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协调论文_武卫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运动协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体,步态,标枪,协调能力,运动学,假肢,自由度。

人体运动协调论文文献综述

武卫伟[1](2018)在《人体运动协调形成过程中的肌电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无论是百姓还是专业运动员都十分看重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让我们身心得到舒畅。运动同样在培养人体的协调性方面有所帮助,现当下有许多的相关研究者对人体运动协调以及肌电变化特征产生兴趣并着手研究,本文就是以研究投掷标枪为出发点,通过对20名研究对象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从肌电贡献率、积分肌电和均方根肌电、肌肉放电率3个方面探讨在人体运动协调形成过程中肌电的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25期)

魏亮,贾谊,薛瑞婷[2](2017)在《人体运动协调形成过程中的肌电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研究原地掷标枪训练过程中人体肌电变化情况,旨在探讨人体运动协调形成过程中,肌肉用力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可以改变某些肌肉在发力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初学者表现为躯干肌群i EMG和RMS值与优秀运动员差异显着,且训练前后差异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福建体育科技》期刊2017年02期)

薛瑞婷,贾谊,魏亮[3](2017)在《人体运动协调形成过程中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IMI录像解析系统对受试者原地掷标枪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了解人体在掷标枪过程中,上下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相关参数特征,并以此为例,分析人体在完成模式化动作过程中,肢体各环节之间以及身体整体协调性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合理有效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变某些肢体的运动协调性,通过掷标枪训练,可以提高下肢向上肢传递能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湖北体育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徐若天,郑妍[4](2017)在《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体综合性的运动素质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人体的协调能力,人体协调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运动素质的高低,通过培养人体的协调素质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可以提高人体体能、人体技能及人的心理能力,以便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和效果。目前,可以通过对人体运动各个方面的分析来提高人体的协调性,通过分析制定出提升运动人员身体协调性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案。(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马绍兴,王人成,沈强[5](2015)在《步态模式对人体髋膝踝关节运动协调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步态模式下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协调关系,为下肢智能假肢和助行外骨骼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采集10名20—35岁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平地行走、上楼梯和下楼梯叁种步态的运动轨迹,采用运动循环图对髋膝踝关节运动角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步态模式的髋膝踝关节运动循环图存在显着的差异。结论:步态模式对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协调关系有显着影响,下肢假肢和外骨骼可以借鉴相应的运动协调模式降低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林辉杰[6](2013)在《掷铁饼动作中人体运动协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意义与目的理论意义:对人体运动协调机理的探索是技能学习与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解释人体运动协调机理的一个核心问题称之为“自由度问题”。分层控制理论在解释该运动协调问题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基于日常生活中简单动作研究成果而构建运动协调分层控制理论的一些观点还需验证,理论系统还需完善。本研究对具有高爆发力、高技巧性表现的高水平运动员掷铁饼动作中人体运动协调规律的探索,旨在在这种复杂的竞技性动作以及优秀运动员这一群体中对一些分层控制理论观点的验证。实际意义:对优秀运动员专项技术特征的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价动作合理性,完善和提高动作质量,优化个体技术,监测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水平,在各种竞技体育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科技保障作用。对专项技术中优秀运动员运动协调的评价是目前的一个难点问题。本研究将为竞技体育动作中人体运动协调特征的探索及其诊断与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借鉴,其所揭示的掷铁饼动作中人体运动协调特征能够为该动作中运动协调诊断与评价提供理论与方法的依据。该项目是我国在各种世界重大比赛中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之一。研究目的:⑴揭示掷铁饼动作中运动系统各元素活动间关联性。⑵揭示在掷铁饼动作中肢体与肌肉层面运动协调元及其活动与运动任务间的关联,体现其基础功能性。⑶揭示高阶段中不同掷铁饼动作水平间肢体与肌肉层面运动协调元及其活动的差异,体现其基础功能性的优化表现。⑷揭示掷铁饼动作中针对重要任务变量时运动协调元活动的灵活性以及其优化表现。⑸在这种竞技性复杂动作以及优秀运动员这一群体中对一些分层控制理论观点的验证。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springer全文电子期刊”、“EBSCOhost全文数据库”以及“SPORTDiscus数据库”等中外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以运动协调分层控制相关的词汇进行了检索。对所获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读,掌握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趋势。专家访谈法: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对一些不理解的理论观点以及研究的设想与有关专家进行探讨,从而更深入地把握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以及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创新性以及可靠性。数据的测量方法:本研究中采用了一些测量方法对优秀运动员掷铁饼动作中肢体运动与肌肉活动等进行测量。⑴使用两台高速摄像机,采用叁维定点定焦摄像法,对比赛与测试中优秀运动员掷铁饼动作进行拍摄,然后采用ariel运动解析系统获取肢体环节的运动学参数;⑵使用芬兰的MegaWin6000-16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对测试的优秀运动员掷铁饼动作中12块肌肉的肌电进行遥测,获得这些肌肉的肌电值;⑶使用两块瑞士Kistler叁维测力台对测试的优秀运动员掷铁饼动作中人体受到的叁维地面反作用力进行测量。运动协调分层控制核心概念量化方法:本研究中采用了一些矩阵分解方法对人体运动协调分层控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量化。⑴使用函数型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肢体层面运动协调元及其活动系数进行量化;⑵采用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对肌肉层面运动协调元及其活动系数进行量化;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与Uncontrolledmanifold analysis相结合方法对运动协调元活动间的补偿功能指数进行量化。数理统计法:在本研究中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3研究结论基于运动分层控制理论框架,对掷铁饼动作中肢体、肌肉运动协调元的基础功能性及其优化表现,以及针对重要运动任务时运动协调元活动的灵活性及其优化表现进行探讨,研究认为:⑴掷铁饼中肢体环节的运动主要受到四种运动协调元活动的控制。第一运动协调元的活动主要是控制掷铁饼动作中两侧下肢的运动协调;第二运动协调元的活动主要是控制掷铁饼动作中上肢与左下肢间以及左右侧上肢间运动协调;第叁运动协调元的活动主要是控制掷铁饼动作中两侧上肢间以及人体右侧肢体环节间运动协调;第四运动协调元的活动主要是控制右大腿与右上肢间运动协调。这些运动协调元的活动能够使绕垂直轴角动量的获得、合理肩髋角与拉引角等姿态的形成、上下肢间以及左右侧上肢间动量的传递等任务的实现。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肢体层面运动协调元活动的基础功能性会产生适应性变化,有利于更高要求的运动任务实现。⑵在掷铁饼动作中,主要存在四种肌肉运动协调元的活动,支配运动系统完成该动作。第一种运动协调元主要活动区域在第二双支撑阶段,侧重于组织右腓肠肌外侧、右股二头肌、右股直肌、左股直肌、左腹外斜肌、右肱二头肌以及右腕屈肌的同步收缩;第二种运动协调元主要活动区域在两个单支撑阶段以及第二双支撑阶段,侧重于组织右腓肠肌外侧、右股二头肌、右股直肌、左股二头肌、右竖直肌、右腕屈肌的同步收缩;第叁种运动协调元主要活动区域在两个双支撑阶段,侧重于组织右股二头肌、右臀大肌、左股直肌以及右竖直肌的同步收缩;第四种运动协调元主要活动区域在第一单支撑阶段后期与腾空阶段,侧重于组织左腓肠肌外侧、左股二头肌、左股直肌、左臀大肌、右竖直肌、左腹外斜肌的同步收缩。这些运动协调元在掷铁饼动作各阶段的活动与这些阶段中的运动任务密切关联。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第二、第叁、第四种运动协调元活动的基础功能性会产生适应性变化,有利于更高要求的运动任务实现。⑶在掷铁饼动作中针对铁饼速度、人体重心位移、左脚尖位移、拉引角、肩髋角运动任务中运动协调元活动的功能变异性占主导地位,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为了确保这些运动任务的实现对其实施的控制。在该动作中,精英运动员在腾空阶段中针对左脚尖位移与肩髋角运动协调元活动的功能变异性的主导地位较高,在第二单支撑阶段与第二双支撑阶段中针对铁饼速度与拉引角运动协调元活动的功能变异性的主导地位较高,在全动作过程中针对重心位移运动协调元活动的功能变异性的主导地位较高。在腾空阶段中其较高的控制程度主要源自较高的运动协调元活动的功能变异性;然而,在第二单支撑与双支撑中其较高的控制程度主要源自较低的运动协调元活动的非功能变异性。掷铁饼动作的结构比较复杂,技巧性较高,而且要求人体尽量发挥自身的爆发力来完成(竞技目的性)。在这种特殊动作以及优秀运动员这一群体中该理论的应用对其自身具有一定的验证作用。本研究认为:⑴在掷铁饼动作中,大量运动器官的活动完全可以由少量的运动协调元的灵活组合来实现,这一点支持由运动协调元实施低层次控制的观点。⑵在掷铁饼动作中,各肢体或肌肉运动协调元的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基础功能性,能够使一些运动子任务顺利实现,这一点支持运动协调元活动的运动任务导向性观点。⑶在掷铁饼动作中随着运动成绩或运动水平的提高时也存在运动协调元活动的相位移动,这一点支持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运动协调元活动相位移动这一简单的方式来应对人体内外约束条件的变化,体现了其简化控制的原则。然而,在这些复杂的、以竞技为目的的动作中,单纯的采用这种简化的控制方式不易于运动任务的实现,中枢神经系统还会适时的增强运动协调元活动的幅度以及通过多种运动协调共同活动增强单个运动器官的活动强度等。⑷在掷铁饼动作中,针对一些重要运动任务变量时运动协调元活动的功能变异性均占主导性地位,这点支持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利用运动协调元活动的灵活性来控制重要运动任务变量,使其顺利实现。⑸在掷铁饼动作中,在高阶段中运动水平提高时运动协调元活动功能变异性的主导地位会提高,在腾空阶段中其源自功能变异性的增加,在第二单支撑与双支撑阶段中源自非功能变异性的降低。这些并不与运动协调元灵活性发展理论中观点相一致。(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3-06-10)

张珂[7](2010)在《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的理论诠释及其构成要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运动协调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协调能力的研究尚有许多空白与模糊之处。本研究力求对人体运动协调能力进行系统的理论诠释,并通过大样本的测试对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的结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定量的实证研究,探寻不同竞技项目运动员协调能力的专项特点,进而提出改进有关训练工作的建议。研究的主要成果为:1、核心概念的诠释:运动协调是指由主要参与运动的各神经结构互相配合协同所产生的人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运动中不同感官、运动器官之间协同配合的状态。运动协调能力是指人由遗传及成长发展固化在个体中的,由主要参与运动的各神经结构互相配合协同,产生不同感官、运动器官之间的配合状态的综合神经机能能力。运动协调表现特征是指运动协调状态所呈现出的外部特点。协调过程指人体主要参与运动的各神经结构互相配合协同支配不同感官、运动器官协同配合以达到运动目的的组织过程。2、运动协调能力是产生运动协调的主因之一,它与技能共同产生运动协调。在产生运动协调的不同阶段,运动协调能力与技能呈动态的互补关系。3、人的运动协调能力产生于其神经生理结构功能与认知发展的塑造。4、运动协调的分类可按动作的参与部位和动作的环境两个标准进行。前者可分为身体各部位运动协调和眼耳—身体各部位运动协调,后者可分为固定环境下有或无器械运动动作的运动协调、变化环境下有或无器械运动动作的运动协调四类。5、影响运动协调能力及运动协调因素有机制层、结构层、条件层下各因素。叁个层面下不同因素对运动协调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力度有所不同。6、本研究开发了人体节奏能力、动作认知能力两项测试指标,其可供相关测试与评价使用。7、本研究提出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整体理论模型得到测试数据的支持。依标准化路径系数排序,运动协调能力构成要素依次为:某些认知能力与空间定向能力程度相同,之后为反应、本体感受、节奏各能力,平衡能力作用很小。8、运动训练可使人体协调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主要表现在反应、本体感受、空间定向诸方面。武术训练对运动协调能力的改善有比较全面的积极影响,球类、田径、健美操训练也会对上叁个要素的不同方面有较积极的影响,此外球类项目训练可明显增强运动员注意力,田径训练则对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影响面较小等。(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0-06-09)

李阳[8](2010)在《1999—2009年我国人体运动协调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近十年(1999—2009)我国体育专业期刊、会议等发表文章的调研,从四个方面(运动协调基本问题、测量与评价、协调能力发展研究、协调能力训练方法和手段研究)客观分析目前我国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人体运动协调的研究还在初级阶段,研究的面与深度还很肤浅,运动协调基本问题还处于争论阶段,机制、属性、层次还没有定论,测评的完备体系依然没有建立。协调能力发展研究对象还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训练方法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实战性。指出运动协调今后发展应从多学科介入,研究方法多元化与系统化,并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全面的分析,努力借鉴国外成熟理论并不断创新,为人体运动协调以后的研究和发展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贵州体育科技》期刊2010年01期)

杨年峰[9](2001)在《人体运动协调规律及其参数化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运动协调规律的研究对于探讨人体运动机理和与人脑活动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康复工程,人机工程学,体育科学以及仿生机构的控制和制造等许多领域。目前对于人体运动协调规律的描述仅限于轨迹拓扑结构分析和关节角度的固定比例变化,尚不能对人体运动协调规律进行有效的量化描述。本论文针对该问题,对人体运动协调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Fitts定律推广到二维极坐标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矢状面内的人体运动质量评定方法,定义了上肢运动的难度指标、执行度指标和下肢运动的对称性指标,提出了一套能反映运动质量各方面情况且具有普遍意义的运动质量评价指标。为运动功能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宏观特性的描述与评定提供了科学、客观评价的依据。2.利用叁角函数和指数函数,建立了人体关节角度之间协调元的函数描述方法。通过函数参数矩阵对人体运动协调规律和协调元进行了量化描述,为揭示人体运动控制机理提供了手段。3.利用运动质量评定指标和函数描述方法对人体上肢触点运动进行了运动质量评定和关节角度的函数拟合。指出了触点运动中上肢终端轨迹的不变性,探讨了终端轨迹和运动质量的影响因素,定义了上肢关节角度间的功能协调元。4.利用对称性指标和函数描述方法对人体下肢在不同条件下的正常步态进行了对称性分析和关节角度的函数拟合并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路况和不同步态模式下的步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定义了下肢关节角度之间的功能协调元。5.利用对称性指标对人体下肢特殊步态进行了步态特征和步态对称性的比较分析。探讨了非对称步态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量化描述人体运动协调规律提供了有效手段,为人体运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本文的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9905015)和国家95科技攻关项目(No. 96-920-20-14)的资助。(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1-11-01)

曹景华,吴慈生[10](1992)在《人体与全臂假肢的运动协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臂假肢的研究中,许多文献均将假肢作为一个普通的机械手进行研究,这无疑忽视了伤残人本身的能动性,将典型的人机系统看成一个纯机械系统,使得全臂假肢的分析与研究与实际情形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将以人机协调为基本出发点,分析伤残人的残存机械运(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1992年03期)

人体运动协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研究原地掷标枪训练过程中人体肌电变化情况,旨在探讨人体运动协调形成过程中,肌肉用力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可以改变某些肌肉在发力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初学者表现为躯干肌群i EMG和RMS值与优秀运动员差异显着,且训练前后差异无明显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运动协调论文参考文献

[1].武卫伟.人体运动协调形成过程中的肌电变化特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

[2].魏亮,贾谊,薛瑞婷.人体运动协调形成过程中的肌电变化特征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7

[3].薛瑞婷,贾谊,魏亮.人体运动协调形成过程中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变化特征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

[4].徐若天,郑妍.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

[5].马绍兴,王人成,沈强.步态模式对人体髋膝踝关节运动协调关系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

[6].林辉杰.掷铁饼动作中人体运动协调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7].张珂.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的理论诠释及其构成要素的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8].李阳.1999—2009年我国人体运动协调研究综述[J].贵州体育科技.2010

[9].杨年峰.人体运动协调规律及其参数化描述[D].清华大学.2001

[10].曹景华,吴慈生.人体与全臂假肢的运动协调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

论文知识图

人体的运动协调能力运动协调与运动素质的关系参考文献:双手抛接球肌电图的原始数据分析区域对双手抛接球肌电图原始数据进行平均...临床诊断和康复工程的研究研究者选取...下肢各关节示意图

标签:;  ;  ;  ;  ;  ;  ;  

人体运动协调论文_武卫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