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油脂论文_孙永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然油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脂,化物,脂肪酸,不饱和,磷灰石,开环,椰子油。

天然油脂论文文献综述

孙永强[1](2018)在《天然油脂在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应用创新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2018)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6-20)

贾闻达[2](2018)在《Co/HAP催化剂催化天然油脂及脂肪酸选择性加氢制备脂肪醇》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及人类生活对化石燃料需求的日益增加与化石资源的消耗殆尽正迫使人们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生物质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对于未来绿色燃料和化学品的生产至关重要。其中天然油脂类生物质是当前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绿色可再生原料,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具有进一步高值化工业应用的价值,因此备受关注。脂肪醇作为天然油脂及脂肪酸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衍生产物,可被用于生产各类表面活性剂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等。天然油脂及脂肪酸加氢制备脂肪醇过程中使用的传统催化剂主要为CuCr催化剂,其合成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反应条件非常苛刻。新发展的催化体系主要为贵金属催化体系,贵金属催化剂合成成本较高而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但非贵金属催化体系中催化剂合成大多较为复杂并且反应条件也相对较高。因此,发展一种简单、绿色高效的非贵金属催化体系用于天然油脂及脂肪酸选择性加氢制备脂肪醇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研究工作中,我们发展了一种新的高效的非贵金属催化体系用于温和条件下水相催化天然油脂及脂肪酸选择性加氢制备脂肪醇。将具有适当加氢活性的非贵金属钴作为加氢金属,并以硬脂酸作为脂肪酸模型物。通过简单的湿润浸渍法制备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载体的钴催化剂(HZSM-5、CeO2、ZrO2、SiO2、Al2O3、TiO2和羟基磷灰石HAP)用于硬脂酸加氢实验。通过催化剂活性对比发现,在这些催化剂中Co/HAP显示出了最高的反应活性,在190℃、4MPa H2条件下可以实现硬脂酸的完全转化,并且十八醇的收率可以达到97.1%。此外,Co/HAP催化剂还能适用于不经任何预处理的天然非食用油脂—麻风树油的加氢并且可以取得较好的反应效果,麻风树油在190℃、4MPaH2条件下可以被一步转化为不同碳数的饱和长链脂肪醇,脂肪醇的总质量收率可以达到83.1wt%。Co/HAP催化剂还能通过改变溶剂为十二烷催化硬脂酸和天然油脂完全加氢脱氧转化为烷烃。通过一系列方法(TEM、XRD、H2-TPR、NH3-TPD、FT-IR和ICP-OES)对催化剂进行了详细的表征,Co/HAP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可能是由于其适当的表面酸性、钴颗粒分布及更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等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同时还可能是催化剂表面对硬脂酸的吸附促进了钴颗粒表面活性位点加氢过程的进行。我们还对影响反应的实验参数(温度、压力)进行了优化,并且通过追踪反应过程中间体对可能的反应途径进行了推测。催化剂循环过程中金属浸出和金属颗粒的严重聚集可能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该催化体系将为其他生物质选择性催化加氢反应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4)

孔劼琛[3](2017)在《设计高活性金属催化剂绿色转化大分子木质素和天然油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生物质能由于储量大且作为唯一可储存和运输的有机碳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被视为除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大能源。木质素和油脂作为两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如何对这两种生物质进行高效的利用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催化剂和催化剂体系入手,系统的研究了催化剂的组成、物化性质等对木质素和油脂转化的影响,成功的一步法将木质素100%选择性的转化为环烷烃,同时高选择性的(>95%)将脂肪酸和椰子油转化为脂肪醇(转化率95%以上),并提出了一条木质素产物和油脂共活化制备生物航煤的新路径。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叁个方面:(1)一步法转化大分子木质素为环烷烃的研究●木质素作为燃料和化学前体的利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一直缺乏一种高效解聚利用木质素技术。本节提出了一种新颖而简单的利用方法,使用负载了 Ni纳米团簇的无定形硅铝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在300℃,6 MPa H_2的条件下将木质素转化为主要由C6-C9环烷烃和链烷烃组成的烷烃产物,提出了对木质素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思路。●指出木质素的解聚和进一步加氢脱氧的关键因素是在适当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活性位点。虽然极性溶剂(乙二醇,乙醇和二氧六环)对木质素有很好的溶剂能力,但是产物为酚类化合物且木质素的转化率低,而木质素解聚的最佳溶剂选择是非极性溶剂十二烷,能得到以环烷烃混合物为主的产物,同时由于溶剂就是烷烃,减少了溶剂和产物的分离步骤。●通过对沉积沉淀时间,Ni颗粒尺寸,催化剂还原温度,催化剂的酸含量等因素的选择对比实验发现,Ni的金属性质-尺寸分布和分散性以及载体的Bronsted和Lewis的酸含量以及载体上金属和酸性位点的协同作用对木质素解聚的活性有极大地影响,较大的外比表面积,较小的Ni颗粒尺寸,较强的Bronsted酸会有利于催化剂对木质素进行解聚。●对木质素转化的机理研究中发现,木质素在Ni/ASA上转化步骤如下:首先Ni对木质素外围的C-O键进行解聚,得到寡聚物(rate:0.58 g·g-1·h-1),随后继续切断C-O键逐步到酚类二聚体(rate:0.13 g·g-1·h-1),到酚类单体(rate:20.6 g·g-1·h-1),随后通过氢解,加氢,脱氧等一系列反应转化得到环烷烃(rate:27.8 g·g-1·h-1)。在诸多步骤中,我们发现对酚类寡聚物的解聚是木质素转化的决速步骤。(2)设计大孔-介孔Ni基催化剂转化木质素为环烷烃的研究虽然多孔材料在转化小分子化合物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在对大分子的转化上一直未获得很好的应用,本节设计了具有不同孔道结构的催化剂,通过研究的深入,最终合成了具有大孔-介孔复合载体ASA负载的Ni基催化剂。通过大孔内金属Ni对木质素和酚类寡聚物解聚,介孔内金属Ni对酚类多聚物及酚类单体解聚和加氢脱氧,实现了木质素在孔道中的逐级转化,在木质素和催化剂比例为4:0.5的高比例条件下(文献报道最高比例为2:1),实现高效的一锅法转化木质素为环烷烃(rate:0.48 g·g-1·h-1)。●通过碱处理脱硅法合成了具有晶间介孔(5-10nm)的HBEA-2,采用软模板合成了晶内介孔(8 nm)的HBEA-3,通过沉积沉淀法负载Ni后,与平板型HBEA-1和开放型ASA-1对比,研究了对木质素解聚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由于大分子木质素(2-10μm)和寡聚物难以进入较小的介孔,Ni/HBEA-2(40%)和Ni/HEBA-3(41%)的液体收率虽然高于Ni/HBEA-1(35%),但是依然低于开放型催化剂Ni/ASA-1(46%).●设计了具有大孔的平均孔径为3和6μm,介孔的平均孔径为23 nm的大孔-介孔ASA载体作为"纳米反应器",实现了大分子木质素(2-10 μm)在孔道中的逐级转化,在木质素和催化剂比例为4:0.5的高比例条件下,对木质素转化的液体收率依旧达到了 42.8%,烷烃的选择性依旧保持在100%,转化速率达到了0.48 g·g-1·h-1,相比而言普通Ni/ASA催化转化的液体收率只有25.4%,同时产物中出现了 3.45%的酚类化合物,转化速率只有0.14 g·g-1·h-1。●考虑到进一步拓展环烷烃产物的经济价值,提出一种利用木质素产物和油脂共活化在无氢条件下制备生物航煤的新路径,本路径中使用环烷烃供氢用于油脂的加氢,从而解决体系的氢耗问题,同时环烷烃脱氢后可以提供一定量芳烃添加至航煤,提高航煤的能量密度,同时省去了传统生物航煤制备后需要添加芳烃的后处理步骤,木质素和油脂无氢条件下共活化所得到产物中,环烷烃的含量为20.84%,链烷烃的含量为19.36%,芳烃的含量为59.79%,航煤组份C_8-C16的含量为78.4%,符合生物航煤的物化特征要求。(3)设计负载的双金属Ru_3Sn_7纳米簇选择性氢化天然油脂到脂肪醇的研究●将天然油脂转化为绿色化学品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节开发了一种高活性催化剂-SiO_2负载的Ru_3Sn_7合金纳米团簇,在适度的条件下(240℃,4MPaH_2)将一系列脂肪酸和椰子油定量转化为脂肪醇(转化率>99%,脂肪醇的选择性>95%)。●在Ru,Sn,Pt,Pd,Ni,Co及其组合的活性测试中,RuSn表现出最高的氢化能力。通过对XRD图谱,CO-IR谱图和TPR-H_2的表征证实了催化剂表面上会形成Ru_3Sn_7合金相。当SiO_2载体上Ru/Sn比为3/7(形成最丰富的Ru_3Sn_7团簇-活性中心),催化剂拥有最高的氢化速率(2.45g·g-1·h-1),同时指出SnO_2/SiO_2会促进酯化反应(副反应)的发生(酯化速率:0.31g·g-1.h-1)。与以前文献报道的Ru…O=Sn是氢化活性中点的认识有本质区别。为了控制Si02载体上Ru_3Sn_7活性位置的优选组成,应调节还原温度在460℃左右,更高的还原温度会导致Sn/SiO_2形成,其的酯化速率可达0.88g·gg-1·h-1。●密度函数理论计算表明,与Ru_1Sn_2和Ru_2Sn_3相比,Ru_3Sn_7纳米团簇的形成能最低,为-21.2 KJ·mol-1·atom-1。同时,计算结果表明Ru_3Sn_7(111)上的乙酸氢化能垒(81.0kJT·mol-1)远低于Ru(0001)(123.5kJ·mol-1)的能量势垒,说明Ru3Sn7合金具有较高的乙酸加氢活性,完全符合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洁,白云,苏慧君,陈刚,李彦[4](2016)在《源于天然油脂的原油流动性改进剂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延长油田管输原油流变性差的问题,采用菜籽油与多乙烯多胺制备多胺酰胺,进而与不同交联剂交联生成聚胺酰胺,并将其用作原油降凝剂,达到改善原油流变性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15℃条件下,500 mg/L聚胺酰胺的原油降黏率为70%,凝固点降低4.4℃;DSC分析显示,聚胺酰胺可降低原油饱和烃组分析蜡峰温和析蜡点;蜡晶微观结构显示,该试剂使得原油饱和烃组分的蜡晶减小并分散。源于植物油脂的聚胺酰胺能够作为新型的流动性改进剂,具有来源广、可再生、经济环保等优势。(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6年06期)

刘威嘉[5](2016)在《天然油脂抗氧化剂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植物油脂是食品工业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调味品配料,而油脂氧化是影响食用油脂品质的重要问题之一,天然抗氧化剂对预防油脂氧化效果显着。对近年来天然油脂抗氧化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综述,重点阐述了天然抗氧化剂的种类、抗氧化机理及在各类油脂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抗氧化剂在油脂产业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6年08期)

王明明[6](2016)在《天然油脂支链化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环氧-开环法对天然油脂进行支链化改性,主要对油脂环氧化以及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异构醚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D002-H树脂催化油脂环氧化的性能,环氧油脂开环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以及其在催化异构醚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采用D002-H树脂为油脂环氧化催化剂,催化合成环氧大豆油,为制备支链脂肪酸酯提供原料。通过单因素确定最佳环氧化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55℃、甲酸加入量(大豆油质量的百分数)为20%、双氧水加入量(大豆油质量的百分数)为150%、催化剂用量(大豆油质量的百分数)为12%,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环氧大豆油环氧值达到6.18%、碘值降到1.5 g I2/100g。采用不同浓度的H2SO4、HNO3、HCl对蒙脱土(MMT)进行改性,制得一系列酸改性MMT环氧油脂开环催化剂,以环氧大豆油和异辛醇开环反应为探针实验,考察了其对环氧基醚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改性MMT最佳制备条件:0.25 mol/L H2SO4,酸改性时间为24 h,酸改性温度为50℃,液固比为12 mL/g。采用红外、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NH3程序脱附吸附以及热重对其进行表征,对催化剂的结构进一步了解。XRD测试结果表明,改性MMT的层间距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大,并且内部晶型结构基本不变,由BET分析可知,改性MMT的孔径分布更加均匀,比表面积以及孔径显着增大,由NH3-TPD分析可知,改性MMT的中强酸以及强酸位显着增强,TGA测试结果表明,改性MMT热稳定性能显着提高。以改性MMT为环氧油脂开环催化剂、环氧大豆油为原料,制备支链脂肪酸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反应时间为9 h、反应温度为100℃、醇与环氧键摩尔比为3:1、催化剂加入量(占环氧大豆油质量)为6%的最优条件下开环反应的转化率达到98.46%,并且其催化活性高于传统环氧油脂开环催化剂。分别采用FT-IR、MS、TGA以及1H NMR对原料环氧大豆油以及产物支链脂肪酸酯进行表征分析,并对产物的理化性能进行测定。产物支链脂肪酸酯的热稳定性、粘温性能以及低温流动性能显着提高,产物支链脂肪酸酯开始分解温度提高至190℃左右,粘度指数达到123,环氧值降到0.09%,酸值为1.12 mg KOH/g,倾点为-12℃。以改性MMT为环氧油脂开环催化剂,制备支链脂肪酸甲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为90℃、醇与环氧键摩尔比为3:1、催化剂加入量(占环氧脂肪酸甲酯质量)为5%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开环反应转化率达到99.56%。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开环转化率仍能达到95.73%,表明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分别采用FT-IR、MS、TGA以及1H NMR对产物进行表征。支链脂肪酸甲酯的环氧值降到0.02%,酸值为1.14 mgKOH/g,其粘度指数较达到169,倾点达到-21℃,闪点为230℃。(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06-01)

刘伟[7](2015)在《天然油脂乙氧基化物在餐具洗涤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了天然油脂乙氧基化物的物化性能,并通过复配实验证明了其在餐具洗涤剂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期刊2015年10期)

马兆云,王忠辉,周华龙,尚迪,黄茂枫[8](2015)在《天然油脂不饱和结构氧化深度与自交联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证明不饱和油脂的氧化深度对产物的黏度有很大影响。以豆油为例着重研究氧化深度与系统黏度增加的本质原因,具体考察温度、催化剂用量、空气流量对黏度的影响;油脂所含亚油酸、亚麻酸成分越多,随着氧化深度的加深,对提高过氧化极值PV*没有作用,反而使表观物性黏度增加;并由紫外吸收仪、激光拉曼仪进行了表征,随着氧化深度越深,其异构化、共轭化程度越明显,环化反应程度也越深,黏度剧增。(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5年15期)

张毅,孙晓璐,侯英敏,孙玉梅[9](2015)在《天然油脂和表面活性剂对发酵性丝孢酵母产油脂及脂肪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摇瓶发酵,研究了天然油脂(大豆油、猪油)和表面活性剂(Tween80、洗洁精)对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发酵生产油脂和胞内脂肪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油对细胞产油和产酶的促进效果好于猪油,最适添加量为体积分数1.0%,发酵60h最大脂肪酶活力为347.5U/mL,发酵72h最大细胞油脂质量分数可达30.7%。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对促进细胞产酶有利;Tween 80对细胞产油和产酶的提高效果好于洗洁精,最适添加量为体积分数0.5%,发酵60h最大脂肪酶活力为297U/mL,发酵72h最大细胞油脂质量分数可达30%。对于发酵性丝孢酵母,细胞内脂肪酶活力增加对油脂积累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陶永铎[10](2015)在《天然油脂乙氧基化物的性质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油脂乙氧基化物由油脂在插入式乙氧基化催化剂作用下和环氧乙烷一步合成,乙氧基插入羰基和烷氧基之间。本文主要研究椰子油乙氧基化物(COE)、棕榈仁油乙氧基化物(PKOE)和大豆油乙氧基化物(SOE)的性质及应用。考察了疏水链长短和EO加合数对油脂乙氧基化物性质的影响。EO加合数增大,COE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数量级为10~-55 mol·L~(-1),其胶束化过程是熵驱动过程,低EO数更易形成胶束。因COE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动态表面活性较差,EO加合数增大,吸附初期扩散速率减慢,吸附后期越不易在表面吸附。EO加合数增大,浊点及钙皂分散力增大,相同EO加合数乙氧基化物浊点高低为COE>PKOE>SOE,钙皂分散力强弱为SOE>COE>PKOE。由于具有甘油叁酯结构,油脂乙氧基化物乳化性能优异,强弱顺序为SOE>PKOE>COE。EO加合数增大,油脂乙氧基化物的起泡力增强,泡沫稳定性差,属于低泡类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能差,对JB-01型污布和JB-02型污布去污力弱,但对JB-03型污布去污较强,EO加合数增大,去污力增强,其中SOE去污最强。COE-36对叁种污布综合去污效果较好。研究了油脂乙氧基化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COE-30/LAS、COE-30/AES和COE-30/AEC-5体系在胶束形成和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存在协同增效作用,同时COE-30/AES和COE-30/AEC-5体系在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也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可提高其发泡力及泡沫稳定性。LAS/COE体系中LAS/COE-36去污力最优,其中起去污作用的主要是LAS,COE-36主要起分散作用。研究了油脂乙氧基化物COE-36与洗涤常用表面活性剂AES、AOS、AEO-9及助剂的去污性能。叁组分体系中COE-36质量分数相同时去污强弱及对叁种污布最优去污区域中COE-36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COE-36/AES/AEO-9>COE-36/AES/AOS>COE-36/AOS/AEO-9。将COE-36与AEO-9、AES复配可在保持去污力的情况下最大化COE-36用量。聚丙烯酸钠类助剂(PA-25,MPⅡ)对COE-36去污力的提高强于柠檬酸钠。(本文来源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期刊2015-05-15)

天然油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及人类生活对化石燃料需求的日益增加与化石资源的消耗殆尽正迫使人们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生物质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对于未来绿色燃料和化学品的生产至关重要。其中天然油脂类生物质是当前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绿色可再生原料,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具有进一步高值化工业应用的价值,因此备受关注。脂肪醇作为天然油脂及脂肪酸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衍生产物,可被用于生产各类表面活性剂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等。天然油脂及脂肪酸加氢制备脂肪醇过程中使用的传统催化剂主要为CuCr催化剂,其合成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反应条件非常苛刻。新发展的催化体系主要为贵金属催化体系,贵金属催化剂合成成本较高而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但非贵金属催化体系中催化剂合成大多较为复杂并且反应条件也相对较高。因此,发展一种简单、绿色高效的非贵金属催化体系用于天然油脂及脂肪酸选择性加氢制备脂肪醇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研究工作中,我们发展了一种新的高效的非贵金属催化体系用于温和条件下水相催化天然油脂及脂肪酸选择性加氢制备脂肪醇。将具有适当加氢活性的非贵金属钴作为加氢金属,并以硬脂酸作为脂肪酸模型物。通过简单的湿润浸渍法制备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载体的钴催化剂(HZSM-5、CeO2、ZrO2、SiO2、Al2O3、TiO2和羟基磷灰石HAP)用于硬脂酸加氢实验。通过催化剂活性对比发现,在这些催化剂中Co/HAP显示出了最高的反应活性,在190℃、4MPa H2条件下可以实现硬脂酸的完全转化,并且十八醇的收率可以达到97.1%。此外,Co/HAP催化剂还能适用于不经任何预处理的天然非食用油脂—麻风树油的加氢并且可以取得较好的反应效果,麻风树油在190℃、4MPaH2条件下可以被一步转化为不同碳数的饱和长链脂肪醇,脂肪醇的总质量收率可以达到83.1wt%。Co/HAP催化剂还能通过改变溶剂为十二烷催化硬脂酸和天然油脂完全加氢脱氧转化为烷烃。通过一系列方法(TEM、XRD、H2-TPR、NH3-TPD、FT-IR和ICP-OES)对催化剂进行了详细的表征,Co/HAP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可能是由于其适当的表面酸性、钴颗粒分布及更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等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同时还可能是催化剂表面对硬脂酸的吸附促进了钴颗粒表面活性位点加氢过程的进行。我们还对影响反应的实验参数(温度、压力)进行了优化,并且通过追踪反应过程中间体对可能的反应途径进行了推测。催化剂循环过程中金属浸出和金属颗粒的严重聚集可能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该催化体系将为其他生物质选择性催化加氢反应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然油脂论文参考文献

[1].孙永强.天然油脂在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应用创新与发展[C].第十一届(2018)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年会论文集.2018

[2].贾闻达.Co/HAP催化剂催化天然油脂及脂肪酸选择性加氢制备脂肪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3].孔劼琛.设计高活性金属催化剂绿色转化大分子木质素和天然油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4].张洁,白云,苏慧君,陈刚,李彦.源于天然油脂的原油流动性改进剂制备[J].特种油气藏.2016

[5].刘威嘉.天然油脂抗氧化剂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6

[6].王明明.天然油脂支链化技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6

[7].刘伟.天然油脂乙氧基化物在餐具洗涤剂中的应用[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5

[8].马兆云,王忠辉,周华龙,尚迪,黄茂枫.天然油脂不饱和结构氧化深度与自交联反应机理[J].中国皮革.2015

[9].张毅,孙晓璐,侯英敏,孙玉梅.天然油脂和表面活性剂对发酵性丝孢酵母产油脂及脂肪酶的影响[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5

[10].陶永铎.天然油脂乙氧基化物的性质及应用[D].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2015

论文知识图

1.4天然油脂及脂肪酸的典型转化...天然油脂分子结构马来西亚天然油脂化工有限公司鸟...天然油脂分子结构[15]%& 空白样(仅含天然油脂的脱脂革...1.7铜负载氧化硅催化剂的合成过程

标签:;  ;  ;  ;  ;  ;  ;  

天然油脂论文_孙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