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门胆管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胆管癌,胆管,肿瘤,并发症,术后,术前,个体化。
肝门胆管癌论文文献综述
段畅,朱求实,王满贞,牛彦锋,张万里[1](2019)在《两种手术方法在Bismuth 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BismuthⅠ肝门胆管癌患者资料27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开腹组14例行开腹根治术,腹腔镜组13例行腹腔镜根治术。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远期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排气时间及切缘阳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术中出血、疼痛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指标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TBIL、Alb较术前明显降低,腹腔镜组TBIL小于开腹组、Alb大于开腹组(P<0.05);两组ALT、AST较术前明显增加,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3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BismuthⅠ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相对开腹手术切口小、出血少、肝功能损伤小,安全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海量,王军伟[2](2019)在《术前减黄治疗对肝门胆管癌手术效果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术前减黄治疗对肝门胆管癌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2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传统化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减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57例(93.44%),无效4例(6.56%);对照组患者有效43例(70.49%),无效18例(29.51%);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59例,不满意2例,治疗满意度为96.72%(59/61);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48例,不满意13例,治疗满意度为78.69%(48/61);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3.56±1.58)分低于对照组的(54.56±1.5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胆管癌患者而在手术之前实施减黄治疗,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又可以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4期)
陆晔,陈胜,王俊青,陈拥军[3](2019)在《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口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总根除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总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可改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肝功能状况,较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口术具有更高的术后根除率、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9期)
王坚[4](2019)在《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肝门胆管癌早期发现率低,易侵犯肝动脉与门静脉,导致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31%~63%)~([1-2]),并发症(14%~76%)~([3-4])与围术期死亡率(0~19%)~([5-6])高,5年生存率只有11%~40%~([7-8])。术前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对于肝门胆管癌的分型与可切除性评估,制定适宜的手术路径与手术方案十分重要。叁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始CT或MRI图像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医(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胡杨科,王珂,吴胜东,黄静,陆才德[5](2019)在《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起病隐匿导致疾病发现晚,即使有手术机会,但因手术难度大、根治率低、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等因素,5年生存率不足30%。肝门胆管癌作为胆道外科的重难点病症,近年来在临床诊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术前减黄的标准、手术范围的选择、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收益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明[6](2019)在《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病例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并探讨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资料,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情况,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肝功能指标采用■描述,采用t检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介入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为80.3%,生存者阻塞性黄疸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TBIL、 ALT、 IBIL、 GOT)比较,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均<0.05);肿瘤分期(OR=3.034,P=0.014)、阻塞程度(OR=1.143,P=0.014)、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R=3.493,P=0.014)、介入治疗次数(OR=1.562,P=0.014)及后续化疗(OR=3.146,P=0.014)均为介入治疗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肝功能,减轻阻塞性黄疸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范文芳[7](2019)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肝门胆管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手术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肝门胆管癌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长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门胆管癌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康复,临床相关指标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本文来源于《慢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李华虹,曹玥[8](2019)在《肝门胆管癌患者“险中求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特约记者李华虹 通讯员曹玥)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诊了一名肝脏中央长了乒乓球大小肿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哈医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胆胰外科)主任崔云甫教授和钟翔宇教授联合为这名患者进行了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手术中难度最大的中肝叶切除。术后患者恢(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9-07-20)
毛庆彬[9](2019)在《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检查在肝门胆管癌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属于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解剖位置特殊,且易侵犯周围血管、神经及肝脏组织等,对患者身心健康损伤较大~([1])。HCCA早期无典型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常伴有黄疸、腹痛等症状,多数患者一经确诊已处于中晚期,故早期发现并诊治HCCA显得尤为重要~([2])。目前多排螺旋CT (MSCT)、磁共振(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周明铭,柴文刚,孙璐,赵文超,张平[10](2019)在《肝门胆管癌合并膀胱转移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恶心呕吐3 d"于2018年7月3日入本院。行无痛胃镜及肠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全腹增强CT(图1 a~c)提示:(1)肝门区胆管、胆总管上段壁厚,考虑肝门区胆管癌;胆囊壁不均匀增厚。(2)膀胱改变,局部壁不规则增厚。入院后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患者既往无胃肠道疾病病史,仅剖腹产手术史,高血压病史,规律口服降压药,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19-9> 800(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肝门胆管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术前减黄治疗对肝门胆管癌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2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传统化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减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57例(93.44%),无效4例(6.56%);对照组患者有效43例(70.49%),无效18例(29.51%);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59例,不满意2例,治疗满意度为96.72%(59/61);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48例,不满意13例,治疗满意度为78.69%(48/61);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3.56±1.58)分低于对照组的(54.56±1.5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胆管癌患者而在手术之前实施减黄治疗,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又可以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门胆管癌论文参考文献
[1].段畅,朱求实,王满贞,牛彦锋,张万里.两种手术方法在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9
[2].王海量,王军伟.术前减黄治疗对肝门胆管癌手术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陆晔,陈胜,王俊青,陈拥军.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4].王坚.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
[5].胡杨科,王珂,吴胜东,黄静,陆才德.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
[6].陈明.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病例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9
[7].范文芳.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肝门胆管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9
[8].李华虹,曹玥.肝门胆管癌患者“险中求生”[N].健康报.2019
[9].毛庆彬.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检查在肝门胆管癌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
[10].周明铭,柴文刚,孙璐,赵文超,张平.肝门胆管癌合并膀胱转移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