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腺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OX-2,Survivin,腮腺,多形性腺瘤
性腺瘤论文文献综述
乔柱,邹越,张帅,赵虎[1](2019)在《COX-2、Survivin在不同分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COX-2和Survivin两种因子在不同分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表达情况,研究COX-2、Survivi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不同分型的生物学行为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的表达关系。方法本研究对象收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0年9月~2014年6月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18例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共84例石蜡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设立叁个实验组:A组,基质丰富型20例;B组,其它型24例;C组,细胞丰富型22例)和恶性多形性腺瘤(D组,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8例)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与Survivin蛋白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各组中的定量表达IOD值均呈现依次增强的趋势,存在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分型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OX-2、Survivin的表达不同,随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而增强。(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伟,艾常华,王海鹏,庞凌坤,朱袭嘉[2](2019)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肠造口术,6例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直肠次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直肠吻合术,2例直肠下段有少量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及直肠次全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2~3天肛门排气,住院时间8~12 d。随访3~24(13±3)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除回肠造口4例外,其余8例术后控便较好,3个月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日。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明,王艳艳,姜云惠,蒋小莉[3](2019)在《气管主支气管多形性腺瘤CT表现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气管主支气管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气管主支气管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资料、CT图像及病理结果,结合文献报道总结气管主支气管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特征。结果肿瘤位于气管2例,位于左主支气管1例,位于支气管分叉处偏向右主支气管1例。MDCT图像表现为1例呈椭圆形,2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例呈小息肉样。4例均为腔内生长型带蒂肿块。4例中,2例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肿块实性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其内低密度灶无明显强化。结论气管主支气管多形性腺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观察其CT征象,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单世航,柴华,彭明群,刘灿,代学忠[4](2019)在《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s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Warthin's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术前行MRI检查的21例多形性腺瘤及20例Warthin's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肿瘤在临床特征、常规MRI信号特征、表观弥散系数最小值(ADCmin)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方面的差异,评价ADCmin值及TIC在两种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确定两种肿瘤ADCmin的临界值。结果: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形态、边界、深叶受累、T1WI信号、T2WI信号、信号均匀度及囊变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最大径、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x~2=16.622;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ADCmin值[(1.5±0.28)×10~(-3)mm~2/s]显着高于Warthin's瘤ADCmin值[(0.91±0.1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5,P<0.05),当ADC以1.13×10~(-3)mm~2/s作为临界值时,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及Warthin's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2%和90.9%。结论:在常规MRI基础上应用DWI及动态增强MRI,能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s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并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廖红明,何本超,颜风波[5](2019)在《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1例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右侧耳下无痛性包块30余年入院,查体:右侧耳下可触及大小约9cm×6cm肿物,向上达外耳道及颧弓水平,向下达下颌角,达胸锁乳突肌内侧,活动度尚可,边界清晰,无疼痛。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回示:右侧腮腺多形性腺瘤。预后良好,暂未见复发。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临床上罕见,最好的手术方式是保留面神经的肿物切除术。(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2期)
黄映玲,邹宝昌,王焕鹏,洪良丽[6](2019)在《鼻腔多形性腺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右侧鼻塞10多年"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鼻息肉",予行激光手术,术后鼻塞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再次出现右侧鼻塞,症状逐渐加重,伴嗅觉减退,就诊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于2019-01-09入院。专科情况:右侧鼻腔可见荔枝肉样新生(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连花,王波[7](2019)在《腮腺多形性腺瘤MRI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腮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为手术切除提供可靠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多形性腺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检查资料。结果:25例患者,共33个病灶,21例单侧单发,4例单侧多发。20例肿块呈实性肿块,T1WI像上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像上呈高信号,内可见斑点状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病灶呈均匀轻度强化;4例肿块呈囊实性,实性部分T1WI像上呈等、稍高信号,T2WI像上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像上呈低信号,T2WI像上呈高信号,增强可见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15例行动态增强,13例病灶TIC曲线呈A型,3例病灶呈B型,1例病灶呈C型。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多表现为单发圆形、类圆性肿块,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动态增强TIC曲线类型多可做出正确诊断。(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09期)
徐万林,朱云,卢浩,刘丽敏,沈淑坤[8](2019)在《15例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其病因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15例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4例(26.67%),女11例(73.33%);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39.33岁;3例(20%)复发2次,其余12例(80%)复发1次,平均复发间期是16.3 a。所有患者均采用肿物及下颌下腺切除术(除2例前次手术已切除下颌下腺者外),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结节生长且大多包膜不完整。随访1~13 a,中位随访时间6 a,仅1例(6.67%)患者可疑复发,因其年龄较大,无手术意愿而未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尚不多见,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原发性多形性腺瘤类似,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汪洋,夏亮,胡宇华,张春叶,王丽珍[9](2019)在《基于RNA-Seq分析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核心基因及通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与瘤旁唾液腺腺体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挖掘PA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基因及通路。方法:采用RNA-Seq技术,检测5例PA患者的配对肿瘤与瘤旁唾液腺腺体,筛选2组间差异基因。运用蛋白互作数据库STRING分析预测差异基因所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筛选互作网络中的核心模块及核心基因,分析核心模块中激活的信号通路,预测上述模块与PLAG1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RT-PCR验证核心基因在20例PA患者的配对肿瘤组织及瘤旁唾液腺中的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测得3810个差异基因,其中2021个下调,1789个上调。核心模块中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ER受体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的激活。PLAG1可能通过PHLPP1、LRRK2、β-catenin蛋白与核心模块发生作用。RTPCR显示,核心基因在20例PA样本及其瘤旁唾液腺组织中的差异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核心基因ADCY3、 ADCY5、 ADORA1、 APLN、 APP、 C5、 CCL28、 DRD2、 FPR3、 GABBR1可能在P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为预防PA复发及预后标志物筛选提供思路。PLAG1可能通过PHLPP1、LRRK2、β-catenin间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ER受体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从而诱发PA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胡真真,李道明,金晓朗,王英[10](2019)在《复发性上颌窦多形性腺瘤恶变为肌上皮癌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报告患者,女,44岁,因左侧鼻塞、面部麻木4月余于2018年6月入院,不伴复视、视力下降、涕中带血、头晕头痛等不适。患者曾于1991年在当地医院行左侧上颌黏膜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回示:多形性腺瘤;2001年病情复发,于外院再次行左侧上颌黏膜囊肿切除术,病理回示:上颌多形性腺瘤。本次入院查体:左侧鼻腔狭窄,仅见下鼻甲前端部(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性腺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肠造口术,6例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直肠次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直肠吻合术,2例直肠下段有少量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及直肠次全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2~3天肛门排气,住院时间8~12 d。随访3~24(13±3)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除回肠造口4例外,其余8例术后控便较好,3个月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日。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腺瘤论文参考文献
[1].乔柱,邹越,张帅,赵虎.COX-2、Survivin在不同分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意义[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9
[2].陈伟,艾常华,王海鹏,庞凌坤,朱袭嘉.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2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
[3].陈明,王艳艳,姜云惠,蒋小莉.气管主支气管多形性腺瘤CT表现初探[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4].单世航,柴华,彭明群,刘灿,代学忠.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s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9
[5].廖红明,何本超,颜风波.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黄映玲,邹宝昌,王焕鹏,洪良丽.鼻腔多形性腺瘤1例[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9
[7].陈连花,王波.腮腺多形性腺瘤MRI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8].徐万林,朱云,卢浩,刘丽敏,沈淑坤.15例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9].汪洋,夏亮,胡宇华,张春叶,王丽珍.基于RNA-Seq分析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核心基因及通路[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10].胡真真,李道明,金晓朗,王英.复发性上颌窦多形性腺瘤恶变为肌上皮癌1例[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