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男子跳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男子运动员,跳远,起跳技术,黄常洲
男子跳远论文文献综述
王念,刘卉[1](2019)在《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黄常洲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跳远是四个跳跃项目之一,完整的跳远动作包括助跑、起跳、腾空与落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动作都会影响运动成绩,相比而言,起跳技术是跳远技术环节中的关键技术。起跳是跳远从水平运动转为抛射运动的转折点,在起跳过程中,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垂直速度的获得等对成绩有重要影响,起跳动作完成的好坏既关系到助跑水平速度的有效利用,也会影响腾空和落地动作的质量,进而影响成绩。近年来,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黄常洲的成绩不断提高,在201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南京站以8.18米获得冠军。在2017年田径亚锦赛黄常洲以8.09米的成绩夺得冠军,此外,在同年举行的第十叁届全运会中,黄常洲又以8.28米得好成绩夺得男子跳远冠军。但是,在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系列的大奖赛中,仅跳出了7.92米,以及在后续的比赛中多次未跳出8米以上的成绩。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除受关键时刻心理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发挥。稳定的技术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应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黄常洲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成绩的相关运动学参数,探讨其技术特点,为跳远训练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以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黄常洲为研究对象。通过二维拍摄的方法获取黄常洲在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比赛中,共计6次试跳的技术录像。拍摄频率为60帧/s,快门速度为1/1000s,拍摄范围7m,摄像机位于助跑道右侧对准起跳板,机位高为1.2m,主光轴与助跑道垂直,拍摄倒二步至起跳腾空的技术动作。在赛前拍摄标定比例尺,比例尺长度为1.56米,垂直于地面放置。应用视迅图像解析系统获得运动员身体21个解析点的坐标,采用扎齐奥尔斯基人体模型计算身体重心,并用Butterworth低通滤波法对坐标数据进行平滑,截断频率为10Hz。根据跳远技术特点,在本研究中通过右脚离地,左脚着地,左脚离地,右脚着地和右脚离地五个特征时刻将最后两步助跑和起跳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右脚离地时刻到左脚着地时刻为倒二步阶段,左脚着地时刻到左脚离地时刻为单腿支撑阶段,左脚离地时刻到右脚着地时刻为倒一步阶段,右脚着地时刻到右脚离地时刻为起跳阶段。应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指标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对成绩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起跳速度平均为9.9m/s,最大起跳速度为10.1m/s。起跳水平速度平均为9.3m/s,最大起跳水平速度为9.6m/s,起跳垂直速度平均为3.4m/s,最大起跳垂直速度为3.6m/s。起跳角度平均为19.1°,最大起跳角度为20.3°。起跳重心高度平均为1.24m,最大起跳重心高度为1.27m。倒二步和倒一步助跑水平速度分别为9.6m/s,10.0m/s,垂直速度分别为-0.6m/s,-0.1m/s。倒二步和倒一步步长分别为2.21m,2.02m。倒二步和倒一步重心高度分别为1.09m,1.01m。结果表明,倒二步起跳水平速度与倒二步步长正相关(r=0.877,P=0.022),倒二步起跳垂直速度与倒二步起跳重心高度负相关(r=-0.930,P=0.007),倒二步腾空时间与倒二步起跳重心高度负相关(r=-0.857,P=0.029)。成绩与倒二步着地身体重心高度呈显着负相关(r=-0.863,P=0.027)。倒一步腾空时间与倒一步起跳垂直速度正相关(r=0.845,P=0.034),与倒一步起跳重心高度正相关(r=0.866,P=0.026)。倒一步起跳垂直速度与倒一步起跳重心高度正相关(r=0.878,P=0.021)。起跳脚着板时水平速度与起跳水平速度正相关(r=0.939,P=0.005)。着板瞬间水平速度越大,起跳水平速度也越大。着板重心高度与倒一步腾空时间正相关(r=0.894,P=0.016),与倒一步起跳垂直速度正相关(r=0.832,P=0.040)。起跳角度与起跳垂直速度呈正相关(r=0.967,P=0.002)。起跳重心高度与起跳水平速度呈负相关(r=-0.890,P=0.017)。研究结论:黄常洲最后两步步长符合"大—小"的技术特点,在进入倒二步时应保持高重心的助跑节奏,提高倒二步起跳水平速度,同时降低起跳垂直速度,会缩短腾空时间,增加步长。在倒二步着地时,降低身体重心高度,并保持较低的重心高度进入起跳,会减少倒一步起跳垂直速度,缩短腾空时间,有利于成绩的提高。黄常洲在助跑的最后一步,身体重心高度在着板时达到最低点,这使踏板起跳瞬间的水平速度能更好地转化为垂直速度,增加垂直方向的起跳能力和起跳角度。(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崔玉聪[2](2019)在《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对提高大学生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随着中国跳远运动员屡次在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跳远运动在国内的关注度和训练人员也是日益增多。本文以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对提高大学生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近景定机叁维立体摄像测量分析法与数理统计法四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将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12名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训练计划安排进行训练,实验组完成训练计划的同时,并在训练课中完成每周叁次的超等长收缩组合训练。八周后对所有运动员的助跑起跳后两步至离板瞬间进行慢动作解析,得出速度数据与远度数据进行实验前后对比。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运动员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希望通过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系列实验,对我国大学生男子跳远运动员提供更多的训练帮助以及训练参考,提高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以及专项成绩。实验随机分组,进行了为期八周的系统训练,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后发现,实验组成绩提高幅度普遍大于对照组,并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处在高校大学生学习阶段、具有二级运动水平及以上的男子跳远运动员,经过较为系统训练后都能不同程度上提高运动成绩。(2)12名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普遍存在运动员身体重心移动速度和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移动速度相差较大、身体重心上下起伏明显的问题。(3)12名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经过八周的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成绩增长显着,没有伤病发生,助跑时身体重心稳定性好;对照组运动员经过8周训练后成绩增长没有实验组运动员成绩增长显着。超等长收缩组合训练能有效降低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身体重心波动幅度,提高了助跑时身体重心稳定性。(4)12名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经过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后,实验组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实验组运动员在助跑阶段后两步速度表现上有所提升,上板前降速问题有所缓解。(5)实验组运动员,经过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后,不但专项运动成绩有所提高并在绝对速度上提升的幅度也要优于对照组,证明进行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还可以提升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与运动成绩。(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期刊2019-05-01)
潘伟[3](2019)在《中外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下肢动作的运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外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下肢动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世界钻石联赛上海站前八名男子跳远运动员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两台星高肽便携式高速运动录像采集系统对运动员比赛技术进行现场拍摄,采用星高肽叁维运动解析系统对比赛图像进行解析,获得研究样本的叁维运动学参数和指标。本文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影片拍摄法、运动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2018年世界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前八名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基本情况、起跳阶段各运动学参数以及起跳阶段各运动学参数与成绩的相关性叁个层次的基础上,对中外优秀运动员进行分析与比较,寻找出我国优秀运动员起跳阶段下肢动作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发现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起跳阶段的合理与不合理技术,力求在研究中找寻提高我国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方法,解决起跳技术教学和训练问题的突破口,并探索起跳时各技术参数与运动成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为我国男子跳远提供更好地技术方向指引,更好地提高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研究结果表明:(1)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身高均接近理想值,国内运动员体重较轻,肌肉充实度较低,表现出国内运动员绝对力量低于国外运动员;国内运动员参加比赛和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年龄均小于国外运动员,表现出国内运动员运动潜力较大,也暴露出国内运动员运动年限较少。(2)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时间相接近,蹬伸指数存在显着性差异,国内运动员蹬伸指数小于国外运动员,国内运动员起跳阶段缓冲时间较长,国外运动员转化和蹬伸时间较长,表现出国内运动员起跳时间分配不合理。(3)中外运动员着地角和蹬地角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国内运动员着地角和蹬地角偏小,扇面角偏大,导致起跳动作不连贯,延长起跳时间,不利于维持水平速度和提高垂直速度;起跳阶段各时相起跳腿关节角存在显着性差异,国内运动员关节角度变化偏小表现为较好的保持速度的能力,离地瞬间关节角度偏小表现为蹬伸不够充分,起跳幅度偏小;起跳阶段摆动腿角速度和两大腿夹角存在显着性差异,表现为国内运动员摆动腿与起跳腿不够协调配合,限制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4)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国内运动员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较小。导致运动员速度的利用率很低。(5)运动员蹬地角、下肢关节角、腾起水平速度、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与比赛成绩呈现高度正相关;起跳时间与运动成绩呈现高度负相关。(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期刊2019-05-01)
夏俊,马俊明[4](2018)在《男子叁级跳远运动员不同步数助跑弱腿跳远起跳的某些运动学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弱腿跳远是发展叁级跳远第叁跳(跳跃)能力最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运动员不同步数助跑弱腿跳远起跳与运动员全程完整叁级跳远第叁跳(跳跃)起跳的运动学参数相比较,找出与其较为相似的助跑步数及其运动学特征,并将此弱腿跳远技术运用到叁级跳远第叁跳中去,以期找出更加科学地发展弱腿跳跃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创造叁级跳远的优异成绩服务。(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22期)
刘海军,王锦[5](2018)在《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男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竞技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届比赛中,运动员的平均竞技年龄为29.22岁,总体竞技年龄离差较大,运动员竞技年龄与名次不具有显着性相关关系(P=0.157>0.05);运动员总体发挥失常,世锦赛整体发挥率略高于奥运会,冠军发挥率优于前八名运动员平均发挥率,两者具有显着性差异(P=0.021<0.05);四届比赛中运动员各轮次发挥率总体均值与轮次成负相关关系(r=-0.551),相关不具有显着性(P=0.257>0.05),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的竞技稳定性高于世锦赛;四届比赛中,冠军成绩的平均变异系数(CV)最大,运动员六次有效成绩变异系数总体均值与比赛名次成负相关关系(r=-0.333),相关不具有显着性(P=0.420>0.05),奥运会运动员成绩平均变异系数(CV=4.03%)高于世锦赛平均变异系数(CV=3.18%),世锦赛运动员竞技表现较奥运会稳定.(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范光草[6](2018)在《越南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南田径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成绩主要集中于短距离跑、中距离跑、跨栏跑、女子铅球。跳远项目的运动成绩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越南在跳远项目中还没有取得过理想的成绩。2015年在亚洲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越南青少年田径队只有运动员竹梅在女子跳远以6米34成绩获得金牌。从上述的综合分析可见,通过运动训练的手段提高越南跳远运动员运动成绩是当前重要的任务。同时,此任务成为科学家和专家需要更深入进行研究才可以完成的田径问题。在决定跳远成绩的所有因素中,助跑向起跳过渡是跳远技术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较高的水平速度是获得较好跳远成绩的前提。所以,本研究是从田径运动在实践的特点和紧迫的需求出发,研究跳远速度对成绩的影响,提出了跳远速度训练的基本训练手段,为跳远的速度教学与训练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关于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每年最好的成绩可以看出近几年来越南男子跳远成绩有所进步。2013年越南男子跳远成绩纪录是7.73米。这是在越南田径项目长期投资过程中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从2006年至2015年跳远平均成绩为7.50米,比世界跳远成绩8.56米和中国跳远成绩8.21米还差得远。因此,运用科学地训练,选材能够提高越南的跳远成绩。通过研究,本论文就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的结论:1.通过研究本论文已为发展14-15岁男子跳远运动员速度力量能力采取8项属于师范及心理方面的、具有特征性的测试内容。并确定了测试内容的可靠性、通报性。其中包括:-素质测试(体能与技术):1.立定跳(m);2.立定3级跳远(m);3.蹲踞式助跑100米(s);4.站立式助跑30米(s);5.后抛铅球4kg(m);6.7步助跑跳远(m);7.全距离跳远(m)。-心理测试:反应时(ms)2.14-15岁男子跳远运动员速度力量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其专项能力低于本论文所构建的速度力量评价标准,大部分位于中差等级。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训练内容过于单一、缺乏独特性、多样性的训练内容,更是缺乏了跳远专门性的联系方法。因此训练效果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这导致了运动员竞技能力有限。3.经研究,本论文已为14-15岁男子跳远运动员选出了42项发展速度力量的训练内容,包括:-上肢肌肉及上半身部位的训练系列:10项-下肢肌肉训练系列:19项-全身训练系列:4项-发展速度力量的游戏和比赛组合9(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8-06-10)
罗菲菲[7](2018)在《男子跳远二级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用力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跳远作为历史最悠久、技术动作最复杂的田径运动项目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家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近年来,我国跳远运动员通过多年的训练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我国运动员中,王嘉男、李金哲、高兴龙、黄常洲等就是杰出代表。收集相关文献发现,大多专家、学者选择的是高水平运动员,选择高校二级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的少之又少,但高校的体育人才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高校的高水平体育特长生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成为了各省队甚至国家队优秀运动员的主要来源。为了深入研究跳远项目的本质规律,探求跳远起跳过程中起跳腿的肌肉用力特征以及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本研究运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叁维测力台和表面肌电仪叁机同步测试的方法,对山西省普通高校男子跳远二级运动员起跳技术环节的肌群用力特征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普通高校男子跳远二级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的起跳时间较长,特别是缓冲时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以下两方面:一是测试对象的下肢力量不足;二是测试对象在实验室完成起跳动作,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技术优势。着地角、扇面角和起跳角分配不合理;腾起角度处于合理范围内;着地角小,说明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不能主动踏板起跳;扇面角度大,说明测试对象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没有快速前移,延长了起跳的缓冲时间,影响了蹬伸效果;起跳角度小,使得运动员很难充分发挥下肢力量。(2)山西省普通高校男子跳远二级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起跳腿处于最大缓冲时,垂直反作用力值最大;水平反作用力随身体重心的前移逐渐变小,当身体重心移过垂直面,水平反作用力的方向发生改变;运动员踝关节力量的大小会影响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分力。(3)山西省普通高校男子跳远二级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起跳腿在叁个不同阶段肌肉活动原始肌电图的积分肌电值和均方根值均不相同,说明在跳远的起跳阶段起跳腿肌肉的用力程度不一致。在整个起跳过程中,起跳腿的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目鱼肌以及臀大肌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虽然不同阶段肌肉收缩的顺序、强度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但是,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臀大肌和比目鱼肌对整个跳远起跳过程的贡献比较大。(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邓懿[8](2017)在《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竞技表现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跳远是属于快速力量型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是形成竞技对抗的基础,在大赛上双方往往实力相当,取决定因素是临场竞技表现的发挥与展示。竞技表现主要特征有:稳定性、波动性、相对性、不可预测性、相对可控性等。随着我国男子远度跳跃项研究目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运动员如:李金泽、王嘉男、高兴龙、黄常洲等人,在世界赛场上均有非常不错表现,已具备与世界其他优秀选手同台竞争的实力。但我国(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10-13)
马俊明,黄素[9](2017)在《男子高水平叁级跳远运动员不同步数助跑弱腿跳远起跳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速度型叁级跳远技术是当今和未来叁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最明显的特征是第叁跳远度占叁级跳远的比例最大。叁级跳远第叁跳正是由弱腿起跳完成的,弱腿跳远是发展叁级跳远第叁跳(跳跃)能力最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且被广泛运用到训练实践中去。叁级跳远第叁跳(跳跃)起跳与弱腿跳远起跳的动作结构相似。本研究通过对运动员助跑六步、八步、十步等步数弱腿跳远起跳的运动学参数,与其全程叁级跳远的第叁跳(跳跃)起跳的运动学参数相比较,找出与叁级跳远第叁跳(跳跃)起跳较为相似的助跑步数及其(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10-13)
仇建辉[10](2017)在《中国男子跳远未来可期》一文中研究指出男子跳远,是近年来中国田径队的一个重点发展项目,请来了曾执教世界纪录保持者麦克·鲍威尔的美国教练兰道尔·亨廷顿,涌现了一批实力不俗的年轻选手。两年前的北京田径世锦赛,王嘉男获得男子跳远季军。伦敦田径世锦赛,中国男子跳远希望能够再次向奖牌发起冲击。(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7-08-14)
男子跳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随着中国跳远运动员屡次在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跳远运动在国内的关注度和训练人员也是日益增多。本文以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对提高大学生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近景定机叁维立体摄像测量分析法与数理统计法四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将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12名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训练计划安排进行训练,实验组完成训练计划的同时,并在训练课中完成每周叁次的超等长收缩组合训练。八周后对所有运动员的助跑起跳后两步至离板瞬间进行慢动作解析,得出速度数据与远度数据进行实验前后对比。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运动员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希望通过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系列实验,对我国大学生男子跳远运动员提供更多的训练帮助以及训练参考,提高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以及专项成绩。实验随机分组,进行了为期八周的系统训练,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后发现,实验组成绩提高幅度普遍大于对照组,并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处在高校大学生学习阶段、具有二级运动水平及以上的男子跳远运动员,经过较为系统训练后都能不同程度上提高运动成绩。(2)12名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普遍存在运动员身体重心移动速度和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移动速度相差较大、身体重心上下起伏明显的问题。(3)12名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经过八周的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成绩增长显着,没有伤病发生,助跑时身体重心稳定性好;对照组运动员经过8周训练后成绩增长没有实验组运动员成绩增长显着。超等长收缩组合训练能有效降低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身体重心波动幅度,提高了助跑时身体重心稳定性。(4)12名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经过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后,实验组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实验组运动员在助跑阶段后两步速度表现上有所提升,上板前降速问题有所缓解。(5)实验组运动员,经过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后,不但专项运动成绩有所提高并在绝对速度上提升的幅度也要优于对照组,证明进行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还可以提升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与运动成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男子跳远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念,刘卉.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黄常洲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崔玉聪.超等长收缩组合练习对提高大学生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影响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3].潘伟.中外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下肢动作的运动学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4].夏俊,马俊明.男子叁级跳远运动员不同步数助跑弱腿跳远起跳的某些运动学参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
[5].刘海军,王锦.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特征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范光草.越南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7].罗菲菲.男子跳远二级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用力特征分析[D].山西大学.2018
[8].邓懿.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竞技表现特征研究[C].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9].马俊明,黄素.男子高水平叁级跳远运动员不同步数助跑弱腿跳远起跳的运动学分析[C].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10].仇建辉.中国男子跳远未来可期[N].解放军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