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流管理机制论文_税潇宇,厉俊男,孙志刚,黄金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流管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作流,机制,流管,管理系统,访问控制,粒度,树状。

信流管理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税潇宇,厉俊男,孙志刚,黄金锋[1](2019)在《CoFM:一种加速Middlebox应用的软硬件协同流管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管理是Middlebox实现有状态报文处理的基础,负责管理端到端通信所建立的连接及其状态。为了满足不同Middlebox对于流管理的多样化需求,流管理功能通常采用软件实现,以保证灵活性,例如Bro、mOS。但是,受限于CPU的处理性能,软件流管理的性能有限。针对现有解决方案无法兼顾性能和灵活性的缺点,提出一种软硬件协同的流管理机制——CoFM,将流管理解耦为应用无关的映射管理(即根据流标识查找连接)和应用相关的连接管理2部分,将映射管理卸载到硬件上实现,在减少软件的访存次数提升性能的同时,保持了软件连接管理的灵活性。此外,CoFM的映射管理还支持新映射的动态插入和超时映射的删除,分别用于减少软硬件交互次数和降低硬件资源开销。最后,使用Verilog语言在FPGA上实现了映射管理功能,并基于CAIDA数据集对其做了相应的性能和资源开销测试。实验结果表明,CoFM的映射管理具有50 Gbps的吞吐率和极低的处理延时(<1μs),且硬件资源开销相对较少,适合用于流管理的加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肖庆,张海燕,李娟[2](2015)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异常处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大规模、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增强、业务过程的动态变化以及工作流执行时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如何处理工作流异常成为当今工作流应用的重大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工作流异常处理机制,研究如何组织、检测和处理异常,并给出一个处理过程的示例。(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5年16期)

崔雷,王惠芬[3](2014)在《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与结构化理论的融合——ERP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企业的社会系统领域扩展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提出将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与结构化理论相融合来解释企业系统的绩效机理,基于融合后的理论给出新的信息流方程。利用融合后的理论分析企业资源计划(ERP)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即企业利用ERP快速建立的组织基层次以及其设计和推动建立优化的全面关系流改善组织的行为和绩效,并通过案例展示该机制的释放过程。(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张豪月[4](2011)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安全机制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深化的应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力以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明显,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在企事业单位的运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工作流技术受到了企事业单位和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将工作流技术应用到应用系统中逐渐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而随着工作流技术给为企事业单位带来了高效的管理能力,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暴露,系统的安全机制成为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由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本质是一系列有规则、有顺序的业务流程的执行,而且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的执行需要多用户参与并协同工作、共享资源等,因此,工作流管理系统不仅要阻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资源,还要维护内部合法用户的正确授权、访问,以及权限的动态分配与收回。而访问控制技术正是有效解决这个保障系统资源及信息安全的首要选择,所以,安全机制领域中的访问控制技术是本文的研究课题。在本文中,首先研究了工作流技术以及众多学者和机构提出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重点研究了由工作流管理联盟提出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的结构。其中,对于工作流系统中的管理及监控工具模块的访问控制功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对业界现有的各种访问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着重研究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模型、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TBAC模型。然后,针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特性,分别探讨了RBAC模型和TBAC模型的优势和不足,说明直接采用RBAC模型或者TBAC模型均满足不了工作流系统的访问控制需求。又针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会有上下级之间直接指派任务或者涉及到一些敏感信息的时候,就需要一种垂直管理、水平约束的经营模式,鉴于此,本文对传统RBAC模型中的角色定义进行扩充,加入势约束和企业架构中的树状结构,即将角色模型改进为具有势约束的树状细粒度角色模型。最后,本文综合了RBAC模型、具有势约束的树状细粒度角色模型和TBAC模型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状粒度角色-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T&TG-RBAC模型,给出了T&TG--RBAC模型的模型图、相关概念和定义。最后,将T & TG-RBAC模型应用到中国电信广东公司骨干库管理系统中,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开发架构、功能架构和安全性设计等,重点分析了系统的访问控制模块,验证了该模型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适用性,可以满足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权限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需求。(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1-05-01)

王滢,许伟权[5](2010)在《一种动态自适应工作流管理变动协作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外虽然己经有了很多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产品,但是大部分只能在设计阶段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并且工作流中的动态约束关系也静态地定义在工作流过程模型当中,过程模型建立之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何在工作流中处理动态变化的约束关系,目前的系统显得无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工作流管理框架——WDMA框架,其在处理工作流实例运行期间,能动态调整约束规则策略,这样自适应软件结构可以根据发生变化的工作流特性,动态地调整工作流中的内部协调机制和执行部件去适应这种实际环境的改变。为体现该方法变动协作机制,论文将重点突出其变动协作层的实现。(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21期)

刘丹,周星海[6](2010)在《授权机制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访问控制是提高工作流系系统安全的重要机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被绝大多数工作流系统所采用,已成为工作流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传统的RBAC模型,从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与流程模型分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将基于角色的静态授权和任务的动态控制相结合的T-RBAC访问控制机制应用于工作流管理中,有效增强了访问控制的灵活性和系统的安全性。该访问控制模型已在企业项目解决方案中得以实施。(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01期)

孙开争[7](2009)在《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迁移实例组通信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迁移工作流技术是近年来基于移动agent技术提出的一种新的工作流研究方向,特别适合需要频繁地传递大量数据,以及需要大量调用远程服务的分布式并发处理过程。文献[13]提出了一个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框架,该框架主要由迁移工作流管理引擎、迁移实例(migrating instance,以下简称MI)和工作位置叁要素构成。迁移实例是工作流的执行主体,工作流引擎完成工作流过程定义、迁移实例生成和多迁移实例协调等。工作位置指停靠站服务器及其关联的工作机网络,是迁移实例的运行场所。在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中,通常迁移实例需要和其他的迁移实例(包括由它派生的迁移实例)以及工作位置协作才能完成某一业务过程。因此,良好的通信系统是保证整个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通信系统的效率也直接决定了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运作的效率。按照通信的信源与信宿是否在同一工作位置上,我们将通信机制分为两部分:工作位置上的通信和远程通信机制。迁移实例间的通信包括本地通信(同一位置)和远程通信(不同位置),其中远程通信是迁移工作流系统通信效率的瓶颈,也是系统实现的难点。较传统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方式类不同,迁移实例之间的远程通信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有着特殊的通信要求,是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迁移实例之间的通信又可以分为单对单通信和组通信。在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迁移实例及其克隆体和派生体被称为一个MI组,显然,同组的MI之间需要通过协作才能完成同一个业务子过程。MI协作的基础是通信,因此,如何高效可靠的实现迁移实例群组通信,是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扩展服务域通信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域的迁移实例组通信模型。根据迁移实例运作模式明确了迁移实例组的定义、组织及命名结构,根据域的划分将通信机制分为域内通信和域间通信两部分,并分别采用不同的通信方法,提高了整体通信效率。给出了模型定义及框架结构,论证了通信机制选择的依据,并描述了主要的通信算法。该模型不需MI的过多参与,保持了MI的轻量特性并且对发送者透明,通过改进现有的基于应用层组播的agent组通信方法,在提高通信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消息的可靠传递。对于不同规模的MI组和不同的组分布形态应用都有良好的适应性。实验表明,该模型在保证消息快速可靠传递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带宽占用,节省了节点计算资源,能够适应迁移工作流系统对迁移实例组通信高效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除将通信机制完整实现外,未来将在通信的安全性,消息的全局保序性和进一步降低域间通信开销方面做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05)

沈孝峰[8](2009)在《基于IEEE802.16无线城域网服务流管理与二阶段授权机制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服务日趋多样化。下一代无线网络将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这些业务具有不同的带宽需求和服务质量要求,如何确保多用户、多业务应用场景下的服务质量保证,同时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是网络设计者追求的目标。尽管有线网络也存在服务质量问题,但是无线网络中由于用户的移动性、频谱资源的缺乏以及信道的衰落,使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的供给比有线网络更具有挑战性。WiMAX标准由IEEE的802工作组制定,目标是实现固定和移动环境下宽带无线接入的全球标准。高达50公里的系统覆盖范围、75Mb/s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支持移动台的高速移动,这些技术优势决定了WiMAX技术将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在分析IEEE 802.16e协议基本框架及协议特性的基础上,对于802.16协议中服务质量保证机制中的服务流管理框架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对于提高系统服务质量具有关键影响的服务流接纳控制算法及服务流二阶段授权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丢包率判决的多服务流接纳控制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适用于802.16协议系统的服务流二阶段授权机制。文中设计并实现的服务流管理框架,为保证系统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石。文中提出的基于丢包率判决的多服务流接纳控制算法,基于上、下行服务流丢包率与预留带宽的动态调整的分析,以及对多服务流情况下,不同业务类型服务流带宽资源需求特性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服务流呼叫接纳控制规则,该算法易于在实际使用中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具有以下先进性:(1)提高了呼叫接纳控制的性能;(2)呼叫接纳失败的概率得到了降低;(3)实时服务越区切换的阻塞率得到了提高;(4)系统的带宽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改善。服务流二阶段授权是无限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减少网络拥塞、保证服务质量和网络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机制。文中针对802.16使用场景及协议分析,提出了一套适用于802.16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流二阶段授权机制,该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带宽资源的使用率以及系统资源预留的效率。为802.16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提供了保障。论文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项目组研制开发的宽带移动通信基站原型系统上。(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于勇,彭岩[9](2008)在《工作流管理系统柔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系统的柔性机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该文介绍柔性化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架构,描述从多个方面对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柔性化扩展的特点和实现机制。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更强适应能力的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实践证明该机制有效。该系统的实现也为异地的业务流程处理,甚至是跨平台间的业务组织和流程调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8年24期)

徐锦英[10](2008)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自适应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存在灵活性不足、自适应能力缺乏等问题,对自适应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ECA规则和活动组合的自适应工作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机制。设计了基于Agent的自适应工作流管理系统。该系统动态地分派流程中的任务,自主地调整流程执行来适应执行环境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08年11期)

信流管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大规模、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增强、业务过程的动态变化以及工作流执行时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如何处理工作流异常成为当今工作流应用的重大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工作流异常处理机制,研究如何组织、检测和处理异常,并给出一个处理过程的示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流管理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税潇宇,厉俊男,孙志刚,黄金锋.CoFM:一种加速Middlebox应用的软硬件协同流管理机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

[2].肖庆,张海燕,李娟.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异常处理机制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

[3].崔雷,王惠芬.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与结构化理论的融合——ERP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

[4].张豪月.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安全机制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

[5].王滢,许伟权.一种动态自适应工作流管理变动协作机制[J].科技信息.2010

[6].刘丹,周星海.授权机制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7].孙开争.迁移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迁移实例组通信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

[8].沈孝峰.基于IEEE802.16无线城域网服务流管理与二阶段授权机制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

[9].于勇,彭岩.工作流管理系统柔性机制[J].计算机工程.2008

[10].徐锦英.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自适应机制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8

论文知识图

第十叁部分 荣誉与表彰2007年安阳钢铁集团...放射流程集成实现体系图网络谣言传播主体关系影响网络谣言传播...秦农银行A支行公司授信流程产品创新策...3-1服务信任自动管理机制的内部结构...

标签:;  ;  ;  ;  ;  ;  ;  

信流管理机制论文_税潇宇,厉俊男,孙志刚,黄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