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俭[1]2003年在《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文中认为不同时期,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如何使学校管理由重视学校的功能管理转向重视学校的效能管理,即从“应该做什么”转向“怎样做最有效”,这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本文的总体思路是:运用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并整合企业管理理论,在综合文献与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校管理实际出发,对学校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进行探讨。 本文认为: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必须突出“一个中心”、协调好“叁个阶段”、抓好“四个环节”,同时坚持从学校管理实际出发,因势利导,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实施目标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本文从以下叁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一,对目标的含义及功能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更清楚地认识到,任何学校的管理活动都必然有一定目标,目标正确与否是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标准;目标管理理论源于企业管理,并在企业管理中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效能。从理论上分析,这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学校管理;对目标管理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实施目标管理该从何处下手,怎样实施。 第二,结合文献及相关理论,分析学校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及具体做法,为学校实施目标管理提供借鉴和可操作的办法;结合对已经实施目标管理的学校进行访谈和个案研究,分析学校实施目标管理对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促进作用。 第叁,作者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方法的设想,以及对学校管理理论创新和管理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庞俊姣[2]2017年在《以“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保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山东昌乐外国语学校为个案,以“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保障展开研究是学校管理效能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理论水平的需要。本研究通过以“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保障,对“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的探讨。第一章:引言。首先从学校管理效能改革实践的需要、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理论水平的需要、导师课题及个人兴趣的需要叁方面阐述了昌乐外国语学校以“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保障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交代了昌乐外国语学校以“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保障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并从学校管理效能和学生核心素养两个维度进行了文献综述,进而提出了昌乐外国语学校以“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保障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最后从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来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学校管理效能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界定。分别阐释了效能、学校效能、学校管理效能以及学校管理效能改革的概念,阐释了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叁效管理”的概念。第叁章:以“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保障的理论研究。本章旨在从“是什么”、“为什么”及“有何作用”叁个层面,对昌乐外国语学校“叁效管理”改革的涵义、缘由及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作用进行分析,以对昌乐外国语学校“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保障的理论进行清晰阐释。第四章:以“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保障的实践研究。本章旨在阐释昌乐外国语学校“叁效管理”改革在实践中如何保障学校效能改革,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设定目标、创设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监督、配置资源这五大项来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大量丰富的实践案例来进一步理解“叁效管理”改革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
奚斌[3]2007年在《普通中学效能评价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校效能评价研究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在学校管理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这反映了教育改革研究从关注教学与课程等局部层面的改革向关注学校整体改革方向转变。有效提高普通中学效能,是中学学校组织为实现管理高效能所采取的行动和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学校管理改进和学校发展。笔者在对国内外学校效能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文献做出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学校效能评价研究的文献资料,重点就学校效能评价概念的界定、评价体系和特征、评价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本文以中学学校效能评价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有关学校效能方面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回顾了学校效能评价研究的发展过程,阐明学校效能研究架构、学校效能评价研究领域和学校效能评价类型特点,并对有效能学校特征的相关研究和学校效能评价的条件、原则与实施步骤进行了深入探讨。
孟宪彬[4]2016年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组织效能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义务教育阶段学制创新的产物,是目前国家着眼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规律,倡导的能够更好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学制。但近年来集中兴建起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中,有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学制优势,办学效益不令人满意,亟待改善。通过系统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构建一套适切九年一贯制学校本质特征的学校组织效能理论及评估体系,既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当下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改革的切实之需。本研究首先通过"六叁"学制与"九年一贯"学制的对比研究,提炼出九年一贯制学校具有"一贯"、"统整"、"发展"的核心特点,并从组织特征的角度,分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组织应具有长远、一贯与统整的培养目标,一贯与统整的组织结构及管理,一贯与统整的组织文化,一贯与统整的课程和教学科研体系,一贯与统整的人力资源系统等五大组织特性。其次,在系统梳理现有学校组织效能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组织效能"特质"理论;并借鉴以往学校组织效能研究的核心要素及架构,构建了一套凸现九年一贯制学校本质特性的学校组织效能评估体系。本研究认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组织效能主要体现在成效要素和过程要素两个层面,其成效要素指向学校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过程要素则包含一体化的学校组织管理、关注长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以及一贯统整的教学研体系叁个方面,具体涉及多重矩阵式组织结构、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高度认同的组织文化、整合的课程体系、一贯的教风学风、联贯纵横的教研机制、一以贯之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的全程式培训机制和九年一贯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九个维度。为提升这一理论架构的可操作性,本研究进一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优化并最终形成了包含"高度统一的学校组织目标体系、高度认同的学校组织文化、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和一贯统整的学校组织活动"等四个维度、叁十七个项目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组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最后,本研究以辽宁省***学校为个案,运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组织效能"特质"理论及评估指标体系,对该校组织效能改革的得失及学校组织效能现状加以分析,对该校进一步推进组织效能改革提出了六条具体建议。本研究有助于揭示九年一贯制学校组织的内在运行机制,为破解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构建适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质量评估体系提供必要的参考。
韩娟[5]2012年在《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演进及启示》文中认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的需要,学校效能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认识到学校效能研究的重要意义。学校效能低下,教育改革就很难进一步深化,更不用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全面发展的学生。西方国家从20世纪进行学校效能研究,已经在研究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实践证明,这些研究成果也提升了西方国家的教育绩效。反观我国的学校效能研究,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仍处于探索时期,特别是学校效能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的结合仍需进一步加强。本研究以20世纪下半叶西方的学校效能研究作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对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校效能研究的历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试图发现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校效能研究的特点,为我国的学校管理实践服务。纵观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校效能研究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研究成果大部分用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这些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示范效应。因此,本研究认为,我国的学校效能研究应该与学校实践相结合,为学校实践服务,尤其重视与学校管理实践的结合。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1.树立学校持续发展的效能观,加强学校效能建设;2.组建一支有效的学校团队,通过培养团队效能,实现学校绩效;3.发挥校长的教学领导作用,提高学校效能;4.创新校本管理,彰显学校特色;5.完善效能管理机制,实施目标管理评价,利用反馈作出改进和发展。
何静[6]2010年在《临河地区实施幼儿园目标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幼儿园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始终以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特别强调以目标指导行动,以成果和贡献作为管理活动的重点,强调目标实现的整体意识。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整体的管理方法,同时又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方法,一种重视成果的管理方法。因此非常适合于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又重视自我价值实现的幼儿园教职工群体的管理。20世纪90年代,幼儿园将目标管理引入自身管理中,证实目标管理对于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与效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标管理是针对企业管理提出的,由于幼儿园管理本身的特性——教育性,所以幼儿园在运用目标管理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幼儿园管理水平的提高。临河地区的幼儿园为提高管理效能,绝大多数幼儿园运用了目标管理。在运用目标管理的这些年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幼儿园管理效能的提高。本研究通过研究临河实施幼儿园目标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希望可以提高临河区幼儿园目标管理水平,并为其他幼儿园提供借鉴经验。本研究向临河区10所幼儿园的部分教师发放了问卷,并对6位园长和2名保教主任进行了访谈,在研究过程中具体运用文献法、问卷和访谈调查法。通过对120位教职工的问卷调查获取定量数据,分析概括出一般性结论,并选择其中4位幼儿园园长进行访谈,全面获得幼儿园实施目标管理现状的资料,分析影响其效能的原因,获得了真实而可靠的资料。本研究在分析目标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目标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幼儿园目标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临河地区幼儿园目标管理工作为例,结合收集的资料,对临河地区实施幼儿园目标管理的概况进行了介绍。首先,将临河地区实施幼儿园目标目标管理的历程分为叁个阶段,即起步阶段、逐步完善阶段和深化阶段。其次,根据调查发现临河地区幼儿园目标管理已经初见成效,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幼儿园都建立较完善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于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叁,虽然目标管理在幼儿园管理运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在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管理实施过程的控制和考核方面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幼儿园教职工的思想、知识结构与目标管理的要求存在偏差;缺乏民主参与、有效的沟通、回馈、修正与监督机制;幼儿园目标管理考核周期过长;校办园缺乏办园自主权;教育主管部门引导、检查力度不够。最后,针对临河地区幼儿在实施目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目标管理实施前的准备、保证目标管理过程的畅通、保证民主参与、幼儿园组织文化、校办幼儿园自主权、教育主管部门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肖铖[7]2005年在《校本管理:民办中小学管理制度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校本管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九十年代传入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一种新的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理念和方法。它是以学校为本位或是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和思想。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决定资源的分配、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设置和开发、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它强调“权力下放”和“决策参与”。我国民办中小学由于其灵活的办学体制和较少的约束,在其中试验“校本管理”,待取得成功经验时推行至整个基础教育,应该是可行的。本文首先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管理现状做了的分析,指出其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借鉴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国外实施“校本管理”的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在民办中小学实施“校本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从理论上对“校本管理”的起源、发展、内涵、哲学基础、主要措施以及实施机制等做了探讨。然后从方法上,以理论指导实践,探讨在我国民办中小学发挥“校本管理”效能的内、外部运作机制,即如何从外部的政府、社会、社区、家长以及中介组织的支持来构建实施“校本管理”的外部条件;如何从改革学校内部领导体制和制度(董事会制的建立、董事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观念的创新以及校本课程的实施等来构建“校本管理”的内部支持条件。最后对“校本管理”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论文创新地将校本管理和民办中小学结合起来,以期找到一条适合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进而为能够推广到整个基础教育做出探索。
王晓妹[8]2014年在《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校内涵发展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理论与实践现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校内涵发展评估体系是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借助理论分析及实践研究,深入探究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特征,进一步完善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论体系;通过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建构,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内涵增值性评价,努力解释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思想或理论体系;通过文献研究法、内涵分析法、群体经验判断法、特尔斐法等方法研究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建构及实施,揭示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理论实质及操作策略,丰富和完善了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理论体系及实践策略;通过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标准的实践,尤其是内涵增值性评价的探索,调动不同层次学校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教育公平和学校管理效能的提升,也为区域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引领和有力的保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预设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理论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揭示国内、国外在学校督导评估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现存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和方向。第一章,关于本研究的基本理论界定。主要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针对内涵发展、学校督导评估、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操作体系、内涵增值度等概念进行界定;二是主要的理论依据,分别简述复杂理论、增值性评价理论、管理效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系统论等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叁是针对学校内涵发展的表征及其基本结构进行阐述;四是针对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特征、主客体及在评估时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进行阐述。第二章,,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阐释。本章主要阐述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整体结构、主要特点及其支持条件。本评估体系是由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组成,突出强调“内涵”与“发展”两个重点。它是在内涵发展的评估价值体系的统领下,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操作体系的实施来完成,这一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价值。第叁章,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本章节主要阐述学校内涵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依据、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及具体步骤;阐述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即:指标要素系统、指标权重系统及指标标准系统。整个评估指标体系共分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63个叁级指标和9个核心增值性评估指标。各指标要素具有一定的合逻辑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指标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第四章,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操作体系。主要阐述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操作系统、基本程序及方法、实施要求等,特别强调指标体系的具体操作以及实施的基本要求,是评估指标体系在实践层面的延伸。第五章,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实施。主要阐述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操作层面的策略、实施成效等,典型案例充分证明了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及实践性。最后,结论部分。本研究的重要创新性结论:内涵发展主要是指人或组织内在品质的不断提升,主要是指人或组织在不同时间段所表现出来的内涵增值度,一般需要2-3次测评方可完成;重点强调“内涵”与“发展”两个方面内容,缺一不可;学校内涵发展评估体系是由指标体系及操作体系构成。二者的和谐运行才能确保整个评估体系的效能,这必将引起教育督导理念及督导技术的转变,必将带来教育督导评估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赵志军[9]2005年在《德育管理论》文中研究说明德育管理和德育技术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集中研究了改进德育管理以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问题。当前德育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德育目标过于笼统、空泛和划一;上级管理德育主要靠文件,学校管理德育基本靠经验,德育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多年在德育管理体制上兜圈子,多头管理导致责任不清、都管都不管;德育效果难以克服环境的制约;德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德育工作者存在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上的缺陷,少数教师的师德水准不高;德育过程的整体衔接不力,影响了德育整体功能的发挥。面对上述问题,基于目前德育管理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德育管理技术研究几乎为空白的现状,本文综合运用了哲学、管理学、德育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调查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紧紧围绕提高德育有效性这一目标,研究德育管理理论与技术问题。本文以引言为肇端,提出问题,后续五章针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第一章探究德育管理的本质。综合哲学和管理学两个研究视角,从德育资源的有限性与德育任务的艰巨性的矛盾运动中揭示德育管理的本质,揭示了德育管理的六条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德育管理的价值以及德育管理的思想先导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从而进一步回答了德育管理是什么的问题。第二章论述德育管理原则。主要回答了坚持哪些原则才能使德育管理更有效的问题。主张不能把一般管理原则简单套用到德育管理上。根据德育管理的本质和基本原理以及国家对德育的要求,结合德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坚持科学的德育发展观,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坚持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原则,坚持德育的多管齐下原则,坚持德育工作有效性原则等五项原则。第叁章阐述德育管理内容。德育管理包含许多环节,如调研、预测、决策、计划、执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检查、激励、教育、评价、总结等等。本章将德育管理内容系统归结为五个方面,集中阐述了德育目标管理、德育计划管理、德育组织管理、德育队伍管理、德育过程管理的内涵、作用、方法,探索性地构建德育管理内容体系。同时,从德育组织管理的角度对“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的高校德育领导体制,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意见。第四章研究德育管理机制。提出了德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不管而管、自然而然、无为而治。为此,本章搭建了定向驱动、自动调控、长效运行的德育管理机制体系,阐述了德育管理导向机制、德育管理激励机制、德育管理协调机制、德育管理约束机制的内涵及其构成,旨在联接德育管理主体、德育管理客体、德育管理目的、德育管理环境和德育管理信息等五个要素,使其构成有机整体向着实现德育管理目标的方向运行,促进学校德育协调、有效、可持续地发展。
陈华轩[10]2008年在《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在推行课程改革之时,也同时深刻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良好的教师文化,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正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因此,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学校管理诸工作中的重心之一。教师管理制度作为学校教师管理的载体,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手段,是教师个人发展的现实空间。完善与健全契合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教师管理制度,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希望。然而,不同地方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学校历史背景、教师素质等都有所不同,对学校教师的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以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为研究个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访谈、观察及分析材料等方法,对该校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总结取得成效同时,指出了该校教师管理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制订尚缺教师民主参与、奖惩制度的内容不够科学、部分制度执行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制度执行时尚缺弹性和人文关怀、部分制度本身被当成最终目的、部分制度的实施忽略成熟的现实条件等。并探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将存在问题归因于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忽视教师的发展、教师聘任制没有切实实施,学校目标管理的缺失、中层干部执行能力的弱化、教代会功效的缺失、学校文化缺少应有的优化等。最后对该校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几点建议,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目标管理提高教师管理效能、实行多元化激励以满足教师的需要、完善教师参与管理机制及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等。通过本个案研究,以求能为学校领导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完善学校管理,实现学校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参考,以及为其他学校的管理者拓展一个关于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空间。
参考文献:
[1]. 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D]. 宋俭. 云南师范大学. 2003
[2]. 以“叁效管理”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保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D]. 庞俊姣. 沈阳师范大学. 2017
[3]. 普通中学效能评价探究[D]. 奚斌. 苏州大学. 2007
[4]. 九年一贯制学校组织效能问题研究[D]. 孟宪彬.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5].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演进及启示[D]. 韩娟.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6]. 临河地区实施幼儿园目标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何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7]. 校本管理:民办中小学管理制度探索[D]. 肖铖. 天津大学. 2005
[8]. 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研究[D]. 王晓妹.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9]. 德育管理论[D]. 赵志军.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0]. 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个案研究[D]. 陈华轩.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管理论文; 九年一贯制论文; 核心素养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幼儿园论文; 组织保障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学校论文; 幼儿园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