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性信息论文_郑阳,胡玉燕,李力,张敏,刘佳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伤害性信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酶,脊髓,神经元,磷脂,胶质,受体,蛋白。

伤害性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郑阳,胡玉燕,李力,张敏,刘佳楠[1](2015)在《NK-1受体参与大鼠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功能研究的深入,其在外周神经损伤及炎症诱发的病理性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病理性痛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实验通过痛行为学及免疫组化法观察(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郑阳[2](2015)在《P物质及其NK-1受体参与大鼠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功能研究的深入,其在外周神经损伤及炎症诱发的病理性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在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中或福尔马林、角叉菜胶等引起的炎性痛模型中,均伴有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活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通过产生和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p,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上调表达多种活性蛋白或受体,如补体受体CD4、C3、CX3CR1, ATP受体P2X(4)等,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痛觉传递神经元,使其敏化,参与病理性痛及痛觉过敏的产生与维持。而给予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后,可显着抑制病理性痛及痛觉过敏的产生。以上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病理性痛及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P物质(Substance P, SP)是脊髓内重要的神经激肽类递质,被认为是痛觉传递的重要信使。传统观念认为,SP主要存在于脊髓Ⅱ板层初级传入纤维(C类纤维)末梢中。它的受体神经激肽-1(neurokinin-1, NK-1)受体主要分布在脊髓后角Ⅰ板层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上。SP通过与其NK-1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参与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初级传入末梢外,人胚和鼠类的小胶质细胞也可以释放大量的SP。同时,除了介导痛觉传递的二级神经元胞体外,人胚和鼠类的小胶质细胞上也表达着有功能的NK-1受体。因此,伤害性信息传入时,引起SP释放也可能通过胶质细胞膜上的NK-1受体参与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因此,本实验通过观察应用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对大鼠蜜蜂毒(bee venom, B V)炎性痛及痛过敏时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CD11b/c (OX-42)表达的影响,探讨SP及其NK-1受体在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4只,体重250-280 g,随机分为以下5组:①Sham组(n=24):于正常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0μl。②蜜蜂毒组(n=24):于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4g/L) 50μl。③蜜蜂毒+L-732,138组(n=12):给大鼠椎管内注射10μl 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 (200 nmol),15min后于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4g/L) 50 μl。④蜜蜂毒+DMSO组(n=12):给大鼠椎管内注射10μl 80%DMSO(L-732,138的溶剂),15 min后于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4g/L) 50 μl。⑤Sham+L-732,138组(n=12):给大鼠椎管内注射10 μl 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 (200 nmol),15min后于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50μ1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或蜜蜂毒溶液后即刻计数1h内自发缩足次数,观察其自发痛反应变化;并于足底注射前1 d、注射后1 d、3d、7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及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变化;Sham组与蜜蜂毒组于足底注射后1h、1d、3d、7d取材,其余各组于足底注射后3d取材,冰冻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L5节段脊髓后角CD11b/c (OX-42)蛋白的表达,以观察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结果:1 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减轻足底注射蜜蜂毒大鼠的自发痛及痛过敏反应1.1自发痛行为反应足底注射生理盐水后,大鼠不产生自发痛行为,而足底注射蜜蜂毒后,大鼠出现明显的自发痛行为,表现为紧张性的舔,咬和剧烈抖动注射足,注射足抬高,不持重或持重减轻等行为,自发痛反应评分显着增加(P<0.05)。与蜜蜂毒组相比,椎管内预先注射L-732,138后,大鼠的自发痛行为反应有所减轻,自发痛反应评分显着降低(P<0.05);而椎管内预先注射DMSO对注射蜜蜂毒引起的自发痛行为无显着影响。椎管内注射L-732,138不会引起sham组大鼠的自发痛行为。1.2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与注射前相比,足底注射生理盐水(sham组)后1d、3 d和7 d,大鼠注射足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显着变化。足底注射蜜蜂毒后,上述各时间点大鼠注射足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较sham显着降低(P<0.05),其中以注射后1d降低最为显着,3 d、7d逐渐回升,表明足底注射蜜蜂毒诱发大鼠产生了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椎管内预先注射L-732,138可显着抑制注射蜜蜂毒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下降(P<0.05);而椎管内预先注射DMSO对注射蜜蜂毒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显着影响。椎管内注射L-732,138对sham组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显着影响。2 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抑制蜜蜂毒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D11b/c (OX-42)在sham组大鼠L5节段脊髓后角有一定量的基础表达,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较少,胞体较小,突起较细,散在分部于脊髓后角。大鼠足底注射蜜蜂毒1h后,脊髓后角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未见明显变化;注射后1d时,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显着增多,胞体增大,突起变粗,免疫染色积分光密度值显着增大(P<0.05);注射后3d时,CD11b/c (OX-42)表达达到高峰;注射后7d时,虽然CD11b/c(OX-42)阳性表达水平仍较高,但较3d时有所减少。以上结果表明,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在蜜蜂毒炎性痛模型中受到炎性刺激后1d开始激活,3d时激活达到高峰,7d时开始减弱。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小胶质细胞激活最明显的3d时间点,观察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对蜜蜂毒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结果发现,预先椎管内给予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后,可显着抑制蜜蜂毒引起的大鼠脊髓后角CD11b/c (OX-42)表达的上调,表现为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减少,胞体缩小,突起变细,免疫染色积分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5)。表明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抑制了蜜蜂毒引起的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结论:1大鼠足底注射蜜蜂毒可引起大鼠自发痛反应及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同时引起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2 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可显着抑制蜜蜂毒引起的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同时可减轻蜜蜂毒引起的大鼠自发痛反应及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3上述结果提示,SP及其NK-1受体参与伤害性信息传入所致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郁丽娜[3](2012)在《PI3K介导ephrinBs/EphBs信号相关的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EphBs受体及ephrinBs配体存在于成年的大脑及组织中,在各种病理过程、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ephrinBs作为致敏物质,通过激活中枢ephrinBs/EphBs信号系统引起中枢敏感化和痛觉过敏,但是机制尚未明了。PI3K涉及众多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证明PI3K信号通路参与伤害性信息调制,介导伤害刺激引起的中枢敏感化,如介导NGF/TrkA和GDNF/Ret信号激活引起的中枢敏感化和痛觉过敏等。其他研究领域已有实验证实EphBs受体参与调节PI3K的激活。本研究目的是证明PI3K是否参与介导中枢脊髓ephrinBs/EphBs信号激活引起的痛行为。方法:①为观察鞘内注射ephrinBl-Fc是否引起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痛觉过敏,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ephrinBl-Fc (0.02,0.1,0.5μg溶于10μl生理盐水中),注射后30min,1,2,4,8,24,48h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及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为观察鞘内注射ephrinBl-Fc是否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ephrinBl-Fc (0.02,0.1,0.5μg注射后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②为观察鞘内注射ephrinBl-Fc是否时间依赖性激活脊髓PI3K及其下游信号蛋白磷酸化AKT,鞘内注射ephrinB1-Fc0.5μg/10μl后分别于10min、30min、1h4h及8h时间点取注射部位脊髓,用蛋白电泳检测鞘内注射ephrinB1-Fc引起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I3K-p11Oy及p-AKT表达变化的时间相;为观察鞘内注射ephrinBl-Fc是否剂量依赖性激活脊髓PI3K及其下游信号蛋白磷酸化AKT,鞘内注射ephrinB1-Fc0.02μg、0.1μg、0.5μg/10μl,30min后,用蛋白电泳检测鞘内注射ephrinB1-Fc引起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I3K-p110γ及p-AKT表达变化;为观察鞘内注射ephrinBl-Fc引起AKT的激活是否通过PI3K介导,鞘内注射PI3K抑制剂wortmannin0.4μg/10μl或LY2940025μg/10μl预处理,30min后同一部位鞘内注射ephrinB14-Fc0.5μg/10μl,再30min后用蛋白电泳检测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AKT表达变化。③为观察PI3K抑制剂对ephrinB1-Fc引起的痛行为的影响。鞘内注射ephrinB1-Fc0.5μg/10μl,前30min(预处理)或后30min(后处理)鞘内注射PI3K抑制剂wortmannin0.016、0.08、0.4μg/10μl和LY2940020.2、1、5μg/10μl,检测预处理组最后一次注射后0.5h、1h、2h、4h、8h、24h及48h和后处理组最后一次注射后0.5h、1h、2h、4h、8h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为观察PI3K抑制剂对ephrinB1-Fc引起的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影响,PI3K抑制剂wortmannin0.4μg/10μl和LY2940025μg/10μl预处理30min或后处理30min,检测最后一次注射后2h腰4、5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④为观察EphB受体是否参与福尔马林引起的中枢PI3K的激活。在注射福尔马林(1%,10μl)前30分钟,鞘内注射EphB受体阻断剂EphBl-Fc (0.5μg),记录注射福尔马林后0~5min和15~30min的累积舔足时间和缩足反应次数,蛋白电泳检测福尔马林注射后30min脊髓PI3K和p-AKT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h后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⑤为观察EphB受体是否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中枢PI3K的激活。EphB受体阻断剂EphBl-Fc (0.5在CCI模型建立前后鞘内给药3次(CCI前1h,后1d,3d)(预处理)或单次鞘内给药(CCI后5d)(后处理),检测多次给药组CCI模型建立后1d、3d、5d、7d和单次给药组CCI模型建立后1d、3d、5d(给药后0.5h、1h、2h、4h、8h)、6d、7d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蛋白电泳检测多次给药组CCI模型建立后5d和单次给药组给药后2h脊髓PI3K和p-AKT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多次给药组CCI模型建立后5d和单次给药组给药后2h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⑥为观察PI3K在ephrinB1-Fc引起的注射部位脊髓ERK激活中的作用。PI3K抑制剂wortmannin0.4μg/10μl或LY2940025μg/10μl鞘内注射30min后(预处理)鞘内注射ephrinB1-Fc0.5μg/10μl,30min后使用蛋白电泳法检测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ERK的表达。结果:①鞘内注射EphBs受体激动剂ephrinBl-Fc,小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及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降低,30min即可检测到明显降低,2h达到最低值,降低过程至少持续到24h,48h后趋于正常;鞘内注射ephrinB1-Fc后相应注射部位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②鞘内注射ephrinB1-Fc后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I3K-p110γ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增加,10min即可检测到明显增加,30min达到最高峰,8h恢复基础水平;p-AKT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增加,1h达到最高峰,持续至少8h; PI3K抑制剂wortmannin或LY294002预处理能阻断ephrinB1-Fc引起的注射部位脊髓p-AKT表达的增加。③PI3K抑制剂wortmannin或LY294002预处理或后处理能部分防止或逆转ephrinB1-Fc鞘内注射引起的热、机械痛觉过敏,并且随剂量的增加抑制程度增加;PI3K抑制剂wortmannin或LY294002预处理或后处理能防止或逆转ephrinB1-Fc鞘内注射引起的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增加。④Eph受体阻断剂EphBl-Fc预处理能够减少福尔马林引起的舔足时间,缩足反应次数及脊髓Fos蛋白、PI3K和p-AKT表达。⑤Eph受体阻断剂EphBl-Fc预处理或后处理能够部分逆转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热、机械痛觉过敏及脊髓Fos蛋白、PI3K和p-AKT表达。⑥PI3K抑制剂wortmannin或LY294002预处理防止ephrinB1-Fc鞘内注射引起的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ERK表达增加,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论:PI3K信号蛋白介导小鼠脊髓ephrinBs/EphBs信号激活引起的痛行为,其作用可能部分通过ERK介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5-01)

郁丽娜,周学龙,于静,王灿灿,姜黎珊[4](2012)在《PI3K介导ephrinBs/EphBs信号相关的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EphBs受体及ephrinBs配体存在于成年的大脑及外周组织中,在各种病理过程、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ephrinBs作为致敏物质,通过激活中枢ephrinBs/EphBs信号系统引起中枢敏感化和痛觉过敏,但是机制尚未明了。PI3K涉及众多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证明PI3K信号通路参与伤害性信息调制,介导伤害刺激引起的中枢敏感化,如介导NGF/TrkA和GDNF/Ret信号激活引起的中枢敏感化和痛觉过敏等。其他研究领域已有实验证实EphBs受体参与调节PI3K的激活。本研究目的是证明PI3K是否参与介导中枢脊髓ephrinBs/EphBs信号激活引起的痛行为。方法 1)为观察鞘内注射ephrinBl-Fc是否引起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痛觉过敏,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ephrinBl-Fc(0.02,0.1,0.5μg,溶于l0μl生理盐水中),注射后30min,l,2,4,8,24,48h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及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为观察鞘内注射ephrinBl-Fc是否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ephrinBl-Fc(0.02,0.1,0.5μg),注射后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2)为观察鞘内注射ephrinBl-Fc是否时间依赖性激活脊髓PI3K及其下游信号蛋白磷酸化AKT,鞘内注射ephrinB1-Fc 0.5μg/10μl后分别于10min、30min、1h、4h及8h时间点取注射部位脊髓,用蛋白电泳检测鞘内注射ephrinB1-Fc引起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I3K-p110γ及p-Akt表达变化的时间相;为观察鞘内注射ephrinBl-Fc是否剂量依赖性激活脊髓PI3K及其下游信号蛋白磷酸化AKT,鞘内注射ephrinB1-Fc 0.02μg、0.1μg、0.5μg/10μl,30min后,用蛋白电泳检测鞘内注射ephrinB1-Fc引起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I3K-p110γ及p-Akt表达变化的剂量依赖性;为观察鞘内注射ephrinBl-Fc引起Akt的激活是否通过PI3K介导,PI3K抑制剂wortmannin 0.4μg/10μl或LY2940025μg/10μl预处理,30min后同一部位鞘内注射ephrinB1-Fc 0.5μg/10μl,ephrinB1-Fc注射30min后用蛋白电泳检测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Akt表达变化。3)为观察注射PI3K抑制剂对ephrinB1-Fc引起的痛行为的影响。PI3K抑制剂wortmannin0.016、0.08、0.4μg/10μl和LY2940020.2、1、5μg/10μl预处理30min或后处理30min,同一部位鞘内注射ephrinB1-Fc0.5μg/10μl,检测预处理组最后一次注射后0.5h、1h、2h、4h、8h、24h及48h和后处理组最后一次注射后0.5h、1h、2h、4h、8h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为观察注射PI3K抑制剂对ephrinB1-Fc引起的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影响,PI3K抑制剂wortmannin 0.4μg/10μl和LY2940025μg/10μl预处理30min或后处理30min,检测最后一次注射后2h腰4、5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4)为观察EphB受体是否参与福尔马林引起的中枢PI3K的激活。在足底注射福尔马林(1%,10μl)前30分钟,鞘内注射EphB受体阻断剂EphBl-Fc(0.5ug),记录注射福尔马林后0~5min和15~30min的累积舔足时间和缩足反应次数,蛋白电泳检测福尔马林注射后30min脊髓PI3K和p-AKT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h后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5)为观察EphB受体是否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中枢PI3K的激活。EphB受体阻断剂EphBl-Fc(0.5ug)在CCI模型建立以后持续鞘内给药3次(CCI前1h,后1d,3d)或单次鞘内给药(CCI后5d),检测持续给药组CCI模型建立后1d、3d、5d、7d和单次给药组CCI模型建立后1d、3d、5d(给药后0.5h、1h、2h、4h、8h)、6d、7d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蛋白电泳检测持续给药组CCI模型建立后5d和单次给药组给药后2h脊髓PI3K和p-AKT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持续给药组CCI模型建立后5d和单次给药组给药后2h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6)为观察PI3K在ephrinB1-Fc引起的注射部位脊髓ERK激活中的作用。PI3K抑制剂wortmannin 0.4μg/10μl或LY2940025μg/10μl预处理30min,鞘内注射ephrinB1-Fc 0.5μg/10μl,30min后使用蛋白电泳法检测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ERK的表达。结果 1)鞘内注射EphBs受体激动剂ephrinBl-Fc,小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及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降低,30min即可检测到明显降低,2h达到最低值,降低过程至少持续到24小时,48小时后趋于正常;鞘内注射ephrinB1-Fc后相应注射部位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2)鞘内注射ephrinB1-Fc后相应注射部位脊髓PI3K-p110γ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增加,10min即可检测到明显增加,30min达到最高峰,8h恢复基础水平;p-Akt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增加,1h达到最高峰,持续至少8h;PI3K抑制剂wortmannin或LY294002预处理能阻断ephrinB1-Fc引起的注射部位脊髓p-Akt表达的增加。3)PI3K抑制剂wortmannin或LY294002预处理或后处理能部分防止或逆转ephrinB1-Fc鞘内注射引起的热、机械痛觉过敏,并且随剂量的增加抑制程度增加;PI3K抑制剂wortmannin或LY294002预处理或后处理能防止或逆转ephrinB1-Fc足底注射引起的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增加。4)Eph受体阻断剂EphBl-Fc预处理能够减少福尔马林引起的舔足时间,缩足反应次数及脊髓Fos蛋白、PI3K和p-AKT表达。5)Eph受体阻断剂EphBl-Fc持续给药或单次给药能够部分逆转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热、机械痛觉过敏及脊髓Fos蛋白、PI3K和p-AKT表达。6)PI3K抑制剂wortmannin或LY294002预处理防止ephrinB1-Fc足底注射引起的相应注射部位皮肤p-ERK表达增加,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论 PI3K信号蛋白介导小鼠中枢ephrinBs/EphBs信号激活引起的痛行为,其作用可能部分通过ERK介导。(本文来源于《2012年浙江省疼痛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4-13)

吴振宇,王莉颖,王玲,李云庆[5](2011)在《神经降压素在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是由13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NT作为神经递质或调质而发挥作用,其效应包括降温、镇痛、调节多巴胺能传递和刺激垂体前叶激素释放。目前己经发现并克隆的NT受体(NTR)有3种,其中NTR-1[1]和NTR-2[2]是有7次跨膜结构的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NT的信号传导;而NTR-3的功能尚不清楚。(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武胜昔,王文,李辉[6](2010)在《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的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的突触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周伤害性刺激通常引起令人不愉快的感觉,例如疼痛和痒。这种伤害性信息的整合最早发生于脊髓背角浅层,因此,脊髓背角浅层对于阐明伤害性信息传递与调控机制以及开发有效镇痛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脊髓背角(本文来源于《医学争鸣》期刊2010年06期)

张红星,阮加萍,鲁显福,曹君利[7](2010)在《EphrinBs/EphBs通过MAPKs信号通路参与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EphBs受体和ephrinBs配体参与了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制,但是控制这一过程的下游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观察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否作为下游效应因子参与ephrinBs/EphBs相关的脊髓伤害性信息调制。方法昆明小鼠,雄性,体重20~25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EphrinB1-Fc(本文来源于《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5-15)

鲍峰[8](2010)在《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敲除对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国际疼痛学会,IASP,1994)。痛觉包含感觉和情感两个成分。阈值是感觉系统对刺激反应的一个特征,痛阈是对痛觉刺激的最小感知。外周伤害性感受器在达到一定的阈值刺激下激活,将信息通过背根神经节传递给脊髓。脊髓作为痛觉信息传递与加工处理的第一级中枢,有大量感受非伤害性刺激与伤害性刺激的神经元。其中非特异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也称为广动力范围神经元,是脊髓中正常存在的一类重要的感觉神经元,在痛觉传递中行使介导伤害性范围内的精细温度分辨功能。在痛觉信息传递与调制过程中,不仅有神经元的激活,还包含大量胶质细胞,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的参与。星形胶质细胞在激活的情况下会释放大量神经递质,如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等,调节神经元的功能。干扰星形胶质细胞功能会影响其神经元的功能的调制,从而对痛觉信息的传递与调制产生影响。水通道是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内专职水跨膜转运的膜通道。其亚型4(aquaporin-4, AQP-4)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异性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4的缺失会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正常功能。既然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到痛觉信息传递与调制,水通道蛋白4又是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须的膜蛋白,那么,水通道蛋白4的缺失会不会对痛觉信息处理产生影响呢?本研究围绕这个问题,使用水通道蛋白4缺失小鼠,采用行为学,整体电生理技术,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方法,首次研究了水通道蛋白4在痛觉信息处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用行为学方法,我们对水通道蛋白4敲除型小鼠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包括生理痛(含热痛、机械痛、化学痛)、炎症痛测试,以及痛情绪相关测试(条件性位置回避测试,F-CPA)。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在辐射热甩尾,辐射热抬腿,热水浸没甩尾实验,以及热板实验中,敲除型小鼠表现出显着的痛觉迟钝,且不存在雌雄之间的差异。足底皮下注射2.5%的福尔马林5μL,敲除型小鼠第二时相自发痛有显着延时,且峰值与持续时间均有显着减少。但机械性刺激引起的生理痛、炎症痛则变化不明显。而敲除型小鼠的基础运动能力与野生型动物相比没有显着性减弱,基础皮肤温度没有显着改变。提示水通道蛋白4参与生理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对痛觉信息的传递与调制。同时,福尔马林自发痛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回避结果显示,水通道蛋白4的缺失对痛“厌恶情绪”功能没有显着影响。为研究水通道蛋白4缺失小鼠的细胞水平的变化,我们采用整体电生理技术,对小鼠脊髓背角的神经元进行胞外记录。结果表明,水通道蛋白4敲除后,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伤害性特异神经元与非特异伤害性感受广动力范围神经元的数目显着减少,且在四只敲除型小鼠中记录到五个广动力范围神经元对伤害性热刺激反应潜伏期明显延迟。除此之外,对非伤害性刺激反应的低阈值神经元的数目也显着减少,提示水通道蛋白4敲除后造成普通触觉迟钝。为观察镇痛效果在水通道蛋白4敲除以后的改变,我们采用腹腔注射吗啡的方法观察水通道蛋白4对于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同时,由于星形胶质细胞在吗啡镇痛耐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观察了敲除型小鼠吗啡镇痛耐受的时程,以及吗啡戒断反应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同样剂量的吗啡(10mg/kg)对于野生型小鼠的镇痛效果显着优于敲除型小鼠,纳洛酮(5mg/kg)诱发野生型小鼠强烈的戒断反应,而敲除型小鼠则完全不表现,提示水通道蛋白4在吗啡镇痛和戒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吗啡镇痛耐受的时程在两种基因型小鼠中没有显着改变,提示水通道蛋白4可能不是吗啡镇痛耐受中的关键蛋白。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异性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4,在脊髓水平的痛觉信息传递中发挥一定作用,但似乎不是关键的信号分子。(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1-20)

孙娜,杜剑青,秦潮,徐燕,李强[9](2009)在《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对心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调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大鼠背部斜方肌肌电为指标,观察电刺激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VM)对心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下行性调制作用。方法:麻醉大鼠并行心包插管术后,置大鼠于脑立体定位仪上,根据Paxionsand-Waston鼠脑图谱定位于RVM区上方行开颅术;将同芯电极(0d:0.4m)推进至RVM区后,给予频率100Hz、波宽100us、(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期刊2009-09-01)

王云霞[10](2008)在《P2X_(2/3)受体在结状神经节细胞介导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2X_3及P2X_(2/3)受体在心肌及结状神经节(NG)神经元细胞介导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作用。方法(1)心肌缺血大鼠行为学方法观察心肌缺血模型组、P2X_3及P2X_(2/3)受体拮抗剂A-317491干预的心肌缺血模型组和对照组叁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2)HE染色、心电图记录、大鼠心肌酶水平测定、心肌的原位杂交及蛋白印迹等观察心肌缺血对大鼠心肌功能的影响;(3)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技术了解心肌缺血对心肌P2X_3受体、大鼠结状神经节P2X_2和P2X_3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心肌P2X_3受体、结状神经节P2X_2和P2X_3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心肌缺血大鼠出现明显的伤害性行为,应用A-317491后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大鼠出现的伤害性反应。(2)心肌缺血对大鼠心肌的影响:①心肌的HE染色显示心肌缺血模型组心肌呈现大面积结缔组织增生现象和心肌细胞的萎缩,A-317491干预组的结缔组织增生现象和心肌细胞的萎缩现象明显减轻;②心电图记录显示,心肌缺血损伤的大鼠模型的心率(264.63±32.30)明显比对照组(361.38±29.08)慢(p<0.05);心肌缺血损伤的大鼠模型的心电图ST段移位,出现高而尖的T波,应用A-317491后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的心率加快(从264.63±32.30到310.13±31.75),而且A-317491还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早搏现象;③大鼠心肌酶水平测定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CK( 6663.967±230.793 ) ,CK-MB ( 3091.553±370.2849 )和LDH(2469.4±147.5876)水平比对照组CK(742±41.1038,p<0.01), CK-MB(717.7067±89.3825, p<0.01)和LDH(289.6667±16.4279, p<0.01)显着升高;A-317491可以减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CK(2960.567±55.906, p<0.05), CK-MB(1364.823±121.6325,p<0.05)和LDH(907.0333±47.2300, p<0.05)的水平。④心肌的原位杂交显示心肌缺血组心肌P2X_3受体阳性细胞灰度值(147.75±5.67)较对照组(114.75±2.12)灰度值增大(p<0.01),A-317491干预后的心肌缺血大鼠组心肌P2X_3受体阳性细胞灰度值(119.86±4.82)较心肌缺血组减小(p<0.01)。⑤心肌的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心肌缺血组心肌P2X_3受体蛋白表达(138.66±3.47)较对照组(101.38±5.62)灰度值增大(p<0.01),A-317491干预后的心肌缺血大鼠组心肌P2X_3受体蛋白表达(112.35±2.65)较心肌缺血组减小(p<0.01)。(3)心肌缺血大鼠结状神经节P2X_2及P2X_3受体变化: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心肌缺血组NG神经元P2X_2受体阳性细胞灰度值(113.77±5.58)较对照组(108.25±8.83)增大(p<0.05),A-317491干预的心肌缺血组P2X_2受体阳性细胞灰度值(104.26±6.34)较心肌缺血组减小(p<0.05);心肌缺血组NG神经元P2X_3受体阳性细胞灰度值(134.39±9.03)较对照组(118.51±8.00)增大(p<0.05),A-317491干预的心肌缺血组P2X_3受体阳性细胞灰度值(121.29±8.73)较心肌缺血组减小(p<0.05)。②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心肌缺血组NG神经元P2X_2受体mRNA表达(153.83±9.04)较对照组(137.35±7.48)增大(p<0.05),A-317491干预的心肌缺血组P2X_2受体mRNA表达(143.49±9.85)较心肌缺血组减小(p<0.05);心肌缺血组NG神经元P2X_3受体mRNA表达(138.07±3.57)较对照组(123.31±9.02)增大(p<0.05),A-317491干预的心肌缺血组P2X_2受体mRNA表达(127.55±4.73)较心肌缺血组减小(P<0.05)。③目的条带经β-actin标化后的RT-PCR结果显示心肌缺血组P2X_2的mRNA表达(1.407±0.09)较对照组(1.131±0.04)增大(p<0.01),A-317491干预的心肌缺血组的表达(1.136±0.05)较心肌缺血组减小(p<0.01);心肌缺血组P2X_3的mRNA表达(0.847±0.05)较对照组(0.583±0.02)增大(p<0.01),A-317491干预的心肌缺血组的mRNA表达(0.666±0.04)较心肌缺血组减小(p<0.01)。④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心肌缺血组P2X_2蛋白表达(2.13±0.09)较对照组(0.819±0.03)增大(p<0.05),A-317491干预的心肌缺血组的表达(1.48±0.05)较心肌缺血组减小(p<0.05);心肌缺血组P2X_3蛋白表达(2.15±0.06)较对照组(0.90±0.04)增大(p<0.01);A-317491干预的心肌缺血组的表达(0.93±0.05)较心肌缺血组减小(p<0.01)。结论心肌缺血导致结状神经节神经元P2X_(2/3)受体表达增加和心肌细胞P2X_3受体表达增加,P2X_3和P2X_(2/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可以降低心肌缺血大鼠结状神经节神经元P2X_(2/3)受体的表达和心肌P2X_3受体的表达。结状神经节神经元P2X_(2/3)受体及心肌P2X_3受体参与心肌痛伤害性感受信息的传递。(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8-05-01)

伤害性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近年来,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功能研究的深入,其在外周神经损伤及炎症诱发的病理性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在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中或福尔马林、角叉菜胶等引起的炎性痛模型中,均伴有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活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通过产生和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p,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上调表达多种活性蛋白或受体,如补体受体CD4、C3、CX3CR1, ATP受体P2X(4)等,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痛觉传递神经元,使其敏化,参与病理性痛及痛觉过敏的产生与维持。而给予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后,可显着抑制病理性痛及痛觉过敏的产生。以上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病理性痛及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P物质(Substance P, SP)是脊髓内重要的神经激肽类递质,被认为是痛觉传递的重要信使。传统观念认为,SP主要存在于脊髓Ⅱ板层初级传入纤维(C类纤维)末梢中。它的受体神经激肽-1(neurokinin-1, NK-1)受体主要分布在脊髓后角Ⅰ板层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上。SP通过与其NK-1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参与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初级传入末梢外,人胚和鼠类的小胶质细胞也可以释放大量的SP。同时,除了介导痛觉传递的二级神经元胞体外,人胚和鼠类的小胶质细胞上也表达着有功能的NK-1受体。因此,伤害性信息传入时,引起SP释放也可能通过胶质细胞膜上的NK-1受体参与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因此,本实验通过观察应用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对大鼠蜜蜂毒(bee venom, B V)炎性痛及痛过敏时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CD11b/c (OX-42)表达的影响,探讨SP及其NK-1受体在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4只,体重250-280 g,随机分为以下5组:①Sham组(n=24):于正常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0μl。②蜜蜂毒组(n=24):于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4g/L) 50μl。③蜜蜂毒+L-732,138组(n=12):给大鼠椎管内注射10μl 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 (200 nmol),15min后于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4g/L) 50 μl。④蜜蜂毒+DMSO组(n=12):给大鼠椎管内注射10μl 80%DMSO(L-732,138的溶剂),15 min后于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4g/L) 50 μl。⑤Sham+L-732,138组(n=12):给大鼠椎管内注射10 μl 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 (200 nmol),15min后于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50μ1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或蜜蜂毒溶液后即刻计数1h内自发缩足次数,观察其自发痛反应变化;并于足底注射前1 d、注射后1 d、3d、7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及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变化;Sham组与蜜蜂毒组于足底注射后1h、1d、3d、7d取材,其余各组于足底注射后3d取材,冰冻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L5节段脊髓后角CD11b/c (OX-42)蛋白的表达,以观察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结果:1 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减轻足底注射蜜蜂毒大鼠的自发痛及痛过敏反应1.1自发痛行为反应足底注射生理盐水后,大鼠不产生自发痛行为,而足底注射蜜蜂毒后,大鼠出现明显的自发痛行为,表现为紧张性的舔,咬和剧烈抖动注射足,注射足抬高,不持重或持重减轻等行为,自发痛反应评分显着增加(P<0.05)。与蜜蜂毒组相比,椎管内预先注射L-732,138后,大鼠的自发痛行为反应有所减轻,自发痛反应评分显着降低(P<0.05);而椎管内预先注射DMSO对注射蜜蜂毒引起的自发痛行为无显着影响。椎管内注射L-732,138不会引起sham组大鼠的自发痛行为。1.2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与注射前相比,足底注射生理盐水(sham组)后1d、3 d和7 d,大鼠注射足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显着变化。足底注射蜜蜂毒后,上述各时间点大鼠注射足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较sham显着降低(P<0.05),其中以注射后1d降低最为显着,3 d、7d逐渐回升,表明足底注射蜜蜂毒诱发大鼠产生了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椎管内预先注射L-732,138可显着抑制注射蜜蜂毒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下降(P<0.05);而椎管内预先注射DMSO对注射蜜蜂毒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显着影响。椎管内注射L-732,138对sham组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显着影响。2 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抑制蜜蜂毒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D11b/c (OX-42)在sham组大鼠L5节段脊髓后角有一定量的基础表达,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较少,胞体较小,突起较细,散在分部于脊髓后角。大鼠足底注射蜜蜂毒1h后,脊髓后角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未见明显变化;注射后1d时,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显着增多,胞体增大,突起变粗,免疫染色积分光密度值显着增大(P<0.05);注射后3d时,CD11b/c (OX-42)表达达到高峰;注射后7d时,虽然CD11b/c(OX-42)阳性表达水平仍较高,但较3d时有所减少。以上结果表明,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在蜜蜂毒炎性痛模型中受到炎性刺激后1d开始激活,3d时激活达到高峰,7d时开始减弱。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小胶质细胞激活最明显的3d时间点,观察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对蜜蜂毒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结果发现,预先椎管内给予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后,可显着抑制蜜蜂毒引起的大鼠脊髓后角CD11b/c (OX-42)表达的上调,表现为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减少,胞体缩小,突起变细,免疫染色积分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5)。表明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抑制了蜜蜂毒引起的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结论:1大鼠足底注射蜜蜂毒可引起大鼠自发痛反应及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同时引起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2 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可显着抑制蜜蜂毒引起的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同时可减轻蜜蜂毒引起的大鼠自发痛反应及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3上述结果提示,SP及其NK-1受体参与伤害性信息传入所致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伤害性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1].郑阳,胡玉燕,李力,张敏,刘佳楠.NK-1受体参与大鼠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

[2].郑阳.P物质及其NK-1受体参与大鼠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D].河北医科大学.2015

[3].郁丽娜.PI3K介导ephrinBs/EphBs信号相关的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制[D].浙江大学.2012

[4].郁丽娜,周学龙,于静,王灿灿,姜黎珊.PI3K介导ephrinBs/EphBs信号相关的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制[C].2012年浙江省疼痛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5].吴振宇,王莉颖,王玲,李云庆.神经降压素在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中的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1

[6].武胜昔,王文,李辉.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的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的突触联系[J].医学争鸣.2010

[7].张红星,阮加萍,鲁显福,曹君利.EphrinBs/EphBs通过MAPKs信号通路参与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调制[C].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2010

[8].鲍峰.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敲除对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制作用[D].复旦大学.2010

[9].孙娜,杜剑青,秦潮,徐燕,李强.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对心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调制作用[C].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2009

[10].王云霞.P2X_(2/3)受体在结状神经节细胞介导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神经病理性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图伤害性信息在脊髓上位水平的传递...bP<0.05图1五组大鼠不同时点TWL...脊髓背角局部环路示意图疼痛信号的传导机制疼痛信号的传导机制

标签:;  ;  ;  ;  ;  ;  ;  

伤害性信息论文_郑阳,胡玉燕,李力,张敏,刘佳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