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论文-杨森,赵森,刘涛,任志胜

煤矿区论文-杨森,赵森,刘涛,任志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煤矿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煤矸石,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

煤矿区论文文献综述

杨森,赵森,刘涛,任志胜[1](2019)在《平顶山市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平顶山市卫东区、石龙区和郏县典型煤矸石山下游土壤中重金属(Hg、Pb、Cd、Cr~(6+)、As、Cu、Zn、Ni)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平顶山市煤矸石山土壤总体综合污染指数为2.09,污染水平为中度污染,污染等级为中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为Cd(2.62)>Hg(1.73)>Pb(1.37)>Cu(1.20)>Zn(1.13)>As(1.0)>Cr~(6+)(0.89)>Ni(0.88),郏县、石龙区、卫东区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3.09、1.62和1.55。(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赵路正[2](2019)在《提高煤矿区煤层气利用率的科技方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煤矿区煤层气利用率是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尽管煤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量大幅提高,但仍面临抽采利用率不高困境,存在抽采浓度低、抽采量和浓度不稳定、关键技术待攻关、经济效益差等难题。结合国内外煤矿区煤层气科技发展趋势,分析了理论提高煤矿区煤层气利用率面临多重难题,并从地面采动高效优质抽采、井下智能提浓高效抽采、全尺度浓度梯级利用等方面提出提高煤矿区煤层气利用率的未来科技方向。(本文来源于《煤炭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段俭君,李卿[3](2019)在《南方煤矿区喀斯特泉污染源识别及污染通道探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凯里市龙洞泉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大风洞镇青杠林村,泉水出露于汇水单斜与阻水逆断层接触带地段,属于典型喀斯特泉,是当地村民唯一生活水源。2017年7月该岩溶泉水因强降雨期间受到污染,泉水呈棕红色,通过取样化验,因Fe~(3+)离子严重超标所致,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水质特征离子对比方法识别污染源,推断是泉水上游一处煤矿处于关停状态,强降雨入渗进入采空区,水位上升补给岩溶水条件下引起的污染。南方煤矿区喀斯特泉污染源和污染通道具有隐蔽性和多层性特征,采用水文地质调查、物探、水文钻探及测试、洞穴探测、示踪试验等综合方法,探明泉水污染通道位于采空区构造发育地带,探查其发育部位、埋藏深度及平面上展布。对喀斯特泉污染机理研究以及泉水污染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杨鑫光,李希来,张静,周华坤[4](2019)在《高寒煤矿区3种人工栽培种对自然降温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藏高原受损煤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3种人工栽培禾本科植物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星星草为对象,研究自然降温对其地上部分生理指标变化特征及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逐步降低,3种植物游离脯氨酸、Na~+、丙二醛含量逐步增加,其中丙二醛含量到9月22日后增加趋势明显(P<0.05);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冷地早熟禾可溶性糖含量为下降—增加—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K~+含量逐步下降,Ca~(2+)含量无明显变化。3种植物均能够安全越冬,越冬率达96%以上。3种植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抗寒机理,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为: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更适合低温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为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范小杉,熊向艳,马建军,何萍,冯朝阳[5](2019)在《北方草原露天煤矿区生态景观变化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伊敏露天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露天煤矿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伊敏露天矿为例,采用3S宏观大尺度研究与地面植被详查方法相结合,研究了1975—2010年矿区及其周围生态景观的变化,并分析了其植被类型与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1975—2010年,矿区主要生态景观类型及其面积和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草原景观面积减少了10. 93%,原有湖沼及湿地大面积消失,临近矿区河流河曲呈简单化发展,未改变类型的生态景观面积仅占矿区总面积的32. 33%;与周边区域相比,矿区物种多样性减少,植被第一性生产力降低,生态退化形势较为严重;矿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构成较大破坏和干扰,距离工矿地、人类聚居区越近,生态环境破坏规模和强度越大。(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胡晓,李新举[6](2019)在《基于无人机的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耕地提取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快速、低成本的获取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耕地的面积、分布、受损等信息对耕地保护有重要的意义。色彩空间转换、纹理分析和植被指数等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强和挖掘影像潜在的信息,对信息提取有很大帮助。利用2018年4月获取的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对典型高潜水位煤矿区——山东兖州兴隆庄煤矿的沉陷耕地进行了提取研究。首先统计了耕地、积水区等地物在可见光叁波段的均值和标准差,比较发现耕地与积水区在红、绿、蓝3个波段均有重合。其次对研究区影像进行了色彩空间转换与二阶矩阵纹理滤波,统计了耕地与积水区共27项色彩与纹理特征指标,利用均值和标准差计算了变异系数和相对差异值,最终选取色度(变异系数26%,相对差异73.33%)和绿色信息熵(变异系数20.59%,相对差异72.79%)作为耕地提取的最优特征,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耕地提取。之后计算了备选的6种可见光植被指数,根据结果分布图,选取了过绿指数EXG(excess green index)、可见光差异植被指数VDVI(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红绿蓝植被指数RGBVI(red green blue vegetation index)及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NGRDI(normalized green-red difference index)作为沉陷耕地提取指数,利用双峰阈值法确定了耕地提取阈值。比较提取结果得出,EXG和NGRDI指数无法全面、客观反映研究区实际情况,VDVI指数的耕地总体分类精度为81.05%,高于RGBVI指数的71.38%,是本研究中最适用于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耕地提取的指数。最后利用验证区影像,以基于样本面向对象提取的沉陷耕地面积作为参考值,通过比较面积及误差得出,基于色彩与纹理特征法提取的面积与参考面积更接近,误差(6.8%)小于可见光植被指数法(16.0%),更适用于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耕地的提取。本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由于采煤沉陷导致耕地颜色、纹理、疏密等变化特征,为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耕地的面积测算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新伟[7](2019)在《平煤矿区电网输电线路舞动的分析和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输电线路舞动的机理与现状,综合国内外输电线路舞动治理措施和平煤矿区电网的实际情况,实施平煤矿区电网输电线路舞动的治理措施并推广应用,显着增强了输电线路防舞动抗灾能力,确保了平煤矿区电网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21期)

王萍,刘静,朱健,李筑江,田茂苑[8](2019)在《贵州省煤矿区污染农田重金属累积与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贵州省中西部3个煤矿区煤矸石堆场周边污染农田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探讨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与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区污染农田土壤中Cd、Hg含量分别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水田)的2.20~9.33倍、0.34~2.48倍,86.7%的污染农田中Cd含量水平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煤矿区造成农田污染的重金属元素首要是Cd,其次是Hg,再次是Cu、Cr。调查对应的污染农田排水中Cd含量都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值或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一类限值(水作),而Hg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值,污染农田排水对周边水体质量的影响主要是Cd、Hg。此外,调查区稻米中Cd、Hg、As含量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污染物限量值的0.74~1.77倍、0.45~1.35倍、0.50~1.16倍,超标率分别为73.3%、33.3%和20.0%,煤矿区污染农田中生产的稻米出现明显的Cd污染及一定程度的Hg、As污染。(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邵宏川,邵荻,钱亚磊[9](2019)在《对煤矿区队班组长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矿企业区队班组长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应对措施,为提升煤矿基层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杨红斌,张博辉[10](2019)在《陕北煤矿区实践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功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才培养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陕北煤矿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能源开发基地之列,集聚着最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装备,也是资源与环境矛盾较为尖锐的地区,有着培养创新人才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提出了建设旱区地下水与植被关系实习基地、110工法&N00工法实习基地、保水采煤实习基地、地下水库建设与运行管理实习基地、矿山地质环境及治理实习基地、矿山地下水监测实习基地6个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想,对创新人才培养和保障企业人才储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S2期)

煤矿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高煤矿区煤层气利用率是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尽管煤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量大幅提高,但仍面临抽采利用率不高困境,存在抽采浓度低、抽采量和浓度不稳定、关键技术待攻关、经济效益差等难题。结合国内外煤矿区煤层气科技发展趋势,分析了理论提高煤矿区煤层气利用率面临多重难题,并从地面采动高效优质抽采、井下智能提浓高效抽采、全尺度浓度梯级利用等方面提出提高煤矿区煤层气利用率的未来科技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矿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杨森,赵森,刘涛,任志胜.平顶山市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J].能源环境保护.2019

[2].赵路正.提高煤矿区煤层气利用率的科技方向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9

[3].段俭君,李卿.南方煤矿区喀斯特泉污染源识别及污染通道探查方法[J].能源与环保.2019

[4].杨鑫光,李希来,张静,周华坤.高寒煤矿区3种人工栽培种对自然降温的生理响应[J].中国草地学报.2019

[5].范小杉,熊向艳,马建军,何萍,冯朝阳.北方草原露天煤矿区生态景观变化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伊敏露天矿为例[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

[6].胡晓,李新举.基于无人机的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耕地提取方法比较[J].煤炭学报.2019

[7].刘新伟.平煤矿区电网输电线路舞动的分析和治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8].王萍,刘静,朱健,李筑江,田茂苑.贵州省煤矿区污染农田重金属累积与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9].邵宏川,邵荻,钱亚磊.对煤矿区队班组长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9

[10].杨红斌,张博辉.陕北煤矿区实践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功能探讨[J].中国矿业.2019

标签:;  ;  ;  ;  

煤矿区论文-杨森,赵森,刘涛,任志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