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渔具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海区,深水流网,种类组成,多样性
渔具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徐国强,李鹏飞,张洪亮,李德伟,朱文斌[1](2019)在《基于渔获群落多样性指标的深水流刺网渔具作业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在东海区开展的3种型深水流刺网选择性试验数据,对3种型深水流网渔获组成、多样性及渔获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试验共捕获33种渔获物,包括鱼类28种、头足类3种、甲壳类2种,其中3种型刺网均捕获种类8种;(2)3种型刺网优势种存在差异,日本方头鱼和黄鲷为共同优势种;(3)3种型刺网捕获种类多样性指数(D值、H’值、J’值)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渔获种类差异明显,3种型刺网两两比较种类Sorensen相似度均低于50%;(4)同型刺网相邻网目尺寸Bray-Curtis相似性较高,随着网目间距增加,相似度逐渐减低,以重量和尾数计算的相似性基本趋于一致;(5)3种型刺网随网目尺寸的增加(50~70mm),其W统计值(-0.113~0.040)总体上呈现依次增大的趋势,干扰程度逐渐较低。从生态多样性保护角度,增大网目尺寸是目前保护东海区底层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吴如珂,张向丽,宋伟华[2](2019)在《渔具性能初步评价及影响渔获性能因子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捕捞渔具从单纯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经历了较长的过程。目前在海洋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如高能耗、效率低、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追踪并整理国内外众多文献,对我国拖网捕捞渔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柔性体材料的优点及在拖网渔具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我国进一步发展环境友好型拖网渔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石永闯,朱清澄,花传祥,张衍栋[3](2019)在《秋刀鱼舷提网渔具性能模型试验与海上实测结果的比较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舷提网是秋刀鱼(Cololabis saira)作业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渔获率较高得到迅速推广。模型试验和海上实测是研究网具性能最为普遍的两种方式,两者试验结果的对比评估对于更好地测定网具作业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2014年11-12月进行的秋刀鱼舷提网静水槽模型试验以及2015年7-10月和2016年6-10月在"鲁蓬远渔019"号船上进行的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试验测定的网具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提升速度进行了标准化,并利用Bootstrap法分析了舷提网模型试验和海上实测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通过Bootstrap法得出标准化后的实测网最大沉降深度的均值分布范围为20.37~29.54 m,95%置信区间为21.76~28.13 m;模型网网具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范围为26.42~37.58 m,95%置信区间为27.70~36.20 m。实测网网具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大约是模型网网具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0.731~0.783倍。(2)通过Bootstrap法得出标准化后的实测网提升速度的均值分布范围为0.107~0.193 m/s,95%置信区间为0.111~0.191 m/s;模型网网具提升速度均值的范围为0.204~0.316 m/s,95%置信区间为0.207~0.312 m/s。实测网网具中部提升速度均值大约是模型网网具中部提升速度均值的0.591~0.611倍。(3)当假设海流速度为0时,求得实测网网具的平均沉降深度为29.14~41.21 m,约为模型网网衣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0.751~0.807倍。(4)30 m和60 m水深的海流速度均对实物网网具中部的沉降深度有所影响,60 m水深的流速影响更加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徐国强[4](2017)在《基于渔获群落多样性指标的深水流刺网渔具作业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在东海区开展的3种型深水流刺网选择性试验数据,对3种型深水流网渔获组成、多样性及渔获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试验共捕获33种渔获物,鱼类28种,头足类3种,甲壳类2种,3种型刺网均捕获种类8种。(2)3种型刺网优势种存在差异,日本方头鱼和黄鲷为共同优势种。(3)3种型刺网捕获种类多样性指数(D值,H值,J值)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渔获种类差异明显,3种型刺网两两比较种类Sorensen相似度均低于50%。(4)同型刺网相邻网目尺寸Bray-Curtis相似性较高,随着网目间距增加,相似度逐渐减低,以重量和尾数计算的相似性基本趋于一致。(5)3种型刺网随网目尺寸的增加(50~70mm),其W统计值(-0.113~0.040)总体上呈现依次增大的趋势,干扰程度逐渐较低。从生态多样性保护角度,增大网目尺寸是目前保护东海区底层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26)
王立军,张浩,谢永和[5](2017)在《计及渔具影响的拖网渔船阻力性能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渔具的作用,对拖网渔船的船体阻力进行研究,以不同纵倾角设定渔具影响的5种工况,对船体阻力进行性能预报,并对其阻力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不同阻力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船模水池阻力试验,对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渔具对拖网渔船阻力的影响规律,从而预报船体阻力性能。(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吴勇,臧迎亮,乐国义,朱识科[6](2016)在《节能型拖网渔具作业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拖网渔业作为东海区主要的捕捞作业方式,对浙江目前大多数拖网渔船正在使用的大网目单船底拖网进行网具优化试验,设计了调整长周比、上下纲长度比、网身全长比的叁因子正交试验,选出较好的配合型式(验证网)进行水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在2.5~3.5 kn拖速下,验证网的能耗系数相对最小、扫海面积最大、网口垂直扩张高度优势明显。采用高强度聚乙烯网线的拖网和普通聚乙烯网线的拖网相比较,网线材料方面可以节约34%左右,产值方面提高35%左右,从投入产出来看,节能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2)
张浩[7](2016)在《考虑渔具影响的拖网渔船水动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渔业资源的变化,我国渔船必然向远洋大型化和高效节能化方向发展。拖网渔船作为捕捞业最常见的渔船之一,对其进行拖网作业下的船体水动力性能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渔船的效率性和经济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42m级拖网渔船在拖网作业时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数值模拟可行性、船模水池实验和数值模拟叁个方面。首先对数值模拟计算船体阻力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同工况下的水池船模阻力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可行性。接着本文进行了考虑渔具影响的船模阻力水池实验。拖网作业时渔具对船体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平方向上的阻力和船体纵倾角度的改变,故本文选取五个纵倾角度,每个纵倾角度作为一种工况,每种工况对应五个速度,分别对其进行船模阻力实验。然后对上面的相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工况和速度下的船体阻力变化、自由面压强云图和速度云图等。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阻力值和实验阻力值,相互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得到拖网渔船在拖网作业时的水动力性能变化情况。通过对比仿真数据和实验数据,表明用FLUENT仿真船模阻力是可行的,并得到船体阻力与速度、纵倾角之间变化的规律:在同一纵倾角度下,速度增大时船体阻力也会随之增大;在同一速度下,船体阻力随着纵倾角的增大而增大。此外,还得到了不同工况和速度下的船体流线图、自由面压强云图和速度云图等。(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期刊2016-10-01)
吴勇,臧迎亮,乐国义,朱识科[8](2016)在《节能型拖网渔具作业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拖网渔业作为东海区主要的捕捞作业方式,对浙江目前大多数拖网渔船正在使用的大网目单船底拖网进行网具优化试验,设计了调整长周比、上下纲长度比、网身全长比的叁因子正交试验,选出较好的配合型式(验证网)进行水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在2.5~3.5 kn拖速下,验证网的能耗系数相对最小、扫海面积最大、网口垂直扩张高度优势明显。采用高强度聚乙烯网线的拖网和普通聚乙烯网线的拖网相比较,网线材料方面可以节约34%左右,产值方面提高35%左右,从投入产出来看,节能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马家志,虞聪达,郑基,王晓晴,宋伟华[9](2015)在《北大西洋公海金枪鱼延绳钓渔具渔法及其性能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延绳钓是我国远洋金枪鱼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以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在大西洋北部海域(1°N-6°N,18°W-24°32′W)金枪鱼延绳钓的探捕调查为基础,调查了金枪鱼延绳钓船(新世纪80号)的渔具渔法等情况,并初步分析了该渔具性能,以期为今后在该区域金枪鱼延绳钓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张敏[10](2014)在《黄渤海区张网渔具调查及张网渔具作业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网是我国最主要的定置渔具之一,也是黄渤海海区分布最广、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传统定置渔具。张网渔具主要在近海浅水区域进行捕捞作业,并且可以在当天根据潮水的涨落时间收取渔获,上岸后进行销售,因此渔获物新鲜度高,受到人们欢迎。目前,张网在我国各个海域都有分布,各地根据不同的水域底质、潮流情况及捕获目标已经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张网。我国曾在1958年和1982年进行过大规模的渔具渔法调查,了解了张网的类型、作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但随着海洋资源的变化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张网的类型、尺度、网囊尺寸等也出现了显着的变化,渔获量小、结构复杂、耗能高的网具逐渐被淘汰,那些经济效益好、效率高的网具被广泛推广使用。为了更好的了解黄渤海区张网渔具的类型及作业现状,有必要对张网渔具进行全面的调查,为黄渤海区近海渔业资源评价及张网渔具的选择性改进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2012年到2013年在环黄渤海叁省一市沿海一线的张网类渔具渔法调查情况,本次调查内容包括网具结构、网具装配、渔船、渔法及收入情况等。此次黄渤海的渔具调查,共调查到张网渔具9种,其中锚张网3种,桩张网4种,樯张网2种。张网作业性能评价是评价张网的整体作业性能情况,它涉及到张网作业中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性、资源可持续性、安全性。一种优质的网具不仅能够增加渔民收入,还要能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保证安全、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本文通过比较各个评价方法,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张网作业性能进行评价,并根据张网的作业情况,选取了括经济性、资源可持续性、安全性以及各项子指标作为其评价指标。通过张网作业性能评价模糊层次计算法,经过一系列的指标及权重的获取进行计算,获得张网作业性能的综合评价。并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结果及评价体系,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相关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6-01)
渔具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捕捞渔具从单纯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经历了较长的过程。目前在海洋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如高能耗、效率低、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追踪并整理国内外众多文献,对我国拖网捕捞渔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柔性体材料的优点及在拖网渔具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我国进一步发展环境友好型拖网渔具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渔具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徐国强,李鹏飞,张洪亮,李德伟,朱文斌.基于渔获群落多样性指标的深水流刺网渔具作业性能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19
[2].吴如珂,张向丽,宋伟华.渔具性能初步评价及影响渔获性能因子概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3].石永闯,朱清澄,花传祥,张衍栋.秋刀鱼舷提网渔具性能模型试验与海上实测结果的比较评估[J].海洋学报.2019
[4].徐国强.基于渔获群落多样性指标的深水流刺网渔具作业性能分析[C].第十二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5].王立军,张浩,谢永和.计及渔具影响的拖网渔船阻力性能预报[J].船舶工程.2017
[6].吴勇,臧迎亮,乐国义,朱识科.节能型拖网渔具作业性能研究[C].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7].张浩.考虑渔具影响的拖网渔船水动力性能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6
[8].吴勇,臧迎亮,乐国义,朱识科.节能型拖网渔具作业性能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马家志,虞聪达,郑基,王晓晴,宋伟华.北大西洋公海金枪鱼延绳钓渔具渔法及其性能调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张敏.黄渤海区张网渔具调查及张网渔具作业性能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