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中上游林区论文-张俊海,刘全福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论文-张俊海,刘全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龙江中上游林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体公益林,森林抚育,林下经济,猪苓种植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海,刘全福[1](2015)在《白龙江中上游林区猪苓种植带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5家林业专业合作社所承包的集体公益林为试验地,按不同海拔和坡向布设试验样点,3a后对各样点收成进行对比和归类,初步确定该地区种植猪苓的最佳海拔范围,为广大林农群众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种植猪苓提供理论指导,对本地区推广林菌复合经营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5年08期)

马存世,周挺,顾振东,李进军,李发鸿[2](2011)在《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建立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应用形数法、一元材积公式法和二元材积公式法分别建立了6种立木材积模型,经材积系统偏差分析和材积误差分析后,从中筛选出V模Ⅴ=0.012 067-0.003 397D+0.000 582D2作为该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模型,其误差为1.409 0%。(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2011年04期)

丁磊,孙学刚,刘晓娟,孙培坚[3](2006)在《白龙江中上游林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种子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天然分布的种子植物共计有1 528种,1亚种,80变种,6变型,归属于115科,519属,其中木本植物565种;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由多种地理成分组成,以温带成分占据绝对优势,温带分布属占75.1%,温带分布种占72.9%,表现出明显的区系过渡性;本区应划归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横断山脉地区.(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赵子忠,桑娟萍[4](1997)在《白龙江上游林区的野生观赏植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甘肃省南部、青藏高原边缘、蜗江山脉北麓的白龙江上游林区,属高山内陆气候,不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而且气候多变,温差大,为植被的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里植物种类多样而又各具特色,有许多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资源,它们比栽培的花木新颖,且蕴藏量大。特别是组(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1997年03期)

朱舟平[5](1994)在《白龙江中上游林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利用朱舟平(甘南州林科站)白龙江中上游林区西起郎水寺,东至两水镇,处于迭山和岷山夹峙的白龙江河谷及两侧山地之间。是我省木材生产主要基地之一,森林覆被率达49.25%。境内自然条件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可供观赏的野生植...(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1994年04期)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建立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应用形数法、一元材积公式法和二元材积公式法分别建立了6种立木材积模型,经材积系统偏差分析和材积误差分析后,从中筛选出V模Ⅴ=0.012 067-0.003 397D+0.000 582D2作为该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模型,其误差为1.409 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俊海,刘全福.白龙江中上游林区猪苓种植带划分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5

[2].马存世,周挺,顾振东,李进军,李发鸿.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模型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11

[3].丁磊,孙学刚,刘晓娟,孙培坚.白龙江中上游林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征[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

[4].赵子忠,桑娟萍.白龙江上游林区的野生观赏植物[J].中国林副特产.1997

[5].朱舟平.白龙江中上游林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利用[J].甘肃林业科技.1994

标签:;  ;  ;  ;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论文-张俊海,刘全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