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教会”,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

四个“教会”,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

江西省兴国县均村中学吕桂萍

农村初中学生因各方面的影响,普遍表现出自觉学习的习惯难以得到良好的养成,特别是学习理解性学科,如数理化科目较差,且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本文尝试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基础等方面说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以期让学生能爱上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作业习惯。

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新生,因在小学阶段习惯于“填鸭式”学习,父母陪学,新入初中往往不善于主动学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认为预习是草草看一遍书。因此要教会学生预习做到:首先粗读,先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抓住本节知识的概况。其次细读,对重要的公式、定理、法则要反复阅读理解,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可以先列预习题纲,使预习有目标,有重点。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至式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要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二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要重视基础,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潜心钻研。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农村中学学生经常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难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基础就无从培养起。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其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这种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方程的配方”一章时,同学们心理上有一种轻视的意识。课上,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涉及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进行提醒,运用这种“庖丁解牛”式的方法,学生掌握知识点明显增强,这样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三是教会学生问问题,从问题中发现不足,从不足中得到提高。

现在学生学习有一个怪现象,越是成绩差的同学越不想问问题,越是程度好的同学,问题越多。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或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让要学生懂得“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所以不懂的问题,要敢以问同学、问老师。我也经常用下班、课间时间与学生交谈、讨论,从交谈中取得学生的信任,从交谈中获得学生知识点的缺漏,从而教会学生敢问问题、解决问题。

四是教会学生“不走回头路”,强调学生建立“错题集”,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衡量学生学得好与差,也许只是在一张试卷上的成绩做为依据,但辩证地看,学习的意义在于做错了题,只有错题才能反映一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改十道错题的价值不亚于做三十道新题的价值,我们必须走出“一做就错,错了再做,做了又错”的怪圈。对于每一次作业和每一次测验的错题都要仔细剖析,认真总结,建立“错、典型题集”,想清楚当时为什么错、错在哪,指出自己的“病根”所在,从而实现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试想,教师要是教会了学生从反其道而行的思路来对待错题,来从错题中查缺补漏,那将是一种怎样的迅速找到知识缺憾、不足的捷径与妙招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永明.《基础教育改革案例》天津教育出版社.

[3]周宁《如何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数学大世界》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9].

[3]www.blog.edu.cn《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标签:;  ;  ;  

四个“教会”,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