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汤波[1]2016年在《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所谓国际战略就是指主权国家在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和正确估量自己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为实现其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对外关系领域内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和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和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战略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和邓小平充分向世人展现了他们卓越的国际战略思想。本文首先论述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石和主要内容,进而分析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运用,其具体表现为:一、坚持独立自主;二、反对霸权主义;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积极发展与第叁世界国家的关系。同时,邓小平所处的时代环境与毛泽东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根据变化的国际环境发展与创新了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其具体表现为:一、确立新的时代主题;二、确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思想;叁、灵活开展政党外交;四、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研究邓小平对毛泽东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制定有着积极的现实启示,即一要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地分析国际环境的变化。二要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主权国家,任何战略的制定都要以自身的利益为中心,为国家服务。叁要运用统一战线原则争取多数。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四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中国既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还需要考虑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在一些问题上采取灵活措施。认真研究二者的国际战略思想,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这对于我国继续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陈春红[2]2004年在《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确的国际战略思想是一个国家及其执政党制定本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执政党和国家政府治国安邦的决策思路和工作重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不仅都对这一问题做过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尤其是邓小平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认真比较、研究他们的思想国际战略思想之异同,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我国继续确立正确的国际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分别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主要内容两个方面来阐述。 第二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首先阐述了在理论来源、思想基础、国际战略原则、思想方法等主要方面的国际战略思想的一致性。然后又阐述了由于毛泽东和邓小平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的不同使得二者的国际战略思想存在结盟问题上、时代划分问题上、国际战略侧重点等叁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第叁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评价。通过比较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异同,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中国提升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作出了伟大贡献。 第四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昭示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是制订国际战略的前提;抓住时代主题不被枝节问题干扰;处理国际问题必须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把握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

丁波[3]2003年在《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重新走向国际社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两个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伟人。他们属于同一思想体系,但又各领风骚于不同时期。本文就其国际战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及方法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们一个主要是适应“战争与革命”的需要,一个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在中国重新走向国际社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先后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中国外交实践的灵魂。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了世界和平,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都作过分析,并提出了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论断。这一观点的提出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可以说,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他们都是和平外交战略的大师,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争取中国的和平环境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不同,有些认识也不尽一致。由于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对世界和平形成的威胁,以及中国当时所处的险恶的国际环境,使得六十年代后毛泽东逐渐产生战争不可避免的想法,以至一度提出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等过急要求,把备战作为当时国内的主要任务,并相应地突出了“世界革命”论,对世界革命形势作出了乐观的估计,希望通过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延缓战争的爆发,或通过革命来制止战争,通过革命来获得和平。这些反映出毛泽东既反对战争,又不惧怕战争的国际战略家的胸怀,打上了“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特征的烙印。到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苏联霸权主义恶性发展,挫伤了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历史性胜利,彻底摧毁了殖民体系:新独立的国家面临发展经济、巩固独立的新使命;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全球霸权加剧;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所有这一切促使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邓小平对当今时代基本特征的深刻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为我国的国内、国际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第二部分对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由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想属于同一思想体系,因此在总体特征上表现一致,遵循了相同的外交原则,这就是,第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从争取和平环境、服务于现代化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摆在了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第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叁,坚持加强和发展同第叁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加强和第叁世界团结与合作的思想,把与第叁世界的友好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并丰富了它的内涵。不仅如此,邓小平还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比如他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还可以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关系的主张,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有了更强大和持久的生命力;他对反对霸权主义的考虑推动中国外交战略进一步向独立自主方向发展;他提出中国永远站在第叁世界一边,团结第叁世界国家反霸,但是“永不当头”。另外,在具体内容上,由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改变,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比如从“叁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从“一边倒”到不结盟;从向外国学习到对外开放。其中,“叁个世界”理论是由“中间地带”理论和“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发展而来,从“一边倒”到不结盟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两条线”战略和“一条线”战略两个阶段,而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的向外国学习思想作出了创造性发展,以更开阔的视野,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决策。这些变化都反映出两位伟人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因时而变的战略家眼光。 本文第叁部分探讨了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方法论的异同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两位伟人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这就是,第一,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说,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毛泽东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之中的一条主线,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总的指导思想;第二,坚持辩证法原则,利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国际格局,这就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新中国外交战略的走向就是他们根据中国和世界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决定的;第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各个击破,在国际战略中贯彻统一战线原则,因为国际政治中只要存在着需要我们加以反对的东西,统一战线的思想就总是适用的。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

王慧燕[4]2015年在《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外交思想是一个国家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关于国家对外活动的想法、意识、观点的总和,是相对于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文化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而言的,是这些政治家、思想家对内思想在涉外领域的延伸。新中国的外交思想主要是通过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的思想来体现和表达的,他们是新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也是这些战略和主要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所以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思想主要研究他们的着作和言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在重大外交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发展,从而可以从理论层次上更好地把握新中国的外交实践,并从中寻找制定新时期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根据。本文正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之形成条件比较。这部分首先介绍了毛泽东、邓小平二者外交思想形成条件的相同点:都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都是对马列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运用;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弘扬。其次介绍了他们二者外交思想形成条件的不同点:二人所处的时代和国际格局不同;二者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不同;二者所要完成的社会任务不同。第二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之基本内容比较。该部分涵盖了毛泽东、邓小平二人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对其异同进行比较。二者外交思想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都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外交核心;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宗旨;还都坚持团结和争取第叁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外交立足点。除此之外,二人外交思想在对时代主题的判断上具有差异性;对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的认识上具有差异性;外交价值取向的选择上具有差异性。第叁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之外交策略比较。这部分主要对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外交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外交策略进行了比较:二者都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都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外交手段;都坚持追求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价值旨趣。但是,二者所运用的外交手段不同;在外交实践中,呈现出的外交姿态不同;实行的外交大战略不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方式不同。第四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之外交成效比较。这一部分主要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二人外交思想指导下所取得的成效,并对此进行了比较:二者都创造了适合各自时期中国发展的有利外交环境;二者都为各自时代的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二者都对马列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不同之处包括:二者所塑造的中国发展进步的外交环境具有差异性;二者所开辟的向国外学习的外交格局具有差异性;二者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式具有差异性。第五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现实启迪。这是全文的落脚点,总结了前面四个部分的内容,得出了几点启示:在现时代的外交工作中,要把利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作为出发点;把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外交政策作为立足点;将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国家利益最大化作为着眼点;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建设“和谐世界”作为外交工作的落脚点;最后,不能忽视科技外交的重要性,当前国际背景下,要利用科技外交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各种挑战,是我国开展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舒欢[5]2011年在《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他们是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的主要制定者,也是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的重要推动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外交实践中,根据当时国际格局及国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外交思想,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世界和平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捍卫和继承了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科学的内容和原则,并结合新时期国际格局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毛泽东和邓小平外交思想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是两位历史伟人对各自所处时代的战略选择,他们的外交思想不仅存在着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研究比较两位伟人在重大外交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发展的历程,总结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都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在学习、借鉴学术界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对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回顾了学术界对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分析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产生的渊源。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形成既有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和实践渊源,也与他的生长环境、个人经历以及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同时研究了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实践渊源及其外交思想形成的主观动因。第叁部分:研究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思想的产生形成。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到新中国成立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萌芽时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60年代末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形成时期,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成熟时期。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产生形成也经历了叁个阶段,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形成于80年代初期,成熟时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第四部分:分析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致性。全面阐述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原则的一致性、外交立足点的一致性、外交根本点的一致性和外交态度的一致性。第五部分:研究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差异性。全面阐述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外交着眼点的不同、外交大战略的不同、外交斗争手段的不同、外交姿态的不同。第六部分:总结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邓小平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的外交原则,提出了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并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邓小平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中关于“战争与革命”为时代背景的论断,因时制宜的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再一方面邓小平还继承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外交思想,继续坚持加强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仍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宗旨。第七部分:阐述了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启示。强调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仍然是当代中国外交所应坚持的基本立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将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仍将是中国外交的指明灯;继续加强同第叁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仍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宗旨。本文在借鉴学术界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第一,对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实践渊源和主观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对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不同阶段的特征;第叁,对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不同点进行了新的概括总结,比如研究比较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着眼点的不同、外交斗争手段的不同等。第四,阐述总结了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对当今中国外交事业的启示。

邓小玲[6]2005年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综述》文中认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而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产生了重大影响。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主要起自1992年,学者们主要就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定义、形成阶段、理论体系、主要特征、伟大意义取得了一些共识。

俞晓秋, 袁庆华, 常景华[7]2004年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兴起的背景、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叁个方面 ,对近 10年来国内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概述。

杨守明[8]2001年在《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读《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文中指出《纲要》对邓小平外交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通过对《纲要》的学习 ,本文从国际格局、国家目标、外交政策等叁个方面 ,对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 ,着重分析和论述了邓小平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对毛泽东领导时期国际战略的肯定与调整

张嵘[9]2003年在《邓小平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的世纪里,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反思历史,对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两位历史伟人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毛泽东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是深化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仅就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全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从毛泽东时期的“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到邓小平时期的“不结盟”、“不当头”战略的演变过程。从这一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制定国际战略时所依据的目标是不同的,毛泽东的国际战略目标除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等国家利益外主要是防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支援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和推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期邓小平的国际战略目标则除了维护国家利益外主要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和平发展的最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部分分析论证了邓小平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共性。第一,反对霸权主义。虽然邓小平与毛泽东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国际战略思想上也各有侧重,但就反对霸权主义这一点上,他们是始终一致的。反对霸权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次,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是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争取和平不仅是世界人民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第二,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宗旨。从新中国诞生的第一天起,毛泽东就将独立自主作为新中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几十年中,无论形势多严峻,压力多大都始终没有放弃。邓小平在继承了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基础上,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实行真正的不结盟。第叁,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建国以来,在我国的国际战略中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对国家利益极为关注,都将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中,毛泽东将国家安全利益放在首位而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把国家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第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和对外政策,最早是由列宁提出来的。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列宁的“和平共处”政策主要是针对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毛泽东在继承了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具体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并将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展到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将其运用到解抉一个国家内部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世界上的争端提供了一个新方法。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着重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首先,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纠正了毛泽东关于“战争与革命”的观点,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其次,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观。第叁,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的国际战略策略思想。针对新的国际局势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的新的国际战略策略思想。最后,邓小平在国际战略思想上超越了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局限,克服了毛泽东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对第叁世界观念上的理想主义,使我国的国际战略更加符合中国当代的实际,开辟了中国外交思想史上现实主义国际战略的新时期。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的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他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成功地结合起来并具有高度的务实性。 通过对邓小平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我国两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根据各自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各自所面临的国内建设任务的不同,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国际战略,形成了具有他们自己独特风格的国际战略思想。对这些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这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我国国际战略思想中的一般规律,从而能够为我国当前国际战略和外交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朱永彪[10]2012年在《中国国家安全观研究(1949-2011)》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安全观是指国家的执政者、参政者等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执政者、参政者等对国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威胁的评估、判断,以及选择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策略和手段。国家安全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又是一个动态的观念,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随着时间、环境、主要国家领导人等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国家安全观对于一个国家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国家安全观可以使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护国家安全,而不科学的国家安全观则可能使得维护国家安全的成本大大提高,甚至会危害国家安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认为世界正处于新的伟大时代,世界大战不能避免,而美国正在对中国实施战争威胁、和平演变。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被迫“两个拳头打人”。后来,中国主动调整了对美关系,联合美国对抗苏联。影响毛泽东时期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因素有: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早期以意识形态论亲疏,苏共及中苏关系的影响,遭破坏的民主集中制,对中国国情国力的误判,以及毛泽东的个人特质等等。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建国初,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倒”政策,后来被迫“反帝反修”同时进行,最终采取了联美抗苏,“一条线”、“一大片”的政策。在军事上,毛泽东时期的中国参加了抗美援朝、爆发了中印边界冲突。为了预防苏联的进攻,中国还进行了积极的备战。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也曾力主以政治方式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这表明中国对待战争问题的态度是非常理性的。此外,中国还曾积极尝试以武力的方式解放台湾,但无果而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后发展为“叁个世界”理论。在邓小平时期,中国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加科学。邓小平认为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并且最终认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认为国内有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国外则有敌对势力对中国搞“和平演变”。邓小平时期,中国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其它因素还有霸权主义与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而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因素有:国际格局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邓小平的个人特质,对中国国力的客观判断等等。这一时期,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设想与措施有:在对外关系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逐渐从联美抗苏(不结盟)到开展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在世界局势风云突变的背景下,提出中国属于第叁世界、决不当头,提倡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积极裁军并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对待周边领土争端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寻求共同利益;针对台湾、香港等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此外,中国还被迫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当然,邓小平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及国家实力有着深刻的认识,一再强调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江泽民时期,中国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而且世界正走向多极化;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有爆发局部战争的威胁。这一时期,中国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霸权主义,但非传统安全问题突显。影响江泽民时期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因素有:国际国内局势急剧变化,如苏联解体;海湾战争、9·11事件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有刺激;而这一时期,中国认为自身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这一阶段。江泽民时期维护国家安全的设想与措施有:内功上坚持改革开放,在对外关系上提出睦邻友好政策,提出新安全观,积极裁军,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反霸、努力推动多极化,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入世贸组织并签订、加入众多国际条约;此外,还积极尝试解决台湾问题。胡锦涛时期,中国认为“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这一时期中国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来源多维度、多层次,非传统安全问题进一步突显。影响胡锦涛时期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因素有:国际国内局势复杂多变,中国自身的实力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胡锦涛时期,中国还首次对外宣布了自己的核心利益。胡锦涛时期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设想与措施有:坚持并扩大改革开放,提出“和平崛起”这一概念并对其舍弃,转而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还积极实施裁军与军控,积极参加维和行动,扩大对外援助规模,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此外,中国还积极对台湾问题予以应对。随着“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理念的提出及实践,中国的国家安全观日趋成熟、科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它主要体现为总原则,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能给中国的大多数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指导维护国家安全而采取措施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学习借鉴他国的安全观,积极在可操作层面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 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 汤波. 西华大学. 2016

[2]. 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D]. 陈春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 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D]. 丁波. 武汉大学. 2003

[4].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D]. 王慧燕. 山东大学. 2015

[5].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比较研究[D]. 舒欢. 重庆理工大学. 2011

[6].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综述[J]. 邓小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7].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述评[J]. 俞晓秋, 袁庆华, 常景华.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8]. 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读《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J]. 杨守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9]. 邓小平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D]. 张嵘. 新疆大学. 2003

[10]. 中国国家安全观研究(1949-2011)[D]. 朱永彪. 兰州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