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系统论文_覃会,黄子祥,张志谊

导读:本文包含了支承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系统,转子,特性,动力学,稳定性,电磁。

支承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覃会,黄子祥,张志谊[1](2019)在《含电磁支承的轴-壳耦合系统摩擦诱导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摩擦诱导的轴-壳耦合系统,本文提出了采用电磁支承以消除摩擦自激振动的方法。首先,基于Hamilton原理和广义变分原理建立了含电磁轴承的轴-壳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艉后轴承处轴承-轴颈界面摩擦特性,采用速度依赖型的摩擦力模型,研究了电磁悬浮力变化对轴承摩擦力以及耦合系统振动特征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悬浮力下系统的稳定性,并获得了使得系统稳定的最小悬浮力。仿真结果表明,提高电磁支承静态悬浮力使得轴承正压力和摩擦力降低,自激振动发生的时间有所延迟,当悬浮力增大到一定值时,摩擦诱导自激振动消失,系统呈现有阻尼衰减振动。(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09)

杨稀,臧朝平,周标,张根辈,王平[2](2019)在《基于恒位移测试的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刚度参数辨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正弦扫频技术的恒位移测试方法来获取转子支承系统在一系列恒定位移幅值响应下的频响函数,并辨识转子支承的非线性刚度参数。首先对转子支承系统进行两端支承状态下的模态分析,得到转子系统在线性支承条件下的模态;然后采用正弦激励进行仿真测试,对转子支承进行不同水平的恒位移测试,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不同响应水平下的模态参数,建立等效非线性参数与响应之间的关系,再结合等效线性化理论,识别非线性刚度参数。(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戎青青,林江波[3](2019)在《涡旋压缩机管路系统振动特性分析及固定支承位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管路系统的振动问题是制冷涡旋压缩机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某一客户提出的排气管路振动过大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根据实验室大量的管路振动测试数据分析可知,在管路系统的振动中,机械振动占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只考虑管路的机械振动而不考虑其内部气体的影响。利用基于有限元的Ansys workbench软件对管路系统进行结构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管路系统的固有频率及对应振型,与压缩机运行频率及管路振动超标位置对比后,确定了客户提出的管路超标问题是由于排气管路在第二阶固有频率处发生了共振。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到了在压缩机运行工况下,排气管路系统的位移振动响应结果,该结果与测试结果十分接近。根据原始管路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改变固定支承位置的优化方案,并对比了不同支承位置对管路系统振动的影响,最后选择了一种对降低位移响应效果最为显着的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李鉴明[4](2019)在《回转窑设备传动及支承系统技术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回转窑设备齿圈、主电机-主减速机联轴器、滚圈、托轮及挡轮等关键传动、支承结构部件的技术升级改造情况。(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9年04期)

秦海勤,张耀涛,徐可君[5](2019)在《双转子-支承-机匣耦合系统碰摩振动响应分析及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试验器为研究对象,采用Newmark-β数值积分方法求解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在考虑高低压转子中介轴承的耦合和机匣的弹性变形及其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了碰摩故障双转子-支承-机匣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了转速、转子偏心量和碰摩刚度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生碰摩故障时,转子和机匣测点频谱分析图中会出现转子的倍频和组合频率,可将其作为判断系统发生局部碰摩的特征信号;随着转子偏心量和碰摩刚度的增大,碰摩幅值响应愈加明显,碰摩程度亦愈加严重;机匣测点振动量值存在衰减,后续理论建模过程中应考虑传递过程的衰减。本研究结论可为碰摩故障机理的探究和碰摩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陈冬郎[6](2019)在《零刚度磁悬浮系统支承特性分析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IC制造的超精密运动台面临着宽频域、微幅/超微幅振动控制带来的挑战,零刚度磁悬浮利用永磁体间作用力形成六自由度低刚度及重力补偿能力,配合电磁力主动控制而成为一种适合于超精密微动台的隔振支承新形式,然而其支承特性变化规律与调控方法尚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技术的研究,分析了零刚度生成原理,进行了磁场建模与结构参数影响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零刚度磁悬浮支承方案,设计开发了支承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该支承的磁悬浮微动台动力学特性、联合仿真建模及振动抑制控制技术。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有:首先介绍了零刚度磁悬浮支承的结构,分析得出了工作区域内动子磁场径向分量沿轴向线性变化的规律。基于毕奥-萨伐尔定律、椭圆积分方法和洛伦兹力方程建立了电磁场、电磁力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动子永磁阵列环厚度和定子永磁环尺寸的影响,得出了动子永磁阵列环不等厚、定子偏置的设计方案,计算了结构参数并研制了实验样机,搭建实验平台测试表明其轴向力保持不变而轴向刚度降低约4倍,达到10N/m,隔振性能、工作范围均有改善。针对磁悬浮支承轴向单自由度控制,建立了电流、速度、位置环伺服控制模型,计算了各环路的PID控制参数,仿真分析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基于NI系统和磁悬浮支承样机搭建了伺服控制实验台,完成了基于LabVIEW的控制框图设计,通过磁悬浮支承的单自由度伺服控制验证了伺服控制效果。介绍了采用零刚度支承的磁悬浮微动台结构及工作原理,针对磁悬浮微动台柔性振动抑制问题,建立了磁悬浮微动台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获得了具有柔性特性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四个磁浮支承的前馈输入整形结合模态力约束解耦的振动抑制方案,建立了动力学与控制联合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有效抑制了磁悬浮微动台一阶模态的柔性振动和运动残余振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3)

章健,张大义,王永锋,马艳红,洪杰[7](2019)在《共用支承-转子结构系统振动耦合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带有涡轮级间共用承力框架的转子系统,为准确描述转子-共用支承-转子(简称共用支承-转子结构系统)之间的振动特性,采用转子截面横向和角向振动特性耦合动力学模型,振动耦合产生机理及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转子支点的动态响应对其他转子的支点动刚度特性及转子振动响应特性具有一定影响,共用支承结构振动响应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计算误差超过10%,因此,在共用支承-转子结构系统的临界转速和振动响应计算分析中,需要考虑2个转子与共用支承结构的振动耦合影响。对于涡轴发动机共用支承-转子结构系统的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共用承力框架,2个转子之间将发生振动耦合,系统产生耦合振型,某一转子转速将会影响另一转子所激起的系统共振临界转速;并对共用承力框架结构的隔振特性也有影响,2个转子共同激励下振动响应与转子单独激励相比,在承力框架安装边上的动载荷以及载荷传递系数均大幅度提高。(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洪杰,宋制宏,王东,马艳红[8](2019)在《高速转子系统支承结构及力学特性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发动机高速转子系统支承结构及力学特性设计问题,开展支承结构约束特性(支点位置和支承刚度)对转子系统刚度及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建立转子支承结构约束特性与转子力学特性关联力学模型。通过对转子系统支承结构特征参数与刚度特性、振动特性等力学特性的关联性分析,定量描述了转子支承约束特征及轮盘惯性载荷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转子变形控制的支承约束特性与转子力学特性一体化设计方法。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高速转子系统可以通过对支点位置及支承约束刚度的设计,调整转子弯曲变形和临界转速的分布特征,使其在通过或靠近弯曲振型临界转速的高转速工作状态下,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这种通过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优化转子系统力学特性的方法,对航空发动机总体结构布局及动力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伟[9](2019)在《斥力型磁悬浮支承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悬浮技术具有无接触、无需润滑、功耗低等特点,可使物体处于无摩擦、无接触的悬浮状态,因此,该技术在磁悬浮列车、支承平台和精密定位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支承平台应用中,为减小系统功耗,简化系统的控制机构,可引入永磁体来提供系统在垂直方向的承载力。但由于系统承重完全依赖于永磁体,系统稳定性依赖于电磁线圈,系统的特殊结构以及二者间过大的气隙对系统的稳定性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提高系统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是磁悬浮支承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主要研究目标。本文以斥力型磁悬浮支承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设计了系统控制电路,探讨了影响悬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对系统磁体部分参数进行了优化,完成了系统样机设计。在此基础上,评估分析了系统样机的稳定性。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具体内容如下:(1)完成了系统控制电路的拓扑设计,包括传感器模块、悬浮磁体检测电路和功率驱动电路的设计。(2)建立了系统磁体部分的3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等效电流法计算了其磁场分布和悬浮磁体的受力,探究了悬浮磁体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了系统磁体,完成了系统样机研制。(3)分析了系统样机的静态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系统样机进行了力学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评估分析了样机悬浮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探讨了不同外界干扰、控制参数和信号饱和现象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荀超,龙新华,华宏星[10](2019)在《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传动机构动态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同时考虑各齿轮和行星架横向和扭转振动、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脱齿现象和齿轮偏心误差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新的模态分类方式,该分类方式同时考虑中心轮和行星轮的振动情况。借助多尺度法,依据该模态分类,分析了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系统各模态固有频率、各模态不稳定边界、各不稳定区域内振幅的影响。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取得了一致的结论: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行星轮的振动类别,各模态不稳定振动的激励条件同样依据行星轮的振动类型而不同;分析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动态稳定性的影响,可以为行星轮系统轴承的选择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8期)

支承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基于正弦扫频技术的恒位移测试方法来获取转子支承系统在一系列恒定位移幅值响应下的频响函数,并辨识转子支承的非线性刚度参数。首先对转子支承系统进行两端支承状态下的模态分析,得到转子系统在线性支承条件下的模态;然后采用正弦激励进行仿真测试,对转子支承进行不同水平的恒位移测试,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不同响应水平下的模态参数,建立等效非线性参数与响应之间的关系,再结合等效线性化理论,识别非线性刚度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承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覃会,黄子祥,张志谊.含电磁支承的轴-壳耦合系统摩擦诱导振动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2].杨稀,臧朝平,周标,张根辈,王平.基于恒位移测试的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刚度参数辨识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3].戎青青,林江波.涡旋压缩机管路系统振动特性分析及固定支承位置优化[C].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2019

[4].李鉴明.回转窑设备传动及支承系统技术改造[J].化工机械.2019

[5].秦海勤,张耀涛,徐可君.双转子-支承-机匣耦合系统碰摩振动响应分析及试验验证[J].机械工程学报.2019

[6].陈冬郎.零刚度磁悬浮系统支承特性分析及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7].章健,张大义,王永锋,马艳红,洪杰.共用支承-转子结构系统振动耦合特性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8].洪杰,宋制宏,王东,马艳红.高速转子系统支承结构及力学特性设计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2019

[9].陈伟.斥力型磁悬浮支承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稳定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

[10].荀超,龙新华,华宏星.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9

论文知识图

动不平衡测量振动系统示意图前lOs转矩时间历程曲线磁悬浮技术应用于带钢镀锌系统的结构...固有频率对啮合刚度的敏感度Fig.5.2T...定轴转动框架模型各支承轴承可靠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标签:;  ;  ;  ;  ;  ;  ;  

支承系统论文_覃会,黄子祥,张志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