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表面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表面,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超滤膜,微结构,抗压强度。
聚合物表面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高温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含有聚合物粘度改性剂的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层包括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液:盐水溶液;至少一个量聚丙烯酰胺的粘度改性剂的平均分子量(MW)从250000克/摩尔到40000000克/摩尔;根据配方的粘弹性表面活性剂(Ⅰ):其中R1饱和或不饱和烃组从17到29个碳原子,R2和R3各自从直链或支(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邵秋月,葛文,沈建军[2](2019)在《硅灰石的表面改性及新型矿物基聚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硅灰石进行改性、深加工合成新型复合功能材料,以提高资源利用的高附加值非常重要。使用化学包覆法对硅灰石的表面进行无机改性,并用其与粉煤灰、矿渣及偏高岭土在碱硅酸盐的激发下形成新型矿物基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硅灰石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抗压测试和浸泡试验对矿物基聚合物的早强性和耐久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与425水泥基混凝土相比,使用改性硅灰石合成的新型矿物基聚合物在抗压强度和耐腐蚀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本文来源于《非金属矿》期刊2019年05期)
顾加兴,杨虎,秦阳,许振良[3](2019)在《超支化聚合物PAMAM表面改性PAN超滤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通过碱处理将聚丙烯腈(PAN)超滤膜表面的氰基转变为羧基,然后使其在聚酰胺-胺(PAMAM)水溶液中与PAMAM进行表面改性反应,制得PAN-PAMAM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对PANPAMAM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表面改性反应,PAMAM结合在PAN超滤膜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光滑的亲水性表层;PAN-PAMAM膜的接触角比纯PAN超滤膜降低了20°左右;PAN-PAMAM膜的纯水通量为14.9L/(m~2·h),对聚乙二醇(PEG2000)的截留率达到91.4%。(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4](2019)在《高温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含有聚合物粘度改性剂的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层包括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液:盐水溶液;至少一个量聚丙烯酰胺的粘度改性剂的平均分子量(MW)从250000克/摩尔到40000000克/摩尔;根据配方的粘弹性表面活性剂(I):其中R_1饱和或不饱和烃组从17到29个碳原子,R_2和R_3各自从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羟烷基组从1到6个碳原子的独立选择;R_4选自氢、羟基、烷基或羟烷基组从1到(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任锐锐[5](2019)在《聚合物表面改性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植物叶片表面具有不同的微纳结构可以导致植物具备不同的生物学性能。本论文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流涎-转印工艺制备了聚乙烯醇(PVA)、磺化聚醚醚酮(SPEEK)、及磺化聚醚醚酮/聚四氟蜡(SPEEK/PFW)叁种不同材料的光滑薄膜及不同植物叶片的仿生织构薄膜。考察了薄膜的分子结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系统性的研究了叁种光滑薄膜及其对应的仿生织构薄膜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对于不同种类的薄膜,又分别研究了载荷,转速对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叁维轮廓仪等测试仪器对磨痕处的成分,形貌进行了综合的考察。分析其测试结果,得到了仿生织构薄膜的减磨机理。本课题完成的研究工作如下所述:(1)本课题首先通过对植物叶片表面及仿生织构薄膜表面的光学显微镜(OM)分析,得到仿生织构薄膜表面的微观结构与植物叶片的一致,成功的完成了对聚合物薄膜表面的改性工作。并同时研究了仿生织构化对聚合物薄膜的分子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A)分析,得出仿生织构化对聚合物自身的分子结构和热性能并没有产生影响。此种改性方法仅仅改变了聚合物薄膜的表面结构,并没有破坏聚合物原有的分子结构和性能,且仿生织构薄膜的力学性能优于光滑薄膜。(2)在载荷为5N,转速为200 r/min时,七叶树叶片织构薄膜(B-PVA)和鸢尾叶片织构薄膜(M-PVA)两种仿生织构薄膜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09和0.07,相比光滑薄膜,摩擦系数分别下降了0.06和0.08。而随着载荷的增大,光滑薄膜(S-PVA)、B-PVA及M-PVA叁种薄膜的摩擦系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两种仿生织构薄膜随载荷变化的幅度较小,载荷每增加2N时,摩擦系数仅上升0.02,而光滑薄膜则上升0.05。而随着转速的增大,摩擦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符合聚合物摩擦理论。(3)在干摩擦条件下,载荷为5N,转速为200 r/min时,鸢尾叶片织构薄膜(F-SPEEK)和美人蕉叶片织构薄膜(C-SPEEK)两种薄膜的摩擦系数均低于SPEEK光滑薄膜,分别降低了0.13和0.15。这是由于一方面仿生织构化可以减少摩擦副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在摩擦过程中可以容纳磨屑,阻止了磨屑进一步对摩擦表面的划伤,与此同时在摩擦热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仿生织构形貌变为鱼鳞状,减小了摩擦中的阻力,使得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降低。而在海水条件下,两种织构薄膜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4)加入聚四氟蜡(PFW)后,薄膜的摩擦系数整体下降。且枫叶织构薄膜(A-SPEEK/PFW)和美人蕉织构薄膜(C-SPEEK/PFW)两种薄膜的摩擦系数在载荷为3~11 N的范围内,摩擦系数均保持在0.1左右,体现出良好的摩擦稳定性,而随着转速的增加,摩擦系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由于两种仿生织构薄膜表面微观结构的差异导致其表现出不同的摩擦学规律。本课题的研究表明,采用流涎-转印工艺可以成功的将植物叶片表面的微观结构复制在聚合物薄膜表面。在干滑动条件下,仿生织构均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最高可降低0.15。这为聚合物的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仿生织构化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进一步的优化仿生织构形貌,对推动仿生摩擦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6](2018)在《聚合物高分子材粒的表面改性及其应用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1.技术类别:高分子新材料2.适用部门:材料改性3.技术介绍及经济性: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稀、尼龙、聚酯等在医疗、卫生、包装等领城应用广泛。然而,高分子材料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其使用效果受到影响。其一为材料老化问题,即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受到光、热、空气、潮湿、腐蚀性气体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材料会逐步失去原有的优良性能,以致最后不能使用;其二为高分子薄膜材料的低(本文来源于《塑料包装》期刊2018年03期)
王培锡[7](2018)在《光引发聚合在功能聚合物合成及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引发聚合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聚合过程易控等优点,在功能聚合物制备和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一方面基于仿“贻贝”粘附蛋白的邻苯二酚类衍生物几乎可以粘附在任何材料表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材普适性好、适用单体广泛、反应条件温的光引发材料表面功能化改性新方法;另一方面基于“sulfur(VI)-fluoride”交换点击反应(SuFEx)快速、高效的特点,将SuFEx和光引发聚合反应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无金属催化剂参与的聚合后改性新方法,研究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基于紫外光引发聚合提出了一种材料表面接枝聚合功能化改性新方法。首先,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可锚固在多种基材表面的、含邻苯二酚官能团的光引发转移终止剂4-((3,4-二羟基苯乙基)氨基甲酰)苯甲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Dopa-DETC),然后,在紫外光辐照下,以“Grafting from”接枝策略,不仅将2-(二甲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DMAEMA)模型单体接枝到键接有Dopa-DETC的金片表面上,而且在金片表面上经二次引发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BA)嵌段聚合制备了P(DMAEMA-b-BA)嵌段聚合物刷,最后,以同样的方式将DMAEMA单体接枝到键接有Dopa-DETC的高分子基材PVC膜片上。通过椭圆偏振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水接触角仪等仪器分析了不同基材上接枝聚合物前后厚度的变化以及其表面化学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证实该改性方法不但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进行,而且无论是对单体还是基材均具有普适性。(2)为了进一步拓宽Dopa-DETC在功能化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将Dopa-DETC引发剂和可见光引发接枝聚合相结合,经“Grafting from”接枝改性策略结合制备了一种“Bottle-brush”结构的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聚合物刷,用于构建材料表面抗污涂层。首先通过键接在金片表面的Dopa-DETC引发剂,在紫外光引发下,分别引发甲基丙烯酸(α-溴异丁酰氧基)乙酯(HEMABr)单体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单体接枝聚合,形成线型结构的PHEMABr和PVP聚合物刷,随后在可见光照射下,以十羰基二锰(Mn_2(CO)_(10))为引发剂,在PHEMABr聚合物物侧链的酰溴活性位点处原位引发NVP聚合,制备了具有“Bottle-brush”结构的PVP聚合刷,最后,通过二次引发甲基丙烯酰葡萄糖胺(MAG)单体嵌段聚合,制备了聚(PVP-b-PMAG)嵌段共聚物刷改性金表面。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荧光共聚焦分析了不同拓扑结构聚合物刷修饰的金片表面的蛋白排斥与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线型PVP聚合物刷相比,“Bottle-brush”结构的PVP聚合刷具有更优异的抗蛋白吸附性能,同时,“Bottle-brush”结构的聚(PVP-b-PMAG)嵌段共聚物刷不仅具有更加优异的排斥非特异性蛋白吸附能力,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蛋白吸附能力。(3)此外,我们将光引发转移终止剂和SuFEx点击反应相结合应用于功能聚合物的合成,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无金属催化剂参与的聚合后修饰改性新方法。首先,合成一种新型的末端含由磺酰氟基团的光引发转移终止剂4-(磺酰氟)苯甲基二乙基二硫带氨基甲酸酯(FSB-DECT)。随后以FSB-DECT为引发剂,在紫外光照下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PAm)、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醋酸乙烯酯(VAc)叁种单体聚合并研究其聚合动力学,最后,通过SuFEx点击反应快速、高效的实现了这些所合成的末端含磺酰氟官能团聚合物的后修饰改性。凝胶渗透色谱(GPC)以及核磁共振波谱等仪器对聚合过程和生成聚合物的表征结果表明:聚合过程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聚合后修饰过程快速、高效。(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赵金明[8](2018)在《聚合物改性及微结构对其表面润湿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润湿性是固体材料表面的基本性质,材料表面润湿性调控可应用在生物医用、仿生、涂料、润滑、自清洁等许多方面。在过去的几年中,特殊润湿性表面的设计和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表面润湿性能的最重要因素是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化学构成)和表面微结构。虽然相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特殊润湿性能表面的制备方法依然具有很多缺点,比如制备周期较长,成本高,疏液面积小等,这些都非常不利于特殊润湿性能表面制备技术的推广。本论文为改善以上问题,基于聚合物表面改性及微结构的实验,探究两者对聚合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因素,从基础理论研究中总结实验规律,并提出了多种改善聚合物表面润湿性能的加工制备方法。本文研究了规则多边形微结构修饰聚合物表面,研究了方格网络有序排列微纳石英修饰LDPE表面,通过共混硅酮母粒制备特殊润湿性能表面,并以表面涂覆的方法进一步改善表面润湿性能,还设计改性PDMS表面润湿性能的表面改性剂分子。本文为制备聚合物特殊润湿性表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主要工作成果如下:本文研究了微结构对聚合物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在规则多边形微结构修饰聚合物表面实验,以LDPE、PP、ABS、PMMA为实验原料,以叁角形微结构和六边形微结构为模具,以注塑微结构为加工方法,制备了特殊润湿性能表面,测试了去离子水和表面能极低的洗洁精在其表面的接触角,总结出低成本大尺寸的特殊润湿性能表面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叁角形和六边形微结构对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通过方格网络有序排列微纳石英修饰聚碳酸酯表面实验,将分散的微纳尺寸石英粉均匀有序排列在更小尺寸的微纳方格网络中,以热压印为技术手段,将“粗粒细网”结构修饰LDPE表面形成“粗底细头”的微结构,制备了近似超疏水的特殊润湿性能表面。本文通过共混硅酮母粒和表面涂覆二氧化硅和光扩散机制备特殊润湿性表面,研究了表面化学组成对固体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在共混硅酮母粒改性聚合物表面实验中,以工程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聚合物PP和LLDPE作为实验原料,以叁角形微结构和六边形微结构为模具,制备特殊润湿性能表面,测试了去离子水和色拉油与表面的接触角,继续完善了低成本大尺寸的特殊润湿性能表面的制备技术,并且探讨了微结构之间的间隙对于聚合物表面基团取向的影响。通过将LLDPE、PP纯片及其共混样片分别涂覆成膜,制备特殊润湿性能表面,测试了去离子水、乙二醇和甲酰胺在其表面的接触角,根据LW-AB法计算得出相应固体表面能,对比了纳米二氧化硅和光扩散剂的涂覆改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廖祝胜[9](2018)在《聚合物包装膜的卵磷脂表面改性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是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的主要成分,也是天然的两亲分子,来源广泛,性能优秀,然而现在磷脂的应用相对局限。聚合物包装膜表面能相对较低、亲水性差,油脂、蛋白质等容易吸附其上,这会造成浪费、降低包装效率。使用卵磷脂改性聚合物包装膜可以改善包装膜的防粘附性能,并且能够扩大磷脂的应用范围,因此很有意义。本文分别使用涂层法和紫外交联法改性常见聚合物包装膜。涂层法是指使用聚乙烯醇(PVA)、环氧化卵磷脂(EPL)、纳米聚四氟乙烯颗粒(PTFE NPs)配制水性涂料涂覆于聚酯(PET)膜上,提高PET膜的阻油性和疏水性;紫外交联改性是指在聚乙烯(PE)膜表面通过紫外光照接枝上稳定的卵磷脂层,提高PE膜的亲水性和抗蛋白粘附性。首先进行EPL和PET基膜以及PVA涂料基液的制备。大豆磷脂的环氧化改性是将磷脂中不饱和双键环氧化,实验以环氧值为指标得出制备EPL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6h,过氧化氢用量30%-40%,反应温度60℃,乙酸用量5%-6%,催化剂用量8%-11%;通过PET基膜表面的电晕强度实验和PVA涂料基液静置实验分析讨论得知,PET基膜的最佳电晕强度为30 V/m~2,PVA涂料基液的浓度范围选为10%-12%。然后进行PVA/EPL/PTFE NPs水性涂料的配制和性能测试。以PET膜上涂层的十六烷接触角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该水性涂料的最佳配方为:PVA浓度为11%,EPL浓度为5%,PTFE NPs浓度为4%,此时十六烷接触角为78°,表明涂层获得一定疏油性;水接触角测试表明涂层超疏水,自清洁性测试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附着力和稳定性测试表明涂层附着力强、性能稳定。最后进行卵磷脂改性PE膜的制备和性能测试。以改性PE膜的水接触角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为:卵磷脂浓度5wt%、真空干燥时间1小时、光引发剂ITX浓度3wt%、紫外光照45分钟,改性PE膜获得极佳的亲水性能,ELISA测试表明改性PE膜获得了良好的抗蛋白粘附性能,稳定性测试表明PE膜表面接枝的磷脂修饰层性能持久稳定。(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梁新铖,张操,贺爱华,聂华荣[10](2018)在《Janus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其对共混聚合物的增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雪人状的SiO_2@PDVB Janus粒子为模板,通过表面改性获得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Janus粒子,包括在SiO_2半球分别引入聚丁二烯(PBd)与聚异戊二烯(PI),以增加SiO_2@PDVB Janus粒子中无机的SiO_2半球对聚合物基质的亲和性.随后将改性前后的Janus粒子分散到聚苯乙烯(PS)/顺丁橡胶(PBd)及聚苯乙烯(PS)/异戊橡胶(PI)的共混体系中,考察了不同Janus粒子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未改性的Janus粒子相比,引入聚合物刷的Janus粒子可更有效地提高其界面增容效果,抑制共混物相分离的动力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聚合物表面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硅灰石进行改性、深加工合成新型复合功能材料,以提高资源利用的高附加值非常重要。使用化学包覆法对硅灰石的表面进行无机改性,并用其与粉煤灰、矿渣及偏高岭土在碱硅酸盐的激发下形成新型矿物基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硅灰石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抗压测试和浸泡试验对矿物基聚合物的早强性和耐久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与425水泥基混凝土相比,使用改性硅灰石合成的新型矿物基聚合物在抗压强度和耐腐蚀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表面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高温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含有聚合物粘度改性剂的液体[J].乙醛醋酸化工.2019
[2].邵秋月,葛文,沈建军.硅灰石的表面改性及新型矿物基聚合物的合成[J].非金属矿.2019
[3].顾加兴,杨虎,秦阳,许振良.超支化聚合物PAMAM表面改性PAN超滤膜[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
[4]..高温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含有聚合物粘度改性剂的液体[J].乙醛醋酸化工.2019
[5].任锐锐.聚合物表面改性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6]..聚合物高分子材粒的表面改性及其应用研发[J].塑料包装.2018
[7].王培锡.光引发聚合在功能聚合物合成及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8
[8].赵金明.聚合物改性及微结构对其表面润湿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9].廖祝胜.聚合物包装膜的卵磷脂表面改性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8
[10].梁新铖,张操,贺爱华,聂华荣.Janus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其对共混聚合物的增容性能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