自身价值,也有利于护理人才的持续培养。对护理的现有各级各层岗位实行任期制考评,为护士创造更多机会,营造主动进取的氛围。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避免长期工作量超负荷。建立弹性排班制度和护士资源的科间流动机制是应对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

2.2、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护理管理者应设法消除工作情境中可引起护士工作倦怠感的因素,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管理者还应注重对护士的支持,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两方面。通过管理机制支持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以及对护理人员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采取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人性化的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时间和班次,还可以对各科护士进行轮换。关注护士的心理感受,与患者产生矛盾冲突时,管理者要确定发生原因的性质,讲究工作技巧,要给予安慰和正确引导。要注意护士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不良情绪,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护士对压力的调节适应能力教育护士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护理职业的性质,要把职业看作是经营自己未来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2.3、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护理工作是奉献的职业,受到社会的认可。一个合格的护士不仅要具备同情、敏锐、冷静、严肃、开朗、无私的基本素质,还应具有以积极情感为核心的心理品质,具有以良好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境界,具有适应护士角色的职业心理特质等。在当前的医改政策背景下护理工作还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要培养护士对职业的热情、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保持工作热情。护士不仅要客观认识造成工作倦怠的因素,还要积极地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

3、讨论

护士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为了维护护士队伍的稳定,缩小护士人才素质与健康事业的需要。因此社会应重视护士职业倦怠这一现状,加强干预措施,普及护士自我压力管理知识与技能,促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护士的职业倦怠因素及应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