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宇(黑龙江省五常市向阳中心卫生院150236)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255-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部位的出血,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呕血和(或)黑便。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以上,常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它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1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胃癌。此外尚有某些少见原因。归纳如下:
1.1食管疾病
(一)食管炎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等疾病,患者常有胸骨后疼痛、反酸,出血量较少。
(二)食管癌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等食管梗阻症状,可有少量出血。
(三)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由于剧烈于呕或呕吐,使腹内压急骤增加,胃内压力过大,致使胃底贲门交界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出现呕血。
1.2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一)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量大,病情凶险,不易止血,预后较差。
(二)门静脉阻塞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炎、腹腔内肿块压迫门静脉等。
(三)肝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2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性质、部位、失血量和出血速度,也与患者的年龄和心肾功能等有关。
2.1呕血、黑便与便血
呕血、黑便与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但如出血量少、速度慢亦可无呕血。反之,幽门以下部位如出血量大、速度快,也可出现呕血。呕血多呈棕褐色咖啡渣样,是因为血液经胃酸作用形成正铁血红蛋白所致。若出血量大、速度快,血液未与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均有黑便,系血红蛋白中的铁经肠内细菌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强,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短,可有紫红或鲜红色血便,酷似下消化道出血。
2.2其他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多数患者有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不超过38.5℃,持续3~5天。发热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胃肠道血液被分解吸收等因素有关。
另外,上消化道出血后,进入肠道的蛋白代谢产物大量被吸收,使血中尿素氮浓度暂时性升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常在出血后数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4.3mmol/L,如无继续出血,3~4天降至正常。
3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3.1一般治疗
3.1.1休息应取平卧位休息,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酌情给以镇静剂,以减轻恐惧和烦躁。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禁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
3.1.2密切观察病情观察呕血、黑便情况,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尿量变化及神志改变等生命体征,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细胞比容。
3.2积极补充血容量
立即查血型和配血,尽快补充血容量,在配血过程中,可先输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若血源缺乏,可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暂时代之。下列情况为紧急输血指征:①患者改变体位时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②心率大于120次/分和(或)收缩压小于90mmHg(或比基础血压下降25%);③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血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检测,可作为补液、输血量和速度的较可靠参照指标。纠正急性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关键是输足量全血。肝硬化患者宜用新鲜血。
3.3药物止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出血量大、再出血和死亡率高,止血措施有其特殊性。
(1)加压素:静脉内给药可使内脏小血管收缩而降低门静脉血流量和压力,以达到止血目的。一般初始用加压素20U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速度为0.2U/min,可逐渐增至0.4U/min。止血后速度减至0.1~0.2U/min。不良反应有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目前主张同时使用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每1~2小时1次,硝酸甘油可减少加压素的不良反应,同时还有协同降低门静脉压的作用。
(2)生长抑素: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内脏血流量减少。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优于加压素,且不良反应小。一般使用人工合成的八肽环化合物奥曲肽,该药半衰期较长(1~2小时),常用量为0.1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注射,继以25~50g/h于10%葡萄糖液中持续静脉滴注。思他宁为人工合成的14肽环合物,半衰期短,用量较大,其优点是不引起Oddi括约肌收缩。
气囊压迫止血主要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目前不推荐为首选止血措施,仅用于药物不能控制出血者的应急抢救,以赢得时间去准备其他更有效的措施。经鼻腔插入三腔双囊管,进入胃腔后将胃气囊充气膨胀,然后向外牵拉,以压迫胃底曲张静脉,再注气入食管气囊,压迫食管曲张静脉。外端用1kg拉力持续牵引,一般可获满意止血效果。气囊压迫过久可致黏膜糜烂坏死,故置管后持续压迫最多不应超过24小时。放气减压后,若无出血,先口服20~30ml液体石蜡或食用植物油再拔管。操作时应警惕置管引起血液反流入气管或三腔管向外滑脱,膨胀的气囊可阻塞呼吸道产生窒息等。
参考文献
[1]黄敏,张旭,周磊.上消化道出血360例病因分析[J].淮海医药,2007年02期.
[2]焦宏芝,聂春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09年03期.
[3]舒叶.对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