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色素论文_李振华,王显亚,刘一灵,张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敏色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素,因子,转录,种子,敏感性,信号,水稻。

光敏色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振华,王显亚,刘一灵,张民[1](2019)在《光敏色素B整合光温信号精确调控种子萌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在自然界种子可以对土壤外部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以确保在适当的季节萌发而开始新的生命周期。光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两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光敏色素B(PHYB)是光和温度的受体。然而,关于PHYB整合光温信号调控种子萌发的分子生态机制却鲜为人知。【材料与方法】以NtPHYB1过表达(NtPHYB1-GFP),RNAi干扰(NtPHYB1-RNAi),及其野生型(WT)植株T3代种子为实验材料,设置温度(15,20,25,30,35oC)和光周期(全暗,12 h光/12 h黑暗,全光)的交互环境处理,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NtPHYB1对不同光温环境条件的应答;【结果与分析】在不同光温组合中,WT种子的萌发率显着(p<0.05)高于NtPHYB1-GFP和NtPHYB1-RNAi种子,或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未发现显着低于它们的情况。从最大萌发率来看,NtPHYB1-GFP种子萌发主要受到全光照处理的抑制,而NtPHYB1-RNAi种子的萌发不仅受到低温处理的抑制,而且受到全暗处理的抑制。在低温区段(约15oC),叁个基因型种子的萌发均受到低温信号的强烈抑制,且NtPHYB1-GFP种子的萌发率显着低于WT和NtPHYB1-RNAi种子,此时光信号作用几乎被温度信号作用掩盖。在适温区段(20~25oC),温度信号可以启动并维持种子萌发,此时光的信号亦可有可无,在此区间内,NtPHYB1-GFP和WT种子均可获得最大萌率。在高温区段(30oC~35oC),光信号是维持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叁个基因型的种子都表现出相似结果,无光下种子萌发受到强烈抑制;有趣的是只有在此温度区段内且光照条件下,NtPHYB1-RNAi种子才可能获得最大萌发率。【结论】光敏色素B整合光和温度的信号,精确调控种子萌发。在低温区段,PHYB感知低温信号启动下游分子抑制种子萌发;在适温区段,PHYB感知温度信号启动并维持种子萌发;在高温区间(30oC~35oC),PHYB感知温度信号启动萌发但需要光信号共同维持种子萌发的完成。该结果将有助于揭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什么春天和秋天(约25oC)适宜播种,而冬季(不到15oC)和夏季(大于30oC)不宜播种。种子萌发的适宜萌发季节是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光温受体光敏色素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张梦娇,朱光,陶海霞,陈建民,高勇[2](2019)在《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IFs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 PIFs)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到"枢纽"作用,参与调控光形态建成、暗形态建成、非生物胁迫、生物钟、开花、种子萌发、避荫反应等过程。该文主要介绍PIFs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最新研究进展,并对PIFs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为进一步探讨PIFs转录因子的功能及机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周杨杨,李继刚[3](2019)在《植物远红光受体——光敏色素A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敏色素是植物中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光受体,而光敏色素A(phyA)是植物中唯一感受并响应远红光信号的光受体。phyA以Pr形式在细胞质中合成,接受光照后被激活,转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Pfr形式。Pfr形式的phyA与穿梭蛋白FHY1/FHL结合并被转运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与FHY1/FHL分离;FHY1/FHL出核,进行下一个转运phyA进入细胞核的循环。近年发展的phyA数学模型指出,phyA受体Pr与Pfr形式间的转换,以及特异性依赖FHY1/FHL转运进入细胞核,决定其成为植物远红光的光受体。在细胞核中,激活形式的phyA与COP1和SPA蛋白直接相互作用,抑制其形成有功能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从而使转录因子HY5等蛋白能够积累,促进光形态建成的发生。Pfr形式的phyA也可以与转录因子PIFs相互作用,并介导PIFs的快速磷酸化和降解,从而解除PIFs对光形态建成的抑制作用。FHY3和FAR1是转座酶衍生的一类转录因子,能够在远红光下直接激活FHY1/FHL的基因表达;而HY5能够负反馈调控FHY3/FAR1对于FHY1/FHL的转录激活作用,从而维持远红光信号的动态平衡。Pfr形式的phyA在细胞核内能够被磷酸化,磷酸化的phyA是COP1/SPA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优先降解的底物;而最新的研究表明,磷酸化的phyA可能是一种活性更强的形式,在诱导植物远红光信号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莫晓丽,周子维,把熠晨,武清扬,赖钟雄[4](2019)在《茶树光敏色素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量与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茶树光敏色素(PHY)基因(CsPHY)的生物学信息及不同采摘时间点茶叶中光敏色素基因表达量与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为茶叶适时采摘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茶树基因组数据库(CSA)中筛选出CsPHY基因家族成员,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以一天中不同时间点0:00(R0)、6:00(R6)、12:00(R12)和18:00(R18)采摘的乌龙茶品种肉桂鲜叶为试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sPHY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并采用叁氯化铝比色法检测茶叶中黄酮含量的日变化,以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CsPHY基因相对表达量与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共筛选获得6个CsPHY基因家族成员,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量674~1142个,分子量为76126.75~126714.53 Da,等电点(pI)为5.74~5.96,脂溶性系数为91.11~95.27,其中,CsPHY1基因属于PHYC亚族,CsPHY2和CsPHY4基因属于PHYA亚族,CsPHY3和CsPHY5基因属于PHYB亚族,CsPHY6基因属于PHYE亚族,说明CsPHY2和CsPHY4蛋白属于Phy I型光敏色素,CsPHY1、CsPHY3、CsPHY5和CsPHY6蛋白属于Phy II型光敏色素。6个CsPHY蛋白均与双子叶植物PHY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CsPHY2蛋白与水晶兰PHYA亚族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CsPHY4蛋白与美味猕猴桃PHYA亚族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CsPHY3和CsPHY5蛋白均与美味猕猴桃PHYB亚族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且CsPHY5蛋白与葡萄PHYB亚族蛋白的亲缘关系相近;CsPHY1蛋白与河岸葡萄PHYC亚族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CsPHY6蛋白与中华猕猴桃和河岸葡萄PHYE亚族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CsPHY1、CsPHY3、CsPHY4和CsPHY5基因在R6时的表达量最高,其中,CsPHY4和CsPHY5基因在R6时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时间点的表达量(P<0.05,下同),而CsPHY2和CsPHY6基因分别在R12和R18时的表达量达最高,其中CsPHY6基因在R18时的表达量显着高于R12时的表达量。在R0~R18时段内茶树鲜叶中的黄酮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R18时达最高值,在R12时最低值。6个CsPHY基因家族成员中,仅CsPHY6基因与黄酮间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结论】CsPHY基因家族中仅缺少PHYD亚族成员,尽管各成员间功能结构较相似,但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光照影响茶树叶片中黄酮含量,CsPHY6基因编码的光受体蛋白CsPHY6参与调控茶树叶片中的黄酮含量。(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亚萍,周孟祺,李稳,程惠敏,谢先芝[5](2019)在《光敏色素B在调控水稻苗期株高和生物量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光敏色素基因家族包括3个成员:PHYA、PHYB和PHYC。已有研究表明,phyB在调节水稻幼苗去黄化、叶角、花期以及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phyB对水稻苗期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仍未有报道。本研究比较了野生型和phyB突变体(phyB1和phyB2)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苗期的株高、鲜重和干重,结果表明,在营养液和基质培养条件下,phyB突变体的株高均显着低于野生型,鲜重和干重与野生型差异并不明显,据此推测,phyB调控水稻苗期株高,但对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了野生型和phyB突变体苗期地上部分的基因表达图谱,筛选到受phyB上调的基因115个,受phyB下调的基因95个;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富集的基因主要参与水稻生长等生物学功能,因此推测通过调控这类基因的表达而影响苗期生长。本研究首次揭示了phyB对水稻苗期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phyB在选育机插秧水稻品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振华,徐如宏,任明见,李鲁华[6](2019)在《光敏色素感知光温信号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和温度是影响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两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光敏色素(PHY)是光和温度的受体,本文将围绕PHY展开,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光温敏感性和光温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作为光受体, PHYA和PHYB是调控种子萌发的两个关键PHY蛋白,它们通过调节光敏色素互作蛋白(PIF1)的降解,来解除受PIF1抑制的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代谢和信号基因的表达,从而控制ABA和GA的水平和信号来调控种子萌发。作为温度受体, PHYB是调控种子萌发的关键PHY蛋白。温度信号调控活性PHYB到非活性PHYB的转变速率,每日温度循环促进PHYB调节的种子萌发。在发现PHY为光温二受体后,其整合光温信号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璐,王翔,王状元,曹云,胡格[7](2019)在《小麦光敏色素互作因子TaPIF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小麦光敏色素互作因子TaPIF4基因的结构、特性以及在小麦中的具体功能,从小麦中克隆TaPIF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该基因在48 h内的节律表达及在低温、干旱、高盐和脱落酸(ABA)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推测其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表明,TaPIF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053 bp,编码350个氨基酸,所编码的蛋白在C端含有1个b HLH结构域。TaPIF4蛋白的b HLH结构域保守程度高,在进化关系上与粗山羊草的PIF4-like蛋白最近。TaPIF4基因的表达具有昼夜节律性,在光照条件下表达量低,在黑暗条件下表达量高。TaPIF4基因在外源ABA处理下表达被明显抑制;在干旱处理下,短时间内其表达量升高,之后下降;冷处理下,表达模式与干旱处理相反;盐处理下,其表达无明显规律。推测TaPIF4基因可能参与植物ABA、干旱、低温胁迫的信号通路。(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高勇,任小芸,李倩,钱静洁,董锭[8](2019)在《拟南芥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IF3节水抗旱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IFs)在植物生长发育和信号调控中发挥枢纽作用。为构建拟南芥PIFs转录因子PIF3的过表达载体,以蘸花法转化拟南芥,筛选获得过表达纯合株系,结合PIF3的突变体材料,对PIF3的节水抗旱功能进行分析。通过节水抗旱表型观察、离体叶片失水率测定、扫描电镜分析气孔等试验,发现拟南芥PIFs转录因子PIF3通过调节气孔开闭影响蒸腾,具有节水抗旱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会杰,李飞,晏云,季新,孙红正[9](2018)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制水稻光敏色素PHYB基因突变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敏色素是植物感受外界环境变化的最重要光受体之一,为研究光敏色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原理,设计水稻光敏色素基因PHYB的靶点,并将目的靶位点连接转化至载体pBUN411,成功构制了PHYB的CRISPR/Cas9表达载体,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由酶切及测序分析显示,转基因阳性植株中有6株靶位点序列发生改变,获得了碱基插入"A"或"T"和碱基缺失1 bp或2 bp的4种突变基因型,且在T0代就获得了纯合突变体。同时,本研究对T1代水稻phyB突变体进行红光照射处理,发现2叶1心期phyB突变体红光照射5 d后,第3节间长度相对于野生型极显着增长。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对水稻PHYB基因进行了定点编辑,为进一步研究PHYB在水稻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3期)

周婷婷[10](2018)在《光敏色素StPHYF在马铃薯块茎形成中的功能鉴定及机制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因其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及高产等性状,对保证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及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马铃薯结薯对光周期敏感性,导致很多马铃薯优良品种无法适应长日照生长条件,造成了生产上的局限性。因此,光周期介导的马铃薯块茎形成机制研究,对马铃薯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及理论指导意义。前人对马铃薯光周期介导的块茎形成机制已经有较多研究,包括以StCOL1为中心的基因调控。目前认为,StCOL1通过结合到StSP5G的启动子上激活StSP5G的表达,进而抑制StSP6A的表达从而抑制马铃薯在长日照条件下结薯,而光敏色素StPHYB则通过稳定StCOL1蛋白参与抑制马铃薯在长日照条件下结薯。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分别干涉马铃薯中5个光敏色素基因(StPHYA、StPHYB、StPHYB2、StPHYE和StPHYF)发现,干涉StPHYF能够促进马铃薯试管薯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对光敏色素F介导的块茎形成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干涉光敏色素StPHYF和StPHYB基因均能够解除长日照对块茎形成的抑制。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分别干涉5个光敏色素基因的马铃薯转基因株系为材料,检测了其试管薯形成表型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证明,在组织培养(异养)条件下,StPHYB和StPHYF的干涉株系都能够在长日照条件下形成试管薯,其它3个光敏色素基因的干涉株系在长日照条件下则不能形成试管薯,且干涉任何一个光敏色素基因对其它光敏色素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由于前期获得的转基因干涉株系的受体基因型为鄂马铃薯3号(E3),试管薯形成对光周期敏感,但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结薯对光周期并不敏感,因此无法验证StPHYF在长日照条件下是否能够抑制马铃薯块茎的形成。为此,我们以一个光周期敏感基因型E109_(sm)(E109)为受体进行转化,获得了StPHYF的转基因干涉株系StPHYFi-E109,并对其在长短日照条件下的异养和自养条件下的结薯表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野生型E109长日照自养及异养两种培养条件下均不能结薯。而干涉株系StPHYFi-E109在长日照自养及异养条件下均能结薯。该结果明确显示,StPHYF基因具有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功能。进一步通过qRT-PCR检测StPHYFi-E109干涉株系中各光敏色素表达量时发现,干涉StPHYF基因没有影响马铃薯其它光敏色素基因的表达。本研究首次证明StPHYF在光周期诱导的马铃薯块茎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2.StPHYF与StPHYB互作形成异源二聚体。研究首先采用农杆菌注射烟草叶片瞬时表达系统进行了StPHYF及StPHYB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tPHYF及StPHYB均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之后利用酵母双杂、BiFC、Co-IP等叁种方法进行系统的蛋白质互作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StPHYF和StPHYB在体内外均能够互作形成异源二聚体。通过将StPHYF和StPHYB分别截短成N端和C端,对二者互作结构域的验证结果证明,二者通过StPHYF的C端与StPHYB的N端互作形成异源二聚体。这些结果表明,StPHYF和StPHYB可能通过形成异源二聚体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光周期敏感性进行调控。3.StPHYF和StPHYB均涉及调控StCOL1蛋白稳定性进而影响块茎形成。研究制备了马铃薯StCOL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干涉株系及其对照非转基因株系中StCOL1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干涉StPHYF和StPHYB转基因株系的StCOL1蛋白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由此说明StPHYF和StPHYB均能介导调控StCOL1蛋白的稳定性,也暗示StPHYF和StPHYB可能通过稳定StCOL1蛋白实现对长日照结薯的抑制。4.干涉StPHYB和StPHYF基因影响了CO-FT途径关键基因StSP5G和StSP6A的表达。前人研究表明,马铃薯StCOL1和StSP5G是块茎形成的抑制因子,而StSP6A和StCDF1是诱导块茎形成的因子,本研究对StPHYF及StPHYB干涉株系中这4个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E3和E109两个受体基因型的转基因干涉株系中,StSP5G的表达显着下降,而StSP6A的表达则显着升高,证明StPHYF和StPHYB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调控确实处于StSP5G和StSP6A的调控链上。但StCOL1表达量并未发生改变的结果进一步表明,StPHYF和StPHYB对StCOL1的调控不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转基因株系StCDF1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没有显着差异,但匍匐茎中的表达却显着升高,这一结果暗示StPHYF可能并未参与调控StCDF1在叶片中的表达,却可能参与调控了StCDF1在匍匐茎中的表达。5.StPHYF介导了块茎形成相关的信号长距离运输。本研究将转基因干涉株系StPHYFi-E109作为接穗,嫁接到非转基因株系E109砧木上,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结果显示,StPHYFi-E109接穗可以诱导E109砧木的匍匐茎结薯,而当以E109作为接穗,StPHYFi-E109转基因干涉株系PHYFi-E109-14作为砧木时,PHYFi-E109-14砧木的匍匐茎则无法形成块茎。由此表明,地下匍匐茎能否膨大形成块茎是由地上部的某种信号决定的,而StPHYF介导了与此相关的信号由地上部向地下部的传递。同时,研究采用qRT-PCR检测了地上部叶片及地下部匍匐茎中块茎形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样显示当接穗为PHYFi-E109-14时,匍匐茎中的StCDF1和StSP6A的表达显着升高。这一结果还暗示,可能还存在另一个信号因子随StSP6A共同从叶片传递到匍匐茎中调控了StCDF1的表达,与StSP6A一起双重保障调控块茎的形成。6.筛选鉴定了StPHYF和StPHYB的互作蛋白及StPHYF调控的下游基因。实验采用马铃薯块茎形成光周期敏感性不同的基因型E20、E26和E108为材料,构建了用于酵母双杂的cDNA文库以筛选互作蛋白。结果显示,全长BK-StPHYF获得28个潜在互作蛋白,StPHYF的C端BK-StPHYF~C为获得48个潜在互作蛋白,StPHYF的N端BK-StPHYF~N获得22个潜在互作蛋白,去除重迭的蛋白,共筛选到79个潜在互作蛋白。StPHYB的N端BK-StPHYB~N获得11个潜在互作蛋白,其中有8个互作蛋白同时出现在StPHYF筛到的互作蛋白中,仅3个为StPHYB~N特有的互作蛋白。其中,与StPHYF互作的bHLH、Zinc finger和NAC转录因子及两个激酶可能在StPHYF的功能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互作的激酶可能涉及到光敏色素或相关蛋白质的磷酸化。同时以E109(PHYFi-E109-13和PHYFi-E109-14)和E3(PHYFi-E3-9和PHYFi-E3-15)转基因干涉株系为材料,采用RNA-seq分析筛选长日照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获得了32个可能受到StPHYF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MADS转录因子可能与块茎形成调控有关,萜烯合成相关基因可能与长距离信号传输有关。这些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光敏色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 PIFs)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到"枢纽"作用,参与调控光形态建成、暗形态建成、非生物胁迫、生物钟、开花、种子萌发、避荫反应等过程。该文主要介绍PIFs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最新研究进展,并对PIFs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为进一步探讨PIFs转录因子的功能及机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敏色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振华,王显亚,刘一灵,张民.光敏色素B整合光温信号精确调控种子萌发[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张梦娇,朱光,陶海霞,陈建民,高勇.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IFs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9

[3].周杨杨,李继刚.植物远红光受体——光敏色素A的研究进展[J].自然杂志.2019

[4].莫晓丽,周子维,把熠晨,武清扬,赖钟雄.茶树光敏色素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量与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9

[5].李亚萍,周孟祺,李稳,程惠敏,谢先芝.光敏色素B在调控水稻苗期株高和生物量中的作用[J].山东农业科学.2019

[6].李振华,徐如宏,任明见,李鲁华.光敏色素感知光温信号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9

[7].李璐,王翔,王状元,曹云,胡格.小麦光敏色素互作因子TaPIF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9

[8].高勇,任小芸,李倩,钱静洁,董锭.拟南芥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IF3节水抗旱功能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9].陈会杰,李飞,晏云,季新,孙红正.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制水稻光敏色素PHYB基因突变体[J].分子植物育种.2018

[10].周婷婷.光敏色素StPHYF在马铃薯块茎形成中的功能鉴定及机制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光敏色素主要的信号传导分子链...光敏色素吸收光谱和日光在开阔地...拟南芥PhyA的光调控入核模式太阳光谱、光敏色素、光合色素...2.3光质调控的低温抗性依赖于光敏光敏色素红光吸收型(Pr)、远红光...

标签:;  ;  ;  ;  ;  ;  ;  

光敏色素论文_李振华,王显亚,刘一灵,张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