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型制造企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知识型,制造企业,互动,资源,员工,服务机构,知识。
知识型制造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侠[1](2016)在《咸阳BL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咸阳BL制造企业是一个以模具设计与生产为主的企业。企业原是一伙热衷于制作模具的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赢利点,从而创办企业。但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员工人数在规模上突破200人,原本小作坊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现在的公司,尤其在绩效考核办法上,员工更愿意看到一个有标准、有原则、有章程、有办法的制度,切实保障自己在企业中的权益。本研究对咸阳BL制造企业原有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咸阳BL制造企业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没有针对性的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方案的设定;(2)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并没有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甚至有些指标脱离企业的战略目标;(3)绩效考核的流程并不完善,缺少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缺少绩效面谈和绩效沟通,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出来后怨声载道,却又得不到申诉和处理,迫使员工离职。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本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少专业性;(2)企业的家族式理念与管理导致绩效考核无法公平公正的运行;(3)绩效考核管理缺乏制度保障。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仅仅浮现在表面,虽然有详细的章程、工作准则、部门制度,但是这些都没有得到落实。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原因分析,本研究对咸阳BL制造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思路是研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职责确定,然后完善绩效指标体系,最后完善绩效考核的流程。对于设计部的知识型员工,本研究从设计科主管、研发科主管以及设计部的相应的知识型员工等进行了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考核标准的界定。除此之外,本研究对完善绩效考核流程,加入了绩效考核流程中的绩效沟通和绩效申诉及处理,使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有头有尾,形成循环。本研究还特别提出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保障,从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以及相配套的激励措施等方面保障改进的绩效考核方案能够落地实施,有效运行。(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12-01)
周丹,张慧,王核成[2](2015)在《便利者还是传递者?知识型服务机构对制造企业创新的桥梁作用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与知识基础观,识别出知识型服务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关键角色,进而剖析知识型服务机构对制造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知识型服务机构通过影响制造企业的知识搜索、知识获取,最终作用于制造企业创新,且知识搜索与知识获取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理论贡献在于通过角色识别剖析了知识到创新的转化机制,明确了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的联结,知识搜索、知识获取与制造企业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践意义在于制造企业应清晰识别知识型服务机构的角色,借助知识型服务机构促进自身创新,突破现有发展瓶颈。(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5年09期)
冯晓[3](2015)在《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创造者,知识型员工更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赢得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在高新技术行业中,知识型员工已经取代传统技术型员工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那么如何能够更好的吸引知识型员工、留住知识型员工就成为了当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型员工激励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一、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以四川、重庆等地部分国有高新技术制造企业为对象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总体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理论、激励因素、激励机制进行研究综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和激励机制等概念进行界定,进而再对激励理论中的内容型、过程型和综合激励理论进行梳理。第叁章主要是研究方案设计与样本统计分析。第一部分是研究方案、研究假设和问卷设计,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调研的有效样本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包括知识型员工对于激励的有效性认识,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的激励方式的统计,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有效性的判断等方面的分析。样本的前期数据统计分析也为后续章节中针对现阶段企业激励体系的现状分析和对于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和个体差异性的实证分析提供数据支撑。第四章主要是对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现有激励机制进行分析。主要从现有的激励机制、激励方式和手段,探讨了高新技术制造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这些问题亟需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体系来缓解和解决。第五章主要是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实证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得出了员工的基本需求因素与员工发展因素两个方面的主要需求,通过方差分析来探究不同类型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在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水平、工作性质、职称或岗位等6个方面的激励需求之间的差异性。第六章是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的激励机制优化设计,在借鉴国外优秀的激励结构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结构模型的优化设计,并进一步对激励机制进行了优化设计。第七章是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同时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二、研究的创新设计本文对激励机制创新有以下项基本原则,即市场化原则、知识资本化原则、差异化原则和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之上,本研究结合激励机制的基本结构模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并将员工基本需求偏好、员工发展需求偏好和员工个体差异作为新的变量引入到激励机制结构模型中。在此基础之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员工保障性、员工成长性和员工差异性激励机制设计。叁、研究的主要结论本文经过以上研究得出了两个方面的研究结论:在现状方面得出了叁个主要结论,即:第一,现有的激励方式忽视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第二,激励的需求主要是基本激励需求和发展激励需求;第叁,由于年龄、学历、收入、岗位和职称的不同使得员工的激励需求存在差异。在激励机制优化方面,提出了叁个优化设计,即:(1)知识型员工保障性激励机制;(2)知识型员工成长性激励机制;(3)知识型员工差异性激励机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5-19)
黄琳[4](2014)在《知识型服务机构—制造企业互动与知识转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知识经济兴起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知识被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被应用于企业的研发、管理运营、产品创新等方面。制造企业在变革的大潮之中,通过与知识型服务机构(KIBS)进行知识转移,获取专业化的知识/技术服务,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库和构建核心竞争能力,这推动了知识型服务机构(KIBS)的迅速崛起;知识型服务机构(KIBS)作为制造企业的首要外部知识源,提供的专业化知识成果/服务在促进制造企业发展与变革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助力。如何提升知识型服务机构(KIBS)和制造企业之间知识的转移,是现阶段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制造企业与KIBS进入了高度依赖、双向互动的阶段。KIBS与制造企业之间的信息、知识、资源等的传递,对彼此的决策和知识转移行为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以KIBS-制造企业互动为出发点,以提升KIBS与制造企业的知识转移为导向,以知识观为基本理念,在全面分析KIBS—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的互动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了KIBS-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首先,在借鉴现有KIBS—制造企业互动、知识转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KIBS—制造企业互动的内涵、模式,KIBS与制造企业进行知识转移的行为主体、知识转移模式、互动流程;全景展现了KIBS与制造企业之间知识转移的互动流程,在此基础之上,发掘个互动阶段中KIBS-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其次,实证分析部分基于前文提出的KIBS-制造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了模型中相关观测变量的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对回收到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因子分析。通过Amos18.0软件对结构方程进行评价,进一步检验上文中提出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假设。最终,根据假设检验的结果提出了提升知识转移效果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周丹,魏江[5](2014)在《知识型服务获取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型服务获取作为一种开放式创新行为,受到越来越多制造企业的重视。基于资源基础观,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分析知识型服务获取作用于制造企业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结果表明:知识型服务获取有利于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这种作用通过资源的重新组合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两种资源活动来传导。知识型服务获取的两种方式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不同。其中,知识型服务购买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作用于制造企业创新,而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合作则主要通过资源重新组合作用于制造企业创新。(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4年04期)
周丹,魏江[6](2013)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作用于运营绩效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资源观、资源依赖理论和知识观,剖析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作用于制造企业运营绩效的机理与路径。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资源重组与资源重置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与运营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当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进行互补型互动时,资源重组的中介作用要优于资源重置;当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进行辅助型互动时,资源重置的中介作用要优于资源重组。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剖析资源到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明确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资源重组、资源重置、运营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践意义在于制造企业应该如何通过与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促进其资源重组与重置,以此来提升运营绩效。(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3年12期)
邱尔妮,栾海峰,邱尔卫,王臣业[7](2012)在《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知识型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知识的角度界定了知识型动力机制的概念,并将其引入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在结合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型动力机制的特点和功能,并从知识的获取与创造、知识的转移与扩散、知识的共享与管理以及知识的整合与评估4个角度,阐述了知识型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以期从全新的分析角度为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2年21期)
周丹[8](2012)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资源重构与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迅速缩短,以及产业专业化分工的日趋细化,跨领域、跨企业的合作、联盟、网络创新组织等相继出现,制造企业由单纯依赖于自身内部生产的封闭式模式逐步转向通过与外部知识型服务机构合作互动获取所需资源的开放式模式。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困惑是选择怎样的知识型服务机构合作?如何与它们更好地互动,帮助企业提升绩效?以往研究虽已指出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之间的互动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作用,但先前研究将重点放在了两者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上面,关于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如何影响制造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还未深入剖析,也缺乏系统、严谨的实证研究。本文围绕“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如何提升制造企业绩效”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研究,力图打开此中作用机理的黑箱,并进一步深入剖析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不同互动模式对制造企业绩效的不同作用路径。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逐层深入地将这个基本问题分解为叁个较为清晰的子问题:(1)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对制造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2)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互动模式如何识别?(3)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不同互动模式对制造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是怎么样的,制造企业的先前互动经历对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互补型互动与资源重构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怎样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文献阅读与调查访谈的基础上,首先,一方面通过验证性的多案例研究法识别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卡方差异性检验构建资源重构的测度量表;接着,本文通过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构建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作用于制造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一系列的研究命题与假设;然后,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资源重构(包括资源重组、资源重置两大维度)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与制造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不同互动模式对制造企业绩效作用的不同路径;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制造企业的先前互动经历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互补型互动与资源重构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模式可以从互动所获取资源特征、互动目的、互动中沟通行为、互动后适应行为四方面进行识别。具体而言,互补型互动中,互动目的是弥补制造企业内部资源欠缺,互动所获取的资源特征表现为所获取资源属于制造企业现有经验领域之外,互动中沟通行为表现为“干中学”、“用中学”程度高,而互动后适应行为则表现为需要大幅度调整企业内部人员、设备、组织结构等;辅助型互动中,互动目的为降低制造企业内部开发成本,以腾出更多精力发展核心关键能力,互动所获取的资源特征表现为所获取资源在制造企业现有经验领域之内,互动中沟通行为表现为“干中学”、“用中学”程度低,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所获取资源,互动后适应行为则表现为不太需要(甚至不需要)调整企业内部人员、设备、组织结构等。(2)资源重构包括资源重组与资源重置两大构成要素。资源重组关注的是企业内外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资源重置则关注企业内外部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3)资源重构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与制造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从资源重构的维度层面看,资源重组、资源重置分别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包括互动强度与互动深度)与制造企业运营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资源重组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强度与制造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但是,资源重组、资源重置都没有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深度与制造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4)资源重组、资源重置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不同互动模式与制造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中发挥不同程度的中介效应。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互补型互动(包括互动强度与互动深度两维度)通过资源重组作用于制造企业绩效(包括创新绩效与运营绩效两方面)的效果要大于其通过资源重置作用于制造企业绩效(包括创新绩效与运营绩效两方面)的效果。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辅助型互动(包括互动强度与互动深度两维度)通过资源重置作用于制造企业绩效(包括创新绩效与运营绩效两方面)的效果要大于其通过资源重组作用于制造企业绩效(包括创新绩效与运营绩效两方面)的效果。(5)制造企业的先前互动经历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互补型互动与资源重构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先前互动经历能显着的正向调节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互补型互动强度与资源重组之间的关系,即制造企业的先前互动经历越多,其与知识型服务机构之间的互补型互动强度对资源重组的影响程度越大,反之,当制造企业的先前互动经历很少时,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之间的互补型互动强度对资源重组的影响就十分有限了。总体而言,本文在以下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深化和拓展:(1)补充和发展了资源基础观、资源依赖理论对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作用于制造企业绩效的机理解释。资源基础观与资源依赖理论为解释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提升制造企业绩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然而这两大理论却不能有效解释其中的机理。本文识别出资源重构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与制造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并基于资源重构的维度层面,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模式下,资源重组、资源重置的中介效应大小,揭示了其中的主要作用路径,进而更为深入的剖析其中的作用黑箱。(2)加强和奠定了资源基础观视角下相关构念的概念基础。本文基于相似构念的比较分析,从如何“重构”的视角,剖析了资源重构的内涵与构成维度,指出其拥有两大维度,即资源重组与资源重置,并依据科学的量表开发程序构建资源重构的测量量表,不但为资源基础观视角下的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概念基础,同时启发与激活了其他学者对辨析资源相关构念的内涵、外延等研究的兴趣与思路。(3)深化和拓展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相关研究。本文基于互补型与辅助型的现有研究基础,紧密结合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过程的本质特征,采用验证性的多案例研究方法,从互动所获取资源特征、互动目的、互动中沟通行为、互动后适应行为四方面构建了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模式识别的分析框架。此外,本文识别出制造企业的先前互动经历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的互补型互动与资源重构之间的正向调节效应,进而丰富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11-01)
魏江,周丹,白鸥[9](2012)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模式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之一,互动模式的识别则成为两类主体互动行为分析的前提与基础。互补型互动与辅助型互动是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的两种典型模式,本研究基于服务创新研究视角与产业营销研究视角,通过多案例研究,提出互动所获取资源特征、互动目的、互动中沟通行为、互动后适应行为是识别互补型互动与辅助型互动的关键维度,以此来构建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模式识别的分析框架,为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2年09期)
陈晓颖[10](2012)在《外商在华电子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商在华电子制造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用工成本压力。随着国内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陆续推出的各项新政策的正式实施,外商在华电子制造企业的用工成本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提高到了一个足以引起管理层重视的问题。为了降低成本,企业伤透了脑筋,既要维护企业形象,保证正常生产,又要抵抗用工成本提高所带来的经营压力,这对本就竞争十分激烈的电子制造企业的高管们来说,确确实实地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个思路呢?从设法降低用工成本转变为积极地创造出增值效益呢,从做减法改变为做加法。这就让我们联想到了“激励”这个加分项目。我们说,激励的作用是使员工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价值。而激励措施在实施时能否有效,能产生多大的效果则需要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来支持。同时,我们也知道,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已经渐渐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那么,如果我们能够针对这群“中流砥柱”,进行适当而有效地激励,那么,一个知识型员工所能创造的价值会远远超过一个普通员工所得做到的。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效益就能为电子制造企业的成本压力带来一阵春风。虽然国内外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上已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针对某个具体行业的实证探索却不多。我们说,每个企业的知识型员工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激励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本研究中,从该行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需求入手,通过研究样本企业知识型员工对各种激励因素的受激励程度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创新点:1、外商在华电子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需求状况;2、外商在华电子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受激励程度的差异;3、性别、年龄、学历、职务类型对知识型员工受激励程度的影响。4、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外商在华电子制造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制度提出了改进策略。(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2-05-01)
知识型制造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与知识基础观,识别出知识型服务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关键角色,进而剖析知识型服务机构对制造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知识型服务机构通过影响制造企业的知识搜索、知识获取,最终作用于制造企业创新,且知识搜索与知识获取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理论贡献在于通过角色识别剖析了知识到创新的转化机制,明确了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的联结,知识搜索、知识获取与制造企业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践意义在于制造企业应清晰识别知识型服务机构的角色,借助知识型服务机构促进自身创新,突破现有发展瓶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型制造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侠.咸阳BL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
[2].周丹,张慧,王核成.便利者还是传递者?知识型服务机构对制造企业创新的桥梁作用剖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
[3].冯晓.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5
[4].黄琳.知识型服务机构—制造企业互动与知识转移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
[5].周丹,魏江.知识型服务获取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
[6].周丹,魏江.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作用于运营绩效的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13
[7].邱尔妮,栾海峰,邱尔卫,王臣业.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知识型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知识管理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8].周丹.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资源重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2
[9].魏江,周丹,白鸥.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模式识别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
[10].陈晓颖.外商在华电子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