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分布的计算机分析

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分布的计算机分析

赵红

(定州市中医医院河北定州073000)

【摘要】通过对《中药药理学》教材所载407味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计算机分析,发现具有抗炎作用的220味。本研究通过分析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分布,观察了中医治疗炎症相关疾病的用药规律,将抗炎作用与中药功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为深入挖掘临床用药规律及探讨中药治病机理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抗炎作用;中药分布;计算机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27-02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1]。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并无“炎症”一称,多认为炎症的发生与发展是邪正相争的相互反应,需按表、里、寒、热、虚、实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如解表法、清热法、行气法、温通法等[2]。为了更好的总结中医辨证论治炎症的规律,现研究者以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人卫版)为蓝本,利用计算机全面统计分析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分布有关数据,得出整体的、定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1.研究方法

1.1数据库的构建

中药药理作用数据准备与数据库创建:以陆茵教授、张大方教授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为蓝本,收录课本中的中药189味(不包括附药),摘录其中各味中药的名称、类别及主要药理作用作为中药抗炎作用数据表的字段,然后录入具体数据以供分析。采用微软公司的Access作为数据库,并以其附带的VBA作为开发工具。

1.2统计和分析

构建上述数据表,录入基础数据,应用程序进行处理及分析。再利用Access的查询统计功能,得到以下数据。

2.结果和分析

2.1各类中药中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所占比重分析

通过对《中药药理学》407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具有抗作用的中药有220味。其中:解表药共29味,具有抗炎作用的有23味,即麻黄、紫苏、桂枝、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西河柳、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占解表药总数的79.31%。清热药共有66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52味,即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芩、金银花、蒲公英、秦艽、芦根、连翘、射干、白薇等,占清热药总数的78.79%。泻下药共有14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有6味,即大黄、芒硝、芦荟、芫花、商陆、巴豆霜,占泻下药总数的42.86%。祛风湿药共有31味,其中具有抗作用的28味,即独活、威灵仙、徐长卿、川乌、青风藤、秦艽、防己、雷公藤、千年健、桑枝、豨莶草、臭梧桐、络石藤、丁公藤、雪莲花等,占祛风湿药总数的90.32%。芳香化湿药有7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7味,即广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草豆蔻、草果,占芳香化湿药总数的100.00%。利水渗湿药共有28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6味,即泽泻、车前子、木通、茵陈、金钱草、香加皮,占利水渗湿药总数的21.43%。温里药共有11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9味,即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占温里药总数的81.82%。理气药共有21味,具有抗炎作用的8味,即枳实、木香、川楝子、乌药、香附、香橼、娑罗子、薤白,占理气总药的38.10%。消食药共有6味,其中并无抗炎作用的中药。止血药共有21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8味,即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三七、茜草、仙鹤草、艾叶,占止血药总数的38.10%。活血化瘀药共有32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16味,即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红花、桃仁、益母草、鸡血藤、血竭、莪术、穿山甲等,占活血化瘀总药的50.00%。化痰止咳平喘药共有36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25味,即白附子、白前、竹沥、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蛤壳、苦杏仁、紫苏子、马兜铃、枇杷叶、白果等,占化痰止咳平喘药总数的69.44%。安神药共有10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3味,即磁石、灵芝、首乌藤,占安神药总数的30.00%。平肝息风药有16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6味,即牛黄、天麻、地龙、蜈蚣、钩藤、罗布麻叶,占平肝息风药总数的37.50%。开窍药共有4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2味,即麝香、冰片,占开窍总药的50.00%。补虚药共有60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18味,即黄芪、鹿茸、续断、当归、阿胶、何首乌、麦冬、白术、甘草、杜仲、太子参、蜂蜜等,占补虚总药的30.00%。收涩药共21味,其中具有抗炎作用的3味,即肉豆蔻、金樱子、五倍子,占收涩药总数的14.29%。

2.2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相关药理作用的中药的分布情况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机分析结果可见,在芳香化湿药中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所占比例最多,为100%;其次为祛风湿药,具有抗炎作用的占90.32%;温里药居第三位,具有抗炎作用的占81.82%;居第四位的是解表药,具有抗炎作用的占79.31%;清热药居第五位,有78.79%的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化痰止咳平喘药居第六位,有69.44%的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居第七位的为活血化瘀药和开窍药,均有50%的药物具有抗炎作用;泻下药居第九位,有42.86%的药物具有抗炎作用。而在其他药物中,虽然也有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存在,但分布比例较低,不超过40%。

3.讨论

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炎症”记载,而当今的有关中医书籍中则屡见不鲜。根据炎症的病理改变与中医病证的局部表现和整体描述的对照,常常将炎症与“火”(热证)相联系,多以清热药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有78.79%的清热药具有抗炎作用,可见热证与炎症存在密切联系。一般认为,里热证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及一些非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为其基本病理过程表现之一[4]。但清热药中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比例在各类中药中并非最高,仅排第五位,说明炎症并不仅仅与中医热证密切相关。

中药中具有抗炎作用比例最高的是芳香化湿药,所占比例为100%。中医认为,芳香化湿药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助运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证及感受外湿引起的暑湿或湿温[5]。目前认为,胃肠型感冒、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器官氧化损伤、炎症反应等,与芳香化湿药所主治病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抗炎作用正是芳香化湿药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理学基础之一。具有抗炎作用药物比例居第二位的是祛风湿药,所占比例为90.32%,这与祛风湿药主要适应症为痹证密切相关。痹证的临床特征与现代医学的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学疾病、骨与骨关节病及软组织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相类似,这些疾病均以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6]。温里药中有抗炎作用的占81.82%,为抗炎中药排行榜的第三位。中医认为,温里药具有辛散温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功效,现代药理学认为,此类功效多与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关[8]。因此,温里药能够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发挥抗炎作用。此外,解表药主要的适应证表证、化痰止咳平喘药主要用治的痰、咳、喘均与上呼吸道炎症反应有关[9];泻下药的主要适应证里实证,主要与消化系统的炎症反应以及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有关[10]。因此,抗炎作用是这些类药物主要适应症的治疗依据。活血化瘀药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作用。这些与活血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可以达到促进炎性渗出吸收,抑制组织异常增生的效果,因此活血化瘀药也多具有抗炎作用[11]。由以上分析可见,炎症并非仅与热证密切联系,还与痹症、表证、里实证、里寒证及血瘀证等有关。而中药的抗炎作用也不仅仅与清热有关,还与祛风除湿、解表、攻里通下、温里散寒等功效有关。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7.

[2]马萌笃,马丹,马杰.中医治疗炎症临床拾零[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6):245.

[4]陆茵,张大方.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3-74.

[5]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35.

[6]李特.威灵仙、总皂苷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3(2):48.

[8]陆茵,张大方.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2.

[9]陆茵,张大方.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3,211.

[10]陆茵,张大方.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8.

[11]吕明,王泰一,田晓轩,等.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的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抗炎-抗血栓作用[J].药学学报,2015,50(9):1135-1141.

标签:;  ;  ;  

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分布的计算机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