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疾病论文-李俊玲,刘丽,李成修

脑部疾病论文-李俊玲,刘丽,李成修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部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部疾病,脑梗,烟台毓璜顶医院,中青年人,脑细胞代谢,脑血管疾病,亚健康症状,不健康状态,发病凶险,记忆力衰退

脑部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玲,刘丽,李成修[1](2019)在《脑部疾病“盯”上年轻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YMG李俊玲 通讯员刘丽 李成修)每年的9月16日是“全国脑健康日”。昨日,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传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医院门诊接诊情况看,烟台脑部疾病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发病人群已经越来越年轻化。有人认为,只(本文来源于《烟台日报》期刊2019-09-19)

胡道锋[2](2019)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在脑部疾病诊断中应用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80例患有不同脑部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扫描诊断,观察和分析扫描图像的结果,并对扫描结果予以分析比较。结果:对比显示,DWI和FLAIR序列图像对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且DWI序列尤其适用于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DWI序列图像用于胶质瘤水肿的扫描诊断,均不如其他3种序列图像。同时,除了CT扫描,DWI序列检查可作为脑出血的一种补充诊断方式。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大部分脑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7期)

汪玲[3](2019)在《CDFI与TCCS联合MRA在脑部疾病后循环缺血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部疾病后循环缺血(PCI)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疑似PCI病人104例,均行MRA、CDFI、TCCS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比较MRA、CDFI、TCCS单一与叁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104例疑似病人中,DSA检查结果显示,PCI阳性64例,PCI阴性40例。叁者联合检测敏感度(93.75%)、特异度(95.00%)、准确度(94.23%)高于MRA(75.00%、75.00%、75.00%)、CDFI(71.88%、70.00%、71.15%)、TCCS(56.25%、60.00%、57.69%)单一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病变检查时,CDFI V1段、V2段病变检出情况较好,TCCS V4段、基底动脉病变检出情况较好,MRA适用于全面评估。结论 CDFI、TCCS联合MRA可提高脑部疾病后循环缺血病人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黄燕霞,周非凡,周婷,许皓,林丹樱[4](2019)在《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多光子显微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低损伤性、可对活体长时间成像等特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并且在多种疾病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脑部疾病的研究中,利用多光子成像技术可实现对复杂神经网络的研究,包括对脑部神经细胞、血管、肿瘤等进行实时成像并研究各自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进一步揭示脑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指导检测治疗方法的开发.本文简要介绍了多光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总结了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脑中风、脑肿瘤等多种脑部疾病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利用多光子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并对多光子成像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预期其在脑部疾病的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谭东宇,王静宇,康伟聪,杨阳,杨桢[5](2019)在《冰片对脑部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中医药中,芳香开窍类的代表药物冰片常以"佐使"的功效广泛应用于神志类疾病的临床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对冰片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认为冰片的单独应用对于脑部疾病的作用显着。本文主要围绕冰片对脑循环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展开论述。在抑制脑损伤方面,冰片可以降低神经元以血管内皮损伤,减轻脑水肿状态,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Ca2+的含量;在抗炎方面,冰片可以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减少白细胞浸润的数目、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阳性血管数和TNF-α阳性细胞数;在调节血脑屏障方面,冰片可提高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紧密连接因子-5(claudin-5)蛋白的表达量;冰片透皮吸收的强弱,可能与其构型、抽提脂质的能力以及亲水性相关;冰片提高他药的生物利用度的作用,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冰片的鼻内给药可绕过血脑屏障(BBB),直达脑部中枢神经,在治疗脑血管病方面具有良好前景;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病的治疗方面,冰片的作用机制与其对各类脑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及谷氨酸(GLU),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密切相关,然而实验结果不尽相同,可能与冰片的不同给药剂量和时间有关,尚待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徐晓璐,刘梅[6](2019)在《黄芪甲苷对脑部疾病治疗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芪甲苷是传统中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对其活性的研究开展较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可以根据行为学、细胞、基因等指标来体现黄芪甲苷对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其中研究较多的当属黄芪甲苷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本文以脑部疾病模型分类,对近年来黄芪甲苷对脑缺血、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睿,杨淑环,王芳[7](2019)在《持续雾化氧疗湿化在重型脑部疾病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持续雾化氧疗湿化在重型脑部疾病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脑部疾病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持续雾化氧疗湿化)和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1、2、3 d血气分析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 O_2)、乳酸含量(Lac),湿化1、2、3周痰液黏稠度以及常见重型颅脑疾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PaO_2、Sa O_2、Lac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3周后实验组患者气道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常见重型颅脑疾病呼吸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持续雾化氧疗湿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气道湿化满意度,降低痰液黏稠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进丹,许泽艳,王瑞,杨军,廖承德[8](2019)在《聚焦超声在脑部疾病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血脑屏障(BBB)阻碍多数治疗药物进入脑组织,导致临床诊治脑部疾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困难。借助微泡造影剂,聚焦超声可以无创、重复开放BBB。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聚焦超声治疗脑部疾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就聚焦超声在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郭彩凤,张涛,宋田君[9](2018)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0T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eSWI)结合常规磁共振(MRI)检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临床拟诊脑出血病变的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外伤患者32例,分别行MRI常规成像(T1WI、T2WI、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微出血阳性检出率。结果: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实质微量出血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MRI扫描结果。32例患者中,15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g,HI),8例患者为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angiopathy,CAA),5例患者为血管畸形伴少量出血,4例脑外伤患者出现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 injury,DAI)。结论:本文旨在探讨通过SWI与常规MRI对比,发现SWI在诊断脑实质微量出血及血管畸形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阳性检出率高于MRI常规扫描,在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3期)

蒋晨[10](2018)在《脑部疾病靶向药物递释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病变等脑部重大疾病相关药物递送策略研发,远远滞后于其药物研发需求。主要原因之一是血脑屏障(BBB)严重限制脑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98%以上的小分子以及100%的大分子药物难以入脑。为了克服BBB的作用,提高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纳米技术可望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根据神经退行性疾病、脑部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设计、选用跨越BBB并靶向神经病变组织的功能分子修饰功能高分子材料,构建脑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在研究纳米递药系统的脑组织靶向药物输运的过程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开展多个模型药物的脑内递送效率、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评价。(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1-30)

脑部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在脑部疾病诊断中应用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80例患有不同脑部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扫描诊断,观察和分析扫描图像的结果,并对扫描结果予以分析比较。结果:对比显示,DWI和FLAIR序列图像对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且DWI序列尤其适用于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DWI序列图像用于胶质瘤水肿的扫描诊断,均不如其他3种序列图像。同时,除了CT扫描,DWI序列检查可作为脑出血的一种补充诊断方式。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大部分脑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部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玲,刘丽,李成修.脑部疾病“盯”上年轻人[N].烟台日报.2019

[2].胡道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汪玲.CDFI与TCCS联合MRA在脑部疾病后循环缺血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4].黄燕霞,周非凡,周婷,许皓,林丹樱.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5].谭东宇,王静宇,康伟聪,杨阳,杨桢.冰片对脑部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6].徐晓璐,刘梅.黄芪甲苷对脑部疾病治疗的机制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7].王睿,杨淑环,王芳.持续雾化氧疗湿化在重型脑部疾病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

[8].李进丹,许泽艳,王瑞,杨军,廖承德.聚焦超声在脑部疾病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9].郭彩凤,张涛,宋田君.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10].蒋晨.脑部疾病靶向药物递释系统[C].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2018

标签:;  ;  ;  ;  ;  ;  ;  ;  ;  ;  

脑部疾病论文-李俊玲,刘丽,李成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