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科学观论文-董美珍

女性主义科学观论文-董美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主义科学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主义科学观,流派,性别,后现代女性主义,女性主体,女性主义者,父权制文化,决定论,男人与女人,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科学观论文文献综述

董美珍[1](2019)在《女性主义科学观:流派不同目标一致》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通过不同的视角、方法和解释框架阐释了科学界女性遭遇不平等的根源及解决办法,其共同的目标是期望获得性别平等,反对等级制和二分法。女性主义在平等与差异问题上面临的复杂性启示我们:平等本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女(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8-06)

肖雷波,王性忠[2](2019)在《女性主义科学论视域下的气候治理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气候治理主流范式呈现去情境化的技科学特征,即强调气候治理的科技维度,以客观性知识、控制支配自然的霸权逻辑等二元论现代性观念为基础,明显忽略科技应用的社会文化语境,这逐渐受到女性主义科学论学者们的严肃挑战。从女性主义科学论的视角来看,要避免传统气候治理这种男性气质的去情境化技科学特征弊端,当前的气候治理至少应做到以下叁点:反对控制支配自然的气候治理霸权逻辑;主张气候科学是一种地方性情境知识;推动包容正义的负责任参与行动。(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05期)

李阳[3](2017)在《社会建构论视域下的女性主义科学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人类记忆中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许多西方国家的人希望帮助女性获取更高的权利由此开始增加对女性的关注度。西方女性主义科学也应运而生。起初,研究者们仅仅批判在科学领域中女性的数量少并且很难被认可等不公平的现象,后来逐渐发展到对传统科学进行前所未有的激烈批判,并且提出了女性主义科学的一种构想。女性主义者企图用一种新的视角即女性的视角来推翻男性中心论,从而建立一种女性主义科学观的理论构想。社会建构论下的女性主义科学观属于一种性别社会建构论。这种女性主义科学观的主要来源就是把女性主义运动与科学发展二者结合在一起,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也就是说把性别社会建构论和科学社会建构论相结合,发展其自身的学术理论。这就为批判传统科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揭示了传统科学中女性遭受压迫和歧视的根源。女性主义科学观与传统的认识论不同,在对传统科学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对女性主义科学观进行了建构。她们从实际生活出发,肯定了感性认识对科学的重要性。她们认为科学并不是唯一的,应该拥有人性化的科学理论。女性在科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因此她们主张女性能够进入到科学中去,在科学中获取一席之地。由于女性主义科学观发展迅速并且历时较短,因此我们要用辨证的眼光去认识女性主义科学观。女性主义科学观的提出为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意义,使科学能够更加具有全面性、客观性。但是,由于女性主义科学观发展并不成熟,有些理论只是被提出而并未被论证。女性主义科学观只是针对社会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这种传统的意识形态是被女性主义者界定的,是女性主义学者的一厢情愿。因此,女性主义科学观还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当然,这种对传统意识形态批判的局限性不仅仅是女性主义科学观存在的问题,也是所有社会建构论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03-20)

马丽[4](2016)在《浅析女性主义科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观建构长期以来一直以男性的价值观为标准,如何消除这种紧张的对立关系是值得我们反思。试图对女性主义科学观作简要的分析,并挖掘女性科学观的潜在的优势。呼吁社会在科学领域以一种包容的态度来对待男性和女性,让各自的优势对科技的进步得到更好的发挥。(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6年15期)

章梅芳[5](2016)在《后建构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的理论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领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其中,女性主义科学元堪(Feminist Science Studies)对后现代主义科学思潮中的本质主义、表征主义和二元论残余展开了进一步的批判和清除,出现了后建构主义(post-constructionism)或谓物质本体论(material ontology)的转向;与此同时,对科学技术与性别的理解的变化,亦导致女性主义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主题和编史思路发生了改变,身体、物质文化和地方性知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卢卫红[6](2015)在《冷门里的热度,边缘处的精彩——《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女性主义",读者也许并不陌生,虽然大多数人并不能用学术的语言来描述其具体含义,对这一词语的理解也并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那么"女性主义科学史"究竟是什么?"科学编史学研究"又是什么性质的研究?即使对于学术圈的人来说,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说得清楚。简而言之,女性主义科学史是基于女性主义的视角所做的科学史研究,而科学编史学则是对科学史(包括其本身历史、研究进路)的考察。《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研究》一书正是以女性主义科学史为对象所做的科学编史学研究。这听起来似乎还是有点费(本文来源于《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期刊2015年06期)

惠美英[7](2015)在《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科学观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女性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政治运动转向整个文化界,从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逐步渗透到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体而言,女性主义从寻找“女性在科学中相对缺席现象”的原因为研究起点,以揭示科研活动中存在的性别差异、性别歧视为出发点,对科学活动中的性别偏见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在女性主义的视域中,从科学界认知主体的结构到科学知识的认知论基础,都无一例外地包含着性别偏见,暗示着对女性群体的歧视。总体来讲,由“社会塑造不同的性别”产生的“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并被女性主义视为从事批判科学的最有力工具,这不仅推进着女性主义对父权制文化的批判,而且促使女性主义者把最终目标确定为建构一种克服现存男性中心主义偏见的真正客观、公正的女性主义科学。女性主义者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更真实地反映科学和社会的图景,渴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提供一种更美好的思维视角和知识体系。而女性主义认识论作为审视传统认识论的一种不同视角,对传统认识论的看法也形成了不可小视的冲击。本论文主要致力于对女性主义的科学观进行梳理分析,尝试从科学的文化多样性视角对女性主义科学观进行研究探析,挖掘其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理论内涵。论文首先对女性主义的历史和主要流派做了概要性介绍,交代了女性主义科学观产生的现实背景,其次对科学的批判与重建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对女性主义科学观作出评价,认为它对丰富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对中国女性充分认识自身潜力都具有现实意义,并就女性主义科学观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董美珍[8](2015)在《“偏见”与“公正”的悖论——兼谈女性主义科学认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科学研究,一方面以批判传统主流科学理论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寻求挑战科学理论纯客观性与公正性的理想,强调偏见和兴趣无处不在,以及价值判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反对传统科学哲学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与批判其公正性理论理想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成为女性主义科学认识论面临的困境之一。由此,女性主义认识论支持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融合平等价值理念的、有利于性别平等的科学理想。(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张雨石[9](2014)在《“二元气质合体”科学范式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思想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女性主义科学的思想也逐渐被大家所知。面对男性中心主义的科学霸权、科学性别不平等以及引发的诸如生态破坏等不良后果,女性主义者对科学提出了质疑与反对,认为科学的发展似乎并不健康,并探究科学原本存在的弊端。从没有女性接触科学到越来越多的女性积极努力参与到科学事业中,女性主义对传统科学进行批判并试图建立新的科学,这使原有的科学范式被撼动。纵观女性主义科学认识论叁大流派的思想可以看出,她们都有各自所追求的科学构想,但这些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和较大的阻力,并不能真正地实现。本文综合上述思想,首先,从女性主义发展历史入手,分析女性主义对科学关注与探讨的形成过程;其次,从性别气质入手分析科学,提出男性霸权主义科学的不足和科学具有女性气质的特点及优势;再次,通过分析得出阻碍女性主义科学建立的根源在于男性气质和社会体制;然后,对女性主义科学认识论的审视和目前探索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通过论证传统科学的可打破性,及在女性主义科学认识论方面的研究基础上,找出新的契合点,提出“二元气质合体”科学范式的构想,尝试从新的途径建立具有相对较小阻力的范式来解决男性科学霸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5)

赵艳丽[10](2014)在《“反价值中立”视角下的伊丽莎白·波特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中立”(Value-free)这一问题在哲学界特别是科学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们运用其独特的身份,特殊的视角对这一问题予以回应。作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的一名代表伊丽莎白·波特(ElizabethPotter)尝试对科学哲学“价值中立”进行犀利的批判。同时波特还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社会实践经验,作为着名的米尔斯学院妇女项目负责人她带领该项目探讨领域的前沿话题。通过发展语境价值,并将其与科学假说的建立、形成和接受过程紧密联系,从而批判了科学哲学的价值中立理论。本文从“反价值中立”(Anti-Value-free)这一视角出发,对波特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进行梳理,展现其思想的发展过程和探讨其思想的精髓问题即“反价值中立”说(Anti-value-free),并重点就波特如何证明这一观点进行了分析。关于“价值中立”这一问题,本文从马克思·韦伯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到科学哲学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及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基本观点的分析,过渡到本文的主人公波特对这一问题的详细阐述,同时结合她的生平及个人特点进行分析。波特通过对科学假说的形成,运用假说概率以及对假说的选择、接受和排除等方面指出在此过程中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同时她通过发展语境分析法,运用辨明的语境在假说中的应用来反驳价值中立说。除此之外,通过对描述性方面和形而上学准则两个角度深入阐述了语境价值是如何影响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强化了她的论点。本文将波特的思想置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将她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与其他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进行对比,同时向前追溯到科学哲学领域对此问题的看法。并引入语言哲学中的语境,后现代主义,形而上学等概念的阐述进行辅佐,对波特是如何论证科学哲学的价值中立的不可能,以及对其创新性和该理论的意义和贡献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其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女性主义科学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气候治理主流范式呈现去情境化的技科学特征,即强调气候治理的科技维度,以客观性知识、控制支配自然的霸权逻辑等二元论现代性观念为基础,明显忽略科技应用的社会文化语境,这逐渐受到女性主义科学论学者们的严肃挑战。从女性主义科学论的视角来看,要避免传统气候治理这种男性气质的去情境化技科学特征弊端,当前的气候治理至少应做到以下叁点:反对控制支配自然的气候治理霸权逻辑;主张气候科学是一种地方性情境知识;推动包容正义的负责任参与行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主义科学观论文参考文献

[1].董美珍.女性主义科学观:流派不同目标一致[N].中国妇女报.2019

[2].肖雷波,王性忠.女性主义科学论视域下的气候治理问题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

[3].李阳.社会建构论视域下的女性主义科学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4].马丽.浅析女性主义科学观[J].赤子(上中旬).2016

[5].章梅芳.后建构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的理论转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6].卢卫红.冷门里的热度,边缘处的精彩——《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研究》[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5

[7].惠美英.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科学观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15

[8].董美珍.“偏见”与“公正”的悖论——兼谈女性主义科学认识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

[9].张雨石.“二元气质合体”科学范式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10].赵艳丽.“反价值中立”视角下的伊丽莎白·波特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14

标签:;  ;  ;  ;  ;  ;  ;  ;  ;  ;  

女性主义科学观论文-董美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