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行为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体,经济,商法,商事,国际收支,审慎,通则。
经济行为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季云华[1](2019)在《企业主体行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与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时序关联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跨境资金流动与企业主体行为特征、外部经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基于2010-2018年沿海地区某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是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聚集,向具有外币资产或负债存量高、资本项下收支占比高、进口依赖度高、经营规模偏中上型、存续期较长等特征的一部分企业聚集,呈现出"二八"分布特征;二是企业跨境资金流动行为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汇率变动是引发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企业跨境资金流出的影响强于汇率升值对企业跨境资金流入的影响;叁是非贸易类企业跨境收支行为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进口依存度高的企业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更大,资产负债存量高的企业出现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概率更高。为此,要建立健全企业跨境收支行为风险监测、监管体系,完善"宏观—中观—微观"的风险监测架构,遵循"抓大放小"的监管思路,实行分类监管模式;要综合运用外汇调控工具调节企业跨境收支行为,加强对银行综合头寸的管理,强化审慎调节工具的使用,防控企业跨境收支风险;要加强对风险易暴露的资金渠道管理,做好对企业广义外债的总量管理,强化贸易收支项下的比例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方金融》期刊2019年07期)
陈思羽[2](2019)在《交通肇事罪及逃逸行为的构成要件与经济分析——以行人作为犯罪主体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肇事罪及其逃逸行为作为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罪名之一,在学界已经有很多研究了,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以机动车驾驶员作为犯罪主体进行的,很少有从行人作为犯罪主体这一视角进行的研究,而在实践中,已经有不少此类案例,本文便试图通过从行人作为犯罪主体的这一视角出发,分析其构成要件,并通过经济分析的方法论述其合理性,完善对该领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2期)
唐晓莉,宋之杰[3](2019)在《共享经济参与主体协同消费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协同消费是共享经济运营所对应的消费模式,其规范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供给方、需求方与支撑平台叁方参与的协同消费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在考虑支撑平台实施奖惩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供需双方博弈的演化路径、稳定策略及参数变化对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演化条件下,双方协同或不协同是动态系统演化的稳定策略;协同补贴、失信罚金、协同额外收益正向影响博弈双方的协同演化;协同成本消极影响协同演化进程。针对博弈双方演化的特点,本文提出促进共享经济协同消费模式良态运行的叁点建议:倡导共享经济,增强协同消费意识;降低协同成本,提高协同额外收益;设计奖惩机制,激励诚信协同行为。(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陈薇,杨帆[4](2018)在《基于共生理论的威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主体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共生的视角对威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体行为及所处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威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主体间的共生关系可以促使其密切合作,良性互动发展,而共生环境对共生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威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因其产业链不同的共生模式,主体间的共生关系表现为离散型、依附型、整体型叁种状态,随着共生关系的发展,各主体的获益程度不断加强,其中,"种植-养殖-微生物处理-种植"这一整体型共生模式因其主体可以共同获益,受益最大。(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8年08期)
王秋玲[5](2018)在《外贸企业声誉传播的主体行为经济分析与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外贸已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外贸型企业声誉传播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企业声誉具有"信息非对称""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叁个经济学特征,声誉传播主体包括企业、政府、相关行业协会等多个部门,基于"理论福利经济学",借助Pareto最优状态作为良好声誉维持的目标,对涉及到的主体逐一分析得出:一是在"信息非对称性"考量下,针对逆选择,采用前时期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设计动态的信誉发布机制和替代机制。针对道德风险,首先构建无限重复博弈环境,建立外贸企业对未来的长期预期;其次构建企业声誉租金可获得的稳定政策环境;最后构建足够大的贴现因子。二是在"外部性"考量下,及时发现和惩罚企业破坏我国企业商品声誉的行为,采用经济手段和道德谴责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重复博弈可信性威胁。叁是在"公共产品属性"考量下,需要法规、惯例的制约,或者由公益机构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促使参与企业克服"公地悲剧"重演。(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8年07期)
范健[6](2018)在《中国商法四十年(1978-2018)回顾与思考——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主体与行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前行步伐镌刻的烙印是对"商事",即"营利性活动"的重新认知。中国商法经历了探索与徘徊、争议与创制,逐步走向了肯定与发展。中国商法独创性地构建了多元化的商事主体制度:以"两权分离"为原则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制度;以破产、重整、和解等为内容的企业维持制度;兼顾自身与公共利益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中国商法开拓性地构建了现代商事行为制度:兼容传统商事行为与新兴商事行为的行为制度;以特许和连锁为特色的商事经营模式;以电子商务和第叁方支付为内容的商事交易手段;以运输行纪、商事担保为主干的商事中介行为。但是,中国商法仍然存在商事理念缺位、商事立法零碎,本土化不足、国际化欠缺,基础研究薄弱、部门法研究"偏科"等问题。未来中国商法的发展应当分叁步走:第一步是制定商法通则,第二步是进行商事法律汇编,第叁步是制定商法典。(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金宇超,靳庆鲁,严青蕾[7](2018)在《合谋与胁迫:作为经济主体的媒体行为——基于新闻敲诈曝光的事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的曝光为准自然实验,本文研究媒体作为经济主体,可能存在与公司进行合谋,或中立的监督,抑或利用影响力对公司进行威胁等一系列自利行为.根据曝光日前的新闻报道,将公司分为与媒体"利益相关"组,被媒体"利益攫取"组以及对照组.本文发现,市场在得知媒体的自利行为后,下调了"利益相关"公司组的评价,也对"利益攫取"组的判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上调.表现为曝光日"利益相关"("利益攫取")公司组平均为负(正)的市场反应.另外,在被媒体"利益攫取"的公司中,事件媒体所在地公司具有相对较小的事件日正向反应,甚至为负向反应,这说明被媒体威胁后,当地公司更可能妥协并与媒体"合作".(本文来源于《管理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洪利[8](2018)在《基于演化博弈的共享经济参与主体的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共享经济成为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模式之一,从演化博弈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中参与主体行为演化过程和趋势。构建主体决策行为的演化博弈收益矩阵,基于演化博弈的消费者和商家租赁、共享行为分析,得到了演化博弈的最终均衡:一是消费者选择不租赁,商家选择为不共享;二是消费者选择为租赁,商家选择为共享。通过共享汽车实例模拟了不同情境下的消费者和商家租赁、共享行为的演化,显示了不同的决策情境下演化结果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许瑗[9](2017)在《对经济管理学行为主体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学和经济管理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性假设。所以,针对行为主体的不同认为亦或是假定,都使得经济学和经济管理之间存在差异。作为高中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实时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正确认知经济学与经济管理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后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下文将以高中生视角,阐述经济管理学的行为主体,希望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7年23期)
王一涵,王国成[10](2016)在《基于主体行为的复杂经济建模计算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异常现象的频现、经济复杂性问题备受关注、传统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受到质疑的同时,经济复杂性理论异军突起。经济异常现象并非无迹可寻,微观主体行为的复杂性是诱发经济异常现象的根本原因。本文以微观主体行为为出发点,深入分析真实的关键行为特征,提出适于分析微观主体行为的经济模型,探索解决复杂经济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经济行为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交通肇事罪及其逃逸行为作为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罪名之一,在学界已经有很多研究了,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以机动车驾驶员作为犯罪主体进行的,很少有从行人作为犯罪主体这一视角进行的研究,而在实践中,已经有不少此类案例,本文便试图通过从行人作为犯罪主体的这一视角出发,分析其构成要件,并通过经济分析的方法论述其合理性,完善对该领域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行为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季云华.企业主体行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与跨境资金流动风险[J].南方金融.2019
[2].陈思羽.交通肇事罪及逃逸行为的构成要件与经济分析——以行人作为犯罪主体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9
[3].唐晓莉,宋之杰.共享经济参与主体协同消费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9
[4].陈薇,杨帆.基于共生理论的威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主体行为分析[J].农业经济.2018
[5].王秋玲.外贸企业声誉传播的主体行为经济分析与破解[J].经济问题.2018
[6].范健.中国商法四十年(1978-2018)回顾与思考——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主体与行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J].学术论坛.2018
[7].金宇超,靳庆鲁,严青蕾.合谋与胁迫:作为经济主体的媒体行为——基于新闻敲诈曝光的事件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8
[8].王洪利.基于演化博弈的共享经济参与主体的行为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8
[9].许瑗.对经济管理学行为主体探讨[J].农家参谋.2017
[10].王一涵,王国成.基于主体行为的复杂经济建模计算及应用[J].数量经济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