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关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观,干细胞,乙酰,蛋白,遗传学,因子,甲基化。
相关表论文文献综述
萧紫庭,苏薇薇,李沛波[1](2018)在《Keap1-Nrf2信号通路相关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Kelch样ECH联合蛋白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Keap1-Nrf2)信号通路是细胞抵御氧化损伤和电子损伤的重要调控途径,激活Nrf2的表达被认为可以预防慢性病。机体内除了基因突变对Keap1-Nrf2信号通路有调控作用以外,表观遗传被认为是另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本文综述了表观遗传(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RNA)对Keap1-Nrf2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Keap1-Nrf2信号通路相关的表观遗传调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8年01期)
吴佳玉,郑瑞茂[2](2017)在《组蛋白脱乙酰酶3——糖尿病相关表观遗传调控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型糖尿病(T2DM),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及糖脂氨基酸代谢紊乱,并以叁多一少,即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为临床症状。运动疗法,是二型糖尿病重要临床辅助疗法;骨骼肌是机体运动及葡萄糖利用重要器官,因此,成为糖尿病防治关键靶点,是医学界研究热点。最近研究证实,表观遗传学因素密切参与骨骼肌细胞的糖脂代谢及氨基酸代谢调控过程。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的Sungguan Hong等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脱乙酰酶3(HDAC3),可在骨骼肌细胞,以基因组表观修饰方式,优(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05期)
肖怡青,黄惠彬[3](2017)在《宫内高血糖环境对子代的影响及相关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增加。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的健康问题,据估计,目前全球有3.82亿人患有2型糖尿病(T2DM),并且每个国家还在逐年增加~([1])。以往,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更多的是从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以及合理的体力活动这四方面着手,然而现在的预防重点已转向生命发育的早期阶(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黄超[4](2017)在《TGF-β1诱导肠上皮表型转变相关表观遗传机制及中药单体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大肠癌(CRC)对人类生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险,深入了解肠癌发生发展机制及开发有效药物的形势已刻不容缓。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TME)中的肿瘤细胞与基质细胞通过其分泌到微环境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发生串扰从而促进基质细胞之间的表型转变,而且研究发现在表型转变过程中伴随有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而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遗传学中的重要成分因结构特性因而可通过各种化学基团修饰对周围环境进行即时快速响应,因此组蛋白修饰可能参与了细胞表型转变相关机制。中药单体吴茱萸碱和小檗碱对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然而对其具体的抗癌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TGF-β1体外诱导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构建表型转变模型探讨组蛋白修饰变化机制以及吴茱萸碱和小檗碱的干预效应。方法将含有10ng/mlTGF-β 1培养基培养永生化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至15天(d)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进行细胞表型标志物E-cadherin、ZO-1和vimentin的免疫荧光检测,同时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对此叁种表型标志物及表型相关转录因子Snail和Slug的蛋白表达进行了测定。为了探索细胞表型转变中染色体不稳定及组蛋白修饰模式的变化,分别采用分选式流式细胞仪(FACS)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 1诱导表型转变后的细胞中非整倍体细胞百分比情况和五种组蛋白修饰标记物(H3K4me2、H3K4me3、H3K9me2、H3K9ac、H3K27me3)蛋白表达水平。为了探讨左金丸主要活性成分吴茱萸碱和小檗碱对TGF-β 1的生物学效应的干预作用,将TGF-β 1诱导表型转变后的细胞进行不同浓度吴茱萸碱(5μg/ml、10μg/ml和20μg/ml)和小檗碱(50μg/ml、75μg/ml和100μg/ml)处理后72h后,分别按照上述方法检测表型标志物及Snail、Slug表达,非整倍体细胞百分比变化以及异常组蛋白修饰模式的影响。结果(1)TGF-β 1对NCM460细胞表型转变及中药单体干预的影响10ng/mlTGF-β 1诱导NCM460细胞15d后细胞发生了 EMT样表型转变,细胞呈现出纺锤样的形态学改变,同时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和紧密连接复合物ZO-1的表达出现显着下调,而间质性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出现了明显升高,其荧光强度与光密度值与未加入TGF-β 1处理的细胞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TGF-β 1诱导表型转变相关的转录因子Snail和Slug也出现了显着上调(P<0.05)。而加入不同浓度吴茱萸碱和小檗碱处理72h后,均能不同程度上调E-cadherin和ZO-1和下调vimentin表达,表明吴茱萸碱和小檗碱可对抗TGF-β1引起的细胞表型转变效应。(2)表型转变中TGF-β1对细胞中非整倍体性的影响及中药单体的干预效应NCM460细胞受到10ng/mlTGF-β 1诱导15d发生表型转变后,非整倍体细胞数百分比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整倍体亚群分析显示,转化细胞中亚二倍体.细胞数明显多于超二倍体和多倍体数目(P<0.05),而诱导20d和25天后细胞中分别以超二倍体和多倍体细胞为主。但是经高浓度和中浓度的吴茱萸碱和小檗碱处理72h后,非整倍体细胞数(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了显着的减少(P<0.05)。(3)TGF-β1诱导表型转变中组蛋白修饰变化及中药单体干预的影响与对照组细胞相比,TGF-β 1诱导表型转变细胞中H3K4me2、H3K4me3、H3K9me2、H3K9ac和H3K27me3均出现了显着互不相同的变化,其中H3K4me2、H3K9me2和H3K9ac的表达显着上调(P<0.05),而H3K4me3和H3K27me3的表达出现了明显下调反应(P<0.05)。然而H3K4me3和H3K27me3的表达经吴茱萸碱和小檗碱处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调,而H3K9me2和H3K9ac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程度下调,但是H3K4me2的表达经10μg/ml吴茱萸碱和100μg/ml以及50μg/ml小檗碱处理后下调。结论(1)结肠上皮细胞在体外受TGF-β 1诱导表型转变后出现了非整倍体性的染色体不稳定以及异常组蛋白修饰,表明TGF-β1可能通过与组蛋白修饰相关机制从而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而发挥出促表型转变效应。(2)一定浓度吴茱萸碱和小檗碱可能通过多机制包括稳定染色体数目或调控异常组蛋白修饰模式而发挥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01)
张琳琳[5](2015)在《牙周炎相关表观遗传学酶的筛选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的牙周组织是正常牙齿发挥功能的保障,而牙周炎的发生往往导致牙周组织的渐进性破坏,如未得到及时治疗,最终造成牙齿松动脱落,现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不仅如此,已有研究证实牙周炎与全身多系统的发病率具有相关性如心脑血管疾病、低体重早产儿、糖尿病等。因此牙周炎的防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众所周知,牙周炎是一种以菌斑为始动因素的多因素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牙周炎的方法主要以控制菌斑为主,主要包括洁治术、刮治术、翻瓣术等,能够有效延缓/控制牙周炎的发生,但临床上有时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口腔卫生较差的患者,其牙周炎的病变程度较轻,而口腔卫生较好的患者可能伴有严重的牙周病损。同样临床表征的患者采用同种治疗方法后,患者的疾病预后也不尽相同。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有研究发现饮食、吸烟、口腔环境、细菌等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宿主参与炎症反应的基因,从而影响口腔健康。而近年来发现这些因素皆与表观遗传具有相关性。表观遗传是与遗传相对提出的,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而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性变化,此种变化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的改变,且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表观遗传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染色体重塑等多种形式,其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的两种主要方式。表观遗传修饰渗透了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全部领域。表观遗传修饰,在功能上,是基因组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机制上,是通过各种不影响DNA序列的方法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由于生物总是要对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行适应,而同时要竭力维持遗传序列的稳定性,这就使得表观遗传修饰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表观遗传的发生主要由表观遗传学酶来调控。现有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与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变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那么,在牙周炎的发生过程中表观遗传是否参与其中,有哪些表观遗传学酶发生了变化,哪些表观遗传学酶可能为关键酶,这些酶又是如何影响细胞的生物学性能从而影响牙周健康的,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这对于牙周病的诊治和识别患者的患病风险具有潜在意义。目的通过分离培养同一患者来源的炎症牙周膜干细胞(inflamed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i-PDLSCs)和正常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以PDLSCs为对照,筛选i-PDLSCs中变化明显的表观遗传学酶,并验证目标酶对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表观遗传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炎性牙周膜干细胞(i-PDLSCs)和正常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分离、纯化培养和鉴定我们选取同一患者因牙周炎而拔除的无功能牙和因阻生而拔除的新鲜健康第叁磨牙,采用酶消化与组织块联合法分别分离培养原代正常和炎症牙周膜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纯化i-PDLSCs和PDLSCs;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分离纯化出的两种细胞的干细胞相关表面标记物进行检测及鉴定;采用MTT及克隆形成方法检测两种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成骨、成脂诱导实验对两种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进行检测。2.牙周炎相关表观遗传学酶的筛选通过文献查阅获得已有相关报道的表观遗传各家族酶共72个(附表1)。通过将同一患者来源的i-PDLSCs和PDLSCs对比,筛选牙周炎过程中变化明显的表观遗传学酶,首先分别收集两种细胞,提取两种细胞总RNA,通过实时定量PCR进行筛选,以PDLSCs为对照组,确定i-PDLSCs中变化较为明显的表观遗传学酶。为进一步验证所筛选的结果,利用TNF-α对PDLSCs进行炎性刺激以模拟炎性环境,收集正常组与炎性诱导组细胞,提取总RNA后通过RT-PCR筛选两组中变化较为明显的表观遗传学酶。根据体内炎性环境直接来源的i-PDLSCs及体外炎性刺激来源的i-PDLSCs所筛选的两组结果,确定牙周炎相关表观遗传学酶。3.KAT2A对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根据实验二的筛选结果及相关文献报道,我们选定KAT2A为本实验的目标表观遗传学酶,并对其进行功能验证。为探寻表观遗传学酶对牙周膜干细胞的影响,我们首先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B)验证所筛选出的目标酶KAT2A在i-PDLSCs和PDLSCs中的表达情况;然后利用KAT2A si-RNA对PDLSCs进行目标酶表达沉默,通过RT-PCR及WB进行沉默效能检测;成功沉默后,对沉默前后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MTT法、克隆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法以及RT-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CD1、CCE1及E2F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分别用SPSS19.0和Graph Pad Prism5进行统计和作图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形式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实验共取材12例,其中i-PDLSCs培养成功8例,PDLSCs培养成功10例,共同培养成功7例。3-7 d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贴壁细胞,细胞形态呈梭形,集落样生长。有限稀释法挑选单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获得两种高纯度干细胞。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细胞均阳性表达CD146、CD105,阴性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CD45和内皮干细胞表面标记CD31。MTT检测发现两种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但i-PDLSCs的增殖能力明显。茜素红染色后两种细胞均可以观察到矿化结节,油红O染色后镜下均可以观察到脂滴。证明我们所分离、纯化培养的两种细胞为高纯度的人牙周膜干细胞。2.分别提取同一患者来源i-PDLSCs和PDLSCs两种细胞总RNA,通过RT-PCR观察两种细胞中表观遗传学酶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表观遗传学酶在i-PDLSCs和PDLSCs两组中表达并不一致,这与我们预期的情况是相符的。根据原始筛选结果中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家族的变化情况以及以往研究,我们确定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为重点筛查家族。RT-PCR筛查结果显示多数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在i-PDLSCs组中表达较PDLSCs低。分析总结各组样本RT-PCR筛查结果发现:多数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KAT2A、ELP3、HAT1、KAT6A和KAT6B)在i-PDLSCs组中表达较PDLSCs组低,少数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NCOA3和GTF3C4)在i-PDLSCs中表达较PDLSCs组高。进一步利用TNF-α炎性因子体外模拟炎性环境对PDLSCs进行炎性刺激,收集正常组与炎性刺激组细胞,提取总RNA,通过RT-PCR筛选两组中变化较为明显的表观遗传学酶。筛选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即多数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在炎性环境下表达呈下降趋势。分析总结以上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KAT2A、KAT6A和KAT6B的表达在炎症组及炎性刺激组中表达降低。3.根据实验二的筛选结果及相关文献报道,我们选定KAT2A为本实验的目标表观遗传学酶,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使用si-RNA沉默PDLSCs中KAT2A的表达,RT-PCR及WB检测显示,沉默效率达到50%,说明我们在PDLSCs中成功沉默了KAT2A。KAT2A沉默后,其克隆集落形成能力、增殖能力均较沉默前明显下降(P<0.05)。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发现,沉默KAT2A后,S期细胞明显下降,多数阻滞于G1期。另外,RT-PCR检测发现,,KAT2A沉默后细胞周期素CCD1、CCE1及E2F1表达量较沉默前也均有所降低。结论1.正常来源与炎性来源牙周膜干细胞均可成功分离,纯化培养后,经流式检测、MTT检测、克隆形成实验、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确定,两者均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2.炎性微环境影响了PDLSCs中表观遗传学酶的变化,其中KAT2A、KAT6A和KAT6B为牙周炎过程中变化显着的表观遗传学酶。3.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KAT2A与细胞增殖能力具有相关性,si-RNA沉默KAT2A后PDLSCs增殖能力下降。(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5-05-01)
黄鸿峰[6](2015)在《ART植入前胚胎的相关表观遗传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超排、体外受精、体外成熟对囊胚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2、探讨ART对胚胎印记基因Igf2和Grb10的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3、探讨ART对印记基因Grb10的CGI1(Cp G island,CGIs)甲基化水平的影响4、从表观遗传角度探讨ART应用的安全性,为阐述ART子代出现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正常受孕的胚胎为对照组,超排胚胎、体外受精(IVF)胚胎、体外成熟(IVM)胚胎为实验组。采用胚胎免疫荧光法观察以上四组胚胎在囊胚期DNA甲基化水平;选择合适的“相对标准品”,系列稀释后构建相对标准曲线,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个囊胚的印记基因Igf2和Grb10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的方法检测以上四组胚胎印记基因Grb10的CGI1甲基化程度。收集以上四组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 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胚胎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IVF组的DNA甲基化强度比体内组、IVM组增高(P<0.05),而IVF组与超排组间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DNA甲基化强度在体内组、超排组、IVM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超排组和IVM组的Igf2表达水平均较体内组和IVF组增高(P<0.05),而超排组与IVM组,IVF组与体内组间相比较,Igf2的表达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超排组和IVF组的Grb10表达水平较体内组降低(P<0.05),而超排组与IVF组间的Grb10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Grb10在超排组、IVF组、IVM组间的表达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基于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结果显示:IVF组的Grb10 CGI1甲基化强度比体内组和IVM组增高(P<0.05),而IVF组与超排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Grb10 CGI1甲基化强度在超排组、IVM组、体内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ART增高DNA甲基化强度在IVF组最明显,这可能与ART操作过程使用的外源性激素HCG有关;超排和IVF对Igf2表达起着相反作用;IVF组和超排组的Grb10表达水平降低,这与ART操作过程引起其CGI1甲基化强度的增高有关;ART会引起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邓大君,陆哲明[7](2012)在《分化和适应相关表观遗传与胃癌转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表观遗传修饰在人体细胞分化和适应环境上均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一方面,细胞分化相关表观遗传非常稳定,具有明显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类型特异性;另一方面,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表观遗传则因环境因素不同而异,稳定性较低.这两类不同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医学上具有不同的转化应用范围.恶性转化是机体组织中少数干细胞对环境致癌因素暴露做出的病理性适应反应的结果——细胞通过去分化重编程,获得无限制增殖和运动侵袭能力,同时拥有分化和适应性表观遗传变化特征.DNA甲基化变异的分析方法极其灵敏,可准确检出组织中少数细胞存在的变化,在识别癌前病变组织中的恶性转化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的转移干细胞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已经证明肿瘤抑制基因p16甲基化失活可用作胃等器官上皮异型增生癌变的早期标志物.通过对胃癌发生发展相关DNA甲基化组扫描获得的90余个基因的DHPLC大规模验证,发现GFRA1的去甲基化激活、SRF和ZNF382的甲基化失活可用作胃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标志物,已经在中、日、韩叁国验证队列中得到证明;通过人群研究还发现血浆miR-221等含量的进行性升高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预警信号.(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2年34期)
张春燕,李颖雅,胡丽璇[8](2012)在《手术室护理相关表格式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院手术室自2005年根据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特点设计并应用一系列实用性强的护理相关表格式记录单,包括手术患者核对单、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物品清点单和手术室交接班记录单。认为使用表格式记录单,简化了护理书写工作,节省了护士时间,同时配合自行编写的《填表注意事项及说明》,获得良好效果,既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又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而且为护士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环境。(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2年09期)
丰时运[9](2012)在《组蛋白H3K4叁甲基化相关表观遗传因子在果蝇雌性生殖干细胞维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维持,有赖于其内部维持机制及其生存的微环境。果蝇的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微环境(niche)由末端纤维细胞(terminal filament),帽细胞(cap cell)以及护卫细胞(escortcell)组成。研究果蝇生殖干细胞的维持机制对于探索其他种类干细胞的维持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干细胞的存活和功能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组蛋白H3K4叁甲基化是一种广泛的表观遗传修饰机制,与基因的转录与沉默密切相关。dSet1/trx/trr/ash1是已知的可能具有组蛋白H3K4叁甲基化作用的甲基转移酶。组蛋白H3的甲基化需要以组蛋白H2B的单泛素化为基础,E3泛素连接酶dBre1介导这一单泛素化过程。本文对组蛋白H3K4叁甲基化相关的叁个表观遗传因子dBre1/trx/ash1在果蝇雌性生殖干细胞自我更新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FRT/FLP和RNAi遗传操作技术,本研究发现此组基因中只有dBre1对于生殖干细胞维持具有显着作用,dBre1突变导致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出现缺陷,干细胞丢失;进一步分析发现,dBre1突变干细胞中BMP信号通路的激活受到抑制可能是引起干细胞维持缺陷的原因。为探究dBre1在果蝇雌性生殖干细胞微环境中的作用,本研究分别降低不同种类微环境细胞中dBre1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末端纤维细胞,帽细胞以及护卫细胞这叁种细胞中降低dBre1的表达均导致生殖干细胞的维持能力减弱,干细胞数目下降。dBre1在微环境细胞中的突变引起干细胞与微环境间的细胞连接受到影响,这可能是干细胞维持能力减弱的原因之一。本文对组蛋白H3K4叁甲基化相关的表观遗传因子在果蝇雌性生殖干细胞维持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确认了E3泛素连接酶dBre1是维持生殖干细胞的重要因子,并且首次发现dBre1同时通过干细胞自身与微环境作用于生殖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的维持。本论文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H3K4相关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如何参与果蝇雌性生殖干细胞的维持提供了一定参考,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干细胞与微环境相互间的调控机制。(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2-03-01)
王文霞[10](2011)在《相关表在广播直播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RTW1260C型相关表的电路结构,并利用其监测立体声相位和串接设备,发挥了设备功能,促进了广播节目安全优质播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相关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型糖尿病(T2DM),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及糖脂氨基酸代谢紊乱,并以叁多一少,即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为临床症状。运动疗法,是二型糖尿病重要临床辅助疗法;骨骼肌是机体运动及葡萄糖利用重要器官,因此,成为糖尿病防治关键靶点,是医学界研究热点。最近研究证实,表观遗传学因素密切参与骨骼肌细胞的糖脂代谢及氨基酸代谢调控过程。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的Sungguan Hong等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脱乙酰酶3(HDAC3),可在骨骼肌细胞,以基因组表观修饰方式,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关表论文参考文献
[1].萧紫庭,苏薇薇,李沛波.Keap1-Nrf2信号通路相关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8
[2].吴佳玉,郑瑞茂.组蛋白脱乙酰酶3——糖尿病相关表观遗传调控子[J].生理科学进展.2017
[3].肖怡青,黄惠彬.宫内高血糖环境对子代的影响及相关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17
[4].黄超.TGF-β1诱导肠上皮表型转变相关表观遗传机制及中药单体干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5].张琳琳.牙周炎相关表观遗传学酶的筛选及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5
[6].黄鸿峰.ART植入前胚胎的相关表观遗传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
[7].邓大君,陆哲明.分化和适应相关表观遗传与胃癌转化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2
[8].张春燕,李颖雅,胡丽璇.手术室护理相关表格式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
[9].丰时运.组蛋白H3K4叁甲基化相关表观遗传因子在果蝇雌性生殖干细胞维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0].王文霞.相关表在广播直播系统中的应用[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