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储备功能论文_杨怀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储备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肝硬化,肝功能,门静脉,肝癌,多普勒,肝细胞。

肝储备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杨怀龙[1](2019)在《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肝储备功能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射频消融(RFA)对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RFA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两组于治疗后6个月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并检测患者的肝脏硬度与吲哚菁绿试验15 min留滞率(ICGR-15)。术后电话随访24个月,记录中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69.35%)总缓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51.61%)(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AST显着低于对照组,PA、Alb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肝脏硬度、ICGR-15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24个月的生存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RFA治疗相比,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储备功能,提高中期生存率。(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11期)

马素平,邵明义,郝尧坤,王绘平,李艳敏[2](2019)在《基于真实世界软肝丸对乙肝肝硬化肝储备功能及门脉高压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真实世界研究(RWR)的方法:,探讨应用软肝丸治疗乙肝肝硬化肝储备功能和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64例,其中暴露组(软肝丸组)372例,非暴露组(非软肝丸组)592例,运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混杂因素后,得到暴露组30例,非暴露组30例。暴露组口服软肝丸,而非暴露组未服用软肝丸,随机口服或未服其他相似功效中药,两组均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观察1年,以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门静脉内径及流速、脾脏大小等为疗效指标,每3月检查1次。结果:暴露组改善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门脉流速、脾脏厚度等方面优于非暴露组。结论:软肝丸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降低门脉内径,提高门脉流速,缩小脾脏,在同类药物中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0)

陈典颜,刘叁都,舒德云,杨庆坤[3](2019)在《肝储备功能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吲哚菁绿(ICG)血浆清除率代表的肝储备功能与CTP分级比较,分析ICG血浆清除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肝病科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检测ICG血浆清除率,同时进行CTP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ICG K与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ICG K评估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最佳截点为8.69,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98%。CTP评分评估预后的最佳截点为5.96,敏感度为58.2%,特异度63.8%。结论:ICG血浆清除率反映的肝储备功能,在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远期预后方面由于CTP评分。(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0)

赵云燕,陈俊良,谭结怡,汪得利,王首红[4](2019)在《中药对重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肝储备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Ⅰ号方对重症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AGI诊断标准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疗程7d,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率(INR)、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28 d生存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西药组患者TBil、DBil、IBil、AST、PT、INR显着降低,且治疗前后下降的差值显着大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西药组患者Alb较治疗前显着降低,ALP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西药组患者治疗前后Alb下降差值、ALP升高差值显着大于中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患者28 d生存率显着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药组患者28 d生存率的提升,可能与中药Ⅰ号方改善重症AGI患者肝储备功能相关。(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斌,杨建峰,吕单玲,朱国方[5](2019)在《肝硬化CT分级对肝癌介入治疗后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肝硬化CT分级对肝癌介入治疗后肝储备功能(LRF)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72例,比较不同肝硬化CT分级介入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并随访观察介入治疗1年期间肝硬化不同CT分级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结果术后ALT、AS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肝硬化CT分级的增加,患者ALT、AST水平明显增高(P<0.01),患者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死亡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肝硬化CT分级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肝硬化CT分级越高,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均越差。(本文来源于《浙江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明明,张岭漪[6](2019)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的基本功能不仅能保证机体所需的物质代谢,而且肝脏本身具有创伤修复能力和再生潜能,常规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不能充分反映肝实质功能潜力即肝细胞储备功能的实际状况。吲哚菁绿清除试验是评估肝储备功能的理想指标。综述了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升临床医生对肝储备功能评估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周亚,王熙,许映佩[7](2019)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肝储备功能。结果 (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AST、ALT、PTA指标明显更低,P<0.05;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AST、ALT、PTA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2期)

韩志钧,马金彤,韩柠泽[8](2019)在《门静脉充血指数和血流量与肝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肝硬化病程中门静脉充血指数(CI)、血流量(QPV)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将我院138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B、C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DSV)、平均血流速度(VSV),计算CI、QPV,对比吲哚菁绿代谢试验ICG15min滞留率(ICGR15),探讨几者关系。结果 CI、QPV与ICGR15对肝储备功能评估相同,Child-Pugh评分越高,CI越高、QPV越增多、ICGR15越高,几者关系呈正相关。结论 CI、QPV明确反映肝储备功能,是对Child-Pugh分级、吲哚菁绿代谢试验的有利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典颜,林丹,刘叁都,舒德云[9](2019)在《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与其肝储备功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与其肝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黔南州人民医院肝病科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80例患者均进行血清钠检测和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检测,根据其进行血清钠检测的结果判断其是否并发低钠血症。然后,对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其并发低钠血症与其肝储备功能的关系。结果 :在这80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占46.25%)。在这37例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的患者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3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38.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患者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83.33%。轻度低钠血症患者ICGR15的平均值低于中度低钠血症患者和重度低钠血症患者ICGR15的平均值,P <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并发低血钠症与其肝储备功能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1期)

熊峰,吴诗品[10](2019)在《肝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进展和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储备功能指的是受检者的所有肝实质细胞功能的总和,反映了肝脏(摄取、代谢、合成、生化转化和排泌等)生理功能的有效状态。肝脏在收到损害的病理状态下,有效肝功能除了需应对机体代谢、免疫和解毒等功能需要,还需满足肝脏自身组织修复和再生的需要。实质上决定着个人康复能力的强弱,以及肝脏对各种外来刺激或诊疗活动本身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肝储备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真实世界研究(RWR)的方法:,探讨应用软肝丸治疗乙肝肝硬化肝储备功能和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64例,其中暴露组(软肝丸组)372例,非暴露组(非软肝丸组)592例,运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混杂因素后,得到暴露组30例,非暴露组30例。暴露组口服软肝丸,而非暴露组未服用软肝丸,随机口服或未服其他相似功效中药,两组均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观察1年,以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门静脉内径及流速、脾脏大小等为疗效指标,每3月检查1次。结果:暴露组改善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门脉流速、脾脏厚度等方面优于非暴露组。结论:软肝丸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降低门脉内径,提高门脉流速,缩小脾脏,在同类药物中具有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储备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杨怀龙.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肝储备功能观察[J].肝脏.2019

[2].马素平,邵明义,郝尧坤,王绘平,李艳敏.基于真实世界软肝丸对乙肝肝硬化肝储备功能及门脉高压症的影响[C].第二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3].陈典颜,刘叁都,舒德云,杨庆坤.肝储备功能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C].第二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4].赵云燕,陈俊良,谭结怡,汪得利,王首红.中药对重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肝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

[5].李斌,杨建峰,吕单玲,朱国方.肝硬化CT分级对肝癌介入治疗后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浙江实用医学.2019

[6].张明明,张岭漪.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的应用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7].周亚,王熙,许映佩.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8].韩志钧,马金彤,韩柠泽.门静脉充血指数和血流量与肝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9].陈典颜,林丹,刘叁都,舒德云.肝硬化患者并发低钠血症与其肝储备功能的关系[J].当代医药论丛.2019

[10].熊峰,吴诗品.肝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进展和回顾[J].黑龙江中医药.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插管水平TACE术前后肝储备功能不同肝实质灌注变化组的肝储备功能不同肝储备功能分级的肝动脉灌注...不同肝动脉灌注分数组的肝储备功能不同肝储备功能分级的肝动脉灌注...7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对比Fig.7Co...

标签:;  ;  ;  ;  ;  ;  ;  

肝储备功能论文_杨怀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