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观论文_卢成观,李文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权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权,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位,天赋人权,马克思,集体。

人权观论文文献综述

卢成观,李文勇[1](2019)在《新时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与探索——兼论《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权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关注和互相斗争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着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指明了现实社会本质中人的权利,批判了私有制国家中的人权中介,提倡彻底社会变革中的人权。中国的人权观从《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汲取理论智慧,一直坚持关注现实社会、倡导集体主义、推进变革或改革的人权理念。人权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明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建设方向。新时代的中国人权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人权的现实基础;必须始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人权的价值导向;必须始终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强化人权的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樊鹏[2](2019)在《中西人权观差异及政治发展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尊重和保护人权”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原则,既是一种政治观念,也是具体历史经验的产物。今天西方世界倡议的人权观,本质上是西方历史经验的产物。在西方人权观念的内涵中,更多是一种政治权利,是一个政治群体或个人免于受迫害的权利,是政治上的选择权,这是由其独特的历史(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9-07-23)

常健[3](2019)在《论中欧人权观的视域分野、拓界、融合与交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欧人权观源自具有不同视域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底色是整体主义和民生主义,欧洲近代文化的视域底色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国整体民生主义的人权观以人民整体的生存权为核心权利,重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以及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用社会义务限制个人对权利的行使,相信国家是保障人权的积极力量。与此相对照,欧洲个人自由主义人权观以个人的自由权利为核心权利,重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和欧洲自由公民的权利保障,用个人权利限制对个人义务的要求,将人权作为对国家权力的限制。近代以来,中欧人权观都经历了各自的视域拓界。中国人权观从整体民生主义走向了发展主义,欧洲人权观从个人自由主义走向了后现代主义。中欧人权观在各自视域拓界中与对方的视域融合,扩大了中欧人权观的视域交汇区域。中欧立足于人类共同问题的挑战,将会通过相互理解和相互启发,不断形成新的视域交汇区域。(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9年07期)

张静烊[4](2019)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视野下的新自由主义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权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的权利。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人权理论,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思想以及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权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唯物史观为特点的人权思想,经过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完善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将人权思想研究从片面狭隘的传统西方人权转向多样化,极大地丰富和推进了人权理论的科学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的环境变化时期,与此同时,各种思想纷纷涌入我国,特别是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视野下的新自由主义进行评析:第一部分是绪论,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创新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批判和超越;第叁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角度对新自由主义进行评析,主要包括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内容、从新自由主义人权理论的理论基础、哲学前提、人权思想的内容、人权理论的目的进行批判;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王垚[5](2019)在《“预付人权观”:理论及其批判——兼论人权的法律关系及其制度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预付人权观"是我国学者赵汀阳提出的一个人权学说。预付人权观对天赋人权观的批判与扬弃主要围绕在四组对立的命题之中,构成了两种理论的争点。四个争点不是平行关系而是逻辑递进关系,人权关系问题的澄清是梳理争点并展开商榷的逻辑前提。人权的义务主体包括任何个人、社会组织和国家,人权法律关系亦是个人与上述主体间的关系。以此为起点,他对预付人权理论在人权制度的基本结构形态、道德价值、享有条件以及价值取向进行了讨论。预付人权理论所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于其对天赋人权的误读及其对社会契约论的忽视,这导致预付人权理论迷失了理论推进方向,而去试图解决许多已经被天赋人权理论解决了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于其理论旨趣的偏颇,其型构的预付人权理论并非是一个"道德的人权理论",而只是"道德人的人权理论"。(本文来源于《人权》期刊2019年02期)

肖晨卉[6](2019)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念,其中永不称霸、将人权与国家发展实际相结合、建立保障人权的社会制度等策略都为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国际格局的不断变化,受到传统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当前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因此,从策略上来看,中国积极加强对人权的各方面保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解决人权难题、促进国内以及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2期)

江凯[7](2018)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中国化与当代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体系的基石,其主要包含着对资本主义人权观的扬弃,以及对共产主义人权观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的人权观正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提出了"人赋人权"的口号,并强调人权的阶级性与斗争性,邓小平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对社会主义人权与资本主义人权做出界定,并就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提出"国权高于人权"的主张。在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开始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体系,这既包含着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的重要定位,也包含着在国内国际层面上,中国对人权议题的关注、参与与创新。(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8年11期)

齐延平[8](2018)在《“个人本位”与“类本位”张力中的人权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权的胜利与终结,已构成了现代性危机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悖论之一。人权是历史的产物,其自身内含难以克服的分裂性和局限性,其泛化与泛滥已成世界公害,其"承诺"的屡屡落空正在动摇其根基。"个人权利"对"公共善"的彻底胜利,既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奠基于"类存在"哲学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拓展人权的哲学根基和历史视野;"类本位"与"个人本位"形成的必要张力,可抑制人权的个体性极化倾向,催生新的人权观。但新人权观并不主张以"类本位"人权取代"个人本位"人权、以"集体性人权"凌驾"个体性人权"、以"社会性权利"淹没"个体性权利",其核心意旨在于重拾人权的批判精神,寻求其进一步升华之道。(本文来源于《政法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徐方平,陈星雄[9](2018)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人权观之辨析——兼论两种人权观的哲学基础及其发展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人权是进步的口号,是革命的旗帜。然而,20世纪末以来,国际人权领域斗争日益复杂:人权反而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反对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武器;成为霸权主义对外干涉实行殖民侵略的话语工具。人权问题上的颠倒有其历史必然性,是当今国际社会政治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一。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人权观进行了剖析,批驳了其抽象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论局限。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人权观,这种对立源于不同的历史观基础,形成相异的人权理论及政治结论;同时,与不同社会制度相结合的人权实践,不可避免地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8年07期)

郭翀,赵士发[10](2018)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及其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富强、民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中国人权的顶层设计,中国梦就是人权梦。从中国国情出发,习近平把生存和发展作为中国人权的核心内容,并通过司法、反腐、扶贫、城市化等有效途径来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的人权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观及其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中国化,又为国际人权事业树立了一面中国旗帜。(本文来源于《理论视野》期刊2018年07期)

人权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尊重和保护人权”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原则,既是一种政治观念,也是具体历史经验的产物。今天西方世界倡议的人权观,本质上是西方历史经验的产物。在西方人权观念的内涵中,更多是一种政治权利,是一个政治群体或个人免于受迫害的权利,是政治上的选择权,这是由其独特的历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权观论文参考文献

[1].卢成观,李文勇.新时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与探索——兼论《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樊鹏.中西人权观差异及政治发展逻辑[N].环球时报.2019

[3].常健.论中欧人权观的视域分野、拓界、融合与交汇[J].学术界.2019

[4].张静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视野下的新自由主义评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5].王垚.“预付人权观”:理论及其批判——兼论人权的法律关系及其制度形态[J].人权.2019

[6].肖晨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解析[J].祖国.2019

[7].江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中国化与当代建构[J].西部学刊.2018

[8].齐延平.“个人本位”与“类本位”张力中的人权观[J].政法论坛.2018

[9].徐方平,陈星雄.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人权观之辨析——兼论两种人权观的哲学基础及其发展规律[J].社会科学动态.2018

[10].郭翀,赵士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及其实践[J].理论视野.2018

论文知识图

分类号:A8 文献信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3)信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1)信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2)第叁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第叁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

标签:;  ;  ;  ;  ;  ;  ;  

人权观论文_卢成观,李文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