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催化净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催化,催化剂,泡沫,效应,陈化,异质,单质。
催化净化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一文中研究指出"领先的技术,一流的质量,快速的服务,全面的支持"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威孚力达"),是威孚高科(000581)旗下以汽车、摩托车、非道路机械尾气后处理、工业废气净化为主导产业的控股子公司。2004年,威孚力达与外方合资,成立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威孚环保"),专业从事催化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集后处理系统集成(本文来源于《汽车与新动力》期刊2019年05期)
罗利萍,唐林茜,周子众,杨艳,黎云祥[2](2019)在《沉淀陈化对Ce_(0.7)Mn_(0.3)O_x催化净化柴油车尾气碳颗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沉淀陈化法制备了Ce∶Mn摩尔比为7∶3的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Ce_(0.7)Mn_(0.3)O_x-PR),并使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对所制备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陈化过程可有效促进Ce_(0.7)Mn_(0.3)O_x-PR催化剂晶粒的生长,稳定催化剂的织构性质,且明显有利于Mn离子进入CeO_2晶格,减少MnO_x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聚集.Mn离子进入CeO_2晶格可有效增加Ce_(0.7)Mn_(0.3)O_x-PR催化剂的晶格氧和氧空位,从而有助于其表现出更优异的碳颗粒催化氧化性能.所制备的Ce_(0.7)Mn_(0.3)O_x-PR催化剂对碳颗粒催化氧化的起燃温度(T_(50))为362℃、完全转化温度(T_(90))为419℃,该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共沉淀法所制备的Ce_(0.7)Mn_(0.3)O_x-CP催化剂的性能(T_(50)、T_(90)分别为376℃、457℃).(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顾洁,胡星梦,牛永红,修诗博,王嘉琦[3](2019)在《活性炭/TiO_2光催化净化室内甲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兼具吸附和催化性能的新型复合催化剂活性炭/TiO_2。考察了不同吸附材料、形状、辐射照度等条件下对甲醛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在负载TiO_2后吸附效果有所加强,负载不会影响活性炭本身的吸附效果,同等工况下,球状催化剂比粉状催化剂降解效率好,球状催化剂用UV-340型紫外灯在辐射照度18.5μW/cm~2工况下照射3 h,甲醛降解率达到84.9%。(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倪书权,高凤雨,唐晓龙,易红宏,王成志[4](2019)在《柔性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净化气态污染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灰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高效、廉价的催化净化材料作为污染治理技术的核心之一,其研发意义非凡。以柔性材料为基底制备的新型整体式催化剂因催化活性高、加工成型简单、应用灵活、易于实现催化剂原位再生等优点,成为环境催化领域发展的一个新兴热点方向。本文介绍了以金属泡沫、有机泡沫以及纤维等柔性材料为载体的催化剂特性和应用领域,重点阐述了上述柔性负载型催化剂的典型合成过程及其对气态污染物(如NOx、甲苯、甲醛等)的催化性能和净化机制,综述了其在脱硝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包括抗硫耐水机理、纤维滤布催化剂的协同除尘脱硝能力以及碳泡沫催化剂的高效催化性能等。通过总结分析柔性负载型催化剂阶段性研究成果、应用现状以及实际应用问题,进一步展望其在环境催化净化领域的研究方向、重点和难点。催化剂黏结性、活性、稳定性的提升以及移动床反应器-催化剂的匹配设计与优化都将是柔性高效一体式催化剂的研发重心所在,此类催化剂的成功研发将会为中小型燃煤炉窖尾气的催化净化提供技术核心与保障。(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2期)
王胜,程昊,王树东[5](2019)在《典型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氧化物(NO_x)和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排放是导致雾霾、臭氧等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诱因。为了改善大气污染现状,NO_x和VOCs在"十二五"和"十叁五"期间,相继被列入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范畴。国家及相关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来限制NO_x和VOCs的排放。为此,进行了NO_x和VOCs净化技术的开发。重点围绕焦炉烟气低温、含硫、高水蒸汽含量工况,进行了选择催化还原技术的开发,开发的V-W-Ti催化剂能够在(220~300)℃、(300~600) mg·Nm~(-3) SO_2、12vol.%~20vol.%条件下,实现NO_x净化效率高于93%,该技术成功应用于20多个焦炉烟气脱硝项目,可以年减排30 kt的NO_x,产生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该技术亦成功应用于电厂锅炉烟气脱硝和硝酸尾气脱硝工业项目。在VOCs净化技术方面,催化净化技术由于具有高的脱除精度,仍是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主流技术。而具有优良活性和稳定性燃烧催化剂开发是实现VOCs高效净化的关键。为此,进行了兼具广谱和专一性燃烧催化剂及VOCs催化净化工艺的开发。重点围绕对苯二甲酸尾气、丙烯酸尾气和丙烯腈尾气,进行了燃烧催化剂的开发。通过研究载体晶相、形貌、金属氧化物价态与催化氧化性能间的构效关系,解决了催化剂耐卤素、耐高温水热以及催化剂的催化燃烧选择性问题,并进行相关工艺的开发,完成了对苯二甲酸尾气、丙烯酸尾气、聚烯烃尾气的催化净化工业示范和应用。同时相关技术还推广应用于涂装、印染等过程VOCs治理过程,累计完成7个工业项目,形成了完善的VOCs成套催化净化技术体系。(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9)
雷奔,孙明禄,冉茂希,李佳芮,陈鹏[6](2019)在《Ag/AgCl-LaCO_3OH纳米棒可见光催化净化NO的性能增强及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叁元Ag/AgCl-LaCO_3OH纳米棒光催化剂.将Ag/AgCl引入LaCO_3OH(LCO)纳米棒后,可同时实现光吸收范围紫外光区拓展至可见光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可见光照射下,金属Ag单质等离子共振(SPR)效应诱导电荷-空穴有效分离,使其热电子传输至LCO样品缺陷能级.随后表面O_2捕获光生电子产生超氧自由基·O_2-,该自由基对氧化NO过程起主导作用.空穴可以迁移至AgCl表面与Cl~-相互作用转化Cl~0,直接参与氧化NO后再还原为Cl~-, Cl~-再与Ag~+结合生成AgCl,有效避免了AgCl的光腐蚀.优化过后的Ag/AgCl-LaCO_3OH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净化NO去除率高达54.0%,远高于纯的LCO(3.1%)和Ag/AgCl(8.0%)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实时动态监测Ag/AgCl-LaCO_3OH光催化氧化NO的反应过程,结合自由基捕获结果,从分子层面揭示其反应机理,并提出Ag/AgCl-LaCO_3OH光催化性能增强机制.本研究结果对等离子体基半导体复合材料光催化反应机理及环境净化应用提供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14期)
何文杰[7](2019)在《Bi单质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净化NO_x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优质的空气是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必要条件,污染气体组分中的NO_x被吸入后会刺激咽喉及肺部等器官,甚至影响神经系统造成大脑损伤,并有致毒致癌作用,极大地危害了生命健康。近些年,光催化氧化作为利用可持续能源太阳能去除低浓度NO_x的技术被广泛研究。在这篇论文中以探究金属Bi单质等离子效应的影响和构建高效新型铋系半导体光催化剂为目标,首先构建了单质Bi/BiPO4体系,研究了单质Bi等离子体效应和表面氧空位对于催化剂光吸收和电子-空穴对分离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其电子结构;然后构建了单质Bi/Bi4MoO9体系,研究了以铋系材料做核,单质Bi作壳的核壳结构对于光催化剂催化活性促进的作用,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单质Bi的作用方式。最后通过还原剂量的变化构建了多元异质结体系Bi2O3/Bi2W06和Bi/Bi2O3/Bi2WO6体系,通过调控催化剂材料结构成分控制单质Bi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和异质结效应的协调影响,系统的研究了两种效应对于激活无定形钨酸铋的影响。叁个体系都利用原位红外研究其催化氧化污染物的过程反应,为拓宽催化剂光响应区域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和构建高效光催化剂提供了可行思路和理论依据。具体结论得出如下:(1)单质Bi/BiPO4体系催化剂(BP):本研究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出六方相BiPO4,再经过NaBH4还原在BiPO4表面负载Bi单质,制备出单质Bi/BiPO4复合光催化剂,并将制备的光催化剂应用于空气中低浓度NO的净化。通过XRD(X-ray diffraction,X 射线衍射)、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扫描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透射电子显微镜)、UV-vis DRS(UV-visible diffuse-reflectance spectru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 ESR(electron spin-resonance spectroscopy,电子自旋共振)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催化剂可见光催化氧化NO的反应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分析,结合ESR对自由基的捕获结果,提出了其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单质Bi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促进了BiPO4对可见光的吸收。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氧缺陷的存在使得在磷酸铋的价带和导带之间形成了中间能级,有利于价带电子的跃迁,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单质Bi还充当储存和转移BiPO4导带上电子的媒介,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和迅速转移使得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降低。通过Bi单质的等离子体效应使BiPO4转化为可见光响应的高性能光催化剂。本文对于Bi单质基等离子体光催化的研究和气相光催化反应机理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2)单质Bi/Bi4MoO9体系催化剂(BMO):Bi4MoO9由于其很正的价带位置(3.48eV)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一种针对大气污染物矿化的催化剂。然而较高电子-空穴对复合率和较宽的禁带使得其光催化活性并不理想。为了提高钼酸铋的电荷分离率,改变钼酸铋在可见光条件下催化氧化NO的能力,本工作采用传统的水热法合成了立方相Bi4MoO9,在室温条件下,通过一种简单的化学还原方法在本底Bi4MoO9的基础上原位负载单质Bi,并利用Bi金属等离子体效应和构建的氧缺陷能级,辅助提高电子-空穴对的分离率。在可见光(λ>420nm)照射条件下,利用Bi/Bi4MoO9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氧化去除NO。改性后的样品对NO去除率最高可达(57.2%),远远超过纯Bi4MoO9(对NO的去除率为12.7%)。活性的增强可归因于光吸收和电荷分离效率的提高,其受益于Bi金属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和氧缺陷构建的缺陷能级。本实验同时基于原位红外光谱研究提出了光催化氧化NO的反应机理。此研究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激活非可见光响应半导体,以便用于高效可见光光催化。(3)Bi/Bi2O3/Bi2WO6体系催化剂(BWO):由于快速的电荷复合速率,无定形半导体通常光催化效率极低。在这项工作中,为了激活无定形Bi2WO6,Bi2O3和Bi颗粒依次沉积在其表面上,通过NaBH4在室温下直接地原位化学还原无定形Bi2WO6。在得到的叁元Bi/Bi2O3/Bi2WO6中,良好形成的异质结(即Bi-Bi2O3和Bi2O3-Bi2WO6)和Bi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都有助于电荷载流子浓度的增加,有效的e-/h+分离然后增强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复合物中Bi,Bi2O3和Bi2WO6的摩尔比可以通过NaBH4的剂量来调节,因此可以调节每个异质结(即Bi/Bi2O3或Bi2O3/Bi2WO6)的量以及SPR效应的强度。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NO去除试验表明,BWO-0.8(0.8表示NaBH4与Bi2WO6的摩尔比)的最大NO去除效率为55.4%,远高于原始无定形Bi2WO6(10%)。增强的活性可归因于Bi金属的SPR效应和异质结效应的平衡,使得它们的总体贡献最大化。通过原位FT-IR对光催化NO氧化的途径研究表明NO转化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硝酸盐。目前的工作可以提供一种激活非晶半导体以实现有效可见光光催化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对单质Bi等离子体效应、表面氧缺陷和异质结效应组合作用的研究,为对于宽带隙铋系半导体材料或无定形半导体材料的激活提供实验理论依据,对光催化材料催化氧化环境污染物NO的过程反应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同时也为光催化技术非均相气-固相反应应用于大气污染物控制走向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9-03-22)
王红[8](2019)在《绝缘体基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净化NO_X的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低浓度的NOx排放到空气中,不仅威胁着人类健康生活,而且会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和PM2.5等二次污染的环境问题。可见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保,可直接利用清洁的太阳能驱动,对于低浓度污染物的净化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因此,为了能实现光催化技术的环境应用,所使用的光催化剂不仅需要拥有高效可见光催化性能,还应满足性能稳定,低成本,储量丰富,廉价易制备等方面的要求。陶瓷,玻璃和建筑水泥是身边随处可见的廉价材料,其主要成分多为地球上含量丰富、便宜易得的绝缘体,如:CaSO_4,SrCO_3,BaCO_3等。这些材料之所以被称为绝缘体,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禁带宽度比半导体材料的更宽一些,自然状态下太阳光中的光子能量不足以将其激发。因此,光催化研究者几乎没有将其考虑作为光催化剂,从而一直被忽视。最近,董帆等人发现有缺陷的绝缘体,由于在禁带中有缺陷介导的中间能级的形成,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示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如果对绝缘体材料进行改性,使其具有高效可见光催化作用,那么绝缘体将会成为最佳光催化剂候选者。因此,借鉴对宽带隙半导体光催化剂改性的方法,本文中我们采用构建绝缘体基异质结的方法,诱导光生电子从半导体高效分离、转移至绝缘体,实现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我们利用常温化学沉淀法制备绝缘体碳酸钡和碘氧化铋复合的绝缘体-半导体异质结,通过紧密结合界面处原子之间的共价相互作用,预先形成电荷传输通道,利用电势差驱动光生电子被有效分离并定向传输至绝缘体导带。这些大量的自由电子促进自由基的生成,将NO优先氧化为高价态中间产物,促进终产物的生成。构建含有大量自由电子的硫酸钙-碘氧化铋异质结界面,利用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绝缘体基异质结界面富电子环境对光催化NO净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发现界面富电子环境可以将难净化污染物有效活化后,促进其向终产物转化,而且可以生成新的活性物种为惰性污染物提供新的转化途径,从而达到高效、无毒的光催化净化过程。此外,绝缘体基异质结光催化净化Nox反应机理仍未被探究,我们基于原位红外表征手段阐明绝缘体基异质结光催化净化NO反应过程,发现绝缘体基异质结能通过NO→NO~+和NO_2~+→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路径高效将NO转化为无毒的终产物。这为探索地球含量丰富的绝缘体作为可见光催化提供了大量机会,并且还提供了对气相光催化和控制空气污染中的作用机制的新理解。(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9-03-22)
陈鹏[9](2019)在《光催化剂电子结构调控及其光催化净化NO的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加快的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全球性环境和能源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大气环境中低浓度NO_x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和消耗臭氧(O_3)的一个重要因子,各种大气污染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并危害人体健康。太阳能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经济、环保且高效的新型技术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实现温和条件下对低浓度NO_x的高效稳定去除并且转化为终产物硝酸盐。生成的硝酸盐可以通过水洗或者雨水冲刷而转入到液相中而被去除。因此,光催化技术用于治理低浓度空气污染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前景。半导体光催化剂在环境修复和能源转换中表现出良好的前景。但是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许多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仍然不够理想。而制约其光催化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是它们的电子结构。典型的非金属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剂类石墨相氮化碳的π-共轭平面结构使得离域的光生载流子面内随机传递,同时层间较弱的范德华力也不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层间传递,从而导致了光生载流子分离率低,光催化活性不够理想。而典型的铋系半导体光催化剂碳酸氧铋具有相对较宽的带隙,从而导致其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分离及迁移受到阻碍,进而使其在实际的光催化净化环境污染物的应用中表现出不够理想的光催化活性。由此,探索与研究调控半导体光催化剂内部电子结构的有效策略去增强光生载流子高效分离与传输以促进光催化性能的工作是急需深入推进的。此外,光催化氧化NO过程的毒副产物(如:NO_2)的累积不仅会抑制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而且释放到空气中会产生二次污染,但是中间毒副产物的转化路径尚不明确。因此,探索NO氧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终产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反应机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不同的策略来调控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Ⅰ)、通过不同类型催化剂的耦合来实现电子结构的调控从而制备了具有特殊载流子循环机制的光热催化剂。通过室温沉淀法直接合成不同摩尔比的MnO_x/g-C_3N_4,并发现其表现出良好的光热协同催化氧化NO的性能。MnO_x/g-C_3N_4光热协同催化NO产生积极作用并且形成重要的催化循环机制.具体过程是光生电子(e~-)转移到MnO_x上参与光热协同的还原循环(Mn~(4+)→Mn~(3+)→Mn~(2+)),且低价Mn离子易给出电子(e~-)与光生空穴(h~+)相结合而诱导逆向的循环(Mn~(2+)→Mn~(3+)→Mn~(4+)),使活性氧空位再生.通过MnO_x(Mn~(4+)/Mn~(3+)/Mn~(2+))变价而产生的活性氧(O~-)可将中间产物(NOH和N_2O_2~-)氧化为终产物(NO_2~-和NO_3~-)。(Ⅱ)、通过原位共掺杂O/La元素调控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从而构建了具有定向电子传递通道的高效光催化剂。通过尿素与La_2(CO_3)_3共热解制备了O/La共功能化无定形氮化碳。提出了一种定向电子传递途径(L2→La→L1→O)。电子局域可以直接活化O_2和NO分子,并显着促进活性物质(如·O_2~-和·OH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提高光催化效率。经过优化后的电子结构,可使g-C_3N_4的光催化效率由原来的35.8%显着提高到50.4%,并可循环使用。(Ⅲ)、通过调控晶面暴露来实现电子结构的调控从而制备出了暴露晶面决定的电子传递方向和吸附活化模式的光催化剂。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分别具有{110}面和{001}面暴露的纳米片堆迭的花状Bi_2O_2CO_3和均匀分散纳米片Bi_2O_2CO_3。由于{110}和{001}面上原子排列的差异,001-BOC在吸附活化过程中使NO转化为NO~-或顺式N_2O_2~(2-),而110-BOC则诱导NO吸附活化为NO~+或N_2O_3。Bi_2O_2CO_3的{001}面可促进中间体氧化成最终产物(NO_3~-)并增强NO_3~-解吸。这些在{110}和{001}面上的不同吸附活化模式基本上决定了光催化氧化NO转化途径依赖于不同晶面的暴露。根据实验结果可证明以上叁种方法均可以实现对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调控,并提升光催化剂对NO的去除效率。通过对比叁种方法,可明显发现原位共掺杂O/La元素去调控氮化碳的电子结构可获得最优异的可见光催化净化NO的性能。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调控电子结构将直接影响目标污染物(NO)的吸附活化从而诱导出不同的中间产物并决定其转化为终产物的途径。此外,结合实验表征、原位红外技术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阐明了反应过程中累积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探究了活性自由基物种的生成途径,揭示了光催化氧化NO反应机理,最终提出了提高光催化活性并有效抑制中间毒副产物的新策略。本研究为深入认识光催化净化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和毒副产物的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撑,最终实现了光催化空气污染的安全高效净化。(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9-03-21)
祝佳女,陈煜泉,蔡少卿,马伶俐,范黎平[10](2019)在《化工企业实验室有机废气光催化净化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催化氧化技术以其温和高效、低廉、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之一。本工程采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对浓度低、风量大的实验室有机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处理设备出口甲醇和非甲烷总烃的浓度分别不高于0.5264和0.18 mg/m3,去除率分别可达98.0%和99.8%。处理系统污染物排放浓度和去除率均满足《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 2015-2016)规定。处理设备出口甲醇和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速率均不超过8.13×10-3和1.72×10-2 kg/h,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要求。工程实例证明光催化氧化工艺对低浓度有机废气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且成本低廉。(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催化净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沉淀陈化法制备了Ce∶Mn摩尔比为7∶3的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Ce_(0.7)Mn_(0.3)O_x-PR),并使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对所制备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陈化过程可有效促进Ce_(0.7)Mn_(0.3)O_x-PR催化剂晶粒的生长,稳定催化剂的织构性质,且明显有利于Mn离子进入CeO_2晶格,减少MnO_x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聚集.Mn离子进入CeO_2晶格可有效增加Ce_(0.7)Mn_(0.3)O_x-PR催化剂的晶格氧和氧空位,从而有助于其表现出更优异的碳颗粒催化氧化性能.所制备的Ce_(0.7)Mn_(0.3)O_x-PR催化剂对碳颗粒催化氧化的起燃温度(T_(50))为362℃、完全转化温度(T_(90))为419℃,该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共沉淀法所制备的Ce_(0.7)Mn_(0.3)O_x-CP催化剂的性能(T_(50)、T_(90)分别为376℃、45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催化净化论文参考文献
[1]..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J].汽车与新动力.2019
[2].罗利萍,唐林茜,周子众,杨艳,黎云祥.沉淀陈化对Ce_(0.7)Mn_(0.3)O_x催化净化柴油车尾气碳颗粒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9
[3].顾洁,胡星梦,牛永红,修诗博,王嘉琦.活性炭/TiO_2光催化净化室内甲醛的实验研究[J].应用化工.2019
[4].倪书权,高凤雨,唐晓龙,易红宏,王成志.柔性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净化气态污染物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5].王胜,程昊,王树东.典型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技术[C].第十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2019
[6].雷奔,孙明禄,冉茂希,李佳芮,陈鹏.Ag/AgCl-LaCO_3OH纳米棒可见光催化净化NO的性能增强及反应机理[J].科学通报.2019
[7].何文杰.Bi单质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净化NO_x的机理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9
[8].王红.绝缘体基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净化NO_X的反应机理[D].重庆工商大学.2019
[9].陈鹏.光催化剂电子结构调控及其光催化净化NO的反应机理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9
[10].祝佳女,陈煜泉,蔡少卿,马伶俐,范黎平.化工企业实验室有机废气光催化净化工程实例[J].广东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