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遗迹化石及其赋存的莓状黄铁矿对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指示意义

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遗迹化石及其赋存的莓状黄铁矿对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指示意义

论文摘要

本论文选取扬子西缘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经典剖面-上寺剖面,以大隆组最顶部硅质岩、硅质灰岩中富集的遗迹化石为切入点,利用地球生物学方法,对大隆组最顶部的遗迹属种、遗迹组构以及遗迹潜穴和围岩富含的莓状黄铁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主要取得以下几点新的认识:(1)四川广元上寺乐平统大隆组顶部海相硅质岩中赋存丰富的遗迹化石,可识别出觅食迹、居住迹5属7种,包括Chondrites targionii、Chondrites isp.、Palaeophycus isp.、Planolites montanus、Planolites isp.、Thalassinoides isp.和Zoophycos isp.。研究剖面自上二叠统大隆组顶部至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底部,在不同层位的遗迹分异度总体呈降低趋势,直至消失,这可能是由于晚二叠世末期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海洋底栖造迹生物的生存所致。(2)依据研究剖面的遗迹化石分布和组合特征,建立了3个遗迹组构,分别是Chondrites-Planolites遗迹组构,代表相对稳定的深水静滞缺氧沉积环境;Thalassinoides-Planolites遗迹组构,形成于沉积底水相对富氧的沉积环境;Zoophycos-Planolites遗迹组构,发育于贫氧或相对缺氧的沉积环境。(3)乐平统大隆组顶部各层赋存的莓状黄铁矿主要为生物成因,少数层位存在非生物成因的黄铁矿,其中遗迹化石潜穴内部的莓状黄铁矿绝大多数为生物成因,表明海生底栖生物在造迹过程中均有微生物参与;整个剖面的莓状黄铁矿呈现出粒径较小,分布丰富,但部分层位的莓状黄铁矿粒径均值存在较大的特点,暗示研究剖面的沉积环境并非持续缺氧,而是间歇性出现静水富硫的强还原沉积环境和富氧或贫氧沉积环境。(4)四川广元上寺剖面大隆组顶部不同层位的遗迹学面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莓状黄铁矿形貌和比值特征,均暗示了晚二叠世最晚期海洋并非持续缺氧的特征,大体上体现了海洋含氧量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这可能是由米兰科维奇旋回引起的同周期气候变化引起的,岁差、偏心率可能影响了缺氧底层水和有氧孔隙水中的温度以及有机质的供给,进而形成了周期性出现的遗迹化石组合和莓状黄铁矿的分布特征。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研究意义及现状
  •   1.3 遗迹化石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   1.4 莓状黄铁矿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四川广元上寺上二叠统大隆组的研究现状
  •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1.6.2 创新之处
  •   1.7 研究方法
  •     1.7.1 研究方法
  •     1.7.2 技术路线图
  •     1.7.3 工作量统计
  • 2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剖面交通位置及古地理环境
  •   2.2 大隆组顶部实测地层描述
  • 3 遗迹化石分类及研究
  •   3.1 遗迹化石的系统描述
  •   3.2 生物扰动级别的评估
  •   3.3 大隆组生物扰动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 4 大隆组遗迹组构分析
  •   4.1 大隆组遗迹组构分析
  •   4.2 遗迹组构和沉积环境的垂向演化
  • 5 大隆组莓状黄铁矿的多样性及环境指示意义
  •   5.1 莓状黄铁矿成因探讨
  •   5.2 莓状黄铁矿对环境的指示意义
  •   5.3 莓状黄铁矿的粒度分析
  •     5.3.1 粒径统计结果
  •     5.3.2 粒径统计结果分析
  •       5.3.2.1 最大粒径法
  •       5.3.2.2 盒须图法
  •       5.3.2.3 二元图解法
  •   5.4 黄铁矿粒径分析
  • 6 讨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分布柱状图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鑫

    导师: 张立军

    关键词: 大隆组,遗迹化石,莓状黄铁矿,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地质学,矿业工程

    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

    分类号: P534;P618.31;P59

    DOI: 10.27116/d.cnki.gjzgc.2019.000031

    总页数: 98

    文件大小: 35755K

    下载量: 46

    相关论文文献

    • [1].豫西陆院沟蚀变岩型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研究[J]. 地学前缘 2017(02)
    • [2].沉积地层中的黄铁矿形态及同位素特征初探——以华南埃迪卡拉纪深水相地层为例[J]. 沉积学报 2020(01)
    • [3].硫化钠对氰化抑制黄铁矿浮选的作用机理(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20(02)
    • [4].莓状黄铁矿:环境与生命的示踪计[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4)
    • [5].黄铁矿浮选的抑制与解抑活化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9(04)
    • [6].黄铁矿对水体中腐殖酸的吸附特性[J]. 环境化学 2014(11)
    • [7].漫谈“愚人金”[J]. 大自然探索 2018(12)
    • [8].浅谈黄铁矿浮选现状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01)
    • [9].愚人金——黄铁矿[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1(01)
    • [10].天然黄铁矿对铀污染地下水中U(Ⅵ)的吸附探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09)
    • [11].焦煤中微细粒嵌布黄铁矿的浮选脱除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9(06)
    • [12].煤系黄铁矿的磁化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5(09)
    • [13].“变质”黄铁矿热转化特性实验研究[J]. 山东化工 2019(09)
    • [14].基于量子化学的碳原子吸附对煤系黄铁矿表面疏水性影响的研究[J]. 煤炭学报 2017(05)
    • [15].煤系黄铁矿晶格缺陷与可浮性的机理研究[J]. 煤炭学报 2016(04)
    • [16].黄铁矿低温浮选试验及机理分析[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9(04)
    • [17].碳掺杂对黄铁矿电子结构性质与浮选行为的影响[J]. 矿冶工程 2013(05)
    • [18].热处理强化煤系黄铁矿磁性的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03)
    • [19].黄铁矿(100)表面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其对浮选的影响[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04)
    • [20].黄铁矿对煤氧化表面官能团的影响[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4)
    • [21].某含铜黄铁矿中铜的回收试验研究[J]. 中国矿业 2015(05)
    • [22].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孔自生黄铁矿特征[J]. 南海地质研究 2010(00)
    • [23].黄铁矿添加量对微生物浸出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0(07)
    • [24].培养条件对三种细菌在黄铁矿表面吸附的影响[J]. 有色金属工程 2020(08)
    • [25].黔西南普安泥堡大型金矿床黄铁矿与毒砂标型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J]. 地质论评 2017(05)
    • [26].低铜含钴黄铁矿浮选工艺研究[J]. 矿冶工程 2015(02)
    • [27].氯离子对载金黄铁矿生物氧化的影响[J]. 黄金科学技术 2015(04)
    • [28].微波加热强化煤系黄铁矿磁性的研究[J]. 煤炭转化 2014(04)
    • [29].梁河锡矿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09)
    • [30].等离子体反浮选分离黄铁矿与煤的可行性研究[J]. 洁净煤技术 2018(01)

    标签:;  ;  ;  ;  ;  

    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遗迹化石及其赋存的莓状黄铁矿对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指示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