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练丽娟[1](2020)在《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三语习得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了新的研究领域。由于起步较晚,三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分布不均,研究方法单一。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语际迁移方面,三语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有学者涉及,但是将三语习得影响因素与语言习得路径相结合的研究十分鲜见。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以理论探讨、量化实证研究居多,偶见实验法。近10年来语言习得领域的认知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虽然在观点上有融合的趋势,但在研究实践中依然各持其重。影响三语习得的因素十分庞杂,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在主要影响因素中哪些具有可控性;这些可控性影响因素对三语习得结果的影响强度是否一样;在可控性影响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提高三语习得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通过怎样的路径可以有效促进三语习得过程,优化三语习得结果,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新疆五所高校(包括医学、师范、农业、财经和综合类院校)的613名三语生(少数民族学生)为例,研究了三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有效路径。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这一群体三语习得的特点,分析了影响三语习得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的变量组合,并调查了可控性因素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L3)的影响。通过统计建模分析、研究,得出了预测三语习得(L3)结果的影响因素变量,并通过AMOS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构建了可控性影响因素间的因果路径模型。最后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并置于教学实验中进行检验。本研究旨在促进三语习得的生成,优化三语习得的结果,提高三语习得的成效,为三语教学者提高教学成效提供理论指导,为三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成效提供有效途径。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的研究,找到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效三语习得路径,以提高三语或多语者的学习效率,推进我国对三语或多语人才的培养进程。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少数民族三语习得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同时也为多种外语的学习者及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研究采用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和教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数据使用了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9.0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22.0进行处理。用Logistic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了语言水平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预测性因子的问题;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厘清了可控性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并在教学实验中进行效果检验。本研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处于彼此高度相关的动态系统之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状态和三语习得的结果。六组可控性影响因素与L3水平的关系强度依次为:学习策略>管理策略>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文化认同>背景语言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具型动机与学习策略对L3水平的提高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因此,在基本语言习得路径上强化六个组可控性影响因素,尤其是强化学习策略因素,调节工具型动机因素会带来更好的三语习得结果。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认同”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并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学习者策略”;“背景语言”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并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学习者策略”。“学习策略”是影响三语习得的直接影响因素。依据本研究构建的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而提出的教学设计思路为:在全面强化可控性影响因素作用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加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尤其是融合型动机,以调动学习者学习和使用学习者策略的能动性;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培训,学习者策略的优化,扩大语言的有效输入量;语言有效输入量的扩大和背景语言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经验;强化学习者的背景语言知识,培养学习者的元语言意识,调节学习者的语言心理距离,促进语言正迁移的发生,从而优化语言加工机制,最后优化语言输出结果。本研究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三语习得路径模型指导下设计的教学模式对三语习得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语言习得的成效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研究整合了语言习得认知心理学派和社会文化学派的研究成果,结合三语习得的特点,将背景语言因素方面的语言心理距离、语言迁移意识以及文化认同因素纳入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框架,在语言习得的基本路径(“语言输入—语言加工—语言输出”)之上,构建了三语习得的有效路径模型,丰富了三语习得的理论,为提高三语习得成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在三语教学与学习的实践中,影响因素庞杂。究竟从何处入手才能抓住关键点,有效提高三语习得的水平,一直是令三语教育者和三语学习者困惑的问题所在。因此,厘清三语习得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和路径,有的放矢地强化弱点,补齐短板,应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教学与学习,才会避免各种资源盲目地投入。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的构建基于二语习得模式理论、动态系统理论、神经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本研究三个阶段的研究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此路径模型强调以情感因素驱动第三语言(L3)的教学和学习,在全面加强六个维度的可控性影响因素正面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调节,对学习者策略进行培养,做到第三语言(L3)的教学与学习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的应用能够促进三语习得生成,优化三语习得结果,提高三语习得成效,为三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为三语教学者提高教学成效提供理论指导,为三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成效提供有效途径。语言习得研究自开始以来,形成了社会心理与社会文化两大学派。语言习得的模式研究侧重对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过程进行研究,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则侧重对影响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或影响因素对语言习得产出结果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本研究整合了认知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三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本文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对影响三语习得的可控性影响因素变量进行了重组。除了强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因素对三语习得的影响外,还增加了对“背景语言水平”“语言迁移意识”“语言心理距离”“文化认同”等因素对三语习得过程影响作用的分析,从心理认知与社会文化的视角丰富了三语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其次,本研究首次从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变量组合入手对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变量间的关系和作用路径进行了研究,采用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问卷调查与个体访谈相补充、SPSS多变量分析与AMOS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相结合、理论建模检验与教学实验验证相印证、大样本调查与典型个案研究兼用的混合方式进行,丰富和扩展了三语习得的研究方法。本文共7章。第1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选题内容、研究目的、选题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2章首先厘清了本文所涉及到的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主要概念,之后对国内外语言习得的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3章研究方法与设计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提出了研究问题,阐述了本研究的设计总方案,并围绕三个研究问题分别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4章、第5章和第6章是对三个研究问题的研究结果的汇报。第4章是对三语习得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阐释了本研究对三语习得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类的过程,梳理了三语习得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控性因素影响因素,为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提供了变量组合;第5章汇报了本研究对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调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为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第6章基于相关理论与前期研究结果,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假设模型并得出实验验证结果;第7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结论、局限性、对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王耶琳[2](2020)在《高考专项计划学生的学业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拓宽农村生源上重点大学的道路,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高校招生倾斜政策。本研究为了解“国家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实施以来,高考专项计划学生的学业表现现状及其内部差异,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升专项计划学生的学业水平、提供帮扶指导与建议、推动专项计划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证据支撑。本研究根据学习理论和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了大学生学业表现的理论框架,选取案例A大学2014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统计分析法从学业成绩、参加创新性活动和课外自习三个维度对专项计划学生的学业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专项生的学业成绩整体低于统招生,但是专项生成绩的提升力度更大。随着年级增长,专项生与统招生的成绩差距逐渐缩小;第二,专项计划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认真,但其英语水平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参加创新性活动的积极性比较低;第三,在专项计划学生群体内部,“高校专项生”的学业表现提升度高于“国家专项生”。其次,本研究访谈了 A大学的14名2014级本科生(包括12名专项生和2名统招生),基于扎根理论采取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词频分析的方式对访谈资料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发现高考专项计划学生的学业表现主要受到自我认知调节、专业兴趣、课程设置、师长与同伴交往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本研究针对专项计划学生学业表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别对专项计划承担高校、教师和专项计划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朱丽云,徐静娴[3](2019)在《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研究综述——基于CNKI 2013—2018年期刊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文中提出以2013—2018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研究的40篇文献为数据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其研究现状及热点作共词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段落翻译、翻译策略、翻译技巧及翻译教学等领域,研究面较窄,亟待开展宽广、多元、深层次、高质量的研究。
陈卓,于鹏[4](2019)在《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该研究以西部某高校148名在校大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级考试425分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其高考英语成绩与四级成绩总分呈显着正相关,且四级425分以下的学生普遍听力得分较低;然而六级考试425分以上的学生;其高考成绩与六级成绩无显着相关性。据此,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提出教学改进建议,重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联系;加强大学英语听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陈露露[5](2019)在《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研究》文中提出英语测试是检测被试者英语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现在国际上的通用语言,也是我国的第二语言。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国内认可度最高的英语考试是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经过这么多年,问题也在逐渐显现,为此我国开始研究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并且在2020年前逐步推行。目前国内的英语考试现状如何?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为何会出现,出现的背景以及意义何在?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在未来的实施中又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去应对?笔者以此题进行研究,对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在未来的实施无疑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除了引言与结语之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对考试、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四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交际语言测试理论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是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出现在的背景以及目标意义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比较分析,将国内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中的五级与六级考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四六级的问题以及证明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科学性。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对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在的实践初探进行分析并且理性的看待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存在的问题,对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未来实施提出相关建议。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是新兴事物,会存在很多的质疑。但是通过将它与现有的英语考试类型进行比较分析,我们会发现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从量表的研制到考试系统的建立都更加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社会需求。终将对我国未来的外语测评与英语教学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陈雪薇[6](2018)在《大学生英语学习性投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一直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要集中于对高校硬件投入的度量,如大学校园的建设、学生在校人数、师生比等等。而恰恰忽略了大学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对象--大学生。本研究借鉴“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工具NSSE汉化的NSSE-China,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感受和学习收获。而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目前在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中,基于学校对于学生英语四六级过级率的追求,也因为大学生自身对于海外求学、旅行、就业相关英语要求的需求不断提升,他们在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投入也普遍加大。所以本研究致力于通过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性投入的研究,了解大学生的整体学习性投入。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从学生的角度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进行分学科的评估,从而探索更科学合理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笔者运用学习性投入研究方法和理论从大学生的学习经历丰富程度、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和同伴在学习相关活动中的互动程度以及学校对于大学生学习的支持程度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学习过程开展调查和分析,能够更深入地发现大学英语教育和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具体方法进行数据与理论分析,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性投入过程中学习经历的丰富程度很低,与老师和同学的学习互动很少,加上大学生自身兴趣、学校导向偏差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差,地方高校现行的课程设置、教学和要求不符合大学生自身对于英语学习的想象认同,也难以达到社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通过发现的问题,最后分别针对大学课程设置、学校对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引导、大学老师通过贯彻学校引导方针对学生的具体引导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性投入以及总体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转型方向和评估工具的开发方向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李慧[7](2018)在《多源流视角下英语考试政策变迁研究 ——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为例》文中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实行了30多年,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不同阶段经历了不同的改革,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步入21世纪,英语教育面临着全国英语大众化进程脚步加快和全球化技术革新的局面,当前中国的英语考试政策也面临着向实用型转型发展的趋势。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变迁的梳理,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置于多源流理论框架下,利用多源流理论工具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变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探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改革过程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手段,以多源流理论框架为基础提出英语考试政策改革的建议,完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体系,为中国英语考试政策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首先,论文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尤其是对各个阶段的考试政策进行梳理和介绍,展示了各阶段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的状况,对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改革的原因进行分析,强调其转型既是教育发展内在规律的推动,也是外部环境发展的要求。其次,论文以多源流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分别从三条源流即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出发来分析制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转型的要素,讨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改变的原因、方法及效果。最后,论文从全局出发,以多源流框架为理论基础提出一些有助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改革的建议,从发现问题源流、丰富政策源流创造适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源流和政策之窗的开启这几方面入手,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使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未来继续健康发展。
屈茜茜[8](2020)在《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喀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今,英语全球化在当今的国际社会背景下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让当今的学习者学习,它通常被我们分为几大板块比如:听、说、读、写,这四大板块。“听”历来在这几大板块中的首位,“听”即听力,也就是英语听力,人们在英语语言交际中首要就是通过“听”来接收信息,所以表明了英语听力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中基于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听力理解和听力教育,作者然后,在研究了基于国内外新闻听取教育和研究的作品之后,针对其他研究者反映的常见问题,将学习策略理论和图式理论相结合,将文学方法,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结合。由于全面采用了其他研究人员的问题格式,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育状况调查”的问题,并使用专业软件对其进行了测试。被超过。喀什大学对来自16个非英语专业的四个随机选择的班级中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该调查主要关注学生的基本英语水平,校园使用的材料以及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会遇到听力障碍和听力策略的使用。这项研究基于对研究所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了喀什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育当前的弱点和不足之处,并解决了所发现的问题。它提出了一套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并为其他语言的听力教学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参考。针对本研究发现的英语新闻听力教育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本研究提出的相应的教育措施,并结合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各种研究成果。之后,提出了相关措施。这项研究旨在通过提供几种可以用作国立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育和相关英语教育参考的策略,来提高国立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育的水平。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对喀什大学200名主要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新闻听力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统计分析,并进行了采访。我们已合理总结了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教育策略。本研究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首先阐述了本研究进行的原因及所带来的意义,其次是对于本研究的主题既英语新闻听力背后的特殊性的分析,其三是根据通过众多研究着作学习提出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找到现行的问题,最后则是针对问卷找到的问题逐个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也就是教学策略。其中包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优化新闻听力课堂教学,整合教材资源和强化听力策略等几个方面。
孙志永,邹德媛,许永娜,康英华[9](2018)在《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几十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而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同样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把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视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1.社会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曾经于2003年在《关于大学本
魏圆圆[10](2017)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对听力和口语教学的影响》文中提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于增强大学生英语水平具有较为积极作用。本文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必要性分析入手,研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对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背景下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对策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疆多语环境 |
1.1.2 多语发展的国际趋势 |
1.1.3 新疆的三语习得 |
1.1.4 学术背景 |
1.2 选题内容 |
1.3 研究目的 |
1.4 选题意义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本研究的主要概念 |
2.1.1 “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 |
2.1.2 “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 |
2.1.3 语言习得路径 |
2.1.4 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 |
2.2 二语习得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主要研究 |
2.2.2 国内主要研究 |
2.3 三语习得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外主要研究 |
2.3.2 国内主要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总设计 |
3.2.1 研究问题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研究思路 |
3.3 第一个研究问题 |
3.3.1 研究问题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研究对象 |
3.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4 第二个研究问题 |
3.4.1 研究问题 |
3.4.2 研究对象 |
3.4.3 研究工具 |
3.4.4 数据采集 |
3.4.5 数据分析 |
3.5 第三个研究问题 |
3.5.1 研究问题 |
3.5.2 研究方法 |
3.6 教学实验 |
3.6.1 研究问题 |
3.6.2 研究对象 |
3.6.3 研究方法与设计 |
3.6.4 研究工具 |
3.6.5 数据收集 |
3.6.6 数据分析 |
第4章 三语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 |
4.1 语言习得影响因素的分类 |
4.2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现状 |
4.2.1 被试的结构 |
4.2.2 被试的三语水平 |
4.2.3 课程设置 |
4.2.4 教材使用 |
4.2.5 师资情况 |
4.3 三语习得的主要影响因素 |
4.4 三语习得的可控性影响因素 |
4.4.1 情感因素 |
4.4.2 学习者策略因素 |
4.4.3 背景语言因素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分析 |
5.1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对三语习得者的影响 |
5.2 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间的动态关联 |
5.3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对L3 水平的影响 |
5.3.1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与L3 水平的相关度 |
5.3.2 L3“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预测因素 |
5.4 性别、民族、教育背景对学习者可控因素的影响 |
5.4.1 学习者可控影响因素之性别差异 |
5.4.2 学习者可控因素之民族差异 |
5.4.3 学习者可控因素之教育背景差异 |
5.4.4 基于L3 水平差异的学习者可控因素分析 |
5.5 L3“低分”者与L3“高分”者的个案研究 |
5.5.1 受访者个人简要信息 |
5.5.2 情感因素 |
5.5.3 语言因素 |
5.5.4 学习者策略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的构建与验证 |
6.1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构的理论依据 |
6.1.1 二语习得模式理论 |
6.1.2 动态系统理论 |
6.1.3 神经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基础 |
6.2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结构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
6.2.1 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
6.2.2 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
6.3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 |
6.4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的创新 |
6.5 教学实验研究结果 |
6.5.1 实验研究结果 |
6.5.2 个体访谈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建议 |
7.1 研究的主要结果 |
7.1.1 研究问题一 |
7.1.2 研究问题二 |
7.1.3 研究问题三 |
7.2 启示 |
7.2.1 理论启示 |
7.2.2 实践启示 |
7.2.3 局限性 |
7.3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高考专项计划学生的学业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研究综述 |
一、招生倾斜政策相关研究 |
二、大学生学业表现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框架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框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节 数据统计分析概述 |
一、数据的来源与选取 |
二、数据的处理 |
第三节 访谈调查与实施 |
一、访谈对象的选取 |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三章 高考专项计划学生学业表现现状 |
第一节 学习成绩情况 |
一、学生成绩绩点 |
二、课程补考情况 |
三、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情况 |
第二节 参与创新性项目和活动情况 |
一、参加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 |
二、参加USRP情况 |
三、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
四、参加创新性活动整体情况 |
第三节 图书馆借阅情况 |
一、图书馆进出情况 |
二、每学年借阅情况 |
第四章 高考专项计划学生学业表现的内部差异 |
第一节 高考专项计划生内部的整体差异比较 |
一、学生成绩绩点差异比较 |
二、课程补考情况差异比较 |
三、参加创新性活动情况差异比较 |
四、图书馆进出情况 |
五、学习提升力 |
第二节 高考专项计划学生学业表现的性别差异 |
一、平均成绩绩点差异比较 |
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情况差异比较 |
第五章 高考专项计划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适应期的学业表现影响因素 |
一、适应期的学业表现影响因素开放式编码 |
二、适应期的学业表现影响因素词频分析 |
第二节 关键期的学业表现影响因素 |
一、关键期的学业表现影响因素开放式编码 |
二、关键期的学业表现影响因素词频分析 |
第三节 专项生学业表现影响因素分析与总结 |
一、主轴编码——个人因素 |
二、主轴编码——院校因素 |
三、主轴编码——重要他人因素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专项计划学生与本科统招学生的学业表现差异情况 |
二、专项计划学生学业表现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
一、高校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三、专项计划学生层面 |
结语 |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研究综述——基于CNKI 2013—2018年期刊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文献来源及分析方法 |
(一)文献来源 |
(二)数据分析方法 |
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一)相关文献发表动态分析 |
(二)期刊载文量分析 |
(三)关键词分析 |
(四)词频云图分析 |
(五)研究主题分布分析 |
1. 段落翻译 |
2. 翻译策略 |
3. 翻译技巧 |
4. 翻译教学 |
三、讨论 |
结语 |
(4)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及数据分析 |
1.1 研究对象 |
1.2 数据分析 |
2 数据分析结果 |
2.1 高考成绩与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2.2 大学英语四、六级总成绩与各单项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2.3 大学英语四、六级425分以上和以下的学生各项成绩的比较 |
3 研究结论 |
3.1 高中英语基础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直接影响, 但对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无必然影响。 |
3.2 听力分数低可能是影响四级考试的重要原因 |
3.3 六级考试成绩是否达到425分并不是由某一单项成绩决定 |
4 教学建议 |
4.1 重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联系 |
4.2 加强大学英语听力的训练 |
4.3 继续加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
5 讨论 |
(5)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旨趣 |
1. 选题缘由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 |
(四) 研究方法 |
1. 文献研究法 |
2. 比较研究法 |
3. 问卷研究法 |
一、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1. 考试 |
2. 英语考试 |
3.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 |
4.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
(二) 理论基础 |
1. 交际测试理论 |
2. 发展历史梳理 |
3. 实际应用领域 |
二、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背景及意义 |
(一)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提出背景 |
1. 大学英语考试类型多样化 |
2. 大学英语考试目的功利化 |
3. 社会考试资源的严重浪费 |
4. 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差 |
5. 大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单一 |
(二)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研究历程 |
1. 恢复高考以前的英语考试 |
2. 恢复高考至今的英语考试 |
3.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发展历程 |
(三)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推行目标 |
1. 外语测试系统性建设 |
2. 学生外语综合素质提升 |
3. 外语教学目标科学化 |
三、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与现行四六级考试比较分析 |
(一) 科学性 |
1. 考试连贯性 |
2. 考试侧重点 |
(二) 基础内容 |
1. 基本知识 |
2. 语言应用 |
(三) 试卷分析 |
1. 试卷构成 |
2. 考试题型 |
3. 时间分布 |
四、研究结论 |
(一)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实践初步研究 |
1. 试点实行初探 |
2. 国际标准对接 |
(二) 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存在的质疑 |
1. 考察过于全面,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能力 |
2. 考察难度相同,是否适用不同专业需求 |
(三) 正式实施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建议 |
1. 明确考试性质 |
2. 国家政策支持 |
3. 增强社会认可 |
4. 借鉴国际经验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大学生英语学习性投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英语学习伴随学生整个受教育历程 |
1.2.2 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严重 |
1.2.3 大学英语课堂问题 |
1.2.4 “消费英语”逐渐盛行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研究 |
1.3.2 大学生英语学习性投入现状研究 |
1.3.3 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研究 |
1.4 研究的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与实施 |
1.6.1 研究方法 |
1.6.2 学生问卷 |
1.6.3 观察假设 |
1.7 研究实施 |
1.7.1 访谈对象 |
1.7.2 问卷情况 |
1.7.3 大学生英语学习访谈案例 |
1.7.4 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观察 |
1.8 相关概念界定 |
1.8.1 大学生 |
1.8.2 学习性投入 |
1.8.3 大学英语 |
2 学习性投入理论 |
2.1 学习性投入理论发展历程 |
2.2 NESS的产生 |
2.2.1 NESS在国外的产生和运用 |
2.2.2 NESS的汉化版NESS-China的产生 |
2.3 NESS的作用 |
3 大学生英语学习性投入现状与问题 |
3.1 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现状分析 |
3.2 对于问卷中各个变量分析 |
3.3 调查问卷各维度分析 |
3.3.1 大学生英语学习经历丰富度分析 |
3.3.2 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分析 |
3.3.3 大学生与英语老师的互动维度分析 |
3.3.4 与同学的英语学习互动维度分析 |
3.3.5 学校支持度维度分析 |
3.3.6 关于自我收获评价与预期维度的分析 |
4 评价与结论 |
4.1 大学生英语学习经历单一 |
4.2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投入时间长收效低 |
4.2.1 大学生课外自主探索学习问题 |
4.2.2 大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忽视学习收获 |
4.2.3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投入过程中缺乏学习主动性 |
4.2.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学习时间中无效时间占比较多 |
4.3 学校对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引导方向问题 |
4.3.1 学校对学生要求过于统一 |
4.3.2 以社会性考试成绩评判学生学习水平的做法不可取 |
4.3.3 学校举办相关活动未考虑学生实际 |
4.3.4 大学课程设置问题 |
4.3.5 学校提供的出国项目费用高 |
4.3.6 大学老师与学生除课上无其它交流途径 |
4.4 关于大学课程教学的问题 |
4.4.1 教材取材缺乏新意且主题重复 |
4.4.2 教材设计和教师用书及教学过程的设计过于“人性化” |
4.4.3 学校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利于教学 |
4.5 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其他相关理论分析 |
4.5.1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多重因素 |
4.5.2 动机差异影响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投入 |
4.5.3 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投入基于其想象认同 |
4.5.4 大学生的英语课程的设置与需求分析 |
5 对策建议 |
5.1 改革大学课程设置,增加学生学习收获 |
5.1.1 大学课程的设计应该考虑类型的结合 |
5.1.2 考虑学生的具体水平进行分层次针对性开设大学课程 |
5.1.3 教材的编写与内容选择应与时俱进 |
5.2 针对学校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支持和引导的建议 |
5.2.1 学校应取消社会性考试与毕业的挂钩关系 |
5.2.2 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应多样化 |
5.2.3 对于组织的相关活动安排相关培训 |
5.2.4 学校留学项目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
5.2.5 学校应老师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
5.3 对大学老师的建议 |
5.3.1 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给学生提具体要求 |
5.3.2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学习方式和经历 |
5.3.3 在课堂上重视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
5.3.4 帮助学生建立主动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
5.4 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建议 |
5.4.1 明确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动机 |
5.4.2 注重学习的效率 |
5.4.3 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的投资 |
5.5 学校评估改革方向 |
5.6 加强对于学习性投入度评估工具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多源流视角下英语考试政策变迁研究 ——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历史研究法 |
1.3.3 案例分析法 |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4.1 政策变迁文献综述 |
1.4.2 多源流理论文献综述 |
1.4.3 英语考试政策变迁文献综述 |
1.4.4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文献综述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路线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研究局限 |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多源流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政策变迁 |
2.1.2 外语政策 |
2.1.3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 |
2.2 多源流理论 |
2.2.1 问题源流 |
2.2.2 政策源流 |
2.2.3 政治源流 |
2.2.4 三源流汇合 |
第3章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变迁过程及影响因素 |
3.1 1985-2005年四、六级考试政策萌发 |
3.1.1 1985-1987年由筹备考试到在全国各高校试行 |
3.1.2 1987-1999年由成立考试委员会到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
3.1.3 1999-2005年由参考人数增加到处理和防止泄题 |
3.2 2005-2013年四级考试政策规范发展 |
3.2.1 2005-2010年改革计分体制和成绩报告方式 |
3.2.2 2010-2013年一题多卷到多题多卷 |
3.3 2013-2017年四、六级考试政策内涵发展 |
3.3.1 2013-2016年改革部分测试题型 |
3.3.2 2016-2017年新增口语测试要求 |
3.4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 |
3.4.1 政治因素 |
3.4.2 教育因素 |
3.4.3 经济因素 |
3.4.4 文化因素 |
3.4.5 社会舆论 |
第4章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变迁分析 |
4.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变迁之问题源流分析 |
4.1.1 考试功能的问题 |
4.1.2 计分的问题 |
4.1.3 收费问题 |
4.2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方案制定之政策源流分析 |
4.2.1 政策共同体的推动 |
4.2.2 方案的规划 |
4.2.3 方案的制定 |
4.2.4 缺乏方案后果预测 |
4.3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执行之政治源流分析 |
4.3.1 执行的过程 |
4.3.2 执行的手段 |
4.3.3 执行的偏失与控制 |
4.4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执行之政策之窗的开启 |
第5章 多源流理论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完善机制探讨 |
5.1 完善制定机制 |
5.1.1 完善考试制度 |
5.1.2 完善考务 |
5.1.3 完善考试安全管理 |
5.2 加强执行机制 |
5.2.1 加强考试监督机制 |
5.2.2 严格责任问责机制 |
5.3 建立评估机制 |
5.3.1 考试政策评估透明 |
5.3.2 考试政策评估科学 |
5.3.3 考试政策评估有效 |
5.4 构建调整机制 |
5.4.1 与时俱进的调整 |
5.4.2 理性的调整 |
第6章 多源流理论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的改革建议 |
6.1 科学设计外语考试目标 |
6.1.1 教育目标 |
6.1.2 考试目标 |
6.2 听取学生利益表达 |
6.2.1 完善学生利益表达机制 |
6.2.2 建构不同学生群体的利益平衡机制 |
6.3 完善考试政策的决策 |
6.3.1 专家咨询制度 |
6.3.2 决策听证制度 |
6.3.3 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
6.3.4 决策监督制度 |
6.3.5 执行监督和管理机制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喀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重要地位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相关理论分析 |
(一)图式理论 |
(二)语言学习策略理论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
第一节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含义 |
一、新闻及英语新闻 |
二、听力理解含义 |
三、英语新闻听力 |
第二节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及教学特征 |
一、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特征 |
二、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教学特殊性 |
第三章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
二、问卷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存问题概述 |
第三节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
一、学习观念与动机水平薄弱 |
二、学生听力基础及新闻语言基础薄弱 |
三、学生的听力策略运用水平不足 |
四、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不合理 |
五、教材资源缺陷 |
六、教学针对性弱 |
第四章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对策研究 |
第一节 构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图式教学 |
一、构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词汇图式 |
二、构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结构图式 |
三、构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文化图式 |
第二节 强化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策略的教学 |
一、注重猜测策略的教学 |
二、注意力分配策略 |
三、记忆策略的教学 |
第三节 优化大学英语新闻听力课堂教学 |
一、营造良好气氛减轻学生焦虑 |
二、运用多种方式注重导入教学 |
三、注重语言输出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
四、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
第四节 优化教材资源的选择与组织 |
一、视听结合改变以听为主的教材资源形式 |
二、“视、听、说”新闻为训练手段 |
第五节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一、采用激励为主的教学方式 |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大学生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调查表 |
附录二 构建猜测策略实验的英语新闻听力测试试卷 |
致谢 |
(9)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
1.社会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 |
2.英语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
三、课题概念界定 |
1、普通高校 |
2、大学英语教学 |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
五、课题组织领导及成员分工 |
六、课题研究步骤 |
(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二)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
(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
七、课题研究成果 |
(一)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 |
2、积极推行学分制。 |
3、健全教师管理和培训体制。 |
(二)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
1. 任务型教学法 |
2、有时应突出注意语言形式。 |
3、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
4、大学英语主题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ITILA模式) |
5、大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
6、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
7、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尝试 |
(三) 改革大学英语的考试与评价制度 |
1、四级考试对学生成绩的解释 |
2、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Hughes认为, 反拨作用 (washback) 就是测试对教与学的影响, 影响可能是负 |
3、四级考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误导作用 |
4、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
(四) 加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
(五) 加强大学英语教材建设 |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
(10)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对听力和口语教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必要性 |
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对听力和口语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对策 |
(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带来的影响及教学对策 |
(二)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及教学对策 |
三、大学英语口语和听力教学中应当注意的相关问题 |
四、结束语 |
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D]. 练丽娟. 吉林大学, 2020(08)
- [2]高考专项计划学生的学业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耶琳.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3]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研究综述——基于CNKI 2013—2018年期刊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 朱丽云,徐静娴. 英语教师, 2019(16)
- [4]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的实证研究[J]. 陈卓,于鹏. 海外英语, 2019(12)
- [5]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研究[D]. 陈露露.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大学生英语学习性投入研究[D]. 陈雪薇. 贵州财经大学, 2018(01)
- [7]多源流视角下英语考试政策变迁研究 ——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为例[D]. 李慧. 南昌大学, 2018(12)
- [8]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喀什大学为例[D]. 屈茜茜. 喀什大学, 2020(03)
- [9]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策研究[A]. 孙志永,邹德媛,许永娜,康英华.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 2018
- [10]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对听力和口语教学的影响[J]. 魏圆圆. 北方文学,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