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推进中的困惑与思考华成光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推进中的困惑与思考华成光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城西学校华成光

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新课程平稳推进中,出现了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不清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实施策略与效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推进的深化。因此,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有利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一、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脱节

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的脱节,是新课程试验中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一是多数教师虽然接受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但是不知道如何将其转化为教学实践,特别是对新课程倡导的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操作方法不清楚,课程理念缺少课程技术的支持;二是部分教师认为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也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目标,因此缺乏采用体验性、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动力;三是当一些教师在课改实验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畏难和畏惧心理,教学行为又返回到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教学轨道。

(二)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反差

在新课程推进中,教学过程与结果不尽统一,表现为:课堂的教学形式发生明显变化,教学的过程性明显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明显发挥,但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或变化不大。不会考试、害怕考试、成绩不好是大多数学生的现状;怀疑教法、担心中考或期末考试是教师们存在的普遍担忧。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冲突

1、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中,内容多、课时紧是遇到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

第一,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深入体验,自主探究,广大教师普遍认同这一理念,并积极付诸实践。但从教学效率的角度分析,接受式学习效率最高,而发现式、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情境和活动中体验,在问题和矛盾中探索,在充满各种变量的鲜活现象中探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展开、问题的探索均需以大量的时间的付出为前提;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均需以过程的有效实施为载体,这就造成了有限的课时和教学内容上的高度紧张。教材设计了众多活动,并希望这些活动在教学中一一展开,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的教学,是理想课程的一个具体表现。

第二,在初中阶段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师生尚缺经验。一方面,教师对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没有准确把握,对什么时候需要教师讲解、什么内容需要学生活动、什么问题需要体验、什么问题需要合作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学生活动缺少必要的规范、程序和指导,活动出现过多、过频的现象。

二、推进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几点思考

(一)深入学好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编排要求

新课程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只讲理论,要从生活出发,从现象入手,在大量的鲜活材料中让学生自主获得学科知识。

这种认识肯定了“生活”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把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片面理解为生活和理论的简单相加,在实践中往往采取“材料+观点”的简单教学策略。表现为:第一,课堂教学以材料为中心。材料多、活动多、讨论多,是这一策略的外在表现和鲜明的特点。这类课表面虽然热闹,但总是有肤浅之感,体现不出学科自身的魅力和课改应有的价值。第二,课堂教学以自编教材为中心。一些教师认为,自编教材更有新鲜感,更能吸引学生,忽略甚至放弃教材。事实上,教材设计是一个有机整体,“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等都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不仅发挥着特殊作用且形成一种合力。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种合力,在添加自编教材中破坏这种合力,其结果适得其反。

(二)整体把握课程结构,努力探索学科规律

1、整体把握课程结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握好每一课的内容结构,而且要把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联系、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内容统筹起来,教育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处理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教师要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提炼生活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在整体中认识部分,在整体中把握要求,在整体中确定教学尺度。

2、整体把握课程结构,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三维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整合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求是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课程设置优先考虑的目标,它反映课程的性质和学科特点。

(三)采用恰当教学方式,大力提高教学效益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推进,是教有所学,学有所得的教学。当我们选择一种教法的时候,不能只从方法本身考虑问题,还要看教学投入、教学效益等因素。要始终明确:方法是手段,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切不可本末倒置。

建议推进新课程教学方法有:

1、活动式课堂教学

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学生活动——交流反思——观点提升。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对活动时间的掌控。

2、典型案例式课堂教学

基本流程: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形成观点——归纳提升。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急于评判,不过早定论,让学生自己给问题下结论,鼓励有新意的结论,注意对学生思维状态的培育与保护。同时,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采取“一例到底”,因此学生的认识难免失之偏颇,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补充其它事例,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

3、启发式课堂教学

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讨论分析——释疑解惑——形成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创设恰当的迁移情境,由旧引新,由浅及深,层层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观察、联想、推理、判断、比较、分析和归纳中,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去通话新知识,从而达到扩充、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目的。教师内容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否则就会“启而不发”或者“启而乱发”。要注意把握好启发和点拨时机。所谓“不悱不启”“不悱不发,”即是不到学生百般思索仍然搞不通,不到想说而说不清的地步是不提醒的。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能在学生还未充分表达意见的情况下,仓促给出结论,甚至自问自答,从而走入“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死胡同。

标签:;  ;  ;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推进中的困惑与思考华成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