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人民医院特检科四川德阳6183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经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作为诊断对象,所纳入76例患者均先行低频超声检查,后实施高频超声检查,结合病理检验结果,综合对比低频超声及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结合病理检验结果分析可知,低频超声检查确诊患者61例(80.26%),高低频联合检查确诊患者72例(94.73%);组间差异对比,联合诊断确诊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单一诊断准确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模式,可切实强化胆囊增生性疾病诊断率,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值得综合选择应用。
【关键词】胆囊增生性疾病;超声诊断;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050-02
Low-frequencyultrasoundcombinedhigh-frequencyUltrasonographyindiagnosingcysticdiseaseclinicalvalueevalu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gallbladderdiseasepatientsbylow-frequencyultrasonicjointthevalueofhigh-frequencyultrasounddiagnosis.MethodsfromMay2016toFebruary2017admittedduringtheperiodof76patientswithgallbladderdiseaseasadiagnosticobject,bybothaheadoflow-frequencyultrasoundexaminationin76casesofpatients,aftertheimplementationofhighfrequencyultrasound,pathologicalexaminationresult,thecomprehensivecontrastlow-frequencyultrasoundandhighfrequencyultrasounddiagnosisofjointinspection.ResultsThepathologyinspectionresultanalysisshowsthatthelow-frequencyultrasounddiagnosisof61cases(80.26%)patients,highfrequencyjointinspectionconfirmed72casesofpatientswith(94.73%);Contrastdifferencesbetweengroups,jointconfirmeddiagnosisrate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lowfrequencyultrasonicsinglediagnosticaccuracy,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gallbladderdiseases,jointlow-frequencyultrasonicdiagnosismodelusinghighfrequencyultrasound,earnestlystrengthenthegallbladderdiseasediagnosisrate,andtoprovideobjectivereferencefor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treatment,comprehensivechoiceapplicationworth.
【Keywords】Gallbladderhypergeneitydisease;Ultrasounddiagnosis;Effect;Evaluation
胆囊增生性疾病是临床较常见胆囊系统疾病,具体涉及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腺肌增生症等。其中胆囊腺肌增生症容易误诊为胆囊肿瘤而实施不必要的手术操作,胆囊息肉样病变则属癌变前兆,存在一定的癌变隐患,因此借助科学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做好疾病定性,是避免患者机体伤害的重要保障。超声隶属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技术,目前在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范畴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业界针对高低频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价值并未形成共识,较多学者针对2者单项研究较多,但就2者联合诊断价值的研究近乎空白[1]。基于此,本研究为选取适宜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应用的超声诊断方案,系统纳入了我院2016年5月以来收治的76例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作为诊断对象,分别给予了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低频超声单一诊断方案,进而对不同超声诊断方案下的患者检查准确率差异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作为诊断对象,所纳入76例患者后均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胆囊增生性疾病,胆囊腺肌增生病变患者3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39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区间27~64岁,平均(46.7±13.5)岁。组内患者临床主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不适情况,部分患者并发存在恶心、呕吐、腹胀情况,均为知情自愿纳入本研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同方法,将76例患者划分为低频超声组与低高频超声联合组2组,对比不同超声检查方式下76例患者的检查准确率差异。组内患者明确诊断后,均择取手术治疗,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客观参照标准。
1.2方法
本研究76例患者超声检查仪器选取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低频超声探头工作频率为2.0~5.0MHz,高频超声探头工作频率为7.0~10.0MHz。76例受检对象均于超声检查前的24h内保持清淡饮食结构,同时禁止服用影响胆囊收缩类药物,检查前8h禁止饮食。
低频超声检查:检查开始前,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体位或左侧卧位,将低频探头频率合理设置为2.0~5.0MHz,探头置于患者右侧肋间、肋缘下及剑突下等相关位置,进行胆囊及周边结构的多切面扫查,必要时可局部放大观察,综合记录患者的胆囊病变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影像特征,实施诊断结果评估分析[2]。
高频超声检查:在低频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作深入明确诊断,合理设置高频探头频率为7.0~10.0MHz,进行患者病灶区域扫查,以低频超声相同检查操作方式选取最佳的图像冻结,综合记录患者胆囊形态、大小层次结构,同时记录患者胆囊血流特征,进而进行周侧组织的逐一探查[3]。检查过程中,需督促患者保持均匀呼吸,避免检查结果准确度影响。待患者检查结束后,经检查医师详细分析、统计记录患者疾病影像学特征。最后,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实施2组患者检查准确率差异对比。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76例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价值评价,均参照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客观依据,分析低频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及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实施2项检查结果的差异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系统纳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本研究76例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中,胆囊腺肌增生病变患者3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39例。采用低频超声检查61例结果与病理相符,其中胆囊息肉病变29例(38.15%),胆囊腺肌增生病变32例(42.11%),诊断符合率为80.26%;采用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共计72例患者结果与病理相符,其中胆囊息肉病变35例(46.05%),胆囊腺肌增生病变37例(48.68%),诊断符合率为94.73%。相比低频超声检查,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符合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胆囊增生性疾病是目前较常见的胆囊系统疾病,针对此类病患展开尽早诊断、治疗,对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存在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当前,超声检查作为胆囊增生类疾病诊断常用手段,对胆囊系患者诊疗有着良好的支持作用。例如现实中借助常规低频超声诊断技术,可有效辅助判断患者胆囊息肉样病变大小、位置、数量,且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胆囊壁、胆囊底部具体情况,从而辅助临床治疗。但是常规低频超声对于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诊断也存在着相应局限性,容易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干扰,在影像分辨率层面存在低下情况,造成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率较低情况,对于胆囊病变良恶性鉴别存在偏颇困难[4];且当病变较小或病变位置处于胆囊底部等特殊位置时,即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情况出现。
同低频超声相比,高频超声分辨率相应较高,因为从超声检查的空间分辨率来讲,具体可以划分为切面、横向、纵向分辨率几类,而分辨率同超声探头的声波频率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频率越高那么分辨率也即越高。因此针对较小的胆囊增生性病变观察方面,高频超声相比低频超声而言,则可借助高分辨率作出病灶部位的清晰显示,便于更好的观察病灶内部结构及周侧组织解剖关系[5]。同时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更准确显示出患者胆囊壁的局部隆起形态,从而对患者基底形态、血流状态及息肉样病变形态作出把握。通常针对胆囊腺肌症患者诊断,依托低频超声检查可见壁厚增大、胆囊不同程度狭窄、无回声中断及囊壁光滑等影像情况。但在高频超声检查下,则可通过不同类型胆囊腺肌症特征作出分型评判。比如节段型患者的胆囊壁多呈节段性增厚、胆囊环状狭窄、局部凸向胆囊腔内。而局限型患者则可见胆囊增厚显著情况,浆膜面光滑完整。弥漫型则主要显示为胆囊壁增厚1厘米左右,胆囊内腔狭窄[6],通过此类高频超声诊断特征,即便于对患者的疾病分型诊断。
当然,无论任何影像学诊断技术均不可避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针对此类问题即需综合观察患者病灶影像学特征之上,加强多元因素关注。本研究76例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在高频、低频超声联合检查后,仍存在4例误诊患者,主要误诊原因即是由于患者较肥胖,且病灶位置较深,造成图像较模糊,病灶显示效果不佳,从而产生漏诊误诊。因此针对此类患者诊断过程中,应当先行低频超声仔细观察患者胆囊形态,对局部病灶显示之后,以高频超声对局部重点区域进行扫查,并在高频超声检查过程中,鉴别患者是否为恶性病变,一般恶性病变表现为患者浆膜层浸润性升值,囊壁不规则增厚,而良性病变浆膜层则连续完整,明显血流信号难以检测。以此综合多元因素分析,强化患者的疾病确诊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76例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中,胆囊腺肌增生病变患者3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39例。采用低频超声检查61例结果与病理相符,其中胆囊息肉病变29例(38.15%),胆囊腺肌增生病变32例(42.11%),诊断符合率为80.26%;采用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共计72例患者结果与病理相符,其中胆囊息肉病变35例(46.05%),胆囊腺肌增生病变37例(48.68%),诊断符合率为94.73%。,相比低频超声检查,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符合率较高,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由此进一步表明了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胆囊增生性疾病患者的价值,后续针对病变不典型、症状表现异常难以定性疾病患者,极有必要通过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作深入诊断,以便更好的显示病灶细微结构,提高诊断符合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何潇.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6):562-565.
[2]徐静.彩超在胆囊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1):75.
[3]王金环,徐辉雄,刘琳娜等.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3):177-179,197.
[4]潘燕芳,严春华,陈陶玲等.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4,(19):39-40.
[5]刘丽,叶霞.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诊断价值[J].农垦医学,2014,36(3):232-233.
[6]张峰,张世平,王慧芳等.用超声技术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进行检查的误诊原因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