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PON系统中光网络终端(ONT)物理媒介层与高层语音检测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陆洋[1](2018)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宽带接入网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兴起也给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宽带接入网依然是通信网发展的瓶颈之一,选用适当的接入网技术高效地进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部署是解决如今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本文围绕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展开实践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综述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分析在工程实践中合理运用接入网技术的必要性;概述了宽带接入技术架构,对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在传输效率、传输方式、部署成本、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特性;(2)分析研究了FTTH技术的典型方案和部署原则,从网络结构对FTTH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OLT、ONU和ODN的功能和具体的部署策略,分析说明了FTTH所适用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建模,提出了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的多种建设方案模型;(3)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根据用户应用需求设计实现了淮阴师范学院两个校区的宽带接入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接入层OLT、BRAS设备、网管系统、双机热备和光猫的部署。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可行性、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测试结果。
马淳毅[2](2019)在《榆树移动公司FTTX技术实施设计与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网人数的增加以及网络内容的丰富,对于接入网速率是很大的挑战。传统接入方式如XDSL、EPON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高速带宽的需求,因此大力发展FTTX势在必行。在这个趋势下,FTTX在各种建设场景中的应有会进一步扩大,与之带来的是接入网上层网络也会进行发展。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是从理论上分析FTTX的系统结构,组网方式以及关键技术;实践上列举多个实体工程和网络规划来验证FTTX为目前能找到替代传统建设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FTTX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及与其他光纤接入方式的对比。结合具体网络规划及实际工程中FTTX的技术实现及投资成本对其作为下一代光纤宽带网络接入的新技术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三大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主要包括FTTX与其它光纤技术的对比,从实现方式及投资成本控制进行分析;第二方面研究FTTX的技术原理及实现方式,其中从FTTX的系统结构,主要协议以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三方面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FTTX在工程中的应用做研究和探讨。本课题研究以理论阐述及分析作为立足点,结合实际工程中FTTX的具体实现方式来验证FTTX的成熟性和业务适用性。通过分析FTTX的系统结构,实现方式以及关键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体现了FTTX技术是稳定,安全,可靠,经济好,兼容性好的;能够利用现有的光纤网络的管网的资源,升级网络设备,便可以实现FTTX技术的实现;通过技术创新,改造网络进而减低投资成本;为运营商寻找创新盈利点,实现可持续的效益发展。
顾峥峣[3](2019)在《基于板载光收发组件技术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单元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GPON(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技术能够满足用户与运营商对下一代光纤接入网的性能要求,适应未来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光接入设备昂贵的价格及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一直制约着其快速发展。因此,对GPON 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进行研究和设计,降低其实现技术和成本,对其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GPON体系结构及其协议模型的研究,结合光模块工作原理,与传统设计实现方案进行对比,提出了一款基于BOSA(Bidirectional Optical Subassembly on Board,光收发组件)on Board技术的GPON ONU设计来降低成本。其中采用板载光收发组件(BOSA on Board,BOB)技术所设计光收发电路部分相较于传统光模块方案节约了37%的成本。针对设计完成的原型机进行光接口验证测试以及整机光网络单元性能测试,以确保设计方案满足G.984标准对GPON设备的指标要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了板载光收发组件技术降成本方案的光网络单元产品,在各种测试条件下都能满足GPON ONU的性能指标,相较于传统设计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王娜[4](2011)在《GPON ONU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网中的骨干网和局域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骨干网正向着数字化、宽带化飞速的靠近,局域网也逐步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连接骨干网和用户的纽带——接入网的发展却相对缓慢,成为制约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接入网的解决方案的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特别是GPON技术,已成为业内人士公认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GPON作为由运营商驱动的技术标准,需要全面的考虑运营利益。ONU作为GPON系统中连接用户接口的网络设备,其实现的技术和成本将直接影响到光纤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也是影响GPON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重要因素。本文将GPON ONU分为物理媒介层、GTC层和管理控制层3个模块进行设计,特别是对核心层GTC层做出了详细的设计。物理媒介层由光纤收发器完成光电转换;GTC层,将一个低成本的FPGA和SERDES搭配使用,实现可编程或可升级低成本ONU,完成与物理媒介层的连接,并提供用户网络接口,完成以太网/IP业务和VoIP业务的承载;管理控制平面用嵌入式微处理器来实现,并在外部扩展了Flash、SDRAM、RS232和JTAG,构建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对用实现后的产品建立GPON系统进行吞吐量、过载丢包率和转发延时等性能的测试。本论文首先介绍了GPON技术的发展背景,研究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指出GPON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其次分析了GPON体系结构、协议模型及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然后提出了ONU的功能要求和设计目标,并针对GPON的分层模型,ONU分为物理媒介层、GTC层和管理控制平面,并对比实现方案,选择最佳的方案,最后提出了ONU的整体设计方案;接下来对3个功能模块的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外围电路进行设计;最后用实现后的产品建立了GPON系统,对系统的吞吐量、过载丢包率和转发延时等性能进行了测试,以此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并总结设计中的工作和课题下一步的工作。
武鸿儒[5](2010)在《GPON光网络终端(ONT)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用户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光传输在接入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最具有前景的光接入网方案是无源光网络技术,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技术是PON技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本文主要对GPON系统中的多媒体用户端——光网络终端(ONT)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GPON技术的发展现状、GPON与各种PON技术的比较,分析了GPON的优势所在;然后结合ITU-T最新的G.984系列协议标准,分析了GPON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要求。其次,分析了ONT在GPON系统中的核心功能和光纤到家应用环境下的ONT接口,结合ONT网络分层结构和各层功能对ONT分层构建思想进行介绍;然后根据传输汇聚层的主要功能提出了实现GPON TC层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其模块化设计原理图,在此基础上对关键模块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上行方向业务复用模块技术和过程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对ONT高层进行实践设计最后,以国内外GPON互通标准、测试进展为出发点探讨了GPON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GPON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曾江波[6](2009)在《GPON系统中ONU的研究与硬件设计》文中认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骨干网和局域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连接骨干网和用户的接入网却发展缓慢,成为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瓶颈。在有线接入领域,由于光纤的宽带优势,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GPON作为一种旨在实现全业务接入的宽带接入技术,相对于其它PON技术,在带宽能力、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是宽带接入网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ONU作为GPON系统中面向用户端的核心单元,其实现技术和成本将直接影响到光纤用户的承受能力,从而影响到GPON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因此,对ONU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宽带接入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PON的发展史并比较了目前三种主流PON技术,指出GPON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其次研究了ITU-T G.984规范的GPON光接入系统,分析了GPON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协议分层结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GPON系统各层功能、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本文重点部分是ONU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通过对ONU分层结构和各层功能分析,提出了基于FPGA+MPU架构的ONU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将ONU系统分为物理媒介层、GTC层、用户接口和管理控制平面四个部分。通过市场调研,选取最合适的器件,然后从核心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外围设备入手介绍了各个子模块的功能与电路实现,分析了系统中高速差分接口互连的设计原理,并采用OrCAD、Allegro电路设计工具完成ONU系统原理图和PCB设计。最后,本文结合自己设计实现ONU系统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点关于PCB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并采用Cadence软件中的信号完整性仿真设计工具SpecctraQuest对系统中的关键信号进行仿真,分析了ONU系统的调试过程。
程秉川[7](2008)在《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终端物理层和TC层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用户对高质量语音、高带宽、IPTV和数据需求的不断增加,光传输在接入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理想的接入网方案是无源光网络(PON)技术,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是PON技术中比较有表性的。本文是对该系统中的多媒体用户终端——光网络终端(ONT)研制工作的部分设计。首先,介绍了GPON系统的结构,分析了GPON系统与高速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结构,以及GPON的关键技术,并对目前GPON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其次,介绍了GPON系统的物理层结构,设计了高速传输的光模块器件。并且分析了所选器件的仿真结果。然后,详细分析了ONT传输汇聚层的GEM(吉比特封装模式)封装技术,研究了上行帧的算法以及其可行性。并且分析了GPON TC层中4类业务的动态分配技术及其算法实现。最后,分析了GPON核心芯片SOC(片上系统)的设计要求,介绍了符合设计要求的主流芯片。研究了高速传输中的通信模块,以及高速所带来的串扰问题。总结了GPON物理层和TC层的整体设计方案。
卞英音[8](2008)在《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终端高层业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数据业务急剧增长,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经济,简单,易升级,能够综合传输语音、数字和视频业务的新的接入网络技术,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接入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在现有PON系统中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可达到的总效率最高,等效系统成本最低,并具有全业务支持能力,因此GPON的前景被普遍看好并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GPON技术进行分析,对光网络终端(ONT)相关技术和高层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论文首先研究了PON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将GPON与其他各种PON技术相比较,分析GPON的优势所在。密切结合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的G.984系列协议标准,对GPON系统的特性工作原理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ONT网络分层结构给出了ONT总体设计。其次,分析了ONT支持的业务类型,给出了GPON系统中实现时分复用(TDM)业务和以太网业务的接入方案。在分析了高层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建立通用硬件平台的高层设计方案和硬件电路的设计,根据设计要求探讨了核心处理器及高层业务的选择和具体技术实现途径,提出了设计方案。最后,对GPON高层业务实现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已有时钟恢复方法基础上,给出了适用于GPON系统的时钟恢复方法。对GPON高层业务的管理控制和带宽的分配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方案。
万洪丹,陈文建,迟泽英[9](2007)在《基于SOPC的GPON ONT端技术研究》文中提出GPON作为一种旨在实现全业务接入的宽带接入网技术,相对于其他PON技术,在其标准的制定时就具备了众多优点,尤其是GPON的传输汇聚(TC)层协议。本文根据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终端的功能要求,结合光网络终端(ONT)分层设计思想,提出一种基于Xilinx公司FPGA的GPON光网络终端(ONT)的设计方案,通过片上可编程系统设计(SOPC)方法实现ONT功能。
万洪丹[10](2007)在《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和光网络终端(ONT)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无源光网络(PON)技术主要有三种: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APON、基于以太网技术的EPON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GPON作为一种旨在实现全业务接入的宽带接入网技术,相对于其他PON技术,在其标准的制定时就具备了众多优点,尤其是GPON的传输汇聚(TC)层协议。本文主要对GPON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光网络终端(ONT)相关技术和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探讨,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论文首先研究了GPON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GPON与各种PON技术的比较,分析了GPON的优势所在;然后密切结合ITU-T最新的G.984系列协议标准,分析了GPON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协议分层结构、GTC层协议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层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其次,分析了ONT在GPON系统中的核心功能以及ONT支持的业务类型,结合ONT网络分层结构和各层需要实现的功能对ONT进行分层构建的思想进行介绍;然后,在分析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设计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ONT功能特点,提出了ONT分层设计以及SoPC设计构思,选择了实现ONT SoPC的软硬件平台,给出了ONT总体设计硬件框图和实现SoPC的开发流程;此外,根据GTC层主要实现的功能提出了实现GPON TC层功能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其模块化设计原理图,在此基础上对关键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对上行方向业务复用模块技术和过程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从国内外GPON产品和技术特点出发,探讨了实现GPON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分析了GPON技术的市场应用和市场定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其技术发展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APON系统中光网络终端(ONT)物理媒介层与高层语音检测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PON系统中光网络终端(ONT)物理媒介层与高层语音检测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互联网宽带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
2.1 宽带接入技术架构 |
2.2 ADSL接入技术 |
2.2.1 ADSL技术特点与性能 |
2.2.2 ADSL接入方式 |
2.2.3 ADSL调制原理 |
2.2.4 ADSL接入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
2.3 光纤接入技术 |
2.3.1 光纤接入方式的特点与结构 |
2.3.2 PON技术结构与特点 |
2.3.3 EPON接入技术 |
2.3.4 GPON接入技术 |
2.3.5 EPON与 GPON的对比 |
2.3.6 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
2.4 HFC接入技术 |
2.4.1 CATV网络简介 |
2.4.2 HFC宽带接入技术 |
2.5 几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
2.6 无线接入技术 |
2.6.1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
2.6.2 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方案分析 |
3.1 基于GPON的 FTTH网络结构 |
3.2 基于GPON的 FTTH部署规划 |
3.2.1 OLT部署 |
3.2.2 ONT/ONU部署 |
3.2.3 ODN部署 |
3.3 FTTH场景方案模型 |
3.3.1 新建多层住宅方案模型 |
3.3.2 新建高层住宅方案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技术工程实践 |
4.1 淮阴师范学院FTTH接入方案设计 |
4.1.1 网络拓扑结构及设计思路 |
4.1.2 接入层OLT |
4.1.3 BRAS设备 |
4.1.4 网管系统 |
4.1.5 双机热备部署方案 |
4.1.6 设备面板 |
4.1.7 光猫 |
4.2 宽带线路工程实施 |
4.2.1 宽带线路工程概况 |
4.2.2 工程施工方案 |
4.2.3 分布施工方法 |
4.3 宽带线路工程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榆树移动公司FTTX技术实施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实际意义 |
1.2 国内国外发展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的内容结构 |
第2章 光纤网络接入相关技术理论综述与应用 |
2.1 引言 |
2.2 FTTX技术应用 |
2.3 FTTX方案主要特点 |
2.4 PON技术应用 |
2.5 三大类PON技术对比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EPON技术的FTTX的实现 |
3.1 引言 |
3.2 EPON的实现原理 |
3.3 EPON的层次模型 |
3.4 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
3.5 多点控制协议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榆树移动基于EPON在 FTTX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
4.1 引言 |
4.2 EPON网络实际应用设计 |
4.3 网络设备选型 |
4.3.1 OLT设备 |
4.3.2 ODN网络实现 |
4.4 FTTH方式的实际应用 |
4.5 FTTB方式的实际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网络测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
5.1 引言 |
5.2 FTTX网络测试 |
5.3 技术对比分析 |
5.4 实际应用案例 |
5.5 网络系统测试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论文总结 |
6.1 论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主要学术着作 |
致谢 |
(3)基于板载光收发组件技术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单元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PON技术的发展 |
1.2.1 几种常用PON技术介绍 |
1.2.2 APON,EPON及 GPON技术的比较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GPON的体系架构与光模块原理 |
2.1 GPON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模型 |
2.1.1 GPON的体系结构 |
2.1.2 GPON的协议模型 |
2.2 GPON系统的工作原理 |
2.3 光模块基本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PON ONU硬件设计与解决方案 |
3.1 GPON ONU功能需求分析 |
3.2 设计目标 |
3.3 设计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PON ONU硬件电路的具体设计 |
4.1 PMD层电路设计 |
4.1.1 BOB电路总体方案 |
4.1.2 BOSA的选取 |
4.1.3 BOSA驱动电路的设计 |
4.2 GTC层外围电路及管理控制电路设计 |
4.2.1 GTC层外围电路的设计 |
4.2.2 管理控制电路的设计 |
4.3 其他电路设计 |
4.3.1 电源电路的设计 |
4.3.2 时钟电路的设计 |
4.4 GPON ONU系统的PCB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验证测试与结论 |
5.1 BOB光模块验证测试 |
5.2 GPON ONU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4)GPON ONU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GPON 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 |
1.1.1 GPON 技术发展的驱动力 |
1.1.2 GPON 技术的研究现状 |
1.1.3 GPON 技术的应用情况 |
1.2 GPON ONU 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章 GPON 的体系架构及ONU 的关键技术研究 |
2.1 GPON 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模型 |
2.1.1 GPON 的体系结构 |
2.1.2 GPON 的协议模型 |
2.2 GPON 系统的工作原理 |
2.3 GPON ONU 中涉及的关键技术研究 |
2.3.1 突发同步技术 |
2.3.2 上行信道复用技术 |
2.3.3 测距和时延补偿技术 |
2.3.4 动态带宽分配 |
第3章 GPON ONU 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方案 |
3.1 GPON ONU 的功能需求分析 |
3.2 GPON ONU 的设计目标 |
3.3 GPON ONU 的设计思路 |
3.4 GPON ONU 设计方案选型 |
3.4.1 物理媒介层(PMD) |
3.4.2 GTC 层 |
3.4.3 管理控制平面 |
3.5 GPON ONU 总体设计方案 |
第4章 GPON ONU 的硬件电路的详细设计 |
4.1 ONU 物理媒介层电路设计 |
4.2 GTC 层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
4.2.1 FPGA 介绍及选型 |
4.2.2 EP2C50 的配置 |
4.2.3 物理层接口 |
4.2.4 用户网络接口 |
4.2.5 SDRAM 接口 |
4.3 管理控制平面电路设计 |
4.3.1 MPU 介绍 |
4.3.2 外部存储器设计 |
4.3.3 串行接口设计 |
4.3.4 JTAG 接口设计 |
4.4 电源与晶振电路设计 |
4.4.1 晶振电路的设计 |
4.4.2 电源的设计 |
4.5 GPON ONU 系统的PCB 实现 |
4.5.1 PCB 层次划分 |
4.5.2 PCB 布局 |
4.5.3 ONU 的PCB 实现 |
第5章 实验测试与结论 |
5.1 GPON ONU 试验平台的建立 |
5.2 吞吐量性能测试 |
5.3 过载丢包率测试 |
5.4 转发延时测试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
(5)GPON光网络终端(ONT)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GPON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3 几种主要PON技术的比较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GPON系统分析 |
2.1 GPON的技术指标和标准 |
2.1.1 GPON技术指标 |
2.1.2 GPON标准化进程 |
2.2 GPON系统结构分析 |
2.2.1 网络结构 |
2.2.2 OLT和ONU可连接类型的范围 |
2.2.3 GPON的参考配置 |
2.2.4 GPON的功能模块 |
2.3 GPON的网络要求 |
2.3.1 GPON的物理媒介相关层要求 |
2.3.2 GPON的传输汇聚TC层要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PON系统光网络终端(ONT)的关键技术研究 |
3.1 GPON ONT的核心功能 |
3.2 ONT的接口 |
3.3 ONT分层设计思想 |
3.3.1 GPON ONT各层功能 |
3.3.2 GPON ONT的分层实现 |
3.4 ONT传输汇聚层模块化设计 |
3.4.1 TC层主要实现功能分析 |
3.4.2 TC层模块化设计原理 |
3.4.3 GPON上行方向业务复用技术 |
3.5 ONT高层设计 |
3.5.1 高层功能 |
3.5.2 GPON ONT高层总体设计 |
3.5.3 GPON ONT高层硬件电路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PON关键技术研究 |
4.1 测距和时延补偿 |
4.2 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
4.3 信息加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PON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 |
5.1 关于GPON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
5.1.1 国际和国内互通标准研究进展 |
5.1.2 国际和国内互通测试最新进展 |
5.2 GPON技术的应用现状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GPON系统中ONU的研究与硬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宽带接入网的技术与现状 |
1.2 PON技术的发展与比较 |
1.2.1 无源光网络的发展 |
1.2.2 三种主流PON技术的比较 |
1.3 GPON目前国内外发展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GPON系统分析 |
2.1 GPON标准化进程 |
2.2 GPON的体系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1 GPON系统结构 |
2.2.2 GPON系统的功能模块 |
2.2.3 GPON系统工作原理 |
2.3 GPON协议模型 |
2.3.1 GPON层次模型 |
2.3.2 GTC协议栈 |
2.4 GPON传输帧结构 |
2.5 GPON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2.5.1 上行多址接入 |
2.5.2 测距和时延补偿 |
2.5.3 突发同步 |
2.5.4 动态带宽分配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GPON ONU的研究与设计思想 |
3.1 ONU的功能分析 |
3.2 ONU的接口 |
3.2.1 PON接口 |
3.2.2 用户端业务接口 |
3.3 ONU整体设计思想 |
3.3.1 物理媒介层 |
3.3.2 GTC层 |
3.3.3 用户业务接口 |
3.3.4 管理控制平面 |
3.3.5 ONU整体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ONU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ONU物理媒介层电路设计 |
4.1.1 收发器外围电路 |
4.1.2 SERDES芯片及电路设计 |
4.1.3 PMD层和GTC层互连 |
4.2 GTC层其外围电路设计 |
4.2.1 FPGA简介 |
4.2.2 FPGA选型 |
4.2.3 EP2C50的配置模式 |
4.2.4 SDRAM电路设计 |
4.3 业务接口电路设计 |
4.4 管理控制平面电路设计 |
4.4.1 S3C2410简介 |
4.4.2 外部存储器设计 |
4.4.3 串行接口设计 |
4.4.4 JTAG接口设计 |
4.5 电源设计 |
4.6 晶振电路 |
4.7 高速差分接口互连 |
4.7.1 LVPECL接口 |
4.7.2 CML接口 |
4.7.3 LVDS接口 |
4.7.4 ONU中高速接口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PCB设计与系统调试 |
5.1 PCB设计 |
5.1.1 PCB层次划分 |
5.1.2 PCB器件布局 |
5.1.3 PCB布线 |
5.1.4 PCB板后仿真 |
5.1.5 ONU的PCB实现 |
5.2 ONU系统调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7)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终端物理层和TC层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GPON发展情况 |
1.3 高速 EPON与 GPON对比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GPON标准的分析与研究 |
2.1 GPON系统构成 |
2.1.1 网络结构 |
2.1.2 功能模块 |
2.2 GPON的关键技术 |
2.2.1 协议栈 |
2.2.2 物理媒介(PMD)层 |
2.2.3 传输汇聚(TC)层 |
2.2.4 ONT管理和控制 |
2.3 发展现状及分析 |
2.4 小结 |
3 GPON物理层的研究分析 |
3.1 物理层设计 |
3.1.1 光/电、电/光转换模块 |
3.1.2 时钟恢复模块 |
3.1.3 波分复用 |
3.2 物理层发展分析 |
3.3 XFP光模块设计 |
3.3.1 系统概述 |
3.3.2 光模块电路板设计 |
3.3.3 仿真分析 |
3.4 小结 |
4 GPON TC层设计的研究分析 |
4.1 GTC的主要功能 |
4.2 GEM封装的研究 |
4.2.1 GEM链路效率分析 |
4.2.2 传统上行成帧方式 |
4.2.3 改进的上行成帧调度算法 |
4.2.4 可行性分析 |
4.3 动态分配算法的研究 |
4.3.1 算法研究背景 |
4.3.2 动态分配算法设计 |
4.3.3 可行性分析 |
4.4 小结 |
5 GPON芯片选择与问题分析 |
5.1 SOC芯片选择 |
5.1.1 MIPS处理器简介 |
5.1.2 BL3458分析 |
5.1.3 MSP7160分析 |
5.2 高速串行通信模块 |
5.2.1 突发式激光驱动器 |
5.2.2 可编程串并转换器 |
5.3 高速串扰分析 |
5.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终端高层业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概述 |
1.2 课题的背景和目的 |
1.2.1 光接入网 |
1.2.2 PON技术的介绍与比较 |
1.2.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 |
2 GPON系统总体介绍 |
2.1 GPON相关协议 |
2.2 GPON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1 GPON系统结构 |
2.2.2 GPON上下行数据的传输 |
2.3 GPON核心技术 |
2.3.1 GPON协议分层模型 |
2.3.2 GPON的协议栈 |
2.3.3 GPON的GEM封装 |
2.3.4 GPON帧结构 |
2.4 ONT总体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2.4.1 GPON网络的分层结构 |
2.4.2 ONT的分层设计 |
2.4.3 GPON ONT各层功能 |
2.4.4 GPON ONT总体设计方案 |
2.4.5 GPON ONT的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GPON高层业务实现 |
3.1 GPON的高层业务介绍 |
3.1.1 GPON ONT的接口 |
3.1.2 高层业务接口考虑 |
3.1.3 GPON系统的业务类型 |
3.2 TDM接入业务的实现 |
3.2.1 TDM业务到GEM帧的映射 |
3.2.2 对TDM数据的传输质量保证(QoS) |
3.2.3 GPON系统中TDM接入的实现方案概述 |
3.2.4 ONU端上行TDM数据的处理 |
3.2.5 ONU端下行GTC帧的处理 |
3.3 以太网接入业务的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4 GPON ONT高层设计 |
4.1 高层功能 |
4.1.1 高层功能分析 |
4.1.2 用户平面的高层功能 |
4.1.3 控制平面的高层功能 |
4.2 GPON ONT高层总体设计 |
4.2.1 ONT高层总体设计思想 |
4.2.2 核心处理器的选择 |
4.2.3 高层应用业务的选择和实现方案 |
4.2.4 共享缓存模块选择 |
4.2.5 GPON高层总体实现方案 |
4.3 GPON ONT高层硬件电路设计 |
4.3.1 核心处理器功能模块硬件设计 |
4.3.2 业务模块与核心处理器模块接口硬件设计 |
4.3.3 总线仲裁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GPON的高层业务实现关键技术研究 |
5.1 TDM接入技术中的时钟恢复方法研究 |
5.1.1 时钟恢复方法介绍 |
5.1.2 同步剩余时标法 |
5.2 GPON高层业务的管理控制 |
5.2.1 GPON的网络管理 |
5.2.2 GTC的媒体接入控制 |
5.3 GPON业务带宽分配 |
5.3.1 GPON的业务带宽类型 |
5.3.2 传输容器T-CONT |
5.3.3 OLT和ONU之间的带宽分配实现 |
5.4 ONT系统业务的汇聚 |
5.4.1 ONT上行方向业务汇聚 |
5.4.2 ONT下行方向业务的分离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和光网络终端(ONT)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光通信技术与光接入网技术的发展 |
1.2 GPON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几种主要的PON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
1.3.1 APON技术与 GPON技术的比较分析 |
1.3.2 EPON技术与 GPON技术的比较分析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完成的工作 |
2 GPON系统分析 |
2.1 GPON技术特点及相关标准 |
2.1.1 GPON技术特点和优势 |
2.1.2 GPON标准化进程 |
2.2 GPON体系结构分析 |
2.2.1 GPON网络协议参考模型 |
2.2.2 GPON系统传输汇聚(TC)层协议栈(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3 GPON系统光网络终端(ONT)的研究 |
3.1 GPON ONT核心功能与业务类型 |
3.1.1 GPON ONT的核心功能 |
3.1.2 GPON ONT接口与业务类型 |
3.2 ONT分层设计思想 |
3.2.1 GPON ONT各层功能 |
3.2.2 GPON ONT的分层实现 |
3.3 GPON ONT的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设计 |
3.3.1 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设计 |
3.3.2 GPON ONT SoPC设计平台主要特点 |
3.3.3 GPON ONT功能模块硬件设计框图 |
3.4 ONT传输汇聚层关键技术分析 |
3.4.1 TC层主要实现功能分析 |
3.4.2 TC层模块化设计原理 |
3.4.3 GPON上行方向业务复用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4 GPON关键技术研究 |
4.1 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
4.1.1 带宽类型 |
4.1.2 传输容器 T-CONT |
4.1.3 GPON实现 DBA的过程 |
4.1.4 GPON上行带宽分配和利用系统的本质 |
4.1.5 基于 QoS的二层 DBA算法 |
4.2 测距技术 |
4.3 加密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5 GPON技术应用前景与发展展望 |
5.1 国内外 GPON产品及特点 |
5.2 GPON技术市场应用与发展前景 |
5.2.1 GPON技术的问题所在 |
5.2.2 GPON系统的应用和市场定位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APON系统中光网络终端(ONT)物理媒介层与高层语音检测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D]. 陆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2]榆树移动公司FTTX技术实施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 马淳毅. 吉林大学, 2019(03)
- [3]基于板载光收发组件技术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单元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D]. 顾峥峣.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4]GPON ONU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D]. 王娜.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1(07)
- [5]GPON光网络终端(ONT)关键技术研究[D]. 武鸿儒.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 [6]GPON系统中ONU的研究与硬件设计[D]. 曾江波.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2)
- [7]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终端物理层和TC层的设计与实现[D]. 程秉川.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8]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终端高层业务的研究与实现[D]. 卞英音.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9]基于SOPC的GPON ONT端技术研究[A]. 万洪丹,陈文建,迟泽英. 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 [10]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和光网络终端(ONT)关键技术研究[D]. 万洪丹.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