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磷酸钙陶瓷论文-彭双麟,姚志浩,罗道文,杨双林,李勇

双相磷酸钙陶瓷论文-彭双麟,姚志浩,罗道文,杨双林,李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相磷酸钙陶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相磷酸钙(BCP),骨质疏松,颅骨极量缺损,骨修复

双相磷酸钙陶瓷论文文献综述

彭双麟,姚志浩,罗道文,杨双林,李勇[1](2019)在《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修复骨质疏松症大鼠颅骨极量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BCP)对骨质疏松症SD大鼠颅骨极量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SD大鼠颅骨极量缺损模型,运用BCP修复颅骨极量缺损,分为4组,分别是Ctrl组,OP组,Ctrl+BCP组,OP+BCP组,8周后处死大鼠,应用Micro-CT、HE和Masson染色检测骨形成差异。结果:Ctrl组和OP组未见明显新生骨组织;Ctrl+BCP组和OP+BCP组可见新生骨组织,骨质疏松症组(OP+BCP组)新生骨组织明显少于非骨质疏松组(Ctrl+BCP组)。结论:BCP对骨质疏松症SD大鼠颅骨极量缺损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作为骨质疏松症大鼠颅骨极量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但修复效果弱于正常SD大鼠。(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国威,郭远清,陈涛,张奎渤,于兵[2](201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小儿股骨头坏死症的发病机制与压力负荷和炎症导致的髋关节软骨损伤有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0只1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改良Hulth方法制备幼年大鼠髋关节软骨损伤模型,观察组大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照组大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陶瓷。植入后4周,观察各组关节软骨的病理学变化,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空白组关节软骨平滑、完整;对照组关节软骨损害明显,关节软骨表面破裂、缺损、凹凸不平,软骨四层结构不清晰;观察组关节软骨损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②在相同观察时间点,观察组的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均P<0.05),凋亡细胞比例显着降低(均P<0.05);③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能促进幼年大鼠软骨损伤的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7年30期)

李佳乐,夏轶超,澈力格尔,刘敏,王梓霖[3](2017)在《叁维打印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研究叁维打印技术制备的由羟基磷灰石/β-磷酸叁钙(HA/β-TCP)组成的双相磷酸钙陶瓷(BCP)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为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通过叁维打印技术制备质量比为3∶7的HA/β-TCP复合纳米支架,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形态。将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实验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种子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分;并以相同材料制备的压模片进行比较。结果叁维打印技术制备的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为叁维均匀多孔隙结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在此支架上很好的增殖,分化。结论叁维打印制备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促进细胞的分化,可作为细胞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7年05期)

李佳乐[4](2017)在《叁维打印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因意外伤害、炎症、肿瘤及先天畸形所致骨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这种缺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形态和生理功能,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1]。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这类骨缺损的方式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以及人工骨移植等传统治疗方法。但是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2]。随着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技术在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组织工程包括叁个基本要素,分别为种子细胞、支架、生物因子。其中支架作为联系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的桥梁,对于组织工程的成败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支架的选择十分重要。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它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骨传导性,与人骨相适宜的生物力学性能,合理的生物降解性以及足够的孔隙率和孔隙尺寸结构。同时在临床应用方面,支架材料又应具备较高的可塑性,来源充足,加工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在本实验中,采用叁维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HA)/β-磷酸叁钙(β-TCP)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BCP)支架,探究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通过叁维打印技术制备HA/β-TCP复合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其中HA与β-TCP以质量比为HA/β-TCP:3/7的比例混合。并以相同材料制备的压模片。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形态,X线衍射(XRD)检测支架物相。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将支架与兔BMSC共培养;通过CCK-8实验、碱性磷酸酶实验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种子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分化。结果:叁维打印技术制备的BCP支架高3mm、直径分别3mm和8mm,圆柱形。压模片的形状与BCP支架相同。叁维打印支架的孔隙结构大小均匀,互相连通,孔隙的孔径大小在350-450μm之间。孔隙壁表面可见许多微孔结构。CCK-8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1d、3d、5d后,空白组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及对照组(P<0.05)。培养1d后,对照组细胞数量高于实验组(P<0.05),而3d、5d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数量已无明显差异(P>0.05)。培养7d后,对照组的细胞数量低于实验组及空白组(P<0.05),实验组与空白组的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ALP活性检测试验显示:在体外培养4、7、14d后,实验组的ALP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4d后对照组的ALP活性则高于空白组(P<0.05)。而培养7、14d后,对照组与空白组的ALP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叁维打印技术制备的HA/β-TCP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具有良好的叁维孔隙结构且孔隙间互相交通。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良好,BMSC能够在支架上很好的粘附、增殖及分化。相较于平面结构的支架,BCP支架的多孔结构以及微孔形成了更大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粘附增殖分化。通过本实验,证明了叁维打印技术制备的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并为后续的实验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前期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4-01)

尤琦,张赢心,李佳乐,刘敏,王梓霖[5](2016)在《双相磷酸钙陶瓷化学组成对其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相磷酸钙陶瓷是由一种由羟基磷灰石和β-磷酸叁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的生物活性陶瓷,其化学组成与骨组织的无机成分十分相近,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及降解速率可调控等特点,因此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综述双相磷酸钙陶瓷化学组成对其抗压强度、降解性能、细胞生物学行为及骨诱导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6年15期)

尤琦[6](2016)在《叁维打印技术构建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于先天畸形、肿瘤、外伤、感染等造成的骨缺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骨缺损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缺损部位的形态和功能,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1]。目前,临床上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人工骨移植等。但是目前这些常用的方法,都有其明显的缺点[2]。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为骨组织损伤的修复带来了希望[3]。组织工程实质上是医学与仿生学思想的结合,其主要是通过在体外模拟体内的微环境来控制缺损区组织器官的形成。组织工程叁要素为支架、种子细胞和生长信息,而支架作为种子细胞粘附及携带生长信息的基本框架,使得对支架材料的改进和研发成为研究的重点。在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支架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生物力学性能优良,且易加工成形;3、降解速率应与新生骨的形成速度相匹配;4、良好的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5、价格适中,来源充足[4]。双相磷酸钙陶瓷(BCP)是一种由羟基磷灰石(HA)和β—磷酸三钙(β—TCP)构成的生物活性材料,因其化学组成与骨组织的无机成分相似,且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相容性、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及降解速率可调控等特点,故在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载体、种植体表面涂层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5]。传统的支架制备方法有相分离法、粒子沥滤法、气体发泡法[6-7]等。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不能准确的控制支架孔隙的大小、形态、整体的孔隙率和孔隙之间良好的连通。而叁维打印技术是通过逐层沉积直到整个结构打印完成来精确地控制孔隙结构[8]。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近年来国内应用叁维打印技术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利用该技术制备BCP支架,并研究其表观形貌及生物学相容性,探讨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方法1.利用叁维打印技术构建BCP支架(HA/β—TCP质量比为3/7),并利用模具制备BCP压片材料。2.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BCP支架表征。3.用重量法来测定BCP支架的孔隙率。4.用万能试验机测试支架的机械性能。5.用CCK-8法测定BCP支架浸提液的毒性,实验分为叁组,分别为实验组(BCP支架浸提液)、阳性对照组(0.1%苯酚溶液)及阴性对照组(单纯培养基),体外培养1d、3d、5d后分别检测叁组的细胞增殖情况,通过计算相对增殖率得到其对应的细胞毒性等级。6.用CCK-8法来检测细胞增殖。实验分为实验组(BCP支架)、阳性对照组(BCP压片)及阴性对照组(无材料),体外培养1d、3d、5d、7d后分别检测叁组的细胞增殖情况。7.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BCP支架及压片上的粘附情况。8.各实验数据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表示)。结果:1.叁维打印技术制备的BCP支架均为直径10mm,高3mm的圆柱形支架。压片形状与支架相同。2.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显示,支架表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度为208nm(轮廓算术平均偏差)。扫描电子显微镜镜下观察,支架孔隙为规则正方形,孔径在350-450μm之间,支架表面粗糙不平,并且有较多不规则的微孔,孔径可达到微米级甚至纳米级。3.BCP支架的理论密度为1.48g/cm3,孔隙率约为52%。4.BCP支架的抗压强度约为2.77±0.87 MPa,杨氏模量为72.23±9.54 MPa。5.体外培养1d后,CCK-8结果显示BCP支架浸提液毒性等级为1级,培养3d、5d后,结果显示支架浸提液毒性等级均为0级。6.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体外培养1d后,空白组及压片组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BCP支架组(P<0.05)。在第3d时,空白组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BCP支架组(P<0.05),而BCP支架组和压片组的细胞数量并无明显差异。体外培养5d后,叁组间的细胞数量均无明显差异。而在第7d时,BCP支架组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及压片组(P<0.05)。7.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体外培养24h后,MG-63细胞在BCP支架及压片表面充分伸展平铺,并伸出伪足。结论:该实验利用叁维打印技术成功制备了BCP支架(HA/β-TCP质量比为3/7),支架孔隙形态接近正方行,边长约为400μm,总体孔隙率为52%,且孔隙之间连通良好。支架的机械性能非常接近人类松质骨。CCK-8结果显示1d、3d、5d BCP支架浸提液均无明显细胞毒性。支架表面的粗糙形态非常适宜细胞黏附、增殖。相较于平面结构,支架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即相同体积的片状材料和支架,支架有更大的表面积来供细胞粘附、增殖。综上所述,运用叁维打印技术制备的BCP支架有望用于修复非承重区的骨缺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4-01)

吴思宇[7](2016)在《骨组织工程用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陶瓷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与骨有相似的组成成分、具有骨传导性、与骨组织形成化学键结合等生物学性能,得到越来越多的材料研究者及医疗专家的青睐。其中,由于HA/β-TCP双相磷酸钙材料在可控降解性、生物活性和成骨性能上比单一钙磷陶瓷要优良,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本实验采用激光成型技术和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规则直通孔与不规则通孔相结合的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该支架能够很好的满足骨组织工程对多孔生物材料的要求。同时将制备好的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与明胶、硅胶和硫酸钙复合制备出了(Si02、明胶、硫酸钙)/双相磷酸钙多孔支架,并对其进行成分、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湿法合成,以碳酸钙和磷酸为原料制备出了具有HA和β-TCP两相的双相磷酸钙粉体。该粉体中β-TCP占81.6wt%;粉体粒径主要分布在0.2μm~20μm范围内: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该粉体细胞毒性为0或1级,即无细胞毒性。(2)分别通过激光成型技术与泡沫浸渍工艺制备了叁种不同密度的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该支架具有与粉体相同的两相成分(HA和β-TCP);从低密度支架到高密度支架,主相β-TCP占比分别为79.3wt%、73.1wt%和71.7wt%;支架具有规则直通孔和不规则通孔相结合的孔洞结构:叁种密度的支架直通孔孔径均为0.9-1mm之间,叁维通孔孔径从低密度到高密度分别为200-800μm、200-500μm和100-500gm;叁种密度的支架的抗压强度随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但均在0.1-0.4MPa之间;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支架无细胞毒性。(3)分别采用硅胶浸泡后煅烧、明胶浸渍及硫酸钙灌浆的方法制备出多孔Si02/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多孔明胶/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和多孔硫酸钙/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研究表明:前两种多孔生物支架均具有规则直通孔与不规则叁维通孔相结合的孔洞结构,其中对于SiO2/双相磷酸钙支架直通孔的孔径范围为700-900μm之间,不规则叁维通孔的孔径范围从密度到高密度300-500μm、200-350μm和100-300μm,对于明胶/双相磷酸钙支架直通孔的孔径为700-900μm之间,不规则叁维通孔的孔径从低密度到高密度为300-500μm、300-500μm和300-400μm:硫酸钙/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的的形貌均为棒状硫酸钙和颗粒状双相磷酸钙颗粒相结合,且硫酸钙以堵孔的形式贯穿在多孔双相磷酸钙骨架的孔隙间:叁种复合支架的抗压强度分别为0.1-0.4MPa、0.8-1.2MPa及0.7-1.6MPa;体外生物降解实验发现,叁种支架浸泡于SBF的过程中有磷灰石的沉积,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且随密度的增加,降解率逐渐降低,其中硫酸钙/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的降解周期为90天;细胞毒性试验发现,叁种复合支架细胞毒性为0或1级,即无细胞毒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王永明,王峰,邵婷,曲宁,夏鹏[8](2015)在《MSCs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促进腰椎骨折患者脊柱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s,BCP)在腰椎骨折患者脊柱融合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腰椎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MSCs复合BCP组和自体髂骨组。MSCs复合BCP组中,体外分离培养患者自体MSCs,复合BCP材料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和材料复合生长状况;然后回植于胸腰椎体骨折处,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钛合金椎弓根钉棒系统作脊柱内固定。自体髂骨组中,用患者自体髂骨代替BCP骨移植物。术前、术后1、3、6、12个月行X线和CT检查,同时采用Lenke字母分级评价脊柱融合情况,LBO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Cobb角评价患者伤椎复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Lenke字母分级法表明两组患者均为A、B级,无C、D级;LBOS评分表明MSCs复合BCP组的优良率为68%(17/25),自体髂骨组优良率为76%(19/25);Cobb角结果表明两组伤椎复位效果良好。所有数据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复合BCP材料是一种优良的促进脊柱融合方法,可替代自体髂骨移植。(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33期)

王永明[9](2015)在《MSCs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促进脊柱融合相关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普遍采用自体骨移植,但由于自体骨自身的问题和弊端,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疗效的发挥。因此,研究成活率高、副作用小的人工骨来代替自体骨或异体骨,以修复骨缺损,促进脊柱融合迫在眉睫。此项研究的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采用人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进行脊柱融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01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具有至少1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50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贫血、感染性疾病等疾病者;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合并有其它部分骨折者;根据植骨融合材料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人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进行脊柱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进行脊柱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后正中入路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入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进行随访,随访患者均进行X线及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不同时间点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VAS、ODI、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早期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和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按照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早期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Cobb角进行比较,除术前指标外,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比进行比较,除术前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VAS评分进行比较,除术前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ODI评分进行比较,除术前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自理,所有病例无任何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1年进行下腰背疼痛评分(LBOS),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22/25),对照组优良率为64%(16/25),两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双相磷酸钙(BCP)是安全有效的用于骨融合术的植骨替代材料,该技术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的床疗效优于自体骨移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4-01)

薛双丽,包崇云[10](2013)在《骨诱导性双相磷酸钙陶瓷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双相磷酸钙陶瓷是由羟基磷灰石和β-磷酸叁钙两相成分构成的陶瓷,其化学组成与骨组织的无机成分相似,目前体内外研究表明双相磷酸钙陶瓷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骨传导性以外,还具有骨诱导性,因此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然而,双相磷酸钙陶瓷骨诱导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综述影响双相磷酸钙陶瓷骨诱导性的因素及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Ovid Medline和PubMed数据库中1985年1月至2013年1月关于双相磷酸钙陶瓷骨诱导性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bone graft substitutes,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s,osteoinduc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双相磷酸钙陶瓷的骨诱导性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最终选择3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综合相关文献发现双相磷酸钙陶瓷的化学组成通过影响钙磷的降解和再沉积速率,进而影响其骨诱导性的发挥;同时双相磷酸钙陶瓷的物理结构通过影响骨形成相关蛋白的吸附、血管生成、组织长入、局部微环境并进一步诱发干细胞的骨向分化来影响双相磷酸钙陶瓷的骨诱导性;另外双相磷酸钙陶瓷植入动物的种属,植入部位及植入体大小也可对其骨诱导性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对双相磷酸钙陶瓷骨诱导性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的研究可为制备具有稳定骨诱导性的骨替代材料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3年47期)

双相磷酸钙陶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小儿股骨头坏死症的发病机制与压力负荷和炎症导致的髋关节软骨损伤有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0只1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改良Hulth方法制备幼年大鼠髋关节软骨损伤模型,观察组大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照组大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陶瓷。植入后4周,观察各组关节软骨的病理学变化,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空白组关节软骨平滑、完整;对照组关节软骨损害明显,关节软骨表面破裂、缺损、凹凸不平,软骨四层结构不清晰;观察组关节软骨损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②在相同观察时间点,观察组的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均P<0.05),凋亡细胞比例显着降低(均P<0.05);③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能促进幼年大鼠软骨损伤的修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相磷酸钙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1].彭双麟,姚志浩,罗道文,杨双林,李勇.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修复骨质疏松症大鼠颅骨极量缺损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9

[2].李国威,郭远清,陈涛,张奎渤,于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

[3].李佳乐,夏轶超,澈力格尔,刘敏,王梓霖.叁维打印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

[4].李佳乐.叁维打印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7

[5].尤琦,张赢心,李佳乐,刘敏,王梓霖.双相磷酸钙陶瓷化学组成对其材料性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

[6].尤琦.叁维打印技术构建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

[7].吴思宇.骨组织工程用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8].王永明,王峰,邵婷,曲宁,夏鹏.MSCs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促进腰椎骨折患者脊柱融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9].王永明.MSCs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促进脊柱融合相关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5

[10].薛双丽,包崇云.骨诱导性双相磷酸钙陶瓷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

标签:;  ;  ;  ;  

双相磷酸钙陶瓷论文-彭双麟,姚志浩,罗道文,杨双林,李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