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社区资源,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

用好社区资源,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

干方田

摘要:社区资源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社区资源在文学类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实用类文本和地方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和教学实施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

关键词:社区资源;高中语文;教学品质

社区资源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社区资源,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语文的乐趣,更能给学生创设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但是在实践中,因为高中阶段学生升学压力大,社区资源往往被高中的家长、学生教师忽视,除了零星的社会实践,真正从语文学习角度去挖掘社区资源的重要价值的很少。笔者认为,开发利用好这些社区资源,给学生创设广阔的语文学习实践舞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很有必要,能大大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

一、社区资源在文学类文本(特别是山水游记诗歌类)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而这也正要求我们要积极、有效地利用社区资源,服务高中语文教学。

温州曾经留下过很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南朝的谢灵运、东晋的王羲之,近代的张爱玲、现代的朱自清……沿着这些名人的足迹,寻访静态社区文化,品味静态中蛰伏着的文化精灵,其实就是一次语文的精神之旅!

在教授《荷塘月色》中,组织学生以“朱自清温州之旅”为主题的活动,去探寻朱自清先生在温州的踪迹——朱自清故居、仙岩梅雨、老温中等,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朱自清。

学《兰亭集序》,走访了老城区的墨池巷、五马街等与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学习山水诗,组织学生探访谢池巷、池上楼、江心屿。一路参观,一路品读,一路收获。

通过类似这样的学习形式,我们不仅让学生走进了温州文化,而且感受了生活中的语文,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二、社区资源在实用类文本(特别是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新课标对高中生提出的要求。而社区资源中,就蕴藏着提高学生语文应用和拓展能力的资源。温州是一个商业气息浓重的城市,也是一个有着文化积淀的地方。商业让温州显得有活力,文化让温州显得厚重。学习实用类文本,特别是说明文时,笔者就有意识地带入身边的例子。

《景泰蓝的制作》一课中,布置“了解和记录温州某一民俗文化器皿的制作过程”的课后作业。利用团日活动,学生参观了温州市历史博物馆的民俗馆和瓯绣生产公司。走进身边的生活,不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让学生切身体会了工匠精神,增强了地域自豪感。

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温州土特产,从瓯柑、杨梅、枇杷到芋头、甘蔗,学生进行了一次特产寻访之旅。又布置了一道作业,寻访种植人、商贩,上网找资料,模仿《南州六月荔枝丹》,对这些土特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学习《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组织学生开展“温州市区广场文化研究”的活动。在“月是故乡明”专题教学中,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调查学校周边和社区周边的环境污染现象。结合实践活动,学生写出了不少文章,其中一篇《一份给人类的起诉书及刑事审判书》,图文结合,还荣获了当年“温州市中小学生环保征文比赛”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学生时代》《温州商报》《温州都市报》等报刊。

这样的活动,充分挖掘了社区资源的价值,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亲身体会写作者的艰辛,感受到“枯燥的”实用类文本的生活气息,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社区资源在《语言文字应用》教学中的应用

社区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而语言的学习更多地就是来自生活。让学生走进身边的社区,这对学生学好《语言文字应用》,提高“运用祖国语文语言文字”的能力意义重大。

比如,在讲《每年一部“新词典”》时,组织学生寻找温州街头奇特的店面广告或招牌。学生利用寒假街拍到了不少广告招牌:花落谁家(花店)、好西好(温州方言,饰品店)、懒猪画廊(字画店)等。有些学生还通过网络,结合实际,整理出几种给饭店取名的方法:

这些活动使学生发现,温州人不仅会做生意,也很会用语言。

诸如此类活动还有“寻找身边的错别字”“找找丢失的方言词汇”和“温州话为什么没有文字”“组织板报宣传”“到社区送对联”等。走出“封闭的语文课堂”,给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培养了他们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认知力、独特的领悟力。

四、社区资源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丰富的社区资源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是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它也是语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资源。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设计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这对于更大限度地发挥社区资源作用是最有力的促进。

根据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要求,结合地方课程《话说温州》,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笔者设计了《我家住在哪里——温州市区路牌巷名研究》《温州文人踪迹》《温州楹联赏析》《温州人的历史——温州寓言故事赏析》等几个校本课程专题,有效地挖掘了社区教育资源,用课程的形式提升了社区资源的意义。

《我家住在哪里——温州市区路牌巷名研究》,从语文的角度研究温州市区的路牌巷名。学生在了解了路牌巷名的命名知识后,从市区的几个重要路牌巷名入手,寻找每个文字背后隐藏的历史。通过学习,学生发现,温州的很多地名、路名、巷名还是很有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的。比如康乐坊、谢池巷、墨池坊、矮凳桥、灰桥等。通过分析,大致可以看出温州的路牌巷名,从叶适所处的南宋开始,慢慢走向了生活化,比如卖麻桥、灰桥、打绳巷等,而这又和温州商业的不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透过历史的幔帐,学生学会了从文字的表层,“窥探”历史的秘密。而看见历史的面目后,他们又不得不去重新审视自我,审视当下,到底我们的生活中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于是一场关于温州路牌巷名的重新设计开始了,郭公路、榕道、瓯绣街等新名“应运而生”。

《温州文人踪迹》,抓住在温州留下过踪迹的几个重要文人的事迹和作品,带领学生走进温州历史上的文化广场。《温州楹联赏析》《温州人的历史——温州寓言故事赏析》除了介绍一些非常著名的温州楹联和寓言故事外,也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楹联和寓言故事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发现和体会温州文化,在文化中感悟语文。《温州楹联赏析》一课中,还组织学生给学校的亭廊撰写楹联。

五、结语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还是新课程,都要求教育必须变封闭为开放式的社会化教育,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如何转变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开发社区语文资源的认识,让语文活动走进社区,是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发社区课程资源的前提。同时,社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学生有部分时间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外,所以,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很重要。另外,社区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做好评价,可以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或在班级展出优秀作品、评出等级、学分认定等形式给予总结评价。

总之,让学生走进社区,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但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价值,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更科学、更深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周丽君.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构建校外教育体系[J].中国教师报,2006(1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325003)

标签:;  ;  ;  

用好社区资源,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