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单孢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炭样小单孢菌JXNU-1,基因敲除,载体构建
小单孢菌论文文献综述
王智玮,龙中儿,江云,黄运红[1](2019)在《炭样小单孢菌JXNU-1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单孢菌属放线菌是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但自然条件下小单孢菌的活性产物产率普遍偏低,基因编辑与改造对提高小单孢菌属放线菌活性产物的产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成为小单孢菌属放线菌基因编辑改造的瓶颈。炭样小单孢菌JXUN-1是实验室从南昌瑶湖农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其基因组具有GC含量高的特点。本研究以敲除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P450为例,以温敏型质粒pKC1139为模板,构建了炭样小单孢菌JXNU-1 P450基因打靶载体p FD306,然后通过电转化将pFD306导入炭样小单孢菌JXNU-1新鲜菌丝体内,通过双交换获得基因缺失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ΔP450,最后通过PCR验证了菌株P450基因的缺失,表明炭样小单孢菌JXNU-1基因打靶载体pFD306构建成功。本研究确证了质粒pKC1139可以用于炭样小单孢菌JXNU-1基因组的编辑,为炭样小单孢菌JXNU-1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提供有效帮助。(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6期)
黄运红,任雨涵,邹龙,倪海燕,龙中儿[2](2019)在《炭样小单孢菌产抗生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菌,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其发酵产物(即抗生素JX)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目的】研究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杯碟法测定抑菌圈大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且从菌体形态观察、电导率变化、培养液大分子漏出、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膜电位变化6个方面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8.84±0.28mm,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39μg/m L和2.78μg/mL,且杀菌速度很快,作用12 h的杀菌率达100%。在抗生素JX作用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培养液电导率、膜电位和大分子漏出量均随抗生素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菌体蛋白质含量随着抗生素浓度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ef-p表达量下调。【结论】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推测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影响细胞膜完整性而起作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方志锴,江红,林风,连云阳[3](2018)在《海洋青铜小单孢菌FIM 02-523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铜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chalcea, M. chalcea)FIM 02-523能够合成对乏氧肿瘤细胞、艰难梭菌等具有活性的环脂肽类化合物rakicidins。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本研究首次对M. chalcea FIM 02-52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得到总长约6.74Mb的序列信息。分析表明基因组GC含量为72.89%,包含了6167个蛋白编码序列。利用AntiSMASH预测基因组中存在19个生物合成基因簇。结合PKS/NRPS生物合成特征和rakicidins化学结构特点,定位到了rakicid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初步推测其生物合成途径。研究为M. chalcea FIM 02-523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代谢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周剑,林如,欧阳浩亮,连云阳,林风[4](2018)在《海洋小单孢菌FIM02523产rakicidin B发酵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海洋小单孢菌FIM02523发酵液中的生物活性成分rakicidin B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设计实验等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比例及培养条件。结果确定了最优rakicidin B发酵培养基:可溶性淀粉4.0%,蔗糖1.0%,大豆蛋白胨1.0%,酵母粉2.0%,甘氨酸0.1%,NaCl 0.5%,MgSO4 0.05%,CaCO3 0.5%;最优摇瓶发酵条件:发酵周期为120h,接种量5.0%,500mL摇瓶装量100mL,摇床转速220r/min,发酵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结论优化后发酵工艺rakicidin B的发酵效价较初始工艺提高了约7.3倍。(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贾泽,江云,王智玮,黄运红,龙中儿[5](2018)在《炭样小单孢菌JXNU-1抗生素合成的转录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炭样小单孢菌JXNU-1是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了揭示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合成机制,本研究采用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000分别测定炭样小单孢菌JXNU-1发酵过程中分泌大量抗生素前(发酵36 h)、后(发酵108 h)的c DNA文库序列,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研究表明:抗生素大量分泌前后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的转录组测序分别产出2.36 G和2.80 G的数据,其有效序列接近100%,测序数据已提交到NCBI Sequence Read Archive数据库,获登录号SRP066689。分析两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得到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大量合成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1 072个,其中包括573个表达上调的基因,4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将上调表达基因中的前30个差异最显着的基因定位到炭样小单孢菌JXNU-1基因组中的13个基因簇,并从中筛选到与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簇4个。(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9期)
陈兴业,邢红华,赵艳岭,陈绮铭,程智慧[6](2018)在《含小单孢菌有机肥料肥效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含小单孢菌有机肥料在青菜生产上的肥效,在华北平原平行异地两处进行实验.供试作物为青菜(品种上海青);供试有机肥料为小单孢菌有机肥料,其营养成分有机质≥45%、有效养分(N+P2O5+K2O)≥5%.常规施肥为667 m2底施复合肥50 kg,加尿素15 kg.试验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设两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试验组为常规施肥加667 m2底施小单孢菌有机肥料20 kg;对照组为常规施肥.结果表明,小单孢菌有机肥料能提高青菜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单株重.露地平均每667 m2增产73.7 kg,增产5.3%,产量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大棚平均每667 m2增产300 kg,增产10.1%,统计分析产量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高洁云,万仁鹏,李浩,郑瑞,颜日明[7](2018)在《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wenchangensis DSM 45709)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wenchangensis)DSM45709是一种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分离自中国海南文昌红树林沉积物。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Micromonospora wenchangensis的全基因组序列,这限制了其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和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单孢菌DSM45709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Velvet软件进行组装拼接得到150个Contigs,整个基因组大小约7.51 Mb,GC含量为73.04%,序列已提交至给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MZMV00000000。本研究同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和GO聚类分析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等,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wenchangensis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6期)
王智玮[8](2018)在《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P450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炭样小单孢菌JXNU-1(M.carbonacea JXNU-1)是实验室前期由瑶湖农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的一株稀有放线菌,它可以产生一种核苷类的广谱抗生素JX,其基因簇P450为抗生素JX合成相关基因簇,但它的具体功能仍不清楚基因敲除是常用的基因功能研究手段,它通过移除目的基因构建基因缺失菌株,通过比较基因缺失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的表现型差异研究目的基因的功能。本文通过构建基因簇P450缺失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ΔP450以及回复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re,研究基因簇P450在炭样小单孢菌JXNU-1产抗生素JX的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下:1.以温敏型质粒pKC1139作为模板,导入炭样小单孢菌JXNU-1目的基因上下游片段作为同源交换臂以及质粒pIJ790上氯霉素抗性标记基因cat,成功构建炭样小单孢菌JXNU-1基因敲除载体pFD306,经测序验证后,通过电转化导入野生型炭样小单孢菌JXNU-1受体菌,再通过抗性筛选、目的基因PCR扩增及扩增产物测序验证,成功构建基因缺失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ΔP450,并通过PCR产物验证以及测序验证确定了目的基因簇的缺失。2.以pKC1139为模板,导入目的基因以及其左右交换臂,再通过抗生素的筛选及目的基因PCR扩增和扩增产物测序验证成功构建回复突变载体pFD307经测序验证后,通过电转化导入基因缺失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ΔP450受体菌,成功构建回复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re,通过PCR产物验证及测序验证确定了回复突变的发生。3.通过比较炭样小单孢菌JXNU-1,炭样小单孢菌JXNU-ΔP450以及炭样小单孢菌JXNU-re的形态,生长曲线以及发酵液抑菌活性发现,基因缺失株JXNU-ΔP450较野生型炭样小单孢菌JXNU-1及回复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re具有生长速度缓慢,发酵液抑菌圈较小的特点,证明JXNU-ΔP450发酵液中具有抑菌效果的物质较野生型发生改变,验证了基因簇P450与炭样小单孢菌JXNU-1产抗生素JX的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簇P450参与了抗生素JX合成代谢通路的调控,为进一步阐明抗生素JX合成机制奠定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剑,林如,欧阳浩亮,连云阳,林风[9](2017)在《海洋小单孢菌FIM02523产Rakicidin B发酵工艺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海洋小单孢菌FIM02523发酵液中的生物活性成分Rakicidin B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设计实验等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比例及培养条件。结果确定了最优Rakicidin B发酵培养基(%):可溶性淀粉4%,蔗糖1%,大豆蛋白胨1%,酵母粉2%,甘氨酸0.1%,NaCl 0.5%,MgSO4 0.05%,CaCO3 0.5%;最优摇瓶发酵条件:发酵周期为120小时,接种量5%,500ml摇瓶装量100ml,摇床转速220rpm,发酵温度30℃,培养基原始pH值为7.5。优化后发酵工艺Rakicidin B的发酵效价较初始工艺提高了约8倍。(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1-22)
周弘扬,罗光彩,张转,周强,翟鑫[10](2017)在《小单孢菌TP-A0468中两个基因簇协作完成新蒽环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越野他汀(kosinostatin,KST)产生菌小单孢菌TP-A0468菌株基因组中包含了负责产生越野他汀、利福霉素等多种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在越野他汀生物合成研究中,从越野他汀生物合成基因簇中腺苷酰化酶基因kst B1的缺失突变株小单孢菌TP-A0468Δkst B1中分离到了新蒽环化合物554B.经质谱和核磁共振鉴定,其糖基部分是4-乙酰基-2,3,6-叁脱氧己糖,而非越野他汀中的4-乙酰基-2,6-二脱氧己糖,表明其生物合成过程中发生了一步额外的3,4-脱水反应.然而KST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并不包含相应的己糖3,4-脱水酶基因.通过对基因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利福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发现了一个编码己糖3,4-脱水酶的基因orf6.基因删除实验显示orf6失活的突变株不再产生554B,表明该基因与4-乙酰基-2,3,6-叁脱氧己糖的生物合成相关.结果表明小单孢菌TP-A0468可以利用不同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基因协同介导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7年12期)
小单孢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菌,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其发酵产物(即抗生素JX)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目的】研究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杯碟法测定抑菌圈大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且从菌体形态观察、电导率变化、培养液大分子漏出、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膜电位变化6个方面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8.84±0.28mm,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39μg/m L和2.78μg/mL,且杀菌速度很快,作用12 h的杀菌率达100%。在抗生素JX作用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培养液电导率、膜电位和大分子漏出量均随抗生素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菌体蛋白质含量随着抗生素浓度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ef-p表达量下调。【结论】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推测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影响细胞膜完整性而起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单孢菌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智玮,龙中儿,江云,黄运红.炭样小单孢菌JXNU-1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2].黄运红,任雨涵,邹龙,倪海燕,龙中儿.炭样小单孢菌产抗生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J].微生物学通报.2019
[3].方志锴,江红,林风,连云阳.海洋青铜小单孢菌FIM02-523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
[4].周剑,林如,欧阳浩亮,连云阳,林风.海洋小单孢菌FIM02523产rakicidinB发酵工艺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
[5].贾泽,江云,王智玮,黄运红,龙中儿.炭样小单孢菌JXNU-1抗生素合成的转录组学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6].陈兴业,邢红华,赵艳岭,陈绮铭,程智慧.含小单孢菌有机肥料肥效试验研究[J].河南科学.2018
[7].高洁云,万仁鹏,李浩,郑瑞,颜日明.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wenchangensisDSM45709)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8].王智玮.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中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P450的功能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8
[9].周剑,林如,欧阳浩亮,连云阳,林风.海洋小单孢菌FIM02523产RakicidinB发酵工艺初步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10].周弘扬,罗光彩,张转,周强,翟鑫.小单孢菌TP-A0468中两个基因簇协作完成新蒽环化合物的生物合成[J].有机化学.2017
标签:炭样小单孢菌JXNU-1; 基因敲除; 载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