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优化模式论文_陶庆华,李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生态优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业,模式,生态系统,生态,土丘,沙地,农牧。

农业生态优化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陶庆华,李颖[1](2018)在《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模式现状及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我国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模式内涵及发展现状,针对经营方式落后和特色不显着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系统规划、创新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品以及提高经营水平等建议,以求促进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张弛,席运官,刘明庆,魏琴[2](2012)在《城郊农业生态经济服务功能绿色转型及模式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优质、健康的农副产品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新追求,而城郊农业作为主要供给地,面临着如何进行绿色转型以满足这一需求的挑战。选择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郊农业基地对其生态经济服务功能的绿色转型进行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对比分析转型前后的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并提出不同组织经营模式下城郊农业绿色转型模式的优化及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期刊2012-06-01)

胡兵辉,袁泉,海江波,廖允成[3](2009)在《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毛乌素沙地环境背景与系统结构缺陷和功能缺陷的基础上,按照沙地农业生态系统模式优化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进行系统功能整合的思路,以沙地生态恢复、生态工程、资源高效利用及农业产业互补理论为指导,提出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化,必须协调处理好系统内的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林业、农业与能源开发工业等的关系,构建防护型生态结构、节水型种植结构、稳定型畜牧结构和效益型农业产业结构为中心内容的沙地脆弱性农业生态系统优化模式体系。并指出注重系统模式之间互补、协调与整合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袁泉[4](2008)在《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脆弱度评价及优化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乌素沙地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交错带作为农耕区与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既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地,也是遏制沙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屏障。开展该区的研究对促进农牧交错带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环境脆弱度评价,全面分析了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脆弱性变化特征,建立了脆弱度评价模型。提出了毛乌素沙地脆弱农业生态系统改良优化模式,分别是种植业子系统优化模式—节水型种植结构模式,畜牧业子系统优化模式—节粮型畜牧结构模式,林业子系统优化模式—生态型防护与恢复结构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选择毛乌素沙区11个旗、县为评价单元,建立一套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脆弱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共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有效积温、沙漠化程度、人口数、人均农业产值、人均工业产值、等11项指标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脆弱度评价模型,通过评价得出11个旗、县的脆弱度排序为:鄂托克旗>定边>乌审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前旗>盐池>靖边>榆阳>神木>横山>府谷,基本上是西北部脆弱度高,而东南部脆弱度低。2.该区沙漠化严重,并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近年来,沙地总面积增加,固定沙地转化为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速度加快,流动沙地占主要地位。沙漠化扩展趋势明显,鄂托克旗、定边县、乌审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前旗、盐池县、靖边县、榆阳区的沙漠化比较严重,而府谷、神木,横山的沙漠化相对较轻。3.该区农牧业人口比重较大,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单位土地面积的载畜量增大,经济发展较大地依赖于农牧业,经济的脆弱性较大。耕地面积占沙地总面积和人均量大幅度减少,产业结构较单一,农业发展过度依赖于种植业和畜牧业。4.提出了毛乌素沙地脆弱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机制:政策法规支持机制,工程技术引导与支撑机制,资金保障机制,人口控制及人口素质提高机制。5.提出了毛乌素沙地脆弱农业生态系统改良优化模式:(1)种植业子系统优化模式——节水型种植结构模式;(2)畜牧业子系统优化模式——节粮型畜牧结构模式;(3)林业子系统优化模式——生态型防护与恢复结构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田亚平,张慧颖[5](2004)在《湘中紫色土丘岗区农业生态工程优化模式的效益分析——以衡南县谭子山镇工联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湘中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岗地分布广泛,这里普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甚至基岩裸露,土地荒芜,呈现红色荒漠化现象。本文以衡南县工联村为例,针对湘中紫色土丘岗区综合开发项目示范区的农业生态工程优化模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1990年与2001年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工联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数均有显着提高,并已由非生态农业阶段发展进入到良性生态农业阶段,为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陈玉香,周道玮,张玉芬[6](2004)在《东北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生产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长岭县种马场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经过优化设计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优化后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使1hm2农田的纯收益达到8254.6元,是优化前(4019.96元)的2.05倍,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牛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优化结果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整体效益明显优于优化之前,本优化方案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陈玉香[7](2002)在《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与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东北农牧交错带的主要农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玉米生物量时空动态、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茎剪切力时空动态及茎颜色变化;研究了叁种收获方式,即全株玉米收获、提前摘除果穗收获及剪去植株顶端对玉米籽粒、秸秆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还尝试了玉米——苜蓿间作,分析了其在东北农牧交错带的效应;对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优化。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随着收获期的推迟,玉米茎剪切力逐渐增大,作为饲料品质迅速下降。剪切力大小受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影响,经过相关分析,剪切力与木质素、半纤维素及纤维素含量呈正相关。随着收获期的推迟,茎的颜色逐渐由绿变黄,与此同时,其化学成分也发生系列变化,本文研究了颜色与粗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发现随着颜色变浅,粗蛋白含量迅速下降。粗蛋白是秸秆饲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随着茎颜色变浅,秸秆饲用品质下降。通过茎叶生物量时空动态分析得到,在玉米整个生育期,茎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通过茎叶营养成分时空动态分析得出,随着玉米生育期推进,茎叶饲用营养价值迅速下降。根据以上研究,以玉米茎剪切力时空动态、颜色变化为辅助指标,以玉米生物量时空动态、营养成分时空动态为主要指标,确定了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西部的玉米最佳收获期。从生物量角度考虑,该地区的玉米最佳收狄期在9月10日左右,从营养成分角度考虑,该地区的玉米最佳收获期在9月 20 11左右。与常规收获日期比较,9月20日收获玉米,每公顷可多收获引.ZI Kg粗蛋白,能够满足一只标准羊 312天的蛋白质需求。9月 20 R收获玉米,每公顷玉米多提供 1石95GJ能虽,这部分能量可以满足一只标准羊 150天的能量需求。 本文研究了叁种收获方式对籽粒、秸秆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11向,发现二种收获方式仗籽粒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9月20 R E米全株收获和剪去颀端的收获方式,籽粒和秸秆的总能量及粗蛋白含量glj高于9月3 0日常规收获,提高了不占秆的产量与品质。与9月3 0 R人田收获比较,9月20 H提前摘除果穗收获方式粗蛋肉总量增加,提高了秸秆的品质。根据实际末要,下种收狄方式均可以在该地区推广。 通过玉米——菌猪问作试验,认为上米、曹猪间作小但提高土地利用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提高,而且促进了农牧结合,对于增加农牧交错地区的饲草来源、缓解草畜矛盾及人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冈此在东北农牧交错带。IJ以椎行王米——首淆间作。 对吉林西部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种植业仍以玉米为上,门是应该适当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养殖业应该减少耗粮型家离——鸡的数量,增加草食件家育——牛的数量。本义充分考虑枯秆及林地落叶所提供能量,认为牛的最大存在数量司以达到1.50头/公L贞。经过优化之后,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趋十合理,整体效沛明昂提高。(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谢庭生[8](2001)在《湘中紫色土丘陵区建立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途径与效益——以湖南省衡南县谭子山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湘中紫色土丘岗地区的自然特点、生态现状 ,按照一定原则 ,提出了紫色土丘陵开发治理优化农业生态模式设计方案 ;并根据在这一地区的定位试验研究 ,论述和分析了建立这些模式的途径和效益(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01年05期)

章家恩,骆世明[9](2001)在《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优化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优化设计原则、内容、方法与步骤进行了探讨。认为模式优化设计包括 5大原则 ,即区域适宜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经济与市场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目标设计、产业结构设计、时空结构设计、食物链网设计、环境与生态形象设计、物质与资金投放和输入输出设计、技术体系设计、面向对象设计及系统集成与优化 ;农业生态系统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系统环境辨识、系统诊断、系统模型分析和方案设计、系统评价和方案选优、系统运行及反馈修正等内容。(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01年01期)

杨修,李文华[10](1998)在《农业生态系统种养结合优化结构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河南省封丘县潘店乡现行农业生态系统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为基础,以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总体经济纯效益最高为目标,在土地面积、劳力、畜力、社会需求、饲料量的约束之下,进行了种养结合的优化设计,得出了优化方案。优化后的农业生产结构比优化前的纯收益提高了6914%,系统的综合效益指数提高了3348%,优化方案对调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农业生态优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全、优质、健康的农副产品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新追求,而城郊农业作为主要供给地,面临着如何进行绿色转型以满足这一需求的挑战。选择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郊农业基地对其生态经济服务功能的绿色转型进行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对比分析转型前后的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并提出不同组织经营模式下城郊农业绿色转型模式的优化及发展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生态优化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陶庆华,李颖.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模式现状及优化策略[J].农业工程.2018

[2].张弛,席运官,刘明庆,魏琴.城郊农业生态经济服务功能绿色转型及模式优化研究[C].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2

[3].胡兵辉,袁泉,海江波,廖允成.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

[4].袁泉.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脆弱度评价及优化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5].田亚平,张慧颖.湘中紫色土丘岗区农业生态工程优化模式的效益分析——以衡南县谭子山镇工联村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

[6].陈玉香,周道玮,张玉芬.东北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生产模式[J].农业工程学报.2004

[7].陈玉香.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与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2

[8].谢庭生.湘中紫色土丘陵区建立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途径与效益——以湖南省衡南县谭子山镇为例[J].经济地理.2001

[9].章家恩,骆世明.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优化设计探讨[J].热带地理.2001

[10].杨修,李文华.农业生态系统种养结合优化结构模式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

论文知识图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优化模式体系现代生态农业创新模式的形成过程和类...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技术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赣东北种养结合循环经济优化模式圣水镇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框图

标签:;  ;  ;  ;  ;  ;  ;  

农业生态优化模式论文_陶庆华,李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