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雷电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雷电,抗干扰,瓦尔,分量,损伤,效应,模型。
雷电流论文文献综述
彭珑,赵媛,马鑫晟,张超,胡应宏[1](2019)在《实测雷电流波形反演雷电特征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装在500kV运行线路上的雷电流全波形在线监测装置,获得了一次击于输电线路上的有效雷电流波形。对比于雷电定位系统的查询结果,该有效波形在时间、空间、幅值上与之基本一致。通过MATLAB软件处理采集到的有效波形,并与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对比。借助电磁暂态仿真程序PSCAD,对雷击位置、雷电流幅值及波形特征进行反演,得到了有关雷电流的特征参数,如雷电流峰值、波前时间、半波时间等,从而实现了雷击位置的定位与雷电流的复现,并为雷电流仿真模型的修正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9年05期)
刘亚坤,肖瑶,刘全桢,刘宝全,傅正财[2](2019)在《不同雷电流分量作用下钢合金Q235B的损伤与温升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工业常用材料钢合金Q235B的雷击损伤和温升特性是油罐等防雷保护的关键基础之一。为此,采用模拟雷电流试验方法研究钢合金Q235B的雷击损伤与温升特性,通过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EDS)和显微硬度测量仪观测合金遭受雷击后的表面损伤形貌、剖面损伤组织特征、元素含量变化和显微硬度变化,建立雷电流金属温升模型,分析合金温升变化及其与合金微观损伤组织形貌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幅值为201.2kA的首次短时间回击电流分量作用下合金的损伤面积最大,可达3523.8mm2;转移电荷量为210.1C的末次回击后长持续时间雷电流造成合金的损伤深度最深,为3.0mm;后续短持续时间回击电流分量下合金的损伤深度和温升可忽略不计。电流幅值为404A的末次回击后长持续时间雷电流分量作用下合金剖面在不同温升激励下出现了以马氏体为主相的损伤区、以马氏体与铁素体为主相的过渡区、以铁素体与珠光体为主相的基体的分层结构,损伤区和过渡区的临界形成温度分别为990℃和900℃,损伤区、过渡区和基体的显微硬度分别为450、310和180。(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李顺,行鸿彦,易秀成[3](2019)在《雷电流信号的频谱与陡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双指数函数、Heidler函数、脉冲函数、斜角波函数和半余弦函数5种常见的雷电流模型,指出了各个函数模型之间的关系、各自的优缺点和各个模型的适用范围。选用首次雷击10/350μs波形为标准雷电波,利用傅里叶变换和帕斯瓦尔定理对雷电流波形的频谱、能量和各个雷电流模型的陡度进行了研究,得出90%以上雷电流能量集中在20 kHz以内,给出各模型的参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可为雷电防护和电子设备的冲击试验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18期)
罗强,黄金鹏,姜雯雯,段雁超[4](2019)在《风机叶片雷电引下线雷电流传导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引下线是风机叶片防雷系统的组成部分,是雷电流传导的重要结构。建立了引下线通时变雷电流的电磁-热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分析了电流在引下线中的传导机理,雷电流分布有很强的趋肤特性。提出衡量引下线材料利用率的方法,结合温升特性分析了引下线时变电流传导特性。进而计算了不同引下线结构(单芯引下线和多芯引下线)的瞬态电流分布和温度分布,分析了其材料的利用率和温升特性。结果表明:单芯引下线材料利用率较低,增加横截面积材料利用率不能有效提高;多芯引下线材料利用率高,芯数越多,材料利用率越高,温升越小,同时需要芯线之间有一定的绝缘处理。数值计算分析结果为风机叶片雷电引下线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及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9年04期)
李路,冉亮[5](2019)在《基于CS架构的雷电流信号智能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对雷电流的智能检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CS架构的雷电流信号智能检测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设计分为信号检测算法设计和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采用非平稳时变信号模型进行雷电流信号建模,提取雷电流信号的扫频特征量,经门限检测后定位到突发电流输出位置,在信号的时域分布上提取雷电流信号的矩峰度系数,结合雷电信号的冲激响应特征量进行频谱特征分离,使用带宽因子进行检测门限设计,实现对雷电流信号的窄带干扰检测。在C/S构架下进行雷电流信号智能检测系统的硬件开发设计,结合DSP进行信号集成处理芯片开发,硬件模块分为信号采集模块、信号滤波检波模块、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等。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雷电流信号检测的准确性较高,抗干扰性较好。(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7期)
邓红雷,夏桥,周晨,王海燕[6](2019)在《基于监测雷电流的输电线路雷击实时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雷击风险评估没有反映雷电对输电线路时变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监测雷电流的输电线路雷击实时风险评估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规程法计算反击耐雷水平,并对历史雷电定位数据进行筛选统计,拟合出极端雷电流的GEV概率分布,采集实时监测的雷电流数据,建立了基于GEV分布的反击闪络时变概率计算模型。联合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和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实现了从杆塔到线路的雷击实时风险评估。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惠州电网线路,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9年03期)
李婷,翟园,孙妍,高鸿[7](2019)在《延安地区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特征及计算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陕西省雷电定位系统资料分析了延安地区2009—2012年的雷电流数据,并对多种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引入雷电流概率密度公式,列举实例,分析了各累积概率公式所拟合的曲线与实测值所绘制曲线的误差,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该地区带有未知系数α、β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计算公式,利用Matlab的Cftool工具中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对地闪进行拟合,求出拟合误差最小和拟合效果最好时的α、β值,得出了该地区更为精确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地区2013年的雷电流数据对推导出的公式进行了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正闪的平均雷电流幅值明显大于负闪,而负闪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比正闪的分布相对更集中;正闪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的分布曲线比较平缓,而负闪的相对比较陡峭;利用规程公式拟合的曲线与实测值对应的曲线差异较大,而利用IEEE Std和CIGRE推荐公式分别拟合的曲线与实测值对应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相比规程公式IEEE Std的误差明显减小;当α=36.04,β=4.349时,拟合误差最小,拟合效果最好,并且发现雷电流I_c在0~150 kA时,拟合误差在-0.025~0.018,当I_c=35 kA时,拟合误差最大,为0.025,当I_c大于150 kA时,拟合误差趋于0.(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黄瑞涛,段艳涛,石立华,刘波[8](2019)在《用于测量雷电流的全光纤电流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流测量是研究雷电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此,本文研究了一种用于测量雷电流的全光纤电流传感器。首先,介绍了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组成;其次,在实验室中对该传感器的响应速度、测量精度及测量范围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响应速度为微秒级,可测量范围在1 k A~100 k A,动态范围大于40 dB,测量误差小于5%,测量波形与标准的Pearson电流探头测试波形相比一致性较好,该研究为雷电流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叶强[9](2019)在《抗干扰型雷电流记录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已成为信息化技术中的一大公害,雷电流特征参数的测量对于雷电研究和雷电防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雷电流记录装置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雷电流监测需求,传统装置通常只能获取雷电流的峰值、极性、发生时间等简单参数,且容易受到干扰,错误地将环境中的噪声当作雷击并记录下来,存储效率低下。本课题针对传统雷电流记录装置的不足,设计了具备抗干扰特性的雷电流记录装置,在获取雷电流特征参数并复现雷电流波形的同时,还可以剔除噪声信号,只保留真实的雷击数据,提高了雷电流监测的准确性。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功能和指标要求,设计了雷电流记录模块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整体架构,分析了各功能模块的作用;2、采用冗余设计信号调理通道的方式,结合数据处理算法,实现雷电流记录的抗干扰特性;3、分析了雷电流记录模块的功能需求,根据需求完成模块各部分的芯片选型,实现了单通道20MSPS的采样率和波形记录时长可达100ms的双通道雷电流波形存储系统;4、根据雷电流记录模块复杂的工作环境,设计了可靠的硬件架构和丰富的通讯接口,使之具备稳定的运行能力和灵活进行组网能力,实现大区域范围内的多点实时雷电监测。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设计了低成本、便携的抗干扰型雷电流记录模块,实现了高精度(12bit分辨率)波形采集、大时间跨度(100ms)雷电流波形记录和噪声信号剔除等功能,使之能广泛适用于风电、电力、铁路等各行业。(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0)
孙晋茹,姚学玲,许雯珺,陈景亮,吴翊[10](2019)在《雷电流分量对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雷击损伤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时序组合方式的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fibrereinforced plastics,CFRP)层合板的雷击损伤特性,通过雷击损伤区域形态观察,红外温度测试,C扫描探测等手段,对比了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CFRP的雷击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研究影响CFRP雷击损伤深度和面积的因素,并探索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在CFRP层合板上的散流特性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CFRP层合板的雷击损伤类型包括纤维断裂、烧蚀,树脂热解,铺层分离等。在论文实验条件下,当雷电流A、B、C及D分量连续作用时,损伤面积达2 790 mm2,损伤深度约为1.28 mm。在多重连续雷电流脉冲作用过程中,雷电损伤深度主要与上升梯度高的雷电流A及D分量产生的局部热效应、冲击力效应及介质击穿有关;而CFRP层合板雷击损伤面积与表面温度的增加主要受到作用时间长、转移电荷量大的雷电流C分量的影响。对多重连续雷电流损伤效应的研究能够加深对雷击作用过程的理解,为CFRP雷电直接效应测试标准的完善、CFRP结构的优化和设计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雷电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工业常用材料钢合金Q235B的雷击损伤和温升特性是油罐等防雷保护的关键基础之一。为此,采用模拟雷电流试验方法研究钢合金Q235B的雷击损伤与温升特性,通过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EDS)和显微硬度测量仪观测合金遭受雷击后的表面损伤形貌、剖面损伤组织特征、元素含量变化和显微硬度变化,建立雷电流金属温升模型,分析合金温升变化及其与合金微观损伤组织形貌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幅值为201.2kA的首次短时间回击电流分量作用下合金的损伤面积最大,可达3523.8mm2;转移电荷量为210.1C的末次回击后长持续时间雷电流造成合金的损伤深度最深,为3.0mm;后续短持续时间回击电流分量下合金的损伤深度和温升可忽略不计。电流幅值为404A的末次回击后长持续时间雷电流分量作用下合金剖面在不同温升激励下出现了以马氏体为主相的损伤区、以马氏体与铁素体为主相的过渡区、以铁素体与珠光体为主相的基体的分层结构,损伤区和过渡区的临界形成温度分别为990℃和900℃,损伤区、过渡区和基体的显微硬度分别为450、310和18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电流论文参考文献
[1].彭珑,赵媛,马鑫晟,张超,胡应宏.实测雷电流波形反演雷电特征参数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9
[2].刘亚坤,肖瑶,刘全桢,刘宝全,傅正财.不同雷电流分量作用下钢合金Q235B的损伤与温升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李顺,行鸿彦,易秀成.雷电流信号的频谱与陡度性能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9
[4].罗强,黄金鹏,姜雯雯,段雁超.风机叶片雷电引下线雷电流传导仿真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9
[5].李路,冉亮.基于CS架构的雷电流信号智能检测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6].邓红雷,夏桥,周晨,王海燕.基于监测雷电流的输电线路雷击实时风险评估[J].电瓷避雷器.2019
[7].李婷,翟园,孙妍,高鸿.延安地区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特征及计算公式[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黄瑞涛,段艳涛,石立华,刘波.用于测量雷电流的全光纤电流传感器[J].光电工程.2019
[9].叶强.抗干扰型雷电流记录模块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
[10].孙晋茹,姚学玲,许雯珺,陈景亮,吴翊.雷电流分量对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雷击损伤效应[J].高电压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