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1例

儿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1例

袁丹聃(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检验科434300)

【中图分类号】R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099-02

【摘要】本文结合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细胞学工作者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的进一步认识;虽然近年来随着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但是骨髓形态学仍然不失为确定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累及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骨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在儿童淋巴瘤中,所占的比例在10%以下。本文结合1例儿童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伴局灶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儿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4岁,主诉“腹痛”入院。入院查体:发育欠佳,体格偏瘦,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腹部彩超示:上腹腹膜后,胰腺上缘淋巴结肿大;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增强CT示:脾大,肝门及腹后淋巴结肿大,肝左叶低密度病灶。实验室检查:血生化:ALT:106U/LAST74U/LLDH403U/LCRP96.6UG/L。血常规:Hb93g/L,WBC4.95×109/L,嗜中性粒细胞70.1%,淋巴细胞26.7%,RBC4.3×1012/L,血小板290×109/L。骨髓细胞学:见肿瘤细胞;骨髓免疫分型:未检出克隆性异常细胞群;术后病理回报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伴局灶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免疫组化:CD20(+)、PAX-5(+),CD3、CD15、CD30、ALK、Granzyme均(-)。术后,转内科行ABVD+A方案化疗,同时护肝,护胃营养心肌治疗,后腰穿示:RBC200×106WBC20×106,考虑CNS浸润,行鞘注。后复查彩超:肝胆脾胰双肾腹膜后未提示异常。

讨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类型,约占成人淋巴瘤的30%-40%,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过程呈侵袭性[1]。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欧美国家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多原发于淋巴结,易侵犯结外器官和组织。国内报道发病高峰在40~65岁,中位年龄57岁,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低于国外。该病几乎侵犯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淋巴结侵犯最常见,1/3的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2/3的患者有结外侵犯,≥2个结外病灶者占28.3%[2]。原发于结外者分布广泛,几乎可发生于全身各处,这与免疫系统在机体内产生的免疫效应有关,免疫器官包括初级免疫器官、次级免疫器官和三级免疫组织,初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次级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其他淋巴组织,如扁桃体、肠道集合淋巴结、呼吸道、消化道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泌尿道相关的淋巴组织和皮肤相关的淋巴组织是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三级免疫组织遍布全身各处,这些部位均可发生淋巴瘤。但伴有结外侵犯患者中以胃肠道侵犯最常见。[3]。虽然近年来随着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也逐步应用于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的检测,FCM和PCR比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出率高,FCM和PCR的检出对临床疗效判断具有参考价值[4],但是笔者认为骨髓形态学仍是确定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累及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更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HarrisNL,JaffeES,DieboldJ,etal.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neoplasticdiseaseofthehemalopoieticandlymphoidtissues:reportoftheClinicalAdvisoryCommitteemeeting.JClinOncol,1999,17:3835-3849.

[2]杨渤彦,勇威本,朱军,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05,27(3):174-176.

[3]杨川林,张尚父,何艳梅,等.输尿管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诊断病理杂志,2006,13(1):69.

[4]陈治宇,周晓燕,张太明,等.3种检测方法判断B细胞淋巴瘤骨髓累及的临床意义.中国癌症杂志,2008,18(10).

标签:;  ;  ;  

儿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