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干冬瓜轮作与间作系统

喜马拉雅干冬瓜轮作与间作系统

一、喜玛拉雅地区山地旱冬瓜轮歇与间作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袁梅[1](2018)在《旱冬瓜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采用正交设计L4(22)进行了基质施肥和激素浸种培育旱冬瓜苗木的试验,了解了不同处理组合的旱冬瓜苗木繁殖方法与栽培养护技术,得到了促进旱冬瓜苗木生长较佳的处理组合,为进一步试验和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杨文君,李莲芳,鲍雪纤,张薇,王文俊,郑书绿,欧亚,汪亚俞[2](2017)在《不同地径截干对旱冬瓜枝条萌发与穗条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3年生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地径聚类分级的5个类群为变量,开展单因素的截干试验,了解截干对其枝条萌发相关指标和穗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类群的平均1级分枝数、2级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穗条产量分别为4.19.6、1.32.3、5.511.3枝/株和2456条/株;类群间此4个指标具有极显着的差异(P<0.01)。1级分枝的穗条产量占总产量的79.9%94.6%,即穗条主要来源于1级分枝。随着地径增大,穗条产量也随之增加,当地径≥3.00 cm时进行截干,可极显着地增加穗条产量。因此,截干前培育壮苗促进旱冬瓜地径生长是提高其扦插穗条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陈伟,陈宏伟,杨斌,史富强,陈绍安,李江,孟梦,冯弦,刘际梅[3](2012)在《滇西南旱冬瓜天然林的林分特征研究》文中提出为探讨速生乡土树种旱冬瓜生长特性,对滇西南864株旱冬瓜优良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并选择宁洱县松山自然保护区旱冬瓜天然林开展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旱冬瓜优良资源主要分布于阴坡及半阴、半阳坡,其生活习性偏向于阴性,25°以下的平缓坡面适宜旱冬瓜植株的自然生长;旱冬瓜占优势的自然群落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附生植物,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主要以热带和温带成分组成为主,其中热带分布属占绝对优势,并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杨斌,陈宏伟,史富强,陈伟[4](2011)在《我国旱冬瓜的研究动态及方向》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旱冬瓜在良种选择、育苗技术、群落特征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了旱冬瓜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悬殊,遗传分化极为明显,种源、个体差异很大等特点。针对目前存在着选育不充分、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病虫害防治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良种选育、开展区域化栽培试验及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的研究方向。

陈宏伟,李大伟,史富强,杨斌,陈伟,李江,孟梦,陈绍安[5](2010)在《旱冬瓜用材林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旱冬瓜云南分布区的访问调查,在所确定的15个县的选优林分中,采用对比木法选出119株旱冬瓜初选优树,经对其初选旱冬瓜优树的8个性状作相关分析,确定以林木的材积作为旱冬瓜用材林优树的主要选择性状,采用数量化回归的方法得出材积与其林木胸径、树高、枝下高的回归方程:Y(材积)=0.055X胸径+0.021X树高+0.01X枝下高-1.406。分析表明,旱冬瓜林木材积的实测值与其理论值间差值的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故以其材积差值作为旱冬瓜优树选择的选择指标H,以差值平均值±标准差作为分级依据,制定了旱冬瓜用材林优树的选择标准。其标准为:(1)Ⅰ级优树,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H≥0.066;(2)Ⅱ级优树,差值平均值+标准差>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0.066>H>-0.104;(3)Ⅲ级优树,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H≤-0.104。Ⅰ级优树和Ⅱ级优树皆可入选,故在旱冬瓜云南分布区内共评选出旱冬瓜用材林优树104棵,占其初选优树的87.4%。

冯弦,李大伟,陈宏伟,杨斌,史富强,陈绍安,李江,陈伟,孟梦[6](2009)在《速生用材树种旱冬瓜优树相关因子分析》文中指出对80株旱冬瓜优树的选择因子做相关性分析,其中环境因子包括海拔、坡度;树体因子包括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分枝角度、树皮厚度、郁闭度.以材积作为衡量各因子作用优树选择大小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材积相关性最强的因子为树体因子,冠幅可作为除胸径、树高以外野外衡量旱冬瓜优树的重要因子.

李大伟,陈宏伟,史富强,杨斌,李江[7](2008)在《云南旱冬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地理分布》文中研究说明从形态特征、物候学特性、生长特性等方面论述了旱冬瓜的生物学特性,从适生环境条件、木材特性、主要生态作用等个体生态学特性方面阐明了旱冬瓜的生态学特性,并从它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论述了其地理分布.旱冬瓜对山地土壤的改良有较好作用,是营建生态林、用材林等多功能林的优良树种.为此提出进行旱冬瓜的优树选择和种源对比试验,建立良种基地进行良种繁育.

朱俊义[8](2008)在《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东北桤木Alnus mandshurica(Callier)Hand.-Mzt.、辽东桤木Alnus sibirica Fisch.Ex Turcz.各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为研究桦木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开发利用辽东桤木A.sibirica和东北桤木A.mandshurica提供理论基础。东北桤木、辽东桤木的根具有根瘤,根瘤为枝丛状;一年生实生苗根,其已进行次生生长,木质化程度发达;根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东北桤木灌木丛生,辽东桤木单轴分枝,干性强;东北桤木、辽东桤木芽具柄,芽鳞2片;一年生实生苗茎近顶芽处,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明显,周皮结构完整;茎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皮孔为具封闭层类型。东北桤木、辽东桤木、叶卵圆形,具锯齿;远轴面表皮上具有盾状腺毛,由2个基细胞、4个柄细胞和20-25个头部细胞组成,随着分泌物质的积累,细胞逐渐破裂,最后全部消失;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区分明显,为异面叶。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其雌花序均为柔荑状,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外具1枚初级苞片、2枚次级苞片、2枚三级苞片,内有2朵花。每个花具1个二心皮合生雌蕊,雌蕊具二叉分枝的长柱状花柱。每个小花序的2个二心皮合生雌蕊的定位方式为相互垂直。东北桤木的雌花序由芽鳞包被越冬,而辽东桤木的雌花序裸露越冬。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的雄花序亦为柔荑状,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外被1枚初级苞片、2枚次级苞片、2枚三级苞片,内有3朵花。先形成的2枚次级苞片和后形成的2枚三级苞片均来源于小花序原基。3个花原基中,位于中间的分化比两侧的要早。每个花具4枚被片和4枚雄蕊,每个雄蕊具4个药囊。花的被片比雄蕊发育的要早,均由花原基发育而成。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的雄花序均裸露越冬。东北桤木、辽东桤木花粉粒为多孔型,外壁内层在孔处加厚,萌发孔间具带状加厚,无孔盖,外壁无颗粒层。东北桤木、辽东桤木传粉后,花粉粒在花柱上萌发,花柱表皮细胞形成乳突,花粉管穿过乳突进入花柱。东北桤木、辽东桤木果实为具翅坚果,近倒卵形,具两个残留的花柱,千粒重1.4g左右;用种子和枝条扦插均可进行繁殖。

邓辅唐,晏雨鸿,曹明举,孙佩石,吕小玲[9](2007)在《云南思小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主要植物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调查云南思小(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8种主要植物用种(狼尾草、棕叶芦、猪屎豆、山毛豆、木豆、旱冬瓜、西南桦、围涎刺)的生长速度、根系、根冠比和干旱胁迫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来分析它们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生长速度快,须根密集且长于主根,根冠比较大,永久萎蔫下土壤含水量较低,使得这些植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很强的耐旱和耐贫瘠能力。其中狼尾草是良好的地被植物,棕叶芦、猪屎豆和木豆是迅速郁闭植物群落的优良植物,而旱冬瓜生长迅速且有根瘤菌,是边坡生态恢复理想的乔木用种。

沙丽清,邱学忠,甘建民,许建初,高富,艾夕辉[10](2003)在《云南保山西庄山地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云南省保山地区西庄流域为例 ,研究了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该流域的土壤通常 pH较低 ,缺乏有效磷和交换性阳离子。仅发育于石灰岩的土壤具适宜的pH和交换性阳离子量。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显着影响。文中详细讨论了海拔、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对土壤肥力及土壤侵蚀的影响

二、喜玛拉雅地区山地旱冬瓜轮歇与间作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喜玛拉雅地区山地旱冬瓜轮歇与间作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旱冬瓜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试验内容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目的
    2.4 试验实施
        2.4.1 整地和试验小区划分
        2.4.2 施肥
        2.4.3 种子处理与播种
        2.4.4 播后管理
    2.5 数据测定与分析
        2.5.1 场圃发芽率的测定
        2.5.2 绘制旱冬瓜苗木的生长过程图
        2.5.3 生物量的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场圃发芽率
    3.2 苗木生长量分析
        3.2.1 地茎
        3.2.2 苗高
        3.2.3 主根生长
        3.2.4 叶片的发育
    3.3 生物量
        3.3.1 鲜重比较
        3.3.2 烘干重比较
4 结论与建议

(2)不同地径截干对旱冬瓜枝条萌发与穗条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径对1级、2级分枝数及有效分枝数及其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地径类群旱冬瓜的分枝数与穗条产量
    2.3 旱冬瓜地径生长与分枝的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滇西南旱冬瓜天然林的林分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 研究方法
    (1) 地形因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2) 滇西南旱冬瓜天然群落特征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旱冬瓜天然林植株的生长特征
        3.1.1 坡向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3.1.2 坡度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3.1.3 坡型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3.2 滇西南旱冬瓜天然林群落的基本特征
4 结语

(4)我国旱冬瓜的研究动态及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良种选择研究
    1.1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1.2 良种选育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
2 育苗技术研究
3 旱冬瓜群落特征研究
4 旱冬瓜的应用研究
5 旱冬瓜未来的研究方向
    5.1 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
    5.2 良种选择及繁育技术研究
    5.3 区域化栽培试验
    5.4 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5)旱冬瓜用材林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野外调查及调查数据处理
    1.1 选优林分的确定
    1.2 优树的实测与评选
    1.3 调查数据整理
    1.4 数据处理方法
2 各生长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 材积生长量与各因子多元数量化模型的建立
4 旱冬瓜优树选择标准的确定
5 结论和讨论

(6)速生用材树种旱冬瓜优树相关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因子相关性分析
    2.2主要因子筛选
    2.3主要因子线性回归分析
3结论与讨论

(7)云南旱冬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地理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1.2物候学特性
    1.3生长特性
        1.3.1种子与幼苗萌发特征
        1.3.2生长规律
2生态学特性
    2.1适生环境条件
    2.2木材特性
    2.3主要生态作用
        2.3.1良好的混生树种
        2.3.2良好的肥料
        2.3.3防火功能
        2.3.4优良的鞣料植物
        2.3.5医药作用
3地理分布
    3.1水平分布
    3.2垂直分布
4结语

(8)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桤木属植物研究进展
二、东北产桤木属植物形态学分类
    (一)形态学描述
    (二)分种检索表
三、实验方法
    (一)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方法
    (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方法
四、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根的结构
    (一)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根瘤的结构
    (二)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实生苗根的结构
    (三)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根的次生结构
五、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茎的结构
    (一)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实生苗茎的结构
    (二)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茎的次生结构
六、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叶的结构
    (一)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叶的表面观结构
    (二)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叶的横切面结构
七、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雌雄生殖器官的形态发生
    (一)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雌雄生殖器官的形态
    (二)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雌雄生殖器官的形态发生
    (三)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花粉粒的形态及萌发特性
八、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果实及种子的形态结构
    (一)东北桤木果实及种子的形态结构
    (二)辽东桤木果实及种子的形态结构
九、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繁殖技术
    (一)东北桤木的有性繁殖技术
    (二)辽东桤木的有性繁殖技术
    (三)辽东桤木的无性繁殖技术
十、讨论
    (一)东北桤木、辽东桤木根茎次生木质部结构研究
    (二)东北桤木、辽东桤木叶结构研究
    (三)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雌雄生殖器官发育过程比较
    (四)辽东桤木生物学特性分析
    (五)东北桤木生物学特性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10)云南保山西庄山地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研究地区与方法
    2.1 自然概况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
    3.2 土壤类型
    3.3 土壤肥力
        3.3.1 土壤类型、海拔、母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3.2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3.3 土壤稳定性和土壤侵蚀的防治
4结论

四、喜玛拉雅地区山地旱冬瓜轮歇与间作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旱冬瓜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J]. 袁梅. 绿色科技, 2018(17)
  • [2]不同地径截干对旱冬瓜枝条萌发与穗条产量的影响[J]. 杨文君,李莲芳,鲍雪纤,张薇,王文俊,郑书绿,欧亚,汪亚俞.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2)
  • [3]滇西南旱冬瓜天然林的林分特征研究[J]. 陈伟,陈宏伟,杨斌,史富强,陈绍安,李江,孟梦,冯弦,刘际梅. 西部林业科学, 2012(05)
  • [4]我国旱冬瓜的研究动态及方向[J]. 杨斌,陈宏伟,史富强,陈伟. 西部林业科学, 2011(03)
  • [5]旱冬瓜用材林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J]. 陈宏伟,李大伟,史富强,杨斌,陈伟,李江,孟梦,陈绍安. 西部林业科学, 2010(01)
  • [6]速生用材树种旱冬瓜优树相关因子分析[J]. 冯弦,李大伟,陈宏伟,杨斌,史富强,陈绍安,李江,陈伟,孟梦. 林业调查规划, 2009(06)
  • [7]云南旱冬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地理分布[J]. 李大伟,陈宏伟,史富强,杨斌,李江. 林业调查规划, 2008(05)
  • [8]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生物学特性研究[D]. 朱俊义.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9]云南思小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主要植物的适应性研究[J]. 邓辅唐,晏雨鸿,曹明举,孙佩石,吕小玲.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7(11)
  • [10]云南保山西庄山地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J]. 沙丽清,邱学忠,甘建民,许建初,高富,艾夕辉. 生态学杂志, 2003(02)
喜马拉雅干冬瓜轮作与间作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