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林[1]2003年在《优化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教会学生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未来,就不得不关注“教会学生学习”。在中学优化学生的地理学习策略将为其地理知识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地理知识与生活和学生未来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不断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以便在将来离开学校后也能坚持地理学习,因而要求中学的地理教学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方面。优化地理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其地理学业水平,是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以学习策略理论为指导,使之与中学地理教学紧密结合,并在优化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途径、模式等方面也作了探索。在理论构想部分阐述了实验步骤及其确定的原由,并提出了优化地理学习策略的实施步骤示意图。实验的实施分为两个过程:学习情况调查和教育实验。教育实验分叁步进行:第一步,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及元认知知识,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个人特点、学习任务特点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第二步,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以形成策略性学习的能力;第叁步,加强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和自发地对所掌握的学习策略在使用中产生内在的调节和控制,即形成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机制。实验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策略理论,实验中,对高效记忆地理知识、地理学习中的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思维策略、以及元认知策略如何与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作了一些新的探索,这一点体现在本文第二章中。学习情况调查显示,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较低,体现在学习的自我管理、具体的学习方法以及考试技巧叁个方面,因而需要加强学习策略的教学,体现了实验的必要性,也使实验更有针对性。实验中的学习策略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学习情况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而确定的。 教育实验的结果表明:1、通过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策略水平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2、优化地理学习策略的教学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帮助最大,差生成绩的提高不如中等生明显,分析认为原因是差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太少。预计,实验长期进行,差生弥补地理基础知识太少的缺陷以后,学习水平的提高也能明显休现。3、系统的学法指导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会取得良好的效果。4、系统的学法指导效果明显优于依靠经验的学法指导。5、“优化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影响会迁移至其它学科的学习中,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蔡建忠[2]2007年在《新课标下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创新,它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进行的一次新型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托,肩负着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光荣使命,对促进社会进步、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的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崭新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意性和实效性兼备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近年来越来越普遍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高一学生为实验对象,所选用教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从笔者所在学校抽取两个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控制组,实验组的地理课堂教学采用合作学习,而控制组则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经过为期近一个学年的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组学生在地理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上要优于控制组的学生,班级的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的地理成绩要好于控制组。具体讲本研究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具体论述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介绍合作学习基本特点;第四部分合作学习策略;第五部分实验研究部分;第六部分总结及对策。
陈实[3]2014年在《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文中指出论文在两个对比分析,即我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知识环节(笔试)与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户外测试)对比,大陆、香港、台湾(中国)和澳门两岸四地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地理学与地理教育的价值日益重要的现实,结合我国中学教育的特点:即注重系统地理知识的学习,忽视、轻视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意识缺乏,地理知识学习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相脱节的实际,提出了“地理实践素养”这一概念,并界定了概念。从地理实践经历、地理实践倾向性、地理实践能力及地理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四个维度剖析了地理实践素养的构成。结合地理学科的独特视角与地理教育目标,从掌握地理过程与方法的基本和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的价值。要培养我国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必须清楚我国教育的大环境。学习是学生经验获得和改造的过程。学校教育是人类经验传承的一种特殊方式。学校经验获得不能背离人类经验获得的基础。论文在分析个体经验与隐形知识,集体经验与显性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了学校的出现在提高经验传递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知行分离这一与生俱来的缺憾。学校教育如何减少或克服这一缺憾,实现知行结合?论文在系统对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经验”的概念。“完善经验”描述了经验形成与发展的理想状态下,良性的、优化的经验获得与形成过程。它基于经验之间相互的联系,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特点。完善经验的价值取向不是培养“知识人”,而是培养“生活主体”。基于完善经验的教育在改造学生认知经验、行动经验与情感经验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我国中学教育的实际,完善经验教育变革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实践素养。在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现实,作者从地理实践素养的构成、培养途径、培养方法和培养环境创设四个维度建构了现代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框架体系。要培养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必须了解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的现况。二十多年从事和研究中学地理教育,作者对我国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的现实状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量化感性认识,作者针对初、高中各个年级阶段,依据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设计了四套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调查问卷。作者从地理实践经历、地理实践兴趣、地理实践能力(自我认识和实际表现)、地理实践意识五个维度对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在湖北、江西两省11个学校,44个班级发放,发放问卷合计2016份。问卷发放时考虑到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省级重点中学、县市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的平衡,兼顾到学校中的重点班和普通班。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用数学统计方式进行归类分析。总体的结论是:在中学各个年级阶段,学生地理实践经历非常少。学生对地理实践的兴趣很高。地理实践能力自我认识的程度值比实际表现出来的程度值要高出很多。学生地理实践意识比较淡漠。结合对中学地理教师的访谈,也印证了问卷调查的结论。如何培养我国中学地理实践素养?作者建构了现代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框架体系。重点阐述了该框架体系地叁个方面:即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途径、方法与环境。其中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方法是阐述的重点。依据中学地理分类的特点,重点从自然、人文、区域叁个角度对地理实践素养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其中自然地理实践素养的方法着重在科学观察的方法,野外考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和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方法;人文地理实践素养的方法着重论述了人文地理考察,人文地理访谈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区域地理初中阶段侧重于认识区域特征的实践方法,高中阶段侧重于探究区域问题的实践方法。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的培养问题,作者结合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中外地理教材对比分析、课堂观察、论文资源收集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学生自然地理实践素养、人文地理实践素养和区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探讨了自然、人文、区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策略。其中自然地理实践素养的培养策略是基础,也是作者重点论述的部分。人文地理实践素养培养是薄弱环节。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将具体的策略和案例结合起来,侧重于尊重学生人文地理经验的形成规律,加强人文地理观察、记录、分析、展示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区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以前两者为基础,初、高中侧重点不同。初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确定区域方位、辨识区域事象和概括描述区域特征的能力。高中阶段注重以学生身边的区域问题为切入点,以掌握区域实践方法为核心,提高学生解决区域问题的能力。
张利楠[4]2017年在《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驱动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学习化社会背景下,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该纲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反复阐述和强调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表达出基础教育阶段对自主学习的期待和迫切需求。在实施新课改的契机下,国内学者研究自主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并在自主学习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国内学者对地理自主学习的研究多侧重于探讨自主学习在地理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的应用策略,以及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等内容,且多为理论分析、经验性总结概括等。总体上,现有地理学科的地理自主学习研究主观性较强,相对较为缺乏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构建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驱动模型,深入探讨影响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并利用调查收集数据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揭示主要因素对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影响效应值及各因素对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具体驱动作用,进而为现有研究中涉及地理自主学习培养的方法与对策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本研究能够丰富自主学习领域的研究,为培育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意见。本研究首先根据自主学习研究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已有研究结论,遴选并归纳出影响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理论驱动模型。同时,结合地理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和本研究的需要,设计了调查问卷。于2016年3月到5月对河南省新乡市某省级示范性中学高一、高二、高叁共508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共分两次进行,一部分样本数据用来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对问卷进行修正,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变量测量模型的构建;利用另一部分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潜变量的测量结构,之后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识别、估计、检验和修正,最终获得结构良好、与实际情况适配度较高的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地理学习价值、目标设置、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调控与坚持性、地理学习策略和外部环境支持等是影响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它们对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均有正向显着影响;(2)不同因素对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总体影响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效能感(0.8430)、地理学习策略(0.8000)、地理学习价值(0.6288)、学习归因(0.5949)、调控与坚持性(0.5700)、目标设置(0.5217)和外部环境支持(0.4320);(3)不同因素对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影响路径不同。自我效能感、地理学习策略和调控与坚持性对地理自主学习产生显着的直接影响,目标设置、地理学习价值、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外部环境支持等主要通过地理学习策略和调控与坚持性两个中介变量对地理自主学习产生间接影响。最终驱动模型的拟合度良好,不仅直观揭示了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对其产生的驱动效应值和驱动路径,对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根据该驱动模型,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提升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对策。本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采用了较高级的结构方程模型,弥补了传统的多变量分析方法的缺陷;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理清了影响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结构关系,有利于推进该领域定量研究的发展。然而,本研究在调查方法、样本收集等方面亦存在些许不足,建议在人力、技术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后续研究可以扩大研究样本的范围,并采取实时情境测量技术收集数据信息,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
姚君玲[5]2014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实现更加高效地学习,由内部组织起来用以指导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过程的一种技能。将认知策略与高中地理联系起来,针对高中地理认知策略的教学指导、地理学习中认知策略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现状,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本研究以影响学生认知策略培养的因素和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原则为出发点,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将某中学高一年级的2个文科自然班学生定为研究对象,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控制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多组前测-后测的准实验研究模式,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以及学生如何自主地对认知策略进行应用和迁移,帮助自己提高学习能力两方面展开研究。其中,实验组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策略教学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的辅导和培养,但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研究的对象。而控制组的教师由于不知道本班在进行对比研究,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更为高效的学习效率,还使得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更加灵活自如,地理成绩得到了提升,地理课堂的学习氛围有了根本转变。本研究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准实验研究设计、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准实验研究结果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中对认知策略的概念、分类等撰写了综述,并对培养认知策略的相关研究做了整理,分析了影响学生培养认知策略的原因以及认知策略的培养原则。第叁部分包括研究设计方案、几种认知策略的渗透式培养、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培养认知策略的教学案例四个方面。第四部分分析了准实验研究的结果,根据结果得出了结论和思考。
吴晓[6]2008年在《中学生地理元学习能力现状及其培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当前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引入元学习理论,从而彻底改变以往的传统的地理教学思想、地理学习方法、地理课堂内容,将使每个学习的个体对自身学习进行调节和监控,对实现最根本的地理教学目标具有现实意义。其目的在于建立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元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实现终身地理的教学目标。本课题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理论方法进行理论性研究。本文在分析、总结、归纳大量资料,形成论文的过程中,兼顾了其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其理论价值在于:本文充分揭示了元学习理论和相关理论的内涵、结构及研究意义;通过问卷调查,揭示当今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元学习能力差异并进行分析,得出制约元学习能力培养的条件;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适合当前地理教学中培养元学习能力的途径,是一篇从元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角度研究中学地理教学的学术论文。其实践价值在于:通过对元学习理论的分析与扬弃,直接将其引入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形成先进的地理学习理论,为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为实现终身地理的目标献计献策。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阐述了当前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研究现状的综述,分析了在地理学习中引入元学习理论的价值和意义。第二部分进行了相关理论的综述:论述元学习理论及相关理论的概念、内涵、结构和理论价值。第叁、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中学地理元学习能力呈中等水平,并存在着年级及性别差异,总结出制约元学习能力培养的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高低,创新意识和整体意识以及意志品质等。第五部分在调查分析的结果的基础上,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引入元学习理论,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地理元学习能力的途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和交流等。第六部分结论,提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引入元学习理论,必然推动地理教学的改革,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实现终身地理的教学目标,最终建立全面的学习型社会。
关海霞[7]2010年在《高中地理“两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及其实施过程中,人们都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地理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是实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其中的“两案”设计与实施策略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学案、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一、高中地理学案的组成:学案是学生进行主动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方案,由相互衔接的七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知识体系构建、习题检测和反思感悟。用学案引导学生从学习目标开始,经过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到反思总结结束,完成一个学习循环周期。二、高中地理学案的设计策略:主张学案的设计要保证地理知识的科学性、结构性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设计学案主要有九个策略:目标化策略、问题化策略、方法化策略、图表化策略、习题层次化策略、分工协作策略、同课异案策略、二次设计策略和实时设计策略。其中,学案设计的核心是问题的设计。叁、高中地理教案的组成:教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科学利用学案进行主动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过程方案,由八部分组成,分别是: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感悟。四、高中地理教案的设计策略:教案设计的实质是教学过程设计,是师生教学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设计,是对学案内容高效落实过程的预设。主张地理教案是在学案设计基础上进行的,设计策略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目标一致性策略、整体设计策略、动态设计策略、灵活实用策略、集体设计策略。五、高中地理“两案”的实施程序:主张高中地理“两案”实施过程是教师帮助下学生的持续学习过程。涵盖了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并包括了地理学案和地理教案的形成和完善过程。课堂操作程序分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分为:课前依案自学、课上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疑问并再次尝试解决疑问、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完成习题检测、课后反思总结。教师的活动分为:课前了解学情、课上营造宽松的环境和浓厚的地理知识探究氛围、帮助学生设疑释疑、帮助学生梳理整合知识、批阅学生作业、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程序是体现了学与问的结合、学与习的结合、学与思的结合,是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与地理学案和地理教案在课堂上的结合实施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六、高中地理“两案”实施策略:“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的“两案”实施策略是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在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和教师利用教案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学案的使用程序和使用方法,以及教师对学案的管理和对教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分别是:提前培训师生策略、一案(学案)多用策略、课前依案自学策略、教师及时批阅学案策略、“两案”的灵活使用策略、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策略、同学案异教案策略、“两案”的科学管理策略。七、通过教学实验证明,该模式确实有利于高效达成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目标。有助于高中学生对地理课程内容的高效掌握,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加快教师向“科研型”转变,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陶梅[8]2005年在《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理图像是多功能的地理信息载体。通过地理教学对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进行培养,优势独特,并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本文以课程改革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美、英、德、日和我国港台地区对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我国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学生地理图像技能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实践,对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地理图像技能概述;国内外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比较;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现状;地理图像技能培养的生理机制与理论基础;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策略;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案例。 地理图像是指地理学科中以图形和表格的形式来表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发生的原理、过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可视化呈现。地理图像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所讨论的地理图像仅涉及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传统的地理图像系统,包括地图、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等值线图、地理统计图表、漫画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培养的地理图像技能主要包括:地理图像的阅读、填充、绘制、分析、运用和心理地图的形成和应用等。我们在对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时要把握每种图像的功能来增进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对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离不开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地理科学理论、地理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系统论、传播学理论、脑科学及心理科学等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对我国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了解我们在对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而当今美、英、德、日和我国港台地区对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的培养具有其独特性,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的培养提供借鉴。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根据
李艳静[9]2006年在《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传统的地理教学面临时代的挑战。“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要求教学目标和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求从内容到方法以及评价等的更新。概念图是一种表征、检查、修正、完善知识的认知工具,能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类似于脑对知识存储的层级结构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的实质,其特有的强大教学功能日益凸显,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而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尤其是概念图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尚缺乏系统的探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研究在充分把握国内外概念图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要求,试图构建本土化的概念图教学应用策略,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可操作的改革新途径。论文首先在介绍概念图涵义、特点、功能、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寻找其相应的理论基础及自身的理论体系;其次结合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较系统地探讨了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功能及意义,举例阐述了地理概念图的分类及制作过程;本研究的主体部分着重分析了地理概念图教学对新课程改革的自适应功能,提出并归纳了概念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最后对概念图能有效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概念图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有待于以后进一步改进、创新、丰富和完善。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从现代脑科学到多元智能理论,深层次挖掘了地理概念图教学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从有效教学和学力培养角度分析了地理概念图教学对新课改的自适应功能,较系统地归纳了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特别提出了富有地理特色的命题策略及空间概念图策略;初步探索用Inspiration7.6等软件编绘了多幅地理概念图。
刘艳丹[10]2012年在《概念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理念的变化,为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面临挑战,有待于改进。创新教学的基本点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得地理知识、如何学习。不仅要求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求教学内容、方法的更新。概念图作为一种表征知识的工具,将各种概念以图式形式表示出来,利于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意义,其强大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本课题在把握概念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现阶段中学地理教和学的现状和课程改革的目标,探讨利用概念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解决中学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旨在为中学地理教和学提供一种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新途径。本论文主体包括叁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二章和第叁章的内容。对概念图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意义,以及分类、制作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与介绍;对概念图国内外研究和发展和概念图所体现的相应的理论基础予以归纳;第二部分即本论文的第四章,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针对中学教与学的特点、课程改革目标,探讨概念图在解决中学生地理学习问题,提高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地理教学中利用概念图的策略,并提出概念图在初、高中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的问题;第叁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对概念图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做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研究证明概念图有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优化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 钱林.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新课标下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蔡建忠.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3]. 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D]. 陈实.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 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驱动模型研究[D]. 张利楠.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5].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研究[D]. 姚君玲. 青海师范大学. 2014
[6]. 中学生地理元学习能力现状及其培养[D]. 吴晓. 曲阜师范大学. 2008
[7]. 高中地理“两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 关海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8]. 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策略研究[D]. 陶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9]. 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艳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10]. 概念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艳丹. 广州大学. 2012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学习策略论文; 地理论文; 中学生论文; 地理学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