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分子自组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真菌疏水蛋白,自组装,两亲性,HGFI
表面分子自组装论文文献综述
王波,徐海津,乔明强[1](2019)在《真菌疏水蛋白HGFI自组装分子机制和材料表面修饰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疏水蛋白是高等丝状真菌在特定生理时期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两亲性蛋白质,其可以在两相界面处通过自我装配形成纳米级蛋白膜,改变介质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疏水蛋白独特的自组装性质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均具有应用潜力,如材料表面修饰、乳化、蛋白纯化、药物传送和生物传感器制作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真菌疏水蛋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针对本课题组发现的灰树花真菌疏水蛋白,介绍其自组装分子机制、在材料表面修饰以及药物缓/控释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思奇[2](2019)在《有机光电功能分子在固体表面自组装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光电功能分子是一类具有光电活性、光电转换功能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在多种有机光电器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器件的性能不仅与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更与器件的有机半导体活性层中光电功能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有关,包括分子的取向、排布、是否有结构缺陷等因素。光电功能分子在微纳米尺度范围内形成有序的排列后将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器件的光学、电学等性能都能得到显着的提高。由有机分子间非共价作用力驱动的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获取有机分子的大规模有序排列结构的有效途径,实现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的可控自组装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有利于各种新型光电材料的开发和有机光电功能器件性能的优化。本论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选取了一些特殊的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研究了它们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基底表面上的二维超分子自组装行为。在基底表面上构筑出了多种结构复杂的有序自组装结构,探究了溶液浓度、温度、主客体等因素对自组装结构的调控作用。一方面对有机光电功能分子自组装过程的相关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另一方面也对开发自组装的实际应用功能性进行了探索。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调控客体分子的溶液浓度,研究了一组主客体分子在基底表面上的共组装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过程。首先,H3TTCA(triphenylene-2,6,10-tricarboxylic acid)主体分子可在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力的驱动下自组装形成带有序纳米空腔的蜂窝状主体模版。在加入叁种不同溶液浓度的COR(coronene)客体分子后,主体模版的结构适应性地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叁种不同的H3TTCA/COR主客体共组装结构。这项研究工作为在固体表面上构筑光电功能分子的复杂共组装超分子纳米结构并对结构进行简易调控提供了方法。(2)选用了一对具有刚性直线形骨架的分子(H1和H2分子),观察了它们在基底表面上形成由纯氢键连接的特殊超分子共组装结构的行为,并利用温度因素对组装结构进行了调控。H1和H2分子的两端都连接着氨基官能化的叁嗪基团,在自组装过程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氢键给体和受体并且结合位点较多。将这对骨架长度不同的分子共混,成功得到了由纯氢键连接形成的带四边形空腔的共组装网格,同时该共组装网格结构能在加热退火处理后发生不可逆转的结构转变。这项研究工作扩展了纯氢键自组装中组装基本结构单元的选择范围,得到了一种新的组装拓扑结构,为构建更复杂多样化的纯氢键共组装纳米结构提供了思路。另外,H1和H2这一类分子由温度诱导的组装结构转变行为可以在诸如传感器和分子开关器件中提供潜在的应用价值。(3)研究了一系列磷光发光材料分子在基底表面上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包括具有不同骨架和侧链长度的低聚芳撑乙炔分子(L1、L2-6、L2-12)及以它们为配体的有机金属铂(Ⅱ)配合物分子(C1、C2-6、C2-12)。这项研究工作实现了有机金属铂(Ⅱ)配合物在基底表面上的长程有序二维超分子自组装,这对于基于这类分子的光电功能纳米材料和器件的加工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地分析了各自组装结构形成的机制、自组装结构的稳定性、分子结构的差异带来的自组装结构的差异,总结出了低聚芳撑乙炔分子和有机金属铂(Ⅱ)配合物分子自组装行为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对于进一步设计出具有更优异的自组装性能的光电功能分子具有借鉴意义。实现对分子结构单元的充分控制,可使光电功能分子按照人们所需的方式自发地组装成超分子纳米结构,这将有利于光电功能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进一步开发。(4)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光电转化活性层的刚性供体-受体(D-A)型大环分子与富勒烯的复合体模型。选用了叁苯胺(TPA)基团作为给电子基团,苯并噻二唑基团(BTTh2)作为吸电子基团,通过乙炔键或丁二炔键将两种基团相连,通过调整基团的排列得到了两种形状和空腔大小不同的D-A型刚性共轭大环分子,分别是3B2A和4B2A分子。发现这两种D-A型大环分子都能在HOPG表面自组装形成受溶液浓度控制的纳米多孔单分子层结构,并且两种大环分子的空腔都可以有效地捕获富勒烯客体分子(C70或PC71BM)。通过理论模拟对大环分子-富勒烯复合体的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3B2A-C70和4B2A-2C70复合体均具备产生光诱导电荷转移的电子能级条件。该项工作可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中的D-A型有机小分子电子供体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图43幅,表8个,参考文献196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张记刚,刘刚,程宏杰,尹志鹏,丁彬[3](2019)在《表面活性剂自组装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关注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归纳总结,揭示了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常见结构的自组装过程,总结了宏观形貌预测、微观结构刻画、胶束结构转变研究进展,描述了胶束力学和流变等性能;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研究表面活性剂聚集体中存在的问题,如特殊形貌聚集体的形成和转变机理有待深入研究、聚集体形貌转变中弱相互作用的阐释不足、胶体性能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指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包括发展精准分子力场、组装体形貌转变机理、多尺度模拟技术、模拟和实验结合等。(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陶蕾,张余洋,杜世萱[4](2019)在《固体表面分子的自组装结构与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表面有机分子自组装是合成低维超分子材料和对固体表面进行功能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理论计算与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固体表面分子自组装机制及结构与物性调控的相关工作.主要聚焦于几种由弱相互作用主导的分子自组装过程,从影响固体表面功能分子自组装过程的基本要素出发,如固体表面性质、功能分子的结构、功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强度以及有卤族元素增原子参与的组装等,介绍了这些要素在构筑并调控分子自组装结构中的作用,理解固体表面功能分子自组装结构的调控机制,最后对如何实现分子自组装结构及物性的可控调制进行了展望,为设计新型低维超分子网格结构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许宝华,朱桂生,黄诚,左银泽,冯清[5](2018)在《改性2-氨基吡啶分子自组装膜对带锈表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钝化金属表面的锈层,是保证直接在锈层上涂装的重要工序,但因金属锈层的复杂性和保护要求严格性,一般材料达不到要求。主要将不同长度碳链的脂肪酸接枝到2-氨基嘧啶上,并将其作为转锈剂用在带锈钢表面锈层中。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对自组装膜进行了表征。锈层表面经过接枝不同长度碳链的2-氨基嘧啶处理后比空白样更光滑,并在表面形成一层自组装膜,可以在金属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研究表明,2-氨基吡啶接枝1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其防腐性能最好,它的腐蚀电流和腐蚀速率均最低。同时在其表面涂覆环氧涂料,并进行基本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接枝12个碳原子的2-氨基吡啶表面的防腐涂层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唐雯,岳衎,程正迪[6](2018)在《巨型表面活性剂的本体自组装研究和分子拓扑结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嵌段共聚物通过本体自组装可在纳米尺度上形成多样化的有序结构,并有望为下一代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提供平台.近十年来,以具有叁维刚性结构的笼簇状分子作为结构基元,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类独特的两亲性巨型表面活性剂体系.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巨型表面活性剂本体自组装方向的研究进展,并特别强调了其中广泛存在的分子拓扑结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巨型表面活性剂可在10 nm乃至5 nm以下的特征尺寸上形成高度有序的自组装结构.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分子拓扑结构的变化,逐步揭示了若干种由分子拓扑结构主导的非常规自组装结构的形成机理,包括多尾链巨型表面活性剂中的非常规球状相以及多头基巨型表面活性剂中的高度不对称的层状相等.这些结果推进了对两亲性大分子本体自组装中的分子拓扑结构效应的理解,并为开发基于嵌段聚合物微纳加工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廖燕菲,黄文波,刘力千,傅伟文[7](2018)在《有机分子在单晶金表面的自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基于叁嗪的小分子(TBTZ)在单晶Au(111)表面的自组装。不同覆盖率下,分子表现出不同的自组装行为。在低覆盖率下,TBTZ分子有自组装倾向,但容易受到扰动而解离,处于亚稳态;在高覆盖率下,TBTZ分子可以形成稳定的大面积自组织网络结构,同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两种排列方式是由于两种分子构型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汪辰超[8](2018)在《金属(111)表面平面分子自组装膜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别研究Rh(111)表面(NO)_2分子多层膜的成膜机制和原子结构,以及Au(111)表面2,7-Br_2Py分子单层膜的成膜机制和原子结构。(NO)_2分子单体在虚拟Rh(111)表面自组装成两个稳定的分子链,(NO)_2分子平行有序排列,氧原子和氮原子都呈现(100)和(111)结构。在虚拟Rh(111)-(1×√3)上,1.00ML覆盖度时,(NO)_2分子自组装成两个稳定的分子单层膜(M1和M2),分子膜M1中N-N键与衬底的夹角为70o-90o;分子膜M2中N-N键平行衬底。在M2/Rh(111),(NO)_2分子可吸附于顶位、fcc空心位和hcp空心位,通过电荷转移可解释两个空心位的稳定性强于顶位。Rh(111)表面(NO)_2分子多层膜系统中,(NO)_2分子垂直吸附于两个空心位,第一层是分子膜M2,N-N键平行衬底,第二层及以上都是分子膜M1,N-N键与衬底夹角为70o-90o,分子膜真空层为0.31±0.02 nm。卤键比氢键具有更好的方向性和可协调性,这对于具有卤键的自组装分子膜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Au(111)表面的结构参数,构建出虚拟Au(111)上2,7-二溴芘分子可能的六个分子链,计算后获得两条稳定的分子链,其分子间距为1.031 nm和1.073 nm。再根据稳定的分子链,在虚拟Au(111)上构建出可能的五个分子单层膜,计算后获得一个稳定的分子膜,其在两个方向的晶格参数分别为1.031 nm和1.073 nm,即稳定的分子膜可以说是由两条稳定的分子链交叉排列组成。这是一个分子自组装系统,分子之间通过Br-H键相互作用。根据结合能及电子密度,可知该分子膜比文献中提到的分子膜更稳定。根据分子膜的两个晶格参数,可知衬底为Au(111)-(2√3×√13)R14表面。把稳定的分子膜水平吸附与Au(111)表面,计算可得分子的吸附高度为0.40±0.01nm,其中Au(111)转移0.34 e电荷到分子膜。根据吸附高度和电荷转移量,可知该吸附系统为物理吸附。(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期刊2018-06-01)
高琼琼[9](2018)在《Y形光响应分子的合成及在氟离子识别和自组装超疏水表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具有光响应的有机分子并利用光刺激及分子自组装获得具有特殊性质的结构,在光学工程类材料、光学传感器、分子识别和超分子结构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典型的光响应分子,偶氮苯及其衍生物因其优良的光响应特性,使其在液晶、非线性光学、全息光栅以及光存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具有可控粘附性的超疏水表面也在材料工程领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本论文从分子设计出发,设计并合成了含有联酰胺基元的Y形偶氮苯衍生物BNB-Y8和含有1,3,4-恶二唑基元的Y形偶氮苯衍生物AOB-Y8。系统研究了这两种化合物的光响应特性、自组装行为、阴离子响应功能及自组装超疏水表面粘附性的行为,并分析和揭示其在离子识别和可控粘附性行为中的科学机制。具体内容如下:1、设计并合成了含有联酰胺基元的偶氮苯衍生物BNB-Y8和含有恶二唑基元的偶氮苯衍生物AOB-Y8,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2、Y形偶氮苯衍生物BNB-Y8和AOB-Y8,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光响应性。研究发现,用365 nm的紫外光对BNB-Y8及BNB-Y8-F~-复合物的氯仿溶液进行照射,其荧光产生明显的变化,分析表明,与F~-的结合可加速BNB-Y8对紫外光trans-到cis-异构化的响应速率。同样,当AOB-Y8的50:50氯仿-乙腈混合溶剂(1 mg mL~(-1))经紫外光照射时,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上明显的变化说明产生反-顺式异构,异构率可高达85%。在异构过程中,随着光致AOB-Y8从trans-到cis-的异构化,表面自组装结构发生花朵状纳米阵列-球形颗粒-层状的转变,表面润湿性产生超疏水-疏水-亲水的变化,紫外光诱导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是表面自组装结构及润湿性变化的主要原因。3、研究了Y形偶氮苯衍生物BNB-Y8的自组装行为,通过凝胶能力测试、凝胶-溶液相转变温度以及光谱学测试,证明了BNB-Y8自组装形成凝胶的驱动力来源于氢键、π-π堆积和范德华力的协同作用。同时,BNB-Y8可以对阴离子选择性识别,特别是对F~-具有双重响应的性质,即,在溶液中发生“裸眼”识别的颜色变化和在凝胶相中发生凝胶-溶液的相转变。并且,通过改变溶剂可以有效地调控BNB-Y8对阴离子的选择性。此外,通过添加H~+可以完全恢复由F~-诱导的颜色变化,表明BNB-Y8是具有可逆特性的OFF-ON-OFF比色传感器。4、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比例氯仿-乙腈混合溶剂及浓度对AOB-Y8自组装表面的形貌、润湿性和粘附性的调控作用。随着乙腈含量的增加,其形貌发生根状纤维-花朵状纳米阵列-短棒状结构的转变,表面润湿性也发生了疏水-超疏水-疏水的变化。当乙腈的体积分数为50%,其表面接触角达到最大(151.2o)。此外,当乙腈的体积分数为50%,样品浓度从5 mg mL~(-1)减小到1 mg mL~(-1)时,粘附力从13μN增加到85μN。我们通过Cassie和Wenzel模型对其粘附性的转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混合溶剂Hansen溶解度参数各个分量(δ_d、δ_p和δ_h)的分析计算,表明自组装形貌以及润湿性改变主要受混合溶剂的极性参数δ_p的影响。同时通过UV-vis吸收光谱研究表明AOB-Y8自组装结构存在π-π相互作用,XRD研究表明超疏水表面是晶状有序的层状排列结构。此外,AOB-Y8自组装形貌及润湿性还受结晶温度及光照的影响。AOB-Y8的自组装超疏水表面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此可控粘附力的AOB-Y8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地用于液滴的选择性无损传输、自清洁和液滴的微量检测或微反应等。另外,本论文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为后期开展该类光响应材料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5-01)
鹿洁,郭永先,于丽[10](2017)在《表面活性剂与多金属氧酸盐基于离子自组装制备的响应型超分子纳米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材料由于在药物释放、传感器、探针以及记忆存储材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构筑具有多重刺激响应的智能材料依然富有挑战性。本文通过离子自组装策略,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_2H_5-azobenzene-OC_6H_(12)-N~+(CH_3)_3Br-(ETAB)与多金属氧酸盐在水溶液中制备了超分子纳米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小角X射线散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探究了其组装机理及对外界刺激的响应。发现ETAB与Keggin构型的磷钨酸对紫外光有明显的响应,主要原因是ETAB分子在紫外光照下由反式结构变成顺式结构;而含稀土Eu的多金属氧酸盐(Eu-POM)和ETAB构筑的超分子材料不仅对紫外光有响应,同时还对pH和Cu~(2+)有响应,后两种响应是由于分别形成了氢键和配位键所导致。基于该超分子材料的多重刺激响应的性质,有望在紫外光检测、光学存储和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分会: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期刊2017-07-24)
表面分子自组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机光电功能分子是一类具有光电活性、光电转换功能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在多种有机光电器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器件的性能不仅与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更与器件的有机半导体活性层中光电功能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有关,包括分子的取向、排布、是否有结构缺陷等因素。光电功能分子在微纳米尺度范围内形成有序的排列后将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器件的光学、电学等性能都能得到显着的提高。由有机分子间非共价作用力驱动的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获取有机分子的大规模有序排列结构的有效途径,实现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的可控自组装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有利于各种新型光电材料的开发和有机光电功能器件性能的优化。本论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选取了一些特殊的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研究了它们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基底表面上的二维超分子自组装行为。在基底表面上构筑出了多种结构复杂的有序自组装结构,探究了溶液浓度、温度、主客体等因素对自组装结构的调控作用。一方面对有机光电功能分子自组装过程的相关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另一方面也对开发自组装的实际应用功能性进行了探索。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调控客体分子的溶液浓度,研究了一组主客体分子在基底表面上的共组装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过程。首先,H3TTCA(triphenylene-2,6,10-tricarboxylic acid)主体分子可在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力的驱动下自组装形成带有序纳米空腔的蜂窝状主体模版。在加入叁种不同溶液浓度的COR(coronene)客体分子后,主体模版的结构适应性地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叁种不同的H3TTCA/COR主客体共组装结构。这项研究工作为在固体表面上构筑光电功能分子的复杂共组装超分子纳米结构并对结构进行简易调控提供了方法。(2)选用了一对具有刚性直线形骨架的分子(H1和H2分子),观察了它们在基底表面上形成由纯氢键连接的特殊超分子共组装结构的行为,并利用温度因素对组装结构进行了调控。H1和H2分子的两端都连接着氨基官能化的叁嗪基团,在自组装过程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氢键给体和受体并且结合位点较多。将这对骨架长度不同的分子共混,成功得到了由纯氢键连接形成的带四边形空腔的共组装网格,同时该共组装网格结构能在加热退火处理后发生不可逆转的结构转变。这项研究工作扩展了纯氢键自组装中组装基本结构单元的选择范围,得到了一种新的组装拓扑结构,为构建更复杂多样化的纯氢键共组装纳米结构提供了思路。另外,H1和H2这一类分子由温度诱导的组装结构转变行为可以在诸如传感器和分子开关器件中提供潜在的应用价值。(3)研究了一系列磷光发光材料分子在基底表面上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包括具有不同骨架和侧链长度的低聚芳撑乙炔分子(L1、L2-6、L2-12)及以它们为配体的有机金属铂(Ⅱ)配合物分子(C1、C2-6、C2-12)。这项研究工作实现了有机金属铂(Ⅱ)配合物在基底表面上的长程有序二维超分子自组装,这对于基于这类分子的光电功能纳米材料和器件的加工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地分析了各自组装结构形成的机制、自组装结构的稳定性、分子结构的差异带来的自组装结构的差异,总结出了低聚芳撑乙炔分子和有机金属铂(Ⅱ)配合物分子自组装行为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对于进一步设计出具有更优异的自组装性能的光电功能分子具有借鉴意义。实现对分子结构单元的充分控制,可使光电功能分子按照人们所需的方式自发地组装成超分子纳米结构,这将有利于光电功能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进一步开发。(4)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光电转化活性层的刚性供体-受体(D-A)型大环分子与富勒烯的复合体模型。选用了叁苯胺(TPA)基团作为给电子基团,苯并噻二唑基团(BTTh2)作为吸电子基团,通过乙炔键或丁二炔键将两种基团相连,通过调整基团的排列得到了两种形状和空腔大小不同的D-A型刚性共轭大环分子,分别是3B2A和4B2A分子。发现这两种D-A型大环分子都能在HOPG表面自组装形成受溶液浓度控制的纳米多孔单分子层结构,并且两种大环分子的空腔都可以有效地捕获富勒烯客体分子(C70或PC71BM)。通过理论模拟对大环分子-富勒烯复合体的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3B2A-C70和4B2A-2C70复合体均具备产生光诱导电荷转移的电子能级条件。该项工作可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中的D-A型有机小分子电子供体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图43幅,表8个,参考文献196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分子自组装论文参考文献
[1].王波,徐海津,乔明强.真菌疏水蛋白HGFI自组装分子机制和材料表面修饰功能的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
[2].张思奇.有机光电功能分子在固体表面自组装行为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张记刚,刘刚,程宏杰,尹志鹏,丁彬.表面活性剂自组装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展[J].精细化工.2019
[4].陶蕾,张余洋,杜世萱.固体表面分子的自组装结构与调控机制[J].中国科学:化学.2019
[5].许宝华,朱桂生,黄诚,左银泽,冯清.改性2-氨基吡啶分子自组装膜对带锈表面性能的影响[J].安徽化工.2018
[6].唐雯,岳衎,程正迪.巨型表面活性剂的本体自组装研究和分子拓扑结构效应[J].高分子学报.2018
[7].廖燕菲,黄文波,刘力千,傅伟文.有机分子在单晶金表面的自组装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8].汪辰超.金属(111)表面平面分子自组装膜的理论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
[9].高琼琼.Y形光响应分子的合成及在氟离子识别和自组装超疏水表面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8
[10].鹿洁,郭永先,于丽.表面活性剂与多金属氧酸盐基于离子自组装制备的响应型超分子纳米材料[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分会: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