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弯孢论文_李慧杰,李明,金鹏,郭文丽,王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月弯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月,叶斑病,基因,载体,核糖体,睾酮,孕酮。

新月弯孢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杰,李明,金鹏,郭文丽,王雪[1](2019)在《新月弯孢霉CICC40301催化4–烯–3–酮甾体化合物羟基化反应产物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状真菌是工业上甾体微生物羟基化反应菌种的主要来源.本文首次报道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转化孕酮、雄甾–4–烯–3,17–二酮和睾酮及其对应产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核磁共振方法分析了相应的主要转化产物,鉴定结果为:C17α–羟基孕酮、C14α–羟基4AD、C15–羟基睾酮,其中新月弯孢霉CICC40301转化孕酮生成的产物C17α–羟基孕酮是用于合成氢化可的松等多种甾体药物的重要中间体,C14α–羟基4AD是合成抗肿瘤化合物C14α–羟基–3,6,17叁酮的关键前体.(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新华,高金欣,高士刚,刘铜,陆志翔[2](2019)在《玉米新月弯孢叶斑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弯孢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也是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0多年来,国内外在该病害发生规律、致病性分化与诱导抗性机理、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就该病害优势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ijn]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因子与生理分化机理、毒素结构鉴定、毒素合成与调控、诱导抗病性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玉米弯孢叶斑病防控技术的创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克心[3](2018)在《铁离子对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有性世代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弯孢叶斑病(Maize Curvularia Leaf Spot)是玉米生产重要的叶部病害,给我国玉米产业造成严重威胁。该病害主要由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侵染引起,有性世代为月状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lunata)。植物病原真菌有性世代发育主要受MAT基因调控,MAT基因在细胞间的识别以及假囊壳和子囊的形态建成等方面起主要作用。而在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金属离子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新月弯孢菌为研究对象,探究重要金属离子对其有性世代发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铁离子通道关键基因酶基因(NPS6和Ftr1)和胞内铁载体生物合成酶基因(非核糖体肽合成酶2,NPS2)对新月弯孢菌有性世代发育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交配型MAT基因在新月弯孢菌生长发育及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新月弯孢菌有性世代奠定了理论基础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种金属离子对新月弯孢菌有性世代发育的影响在Sach’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Fe~(3+)、Cu~(2+)、Zn~(2+)、Mn~(2+)四种金属离子诱导新月弯孢菌产生有性世代,发现Fe~(3+)对假囊壳及子囊的产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Zn~(2+)对子囊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Mn~(2+)对假囊壳及子囊产生无显着影响,Cu~(2+)对假囊壳的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当培养基中Fe~(3+)浓度为250μM时,对其有性世代促进作用最明显,过高或过低的Fe~(3+)浓度对新月弯孢菌的有性世代发育均有一定抑制作用。2.铁离子通道关键基因酶基因和胞内铁载体生物合成酶基因对新月弯孢菌有性世代发育的影响构建了新月弯孢菌ClNPS2基因敲除载体,利用ATMT技术获得交配型MAT1-1菌株的突变体ΔClnps2。以野生型MAT1-2菌株CX-3和MAT1-1菌株ZD958对峙培养为对照,分别采用菌株CX-3的ClNPS6、ClFtr1和ClNPS2突变体与菌株野生型ZD958对峙培养,结果发现,铁离子通道关键酶基因ClNPS6及ClFtr1基因缺失后对假囊壳和子囊的产生无显着影响,但胞内铁载体生物合成酶基因ClNPS2缺失后导致子囊及子囊孢子发育不良,外施Fe~(3+)可以部分恢复。3.交配型基因对新月弯孢菌有性世代发育的影响Southern blot试验证明,在新月弯孢菌中MAT基因为单拷贝。构建新月弯孢菌ClMAT基因的敲除载体,获得ΔClmat1-1和ΔClmat1-2。突变体在生长速率、产孢量及抗逆应答方面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但ΔClmat1-2菌落颜色明显变浅并且气生菌丝减少,ΔClmat1-1菌落气生菌丝较野生型减少。同时发现ΔClmat1-2孢子萌发率降低,在5h时最高为72%,ΔClmat1-1孢子萌发时间滞后,随着萌发时间的增加萌发率逐渐与野生型相同。在抗逆性、离子渗透与细胞壁完整性等指标的检测中发现,突变体对其不敏感。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突变体致病力减弱。通过对峙培养诱导有性世代发育时发现,MAT基因缺失后,有性世代发育不良。(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慧杰[4](2018)在《新月弯孢霉CICC40301转化3-酮-4-烯甾体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甾体药物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类重要药物,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抗毒、抗肿瘤等多种疾病以及用于生育控制。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十分复杂,其药理活性的高低取决于特定位点的取代基。化学合成法应用于甾体化合物合成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的选择性较差、步骤多,尤其是在甾体母核的特定位点引入氧原子。而微生物转化法具有专一性强,立体选择性较高,副产物少等优点,故常用于留体药物及中间体的合成。已报道的具有甾体转化活性的微生物多达1500种,但成功应用工业生产的菌株有限。因此筛选新型菌株对于改进甾体生物转化效率和拓宽微生物催化在甾体工业中的应用范围至关重要。工业上主要利用丝状真菌催化甾体化合物特定位点的羟基化反应,如利用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在11-脱氧皮质甾醇(RS)的C11β位引入羟基生产具有抗炎活性的氢化可的松。本文发现新月弯孢霉也能够转化重要甾体化合物孕酮、雄甾-4-烯-3,17-二酮(4AD)、睾酮,并利用TLC、HPLC、1HNMR、13C NMR对其相应的主要转化产物进行了分离、鉴定。鉴于真菌甾体羟化酶属于细胞色素P450酶(CYP),本文也初步探索了新月弯孢霉CYP基因在甾体底物诱导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新月弯孢霉菌株CICC40301将孕酮,4AD和睾酮分别转化为C17α-羟基孕酮,C14α-羟基-AD,C15-羟基睾酮,确定了新月弯孢羟化酶为诱导酶。通过对新月弯孢霉在底物诱导条件下的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符合预期大小的27个CYP基因,同时利用RT-PCR对27个CYP基因表达的诱导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1个表达差异大的羟化酶候选基因。对新月弯孢霉转化甾体化合物孕酮、4AD、睾酮的产物鉴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菌株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裴月令,孙燕芳,冯推紫,龙海波[5](2017)在《首次鉴定报道新月弯孢引起辣椒叶斑病》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2月,在海南省文昌市潭牛镇对辣椒病害进行调查时从线椒上发现一种新的叶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小的水浸状的灰色小圆斑点,随后病斑迅速扩大,小病斑在叶脉间汇集成长条型褐色病斑。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分离物在PDA平板上的菌落最初为灰绿色,最后变为褐色。对分离物进行人工产孢,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性状。该分离物分生孢子梗为浅褐色、直立或稍微弯曲。孢子褐色,一般有3个隔膜,从基部起第叁个细胞弯曲、最大、颜色最深,两端的细胞最小、颜色浅、透明。对200个孢子的宽度和长度进行测量,孢子大小为(7.0~14.5)μm×(13.1~26.8)μm(平均为10.8μm×21.5μm)。其形态特征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的描述极为相似。根据柯氏法则对分离物进行回接,接种7天后植株开始出现同原始症状类似症状,从病健交界处又重新分离到病原物。利用CTAB法对病原物进行DNA提取,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以及根据网上公布的弯孢属菌株转录延伸因子EF1a部分基因序列设计引物ef-1f2和ef-1r2进行扩增。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上登录获得序列号分别为No.KY971620和No.MF422530。对获得序列在NACIblast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它们分别与Curvularia lunata(No.KY077531.1,No.KX100866.1)序列100%一致。因此,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最终确定其为Curvularia lunata(Wakk.)。这是新月弯孢在辣椒上引起病害的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刘克心,孙玉鑫,肖淑芹,薛春生[6](2017)在《交配型基因CIMAT对新月弯孢(Cochliobo luslunatus)有性生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属异宗配合,有性生殖主要是由交配型位点(MAT)控制。该基因控制雌雄配子亲和和两性亲和细胞的激素调节机制,控制性别分化和有性世代,以及子囊孢子的产生。同时,对弯孢菌无性态的生长发育也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利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ATMT)技术分别将C.lunatus的CX-3和ZD958菌株的MAT1-2-1和MAT1-1-1基因敲除,获得突变体△MAT1-2-1和△MAT1-1-1。通过有性态诱导可知,菌株CX-3×ZD958可以产生成熟的假囊壳,而菌株CX-3×△MAT1-1-1、ZD958×△MAT1-2-1及△MA T1-2-1×△MAT1-1-1的杂交均无法产生假囊壳,这一结果证明MAT1-2-1和MAT1-1-1基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通过比较野生型和突变体的生物学测定可知,当MAT1-2-1和MAT1-1-1缺失,两个突变体与野生型CX-3和ZD958菌株在PDA培养基和CM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差异不明显,但菌丝干重存在明显差异,两个突变体的菌丝干重明显低于野生型菌株。同时,MA T1-2-1基因还调控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苑明月,路媛媛,肖淑芹,薛春生[7](2017)在《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CX-3的ClNPS2基因敲除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orn Curvularia Leaf Spot)是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常见的一种玉米叶部病害,由弯孢属的多个种引起,其中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为优势种。非核糖体肽合成酶2(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 2,NPS2)是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家族中结构保守、功能稳定的一类酶。本研究以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CX-3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NCBI(https://www.ncbi.nlm.nih.gov/)网站上公布的数据库中,搜索并得到了新月弯孢CX-3菌株的NPS2基因(GenBank:KY471558.1),全长15 333bp,一个开放阅读框。采用DNAMAN软件分析并设计带有Sal I和EcoR I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以新月弯孢菌CX-3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1 139bp片段;将该片段纯化后,T载体连接,得到pMD19-T-NPS2,用Sal I和EcoR I双酶切骨架载体pPPZPl00和pMD19-TNPS2,连接NPS2片段,获得pPPZP100NPS2,最后用Xba I和Kpn I双酶切载体pPPZP100NPS2和PCT74,在侧翼片段中间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YG B),最终成功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YG B)的NPS2基因的敲除载体pPPZP100HGNPS2。并采用电击法成功转入农杆菌AGL-1菌株中。拟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NPS2基因敲除突变体,并比较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的表型及致病力的差异,以明确NPS2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为玉米弯孢病菌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李国福[8](2016)在《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交配型基因克隆分析及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侵染引起的玉米弯孢叶斑病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常发性的叶部病害之一,对中国的玉米生产造成巨大的威胁。目前已对该致病菌的毒素、黑色素、细胞壁降解酶及致病性分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致病性变异是影响玉米弯孢叶斑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因素,而有性生殖是影响致病性变异重要因素之一。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的有性态为新月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 lunata),目前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有性态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真菌的有性生殖主要是由交配型(Mating-type)基因控制,该基因控制雌雄配子配合和两性亲和细胞的激素调节机制,控制性别分化和有性发育,以及控制子囊孢子的大小等。同时,有性生殖过程使遗传物质重组,改变其后代的致病性和适应性。因此,研究新月弯孢菌的交配型,探讨交配型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对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生活史以及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拟克隆C.lunata交配型基因,并进行系统进化发育分析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明确C.lunata交配型在我国玉米主产区的分布,力求丰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新月弯孢菌交配型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本文克隆了新月弯孢菌的ClMAT1-1-1/ClMAT1-2-1基因(NCBI登录号:KU749293.1和KU749294.1)全长为1190bp和1087bp,分别包含1个内含子,2个基因侧翼序列相似性达98%以上。ClMAT1-1-1/ClMAT1-2-1基因分别编码378个和343个氨基酸,其中ClMAT1-1-1编码的ClMAT1-1蛋白包含一个保守的α结构域,属于MAT-alphal家族,参与有性生殖过程。ClMAT1-2-1基因编码的ClMAT1-2蛋白包含一个保守的HMG盒结构域,可能在DNA的转录、复制和蛋白与蛋白之间的互作过程中起作用。研究发现新月弯孢菌交配型位点与Cochliobolus heterdstrophus交配型位点极为相似。真菌交配型基因高度保守,与Cochliobolus属真菌交配型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C.lunata与C.heterostrophus、C.carbonum、C.ellisii、C.cymbopogonis亲缘关系较近,这与形态学的分类保持一致。2.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及其近似属真菌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总共分离获得208个菌株,主要采集于我国玉米主产区的11个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依据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189个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菌株,5个膝曲弯孢菌(C.geniculata)菌株,10个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菌株,2个穗状平脐蠕孢菌(B.spicifera)菌株和2个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maydis)菌株。并且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5种病原菌亲缘关系较近。其中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maydis)和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zeicola)亲缘关系较近,构成一个亚分枝;新月弯孢菌(C.lunata)、穗状平脐蠕孢菌(B.spicifera)和膝曲弯孢菌(C.geniculata)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构成一个亚分枝。在这个亚分枝内,新月弯孢菌(C.lunata)和穗状平脐蠕孢菌(B.spicifera)聚为一个分枝,亲缘关系较近,在形态学分类上,这两个菌形态特征极为相似,均具有叁个隔膜(假隔膜),但新月弯孢菌分生孢子有弯曲。3.新月弯孢菌C.lunata交配型分布统计。新月弯孢菌C.lunata为典型的异宗配合真菌,存在2种交配型Mating type1-1(MAT1-1)和Mating type 1-2(MAT1-2)。供试189个新月弯孢菌(C.lunata)菌株中,除了湖北省和吉林省采集的菌株未检测到MAT1-1交配型外,在其他地区均检测到MAT1-1交配型。在山东省采集的菌株中未检测到MAT1-2交配型,其余地方均检测到MAT1-2交配型。所有供试C.lunata菌株中,MAT1菌株占40.74%;MAT2菌株占42.33%,MAT1-1:MAT1-2比率接近1:1;云南省C.lunata菌株占所有菌株的3.70%,MAT1-1:MAT1-2比率接近1:1:辽宁省C.lunata菌株占所有菌株的70.37%,MAT1-1:MAT1-2比率也接近1:1。此外研究发现在同一菌株中同时检测到MAT1-1和MAT1-2或者两者均未检测到,另外在部分地区MAT1-1和MAT1-2呈现偏分离现象。(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13)

王芬,肖淑芹,路媛媛,李国福,薛春生[9](2015)在《新月弯孢菌CX-3的ClSre1基因敲除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弯孢叶斑病(Corn Curvularia Leaf Spot)是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发生的一种玉米叶部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如遇适温高湿气候,病斑会迅速蔓延至整个植株,造成干枯,影响产量。玉米弯孢叶斑病可由多个种引起,其中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是优势种,种内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存在多种致病类型,其中菌株CX-3致病力较强。研究发现C.lunata致病力与铁离子代谢密切相关,Sre1基因能够编码GATA转录因子,抑制铁载体的生物合成。因此,探讨C.lunata的Sre1基因与铁离子以及致病力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提交的玉米新月弯孢菌CX-3菌株Sre1cDNA(gi>635544255)为靶序列,在新月弯孢菌CX-3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Blast搜索,寻找到CX-3 Sre1基因,命名为ClSre1。设计分别带HindⅢ、SalⅠ和XmaⅠ、SacⅠ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克隆出827bp、803bp的ClSre1侧翼片段,成功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和潮霉素抗性的双元载体pPZP100HG,获得ClSre1基因的敲除载体,为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ClSre1基因敲除突变体奠定基础,今后将对敲除子的表型及致病力进行分析,以明确该基因在C.lunata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为玉米弯孢病菌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1)

朱婷[10](2015)在《马唐新月弯孢代谢产物除草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马唐新月弯孢的生防价值,更好地利用该菌开展生物防治,我们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其代谢产物进行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马唐新月弯孢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所有供试植物种子均产生了根茎及鲜重的抑制作用,从除草剂的角度来说还表明该代谢产物在不同植物间存在一定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5年07期)

新月弯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也是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0多年来,国内外在该病害发生规律、致病性分化与诱导抗性机理、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就该病害优势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ijn]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因子与生理分化机理、毒素结构鉴定、毒素合成与调控、诱导抗病性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玉米弯孢叶斑病防控技术的创新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月弯孢论文参考文献

[1].李慧杰,李明,金鹏,郭文丽,王雪.新月弯孢霉CICC40301催化4–烯–3–酮甾体化合物羟基化反应产物的鉴定[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9

[2].王新华,高金欣,高士刚,刘铜,陆志翔.玉米新月弯孢叶斑病研究进展[J].植物病理学报.2019

[3].刘克心.铁离子对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有性世代发育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8

[4].李慧杰.新月弯孢霉CICC40301转化3-酮-4-烯甾体化合物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

[5].裴月令,孙燕芳,冯推紫,龙海波.首次鉴定报道新月弯孢引起辣椒叶斑病[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6].刘克心,孙玉鑫,肖淑芹,薛春生.交配型基因CIMAT对新月弯孢(Cochlioboluslunatus)有性生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7].苑明月,路媛媛,肖淑芹,薛春生.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CX-3的ClNPS2基因敲除载体构建[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8].李国福.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交配型基因克隆分析及检测[D].沈阳农业大学.2016

[9].王芬,肖淑芹,路媛媛,李国福,薛春生.新月弯孢菌CX-3的ClSre1基因敲除载体构建[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10].朱婷.马唐新月弯孢代谢产物除草活性研究[J].农技服务.2015

论文知识图

1 E353 菌株与新月弯孢霉的对峙培...新月弯孢霉KA-91转化生成3-羰基...新月弯孢菌菌株J15(2)孢子浓度对...不同保湿时间新月弯孢菌菌株2 E353 对新月弯孢霉芽管生长的影...不等弯孢和新月弯孢的分生孢子...

标签:;  ;  ;  ;  ;  ;  ;  

新月弯孢论文_李慧杰,李明,金鹏,郭文丽,王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