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特定要素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要素,模型,工资,边际,道格拉斯,份额,国家。
特定要素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荣荣[1](2016)在《收入分配:从特定要素模型的角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日渐频繁。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收益。然而,每个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贸易时,并没有因为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完全放开本国的市场。每个国家而是采取贸易政策进行不同程度的贸易壁垒,进一步保护本国的市场和部门。我们要分析在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在之前学过的李嘉图模型,该模型指出不仅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效益,而且贸易对收入分配并不会产生影响。然而,随着我们对李嘉图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贸易对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原因有两个。特定要素模型是对李嘉图模型的进一步发展,特定模型中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分析意义重大,即:劳动者收入、资本所有者收入和土地所有者收入。(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6年01期)
邓力平,王智烜[2](2013)在《双准特定要素模型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兼论对“营改增”的政策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对部分现代服务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正是为这一目的而实施的,而这一措施既需要实践摸索,也需要理论佐证。本文提出的"双准特定要素模型"能为"营改增"提供政策启示。该模型指出,现代服务业都要经历要素禀赋、特定要素和"瓶颈"制约等不同阶段,其中转型升级的"瓶颈"期将不再依赖于劳动与资本的替代弹性,此时要素禀赋的变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甚微,而税收政策能成为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及时识别服务业的转型阶段,为其发展实施特定税收政策。(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3年04期)
刘瑶[3](2011)在《外包与要素价格:从特定要素模型角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建立两种商品多种投入要素的特定要素小国模型来分析外包对要素价格的影响。如果将土地和熟练劳动视为特定要素,本文发现通过生产率效应和要素供给效应的传导机制,外包有利于特定要素所有者,不利于非熟练劳动,扩大了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相对工资,该结论与外包中间品的要素密集度、均衡状态时是否为完全专业化外包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无关。即使非熟练劳动通过培训可以向熟练劳动升级,但并不一定会缓和本国的相对工资差距。(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陈宇康,赵勇[4](2010)在《特定要素模型理论的数学验证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特定要素模型理论阐述了叁个问题: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特定要素的改变对产品产量的影响,流动要素的改变对产品产量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该理论加以详细的推导证明,从而提供了一种学习该理论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0年16期)
李海波[5](2008)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基于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借鉴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在顺差部门,FDI与国际贸易呈互补关系,逆差部门两者呈替代关系。文中还就FDI对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张亚斌,艾洪山,曾铮[6](2007)在《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美方利益集团分析——基于特定要素模型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而纺织品贸易摩擦一直是碰撞的焦点。然而,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美方在中美纺织品贸易中应该会获利,贸易冲突将不会产生。基于这一理论和现实的错位,文章在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基础之上,通过对模型的修正,描述了各利益集团在贸易中的得失,及在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贸易中美方各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由此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本质在于中方与美方某一利益集团的冲突和摩擦。(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姜鸿[7](2006)在《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与收入再分配——基于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已于2005年底签署,两国实现自由贸易后对中国生产要素的收入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中国各产业想要预测的。本文在Thompson发展的特定要素模型基础上,提出修改后的模型,并估计了中国5个特定产业的要素收入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弹性,预测了实现自由贸易后产品价格的变化,最后求出要素收入的变化。计算的结果表明:中国和智利实现自由贸易后,中国劳动力收入和3个比较优势产业的特定资本报酬将增加,而另外2个比较劣势产业的特定资本报酬将减少。(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06年10期)
刘志忠,张超[8](2006)在《我国“民工荒”的形成与解决——基于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持续出现“民工荒”。运用特定要素模型分析表明东南沿海地区厂商投资持续扩张、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工工资刚性促成了“民工荒”,其中,农民工的工资待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是根本原因。厂商和政府行为的变动可以解决“民工荒”。(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10期)
李云荣[9](2005)在《对“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的再思考——特定要素模型在该模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从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在不断的发展。本文将放松新古典模型中要素完全流动的假设,运用特定要素模型来分析国际贸易对要素所有者实际收入的影响,并对现实贸易政策做出解释。(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5年20期)
王炳才[10](1992)在《“特定要素模型”析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factors model),并非一种独立的贸易理论,而是西方经济学家为了弥补李嘉图理论的单一要素“缺陷”,进而分析对外贸易对一国范围内不同阶层居民收入的影响所建立的一种理论模型,它在西方国际经济学教科书中事实上还起了从李嘉图理论到要素禀赋理论的过渡作用。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李嘉图模型以完全的专业化分工为特色,这跟经济现实不相符,反映了不变的机会成本假定(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1992年03期)
特定要素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对部分现代服务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正是为这一目的而实施的,而这一措施既需要实践摸索,也需要理论佐证。本文提出的"双准特定要素模型"能为"营改增"提供政策启示。该模型指出,现代服务业都要经历要素禀赋、特定要素和"瓶颈"制约等不同阶段,其中转型升级的"瓶颈"期将不再依赖于劳动与资本的替代弹性,此时要素禀赋的变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甚微,而税收政策能成为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及时识别服务业的转型阶段,为其发展实施特定税收政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定要素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荣荣.收入分配:从特定要素模型的角度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
[2].邓力平,王智烜.双准特定要素模型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兼论对“营改增”的政策启示[J].东南学术.2013
[3].刘瑶.外包与要素价格:从特定要素模型角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
[4].陈宇康,赵勇.特定要素模型理论的数学验证及启示[J].统计与决策.2010
[5].李海波.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基于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
[6].张亚斌,艾洪山,曾铮.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美方利益集团分析——基于特定要素模型的解释[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
[7].姜鸿.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与收入再分配——基于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6
[8].刘志忠,张超.我国“民工荒”的形成与解决——基于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6
[9].李云荣.对“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的再思考——特定要素模型在该模型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5
[10].王炳才.“特定要素模型”析评[J].国际贸易问题.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